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42049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5.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ppt

病理学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支撑点,各种临床科研均需要以正确的病理学诊断为依据。

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Osler(1849-1919)曾经写道“病理为医学之本”。

前言知识要点1.解释病理学的概念。

2.明确病理学的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3.学会运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学习方法。

4.了解病理学的发展简史,激发对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导论导论一、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四、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五、病理学发展简史一、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1、病理学的任务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

病理学的概念:

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病理学关注疾病的四个方面病理学关注疾病的四个方面病因病因etiology/cause研究对象研究对象Dis-easedisease发病机制发病机制Pathogenesis不不舒适舒适疾病疾病病理变化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morphology转归与后果转归与后果Consequences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症状本质Why理论基础疾病防治疾病体症发生发展规律Wherefore实践依据2.病理学的范围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

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图1)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

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图2)但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

解剖学生物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等病理学主干、桥梁学科主干、桥梁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医疗质量的标准之一医疗质量的标准之一辅助诊断辅助诊断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病理学一桥飞架南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天堑变通途病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基础医学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一).属基础学科,是桥梁课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又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病理学的创立和发展与其它医学基础科学和自然科学分不开。

(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运用各种临床诊察、检验、治疗等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外,往往还必须借助于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为医学之本”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基础医学基础医学解剖学组胚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病理学病理医生为“医生的医生医生的医生”(doctorsdoctor),是临床医生最好的咨询者和合作者。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1.大体观察2.组织学观察3.细胞学观察4.超微结构观察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检(autopsy,尸检)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活检)3.细胞学检查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试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

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演变、细胞的癌变、病毒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

在日本医学院校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到刻有捐献遗体者的碑林去扫墓,以记住他们为医学事业所作的贡献。

事实上一个国家尸检率的高低反映了其文明程度,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尸检率达到50%以上,有的国家在法律中对尸检做出了规定,如香港入院24小时内死亡的病人必须作尸检,在医院内死亡的病人必须作尸检。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也规定进入三级甲等医院尸检率必须达到15%。

22、活体组织检查、活体组织检查(活检活检)(Biopsy)快速快速手术中,手术中,30分钟确定性质、手术范围分钟确定性质、手术范围钳钳取取、穿穿刺刺、搔搔刮刮、摘摘除除等等方方法法从从病病变变部部位位取取出出组组织织制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作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常规常规诊断病理学、外科病理学诊断病理学、外科病理学在医院里病理科主要从事诊断病理学工作在医院里病理科主要从事诊断病理学工作活检的优点在于所获取的新鲜组织保留了完整结构有利于正确诊断。

对一些肿瘤来说,它还是外科治疗的手段。

目前冰冻切片的应用最主要是进行术中快速诊断,因保留一些新鲜组织可进行一些其他特殊检查。

永久性切片是指组织通过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后切片并染色。

虽然切片制作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通常12-24小时),但是永久性切片与冰冻切片相比有着许多优点。

切片较薄(5微米),而且避免了冰冻切片上的伪迹,所以切片质量好,诊断可信度高。

在永久性切片上可以进行各种染色更好地显示病变。

3、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

(1)脱脱落落细细胞胞涂涂片片采集病变处脱落细胞,涂片、染色、诊断。

如阴道、鼻咽等,或分泌物、尿、痰、溢液、渗出物(胸膜积液、腹水)等,设备简单,操作简捷,复查容易。

1、大体观察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量尺等各种衡量辅助工具,对检材及其病变性状(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表面及切面状态,病灶特征及硬度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图3、图42、组织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原约数微米的切片,经不同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微病变,千百倍地提高了肉眼观察的分辩能力,加深了对和病变的认识,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图5大体观察大体观察观察描述大体标本的外观和特征。

三维大小以及病灶边缘。

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组织的不同成分(如胞核,胞浆,胶原等)。

3.细胞学观察(图6)采集病变部位脱落的细胞制成细胞学涂片,作显微镜检查,了解其病变特征。

4.超微结构观察(图7、图8)运用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织细胞及一些病原因子的内部和表面超微结构进行更细微的观察,即以亚细胞(细胞器)或大分子水平上认识和了解细胞的病变。

5.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内化学成分特性的化学试剂进行特殊染色,了解细胞组织内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状况,加深对形态结构的改变的认识。

近年来,还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及染色体检查,致病基因的分析,了解细胞的免疫学性状,研究基因异常,揭示内外源性基因的突变,通过mRNA和多肽以及蛋白质来反映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这对于病理学研究和诊断都有很大帮助。

(图12、图13)四、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指导思想要以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观认识人的健康与疾病。

学习方法1.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专业名词病理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术语,如淤血、机化、假膜、癌、肉瘤、酸中毒和碱中毒等,要正确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易混淆的名词术语,如坏死与坏疽;肉芽组织与肉芽肿;栓塞和梗死等要认真加以区别,掌握其概念的本质及特性。

2.学习病理学要重视四个联系:

重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变化的联系。

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重视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重视病理与临床的联系。

3.学会观察病理变化病理标本:

要认识病变器官,找到病变部位,观察病变性状(大小、形状、色泽、质地、硬度和边界等)特征。

组织切片:

用光镜观察组织学形态特点。

4.注重病理生理实验,加强能力训练五、病理学发展简史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医学发展相关。

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早期尸体剖检2.西方学说和古代病理祖国医学病理学说:

公元460377年3.器官病理学:

18世界中叶莫尔加尼4.细胞病理学:

19世纪中叶魏尔啸5.实验病理学: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rnard6.亚细胞病理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的诞生和生物组织超薄切片技术的建立,病理学便跨入了亚细胞和分子水平阶段,使过去未被认识的许多微细病变和发病机理,逐渐得到阐明。

导论疾病概论知识要点1.重要概念:

疾病、健康、症状、体征、病理过程、病理状态、遗传易感性、脑死亡等2.疾病的原因及脑死亡的诊断标准3.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规律4.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第一节健康与疾病一、健康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亚健康或次健康(sub-health)概念“心身轻度失调状态”“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二、疾病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疾病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所致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体内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从而表现出种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劳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图9)病因病因机体机体内稳态破坏内稳态破坏抗损伤反应抗损伤反应功功代代结结症症体体行行能能谢谢构构状状征征为为异常异常临床临床异常生命活动现象异常生命活动现象症状:

是指病人主观上异常的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

这往往是病人就诊时的主诉。

体征:

是指医士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如心脏杂音、肝脾肿大、肺部啰音等。

(见图11、图14)社会行为异常:

是指患者有目的的语言和行为发生异常,如烦躁不安、哭笑无常、活动不自如等。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process)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规律性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如炎症、发热、缺氧、心力衰竭等都是病理过程。

病理状态(pathologicalstate)是指发展非常缓慢的病理过程或相对稳定的局部形态结构改变,如骨折愈合后遗留的骨痂,烧伤后的瘢痕形成,风湿病的心瓣膜改变等。

第二节病因学及发病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致病原因是指能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征的因素.致病条件(包括诱因)是指在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的情况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诱因是指能使病因加重的因素。

感染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遗传因素机体因素1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营养性因素)2免疫因素3先天性因素4神经内分泌因素5.性别、年龄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2.因果转化规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间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

是指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的某种变化又可能转化为新的原因,引起新的变化,而后者再转化为原因,再引起新的变化,如此病因与结果交替作用,形成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3.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病学)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许多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有的病因刺激经神经反射引起相应系统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腹部钝击伤引起迷走反射,可致心跳暂停,2体液机制许多致病的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体液量和质的改变,造成内环境紊乱而发生引起疾病的发生。

脱水、出血3细胞分子机制由于致病因子对组织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使某些细胞或基因的功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病理过程。

恶性循环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血管收缩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心输出量减少外伤大出血第三节疾病的经过和转归一、潜伏期此期是指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到出现症状前的阶段。

二、前驱期此期是指在潜伏期之后到开始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前的一段时期。

三、症状明显期此期是指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相继出现的阶段。

四、转归期此期是指疾病走向终结的时期。

疾病的转归有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与死亡三种形式。

1.完全康复2.不完全康复3.死亡传统观念分为三阶段。

濒死期:

(临终状态)临床死亡期:

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

生物学死亡期:

死亡的最后阶段,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

近年人们来对死亡概念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发生了永久性停止。

实际上指包括大脑半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