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化学《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C.氧气用于炼钢D.稀硫酸用于除铁锈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3.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物质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改变D.丙物质由6个原子构成
4.
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
A
B
C
D
锥形瓶
MnO2
Zn
H2O
HCl气体
胶头滴管
H2O2
稀H2SO4
浓H2SO4
石灰水
5.
A.AB.BC.CD.D
6.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
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7.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C.
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D.将
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变为不饱和溶液
8.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9.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分离Zn和Cu的固体混合物
加适量的溶液Cu(NO3)2,过滤
B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
加过量Ca(OH)2固体,过滤
C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加水
D
检验CO中混有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A.AB.BC.CD.D
10.Mg、Zn的混合物共10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9.6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到的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
A.
B.
C.
D.50g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1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能作干燥剂,E为黑色粉末,H为蓝色难溶固体。
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则化学方程式:
①为______;②为______;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12.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______(选填序号)组合.装入药品前要先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
(4)用如图2装置制取CO2并验证相关性质.
①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③H装置中的现象可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3.酸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下表是某酸奶外包装上标识的营养成分表。
项 目
能 量
蛋白质
脂 肪
糖 类
钠
每100 g
329kJ
2.6g
3.1g
10.0g
60mg
请填写下列空格:
①酸奶中的______在消化道内会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②脂肪在人体内分解、氧化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将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③该酸奶中的钠属于______类营养物质,可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______。
④在选择制作酸奶包装盒的材料时,从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该材料应具备______的特点(填写一条即可)。
14.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是我们应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
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流程中吸收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K2CO3+H2O+CO2=2KHCO3.则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②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气体X是CH4,它与CO2的质量比是4:
11,反应分子个数比最简,原子利用率最高时,生成的有机物化学式为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5.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査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
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NH3
【问题探究】
(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
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___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______个数据.(填数字)
16.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9.1g 水使其完全溶解,配成溶液。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分析
1.【答案】A
【分析】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稀硫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硫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氮气、氧气、稀硫酸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B
【分析】
A、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正确。
B、化工企业生产了大量的化工产品,全面关停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故错误;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空气污染,故正确;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能减少环境污染、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
B。
根据题意,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旨在保护环境,呵护绿色家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据此结合各选项的做法进行分析判断。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增强环保意识、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O2+3H2
CH3OH+H2O。
A、由上述分析可知,丁物质的化学式为H2O,故A正确;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4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2个生成物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故B不正确;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故C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丙物质由丙分子构成,丙物质的每个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故D不正确。
故选:
A。
根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4.【答案】D
【分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增加,瓶内压强增大,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
B、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增加,瓶内压强增大,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缩小,故选项错误。
D、氯化氢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造成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则液体与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后或溶解后,造成气体体积减少或瓶内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装置中的小气球膨胀的原理(反应或溶解吸热或造成气体体积减少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分析】
A、甲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则甲显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乙能使B指示剂显粉红色,则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显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蓝色、绿色,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最后溶液不一定显绿色,也可能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根据题意,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在6.2-7.6之间显绿色;在大于7.6时显蓝色;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A指示剂、B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变色范围、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分析】
A、从t1℃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1℃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b>a═c,故A错;
B、t2℃时,a物质溶解度是50g,所以加入30g,只能溶解25g,质量分数为
×100%=33.3%,故B错;
C、溶解度变化范围(减小的范围)大析出晶体就多,由图示可知a曲线减小的范围大析出的最多,c物质降温后变为不饱和,不能析出晶体,故C正确;
D、由于c曲线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
故选:
C。
A、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B、根据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考虑是否全部溶解;C、根据溶解度变化范围(减小的范围)大析出晶体就多考虑;D、根据C物质溶解度曲线考虑.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析出晶体多少的影响因素,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7.【答案】D
【分析】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类推错误。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正确。
故选:
D。
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分析】
A、锌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但无法分离得到锌,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
B、HCl能与过量Ca(OH)2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
C、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合理。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反应,二氧化碳不能,不能检验CO中混有CO2,故选项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
故选:
C。
A、根据锌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铜,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分析】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10g-9.6g=0.4g,
则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
2H~SO4
2 96
0.4g x
x=19.2g
所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19.2g+10g=29.2g。
故选:
B。
根据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最后计算得到固体的质量。
本题难度较大,重点在于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0.【答案】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干燥剂
【分析】
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能作干燥剂,E为黑色粉末,H为蓝色难溶固体,结合图框,所以B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为氢氧化钙;D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E是黑色固体,能与硫酸反应生成G,且G能与F反应生成蓝色沉淀H,所以G是硫酸铜,所以H为氢氧化铜;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C,所以C为二氧化碳,而A能分解反应生成B和C,所以A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反应②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干燥剂。
故答案为:
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干燥剂。
根据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能作干燥剂,E为黑色粉末,H为蓝色难溶固体,结合图框,所以B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为氢氧化钙;D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F是氢氧化钠;E是黑色固体,能与硫酸反应生成G,且G能与F反应生成蓝色沉淀H,所以G是硫酸铜,所以H为氢氧化铜;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C,所以C为二氧化碳,而A能分解反应生成B和C,所以A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答案】分液漏斗 集气瓶 C或E 检查装置气密性 2KMnO4
K2MnO4+MnO2+O2↑ 催化作用 B CaCO3+2HCl=CaCl2+CO2↑+H2O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或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
(1)a是分液漏斗,b是集气瓶;故填:
分液漏斗;集气瓶;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反应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生成的气体外逸;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
C或E;检查装置气密性;2KMnO4
K2MnO4+MnO2+O2↑;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起到了催化作用,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故选装置B;故填:
催化作用;B;
(4)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CaCO3+2HCl=CaCl2+CO2↑+H2O;
②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将氯化氢气体除掉,故填: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③烧杯H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填: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或密度比空气大.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查气密性;
(3)根据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来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除杂的方法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并且应熟记制取气体的反应方程式,难度不大.
12.【答案】蛋白质 化学 无机盐 佝偻病 耐酸
【分析】
①酸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会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故填:
②脂肪在人体内分解、氧化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
化学;
③该酸奶中的钠属于无机盐类营养物质,可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佝偻病;故填:
无机盐;佝偻病;
④食品包装的物理指标和元素含量必须符合标准,可能危害健康的材料,绝对不允许用来包装食品,牛奶、酸奶等一般使用纸盒来装,因为纸包装的化学性能比较稳定,食品纸包装具有良好的防湿性、保鲜性、避光性,能够有效防止细菌侵入和延缓食品变质、还有耐水、耐油、耐酸、除臭等特性。
故填:
耐酸(答案合理即可)。
①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②根据食物消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
③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④根据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3.【答案】C 2KHCO3
K2CO3+H2O+CO2↑ 碳酸钾 CO2+3H2=CH3OH+H2O C2H4O2
【分析】
(1)火力发电是利用燃烧化石燃料煤矿进行,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
C
(2)①从图示看出二氧化碳与碳酸钾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钾,则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HCO3
K2CO3+H2O+CO2↑;它分解应该是此反应的可逆过程,可循环物质为碳酸钾;
②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反应物是氢气与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反应物是CH4和CO2,质量比是4:
11时其分子个数比是1:
1所以生成物是C2H4O2
故答案为:
(1)C;
(2)①2KHCO3
K2CO3+H2O+CO2↑;碳酸钾;
②CO2+3H2═CH3OH+H2O; C2H4O2
(2)火力发电燃烧的是矿物燃料
(3)利用题目所给的信息解决.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环保知识,也有有关方程式书写,还有化学式的计算.但整个题目难度不算很大,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们用到了利用化学式求分子个数比值的知识.
14.【答案】2NaN3
2Na+3N2 2NaOH+CO2=Na2CO3+H2O 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偏大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 bcadca 3
【分析】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即反应物是NaN3,生成物是Na、N2,条件是撞击,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aN3
2Na+3N2;
(2)根据工业制NaN3的原理,在制备过程中有NaOH生成,NaOH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3)要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根据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而Na2CO3遇盐酸、H2SO4溶液生成CO2气体,由CO2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