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342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98 大小:20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1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docx

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

 

2010-2011年度小麦高产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规程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二○一○年九月

 

 

2010-2011年度河南省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一、豫北高产灌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河南省豫北高产灌区小麦丰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南省豫北高产灌区,其他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应用。

2术语和定义

2.1豫北灌区

河南省黄河以北及其沿岸的部分县(市、区)。

该区生产条件较好,小麦生产水平较高,是我省小麦的高产区。

2.2高产

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

2.3优质

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其品质指标应达到国家标准。

2.4高效

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以上,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

3产地要求

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肥沃,活土层25厘米以上,且土体结构良好,无明显障碍因子。

高产田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氮(N)在≥0.08%,速效磷(P2O5)≥15毫克/公斤,速效钾(K2O)含量≥100毫克/公斤。

4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该生态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且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该区域适宜种植强筋和中筋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种植弱春性品种应严格控制播期。

适宜该区域推广的品种主要有豫麦49-198、矮抗58、周麦18、周麦22、周麦16、新麦18和郑麦366、新麦19等。

5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5.1各主要生育期壮苗指标

5.1.1越冬期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至二棱初期,主茎叶龄6~7叶,单株分蘖3~5个,单株次生根8~10条,分蘖缺位率低于15%。

5.1.2返青期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主茎叶龄6叶1心或7叶1心,单株分蘖6个以上,次生根10条以上。

5.1.3拔节期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主茎叶龄9~10叶,节间总长度5~8厘米。

各生育期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

5.2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15~20万,越冬期群体75~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90万,成熟期亩成穗42~48万。

5.3产量结构指标

多穗型品种亩成穗数43~48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3克以上;大穗型品种亩成穗数30~35万,穗粒数45粒以上,千粒重48克以上。

5.4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5.4.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

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5.4.2返青~抽穗期管理目标:

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5.4.3抽穗~成熟期管理目标:

养根护叶,延缓植株衰老,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6栽培技术

6.1播前准备

6.1.1精选种子

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不合格种子,并选晴天晒种1~2天。

播种用种的种子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

6.1.2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对路种衣剂或拌种剂,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尤其要注意根部和茎基部病害,如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的防治。

条锈病、纹枯病、腥黑穗病等多种病害重发区,可选用戊唑醇(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或6%亮穗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氟咯菌腈(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小麦全蚀病重发区,可选用硅噻菌胺(12.5%全蚀净)悬浮剂或苯醚甲环唑+氟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用吡虫啉拌种。

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进行药剂拌种。

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6.1.3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使用辛硫磷或甲基异硫磷的微胶囊制剂效果更好。

6.2精细整地

6.2.1秸秆还田与播前造墒

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

同时,每亩应补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秆腐解。

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

如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根据“宁可稍晚播几天,也要保证足墒播种”的原则及时浇灌底墒水,使耕层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壤土达到16%~18%、两合土18%~20%、粘土地20%~22%,确保适期足墒播种。

6.2.2科学施肥

6.2.2.1施肥原则

(1)实施秸秆还田,尽量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2)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

(3)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状况实行恒量监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应增加磷肥施用量。

6.2.2.2施肥建议

(1)亩产500公斤左右麦田每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公斤,钾肥(K2O)4~6公斤。

(2)亩产600公斤以上麦田亩施纯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公斤。

(3)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中、高产麦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磷、钾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

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田应将有机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锌肥和50%钾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钾肥。

对于连年秸秆还田的地块,可少施钾肥,并每亩增施5公斤碳铵,以加速秸秆腐熟速度。

6.2.3整地

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提倡大型机械深耕,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机耙2~3边,除净根茬,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播种麦田要旋耕2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并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层。

根据播种机播幅做好畦埂,以便灌溉。

一般畦长30~50米、畦宽2.8~2.9米,地面坡降控制在1/1000以内。

6.2.4播种期土壤墒情指标

6.2.4.1麦播时0~10厘米土层最适宜小麦播种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高于85%或低于60%均不利于全苗和齐苗。

6.2.4.2高产小麦适宜的底墒指标为0~100厘米土体土壤含水量占田间土壤持水量的85%以上;或9-10月份的降水量达到180毫米以上。

若小麦播种时低于这两个指标,则为底墒不足,应灌水造墒,一般亩浇水量以60~80立方米为宜。

6.2.4.3底墒不足麦田应在播前10~15天施肥、耕翻后进行灌水造墒,灌水定额依据0~100cm土体水分亏额而定。

一般年份每亩灌底墒水60~80立方米,9月份降水少于常年时应取上限(80立方米/亩),多于常年时应取下限(60立方米/亩)。

灌底墒水后0-100厘米土体的贮水量应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

井灌区灌底墒水宜采用沟灌,一般沟长20~30米,也可采用地下低压管道输水、地面软管配水方式;渠灌区宜采用畦灌,畦长30~50米,畦宽4~5米。

6.2.5播种

6.2.5.1播种期

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3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3日~20日。

6.2.5.2播种量

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早茬地种植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4~16万,一般亩播量7~8公斤;中晚茬地种植分蘖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5~20万,一般亩播量8~10公斤。

如遇墒情较差、因灾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一般每晚播3天亩播种量增加0.5公斤,但每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

6.2.5.3播种方式

采用精播耧或播种机宽窄行或窄行等行距播种。

高产田块采用20厘米等行距,或15厘米×25厘米宽窄行种植;中产田采用20~23厘米等行距种植;与经济作物间作套种的麦田还应注意留足留好预留行。

6.2.5.5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并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

旋耕播种麦田,一定要在播前或在播种的同时镇压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也可在播种后及时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7田间管理技术

7.1.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7.1.1.1及时浇水

对于口墒较差、出苗不好的麦田尽早浇水;对整地质量差、土壤暄松的麦田先镇压后浇水;对晚播且口墒较差的麦田播后及时浇蒙头水,保证出苗均匀整齐。

7.1.1.2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无苗为“缺苗”;17厘米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方,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至露白后及早补种;或在小麦3叶期至4叶期,在同一田块中堌堆苗或稠密处选择有分蘖的带土麦苗,移栽至缺苗处。

移栽时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

补苗后压实土壤再浇水,并适当补肥,确保麦苗成活。

7.1.1.3适时中耕

每次降雨或浇水后要适时中耕保墒,破除板结,灭除杂草,促根蘖健壮生长。

对群体偏大、生长过旺的麦田,可采取深中耕断根或镇压措施,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

7.1.1.4肥水管理

(1)对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

(2)对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在冬前分蘖盛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3)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或缺墒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保苗安全越冬。

冬灌时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左右时进行,在上大冻前完成。

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

(4)沿黄稻茬撒播麦田,趁冬前降雨雪或冬灌及早撒施速效化肥,同时进行粪草覆盖,保苗安全越冬。

7.1.1.5防治病虫草害

冬前应重点搞好麦田化学除草,同时加强对地下害虫、麦黑潜叶蝇和胞囊线虫病的查治。

对苗期受地下虫危害较重的麦田,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750公斤,顺垄浇灌,防治蛴螬、金针虫。

麦黑潜叶蝇发生严重麦田,每亩用40%氧化乐果80毫升,加4.5%高效氯氰菊酯30ml,加水40~50公斤喷雾;或用1%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喷雾,兼治小麦蚜虫和红蜘蛛。

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田块,每亩用5%线敌颗粒剂3.7公斤,在小麦苗期顺垄撒施,结合浇水,控制其危害。

化学除草。

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骠马乳油60~70毫升加水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节节麦、雀麦,可用3%世玛每亩30克或3.6%阔世玛每亩20克喷雾;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每亩可用75%苯磺隆(阔叶净、巨星)干悬浮剂1.0~1.8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使它隆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防治时间宜选择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时进行。

沿黄稻茬麦田,防除碱茅、硬草,可在小麦出苗后,每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500~600克,均匀喷雾于杂草茎叶上。

7.1.2返青—抽穗期管理

7.1.2.1普遍进行中耕

早春浅中耕松土,提温保墒,弥实裂缝,破除板结,灭除麦田杂草,促苗早发稳长,抑制春蘖过多滋生,促进根系和个体健壮生长。

7.1.2.2看苗分类管理

(1)对返青期亩群体80万以上,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采取深耘断根,或在起身前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壮丰胺30~40毫升,加水25~30公斤均匀喷洒,控旺防倒。

对于播量大、个体弱、有脱肥症状的假旺苗,应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

(2)对返青期亩群体70万左右,麦苗青绿,叶色正常,根系和分蘖生长良好的壮苗麦田,推迟到拔节中后期,即在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1厘米以上时结合浇水每亩沟施或穴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

(3)对返青期亩群体在60万以下、叶色较淡的麦田,及时进行肥水管理,促弱转壮,以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该类麦田一般在起身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2公斤。

7.1.2.3预防“倒春寒”和低温冷害

小麦拔节后如预报出现日最低气温降至0~2℃的寒流天气,要及时浇水,预防冻害发生。

寒流过后,及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7.1.2.4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麦田草害和纹枯病,挑治麦蚜、麦蜘蛛,补治小麦全蚀病。

(1)早控草害返青期是麦田杂草防治的有效补充时期,对冬前未能及时除草,而杂草又重的麦田,此期应及时进行化除。

播娘蒿、荠菜发生较重田块,每亩用苯磺隆有效成分1.0克加水30公斤喷雾;猪殃殃、野油菜、播娘蒿、荠菜、繁缕发生较重地块,每亩用48%麦草畏乳油20毫升加72%二四D丁酯乳油20毫升加水喷施;泽漆、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荠菜、繁缕较重地块,每亩用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150毫升加20%使它隆乳油25~35毫升加水喷雾;对硬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田块,每亩用36%禾草灵乳油145~160毫升加20%溴苯腈乳油100毫升,或6.9%骠马水剂50毫升加20%溴苯腈乳油100毫升加水均匀喷雾。

(2)小麦纹枯病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亩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再施一次药,连喷2~3次。

注意加大水量,将药液均匀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

(3)蚜虫、麦蜘蛛当每市尺单行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

当苗期蚜虫百株虫量达到200头以上时,每亩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喷雾进行挑治。

7.1.3抽穗—成熟期管理

7.1.3.1适时浇好灌浆水

小麦生育后期如遇干旱,应在小麦孕穗期或籽粒灌浆初期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小水浇灌,此后一般不再灌水,尤其是种植强筋小麦的麦田要严禁浇麦黄水,以免发生倒伏,降低品质。

7.1.3.2叶面喷肥

在抽穗至灌浆前中期,每亩用尿素1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加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以预防干热风和延缓衰老,增加粒重,提高品质。

7.1.3.3防治病虫害

(1)抽穗至扬花期

早控条锈病、白粉病,科学预防赤霉病;重点防治麦蜘蛛、吸浆虫。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

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志信星25~32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再喷药一次。

小麦赤霉病:

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每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多菌灵胶悬剂、微粉剂80克加水50公斤喷雾。

如喷药后2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

麦蜘蛛:

当平均每33厘米行长有麦蜘蛛200头时,每亩用1.8%虫螨克乳油8~10毫升,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毫升,或40%马拉硫磷乳油3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

小麦吸浆虫:

采取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蛹期防治:

对每小方有虫蛹2头以上麦田,当其幼虫上升到土表活动时,每亩用36%啶虫脒可溶性颗粒剂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75毫升,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250毫升加适量水,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或每亩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拌细土20公斤,均匀撒施于土表,撒后及时浅中耕浇水。

成虫期防治:

小麦抽穗扬花期,当10网复次捕到小麦吸浆虫成虫10~25头,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每亩可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也可用80%敌敌畏80~100毫升拌适量麦麸或细土在傍晚均匀撒于田间,熏蒸防治。

(2)灌浆期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重发、叠发的为害高峰期,必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施药,一喷多防,重点防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叶枯病、穗蚜和吸浆虫等。

小麦蚜虫:

当百株穗蚜达500头或益害比1:

150以上时,每亩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3%啶虫咪2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用机动弥雾机低容量(亩用水量15公斤)喷防。

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

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35克,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15毫升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

上述配方中再加入磷酸二氢钾150克还可以起到补肥、防干热风、促进灌浆增加粒重的作用,但要现配现用。

粘虫:

当发现每平方米有3龄前粘虫15头以上时,每亩用灭幼脲1号有效成分1~2克,或灭幼脲3号有效成分3~5克喷雾防治。

7.1.3.4适时收获

人工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初期,此时茎叶全部变黄、茎秆还有一定弹性,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含水量降至18%以下。

(编写人:

郭天财,朱云集,王永华,吕国强,李向东,谢迎新,周继泽,康国章)

二、豫中、豫中南补灌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河南省豫中、豫中南补灌区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豫中、豫中南区域小麦生产。

2术语和定义

2.1豫中、豫中南补灌区

主要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北纬33度区域的广大麦区。

该区是我省小麦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调出区和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2.2高产

亩产量在450公斤以上。

2.3优质

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2.4高效

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5%~10%,生产成本与对照麦田持平或有所降低。

3品种选择

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群众欢迎,但不求新求异”的原则选用品种。

所选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该生态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且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该区域适宜种植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且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

适宜该区域推广的品种主要有矮抗58、周麦18、周麦22、豫麦70-36、豫麦49-198、豫农416、众麦1号、周麦16、新麦18、郑麦9023、郑麦366、西农979等。

该区域是晚霜冻害和“倒春寒”易发区,应注意选择抗冻性强的品种。

4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4.1各主要生育期壮苗指标

4.1.1越冬期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末期至二棱初期,主茎叶龄6~7叶,单株分蘖3~4个,单株次生根5~8条,分蘖缺位率低于15%。

4.1.2返青期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末期,主茎叶龄6叶1心或7叶1心,单株分蘖5个以上,次生根10条左右。

4.1.3拔节期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主茎叶龄9~10叶,节间总长度5~8厘米。

各生育期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

4.2群体动态指标

亩基本苗20~25万,越冬期群体70~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亩成穗40~45万。

4.3产量结构指标

4.3.1多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43~46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3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6~42万,穗粒数30粒左右,千粒重40克左右。

4.3.2大穗型品种高产麦田亩成穗数30~35万,穗粒数45粒以上,千粒重50克以上;中产麦田亩成穗数30万左右,穗粒数45粒左右,千粒重45克以上。

4.4各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目标

4.4.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目标:

在苗全苗匀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

4.4.2返青—抽穗期管理目标:

通过分类肥水管理,促弱控旺转壮,协调群体与个体、地上与地下、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4.4.3抽穗—成熟期管理目标:

搞好“一喷三防”,及时防病治虫,养根护叶,防倒延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5栽培技术

5.1播前准备

5.1.1精选种子

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霉粒、烂粒等,并选晴天晒种1~2天。

种子质量应达到如下标准:

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

5.1.2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特别是根部和茎基部病害,必须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条锈病、纹枯病、腥黑穗病等多种病害重发区,可选用戊唑醇(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或6%亮穗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氟咯菌腈(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小麦全蚀病重发区,可选用硅噻菌胺(12.5%全蚀净)悬浮剂或苯醚甲环唑+氟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用吡虫啉农药拌种;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进行药剂拌种。

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对上季收获期遇雨等造成种子质量较差时,不宜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5.1.3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地块,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耕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在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每亩80%敌敌畏乳油50~100毫升加水1~2公斤,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5公斤喷20~25公斤细土,拌匀制成毒土边撒边耕,翻入土中。

5.2精细整地

5.2.1秸秆还田与合理造墒

前茬玉米收获后应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耙耱压实,并浇塌墒水,每亩补施尿素3厘米,以加速秸秆腐解。

秋作物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

如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要及时浇灌底墒水,特别应注意保好口墒,确保足墒播种。

耕层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壤土达到16%~18%、两合土18%~20%、粘土地20%~22%。

5.2.2秸秆还田与科学施肥

前茬玉米收获时,及时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2~3遍,粉碎后的秸秆长度为5厘米左右,并抛撒均匀,再用大拖拉机耕翻掩埋后造墒,塌实土壤,避免秸秆翘空。

依据下列公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一般亩产400公斤左右麦田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公斤,钾肥(K2O)4~6公斤;亩产500公斤以上高产麦田亩施纯氮(N)14~16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钾肥(K2O)5~8公斤。

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麦田应注意增加磷肥施用量。

基肥在应耕地前撒施或用旋耕播种机机施。

机施肥料宜选用颗粒肥,且注意肥层与种子之间的土壤隔离层不小于3厘米,肥带宽度略大于种子的播幅宽度。

5.2.3整地

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提倡用大型拖拉机深耕细耙。

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