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1533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文华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计42分)

1.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BCD

金属钾天然气氢氧化钠乙醇

A.AB.BC.CD.D

考点:

化学试剂的分类.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A.氧化剂化合价降低;

B.天然气易燃;

C.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D.乙醇易燃.

解答:

解:

A.金属单质化合价不能降低,只能做还原剂,故A错误;

B.天然气易燃,属于易燃气体,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C正确;

D.乙醇易燃,属于易燃液体,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B.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C.氯化钠的分子式:

NaClD.K+的结构示意图: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B、乙烯的结构简式应包括官能团;

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组成微粒不是离子;

D、钾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1=20,质子数为19.

解答:

解:

A、甲烷的结构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H处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球棍模型既表现原子的体积大小又能表现出键角键长的相对大小,故A正确;

B、乙烯的结构简式应包含官能团碳碳双键CH2═CH2,故B错误;

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组成微粒为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分子,故C错误;

D、钾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为19,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简单简单有机物的化学语言的准确性,特别注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区别,结构简式中要包含官能团.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既可以表示10B的原子结构,也可以表示11B的原子结构

B.H++OH﹣=H2O既可以表示NaOH与盐酸反应,也可以表示Ba(OH)2与硫酸反应

C.CH4分子的空间结构与NH4+的相同

D.C2H4O2既可以表示乙酸的分子式,也可以表示甲酸甲酯的分子式

考点: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同位素的电子排布相同;

B.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为难溶物质;

C.根据价层电子对数判断空间构型;

D.乙酸与甲酸甲酯为同分异构体.

解答:

解:

A.同位素的电子排布相同,则

既可以表示10B的原子结构,也可以表示11B的原子结构,故A正确;

B.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为难溶物质,其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错误;

C.CH4分子与NH4+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没有孤电子对,其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故C正确;

D.乙酸与甲酸甲酯为同分异构体,二者的分子式为C2H4O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子排布、离子方程式、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同分异构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4.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

C+2H2

B.CH3CH=CH2+Br2

CH3CHBrCH2Br

C.CH4+2O2

CO2+2H2O

D.C2H6+Cl2

C2H5Cl+HCl

考点: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消去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脱去小分子生成含有不饱和的有机物的反应;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叁键发生断裂,加进(结合)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有机反应中得氧或失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根据以上反应的概念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CH4

C+2H2,该反应为无机反应中的分解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CH3CH=CH2+Br2

CH3CHBrCH2Br,该反应中乙烯的碳碳双键变成碳碳单键,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B错误;

C.CH4+2O2

CO2+2H2O,该反应为甲烷的氧化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故C错误;

D.C2H6+Cl2

C2H5Cl+HCl,该反应中乙烷中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取代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概念及判断方法,明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之间的反应原理及区别.

5.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O2和O3B.12H2和13H2

C.H2O与H2O2D.C2H5COOH与CH3COOCH3

考点: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

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分析:

根据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判断,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

解答:

A、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12H2和13H2是单质,故B错误.

C、分子式不同,故C错误.

D、C2H5COOH与CH3CO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所以是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解答时注意从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发,缜密思考,正确解答.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取1ml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新制Cu(OH)2,加热

B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中

C验证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向2m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1mol/LMg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1mol/LFeCl3

D硅酸胶体的制备向Na2SiO3溶液(饱和溶液1:

2用水稀释)中加入几滴酚酞,再逐滴滴入盐酸,边加边震荡,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

A.AB.BC.CD.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

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

C.实验操作中NaOH溶液过量,均发生沉淀的生成;

D.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逐滴滴入盐酸,转化为硅酸胶体.

解答:

解:

A.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则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新制Cu(OH)2,加热,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故A错误;

B.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则通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中,不能除杂,应选溴水除杂,故B错误;

C.实验操作中NaOH溶液过量,均发生沉淀的生成,不能说明沉淀的转化,故C错误;

D.Na2SiO3溶液水解显碱性,逐滴滴入盐酸,至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转化为硅酸胶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制备以及性质检验等知识,为2015届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可行性的评价,题目难度中等.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加少量的水形成绿色溶液

B.检验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呈红色

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数分钟,冷却后依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和碘水可检验淀粉是否已发生水解和是否完全水解

D.铁钉放试管中,加入2mL水、3滴稀醋酸和1滴K3[Fe(CN)6]溶液,不久铁钉周围出现蓝色溶液

考点: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氨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

A.反应生成氯化铜固体;

B.检验氨气,选择红色石蕊试纸;

C.淀粉水解后显酸性,而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溶液中;

D.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解答:

解:

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氯化铜固体,观察到棕黄色的烟,加少量的水形成绿色溶液,故A正确;

B.检验氨气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或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呈蓝色,故B错误;

C.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数分钟,冷却后,先加NaOH至碱性,再依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和碘水可检验淀粉是否已发生水解和是否完全水解,故C错误;

D.Fe与醋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而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检验等,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性质、现象、反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8.在常温常压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5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4B.1:

3C.1:

2D.1:

1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甲烷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Ar为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的变化用差量法计算出甲烷的体积,再计算出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

设原混合气体中含有xmlCH4,反应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利用差量法计算:

CH4+2O2→CO2+2H2O△V

1212

x2xx2x

则:

2x=(100mL+400mL)﹣450mL=50mL,

解得:

x=25mL,

所以混合气体中Ar的体积为:

V(Ar)=100mL﹣25mL=75mL,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CH4):

n(Ar)=V(CH4):

V(Ar)=25mL:

75mL=1:

3,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反应中的体积变化,溶解利用差量法进行计算,明确反应原理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9.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及根据反应2A(g)+B(g)⇌2C(g),并利用三段式法计算,据此解答.

解答:

解:

利用三段式法计算:

起始A的浓度为

=2mol/L,B的浓度为

=1mol/L

2A(g)+B(g)⇌2C(g),

起始:

2mol/L1mol/L0

变化:

0.6mol/L0.3mol/L0.6mol/L

2s时:

1.4mol/L0.7mol/L0.6mol/L

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

=0.3mol•L﹣1•s﹣1;

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

=0.15mol•L﹣1•s﹣1;

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α=

×100%=30%;

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显然①④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学生应学会利用三段式计算方法来表示各个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10.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的PH增大B.溶液中的Zn2+浓度增大

C.溶液中的SO42﹣浓度增大D.溶液的密度增大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锌片﹣铜片﹣稀硫酸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

解:

A、原电池放电时,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析出,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PH值增大,故A正确;

B、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导致溶液中锌离子浓度增大,故B正确;

C、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该反应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不变,故C错误;

D、原电池放电时,溶液由硫酸溶液逐渐变成硫酸锌溶液,所以溶液的密度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明确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11.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W、X、Y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质量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W<Y<X

B.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强酸性,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弱碱性

C.X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

D.Y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单质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分析:

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可知W、Y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三周期,设X元素的质子数为a,则W的质子数为a﹣9,Y的质子数为a﹣7,X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X的质量数为2a,W、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X的质量数,则a﹣9+a+a﹣7=2a,解之得a=16,则X为S、W为N、Y为F,据此解答.

解答:

解:

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可知W、Y处于第二周期,X处于第三周期,设X元素的质子数为a,则W的质子数为a﹣9,Y的质子数为a﹣7,X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X的质量数为2a,W、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X的质量数,则a﹣9+a+a﹣7=2a,解之得a=16,则X为S、W为N、Y为F,

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Y<W<X,故A错误;

B.W为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硝酸,具有强酸性,其氢化物为氨气,水溶液呈弱碱性,故B正确;

C.X为S元素,常见氧化物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得到亚硫酸、硫酸,溶液呈酸性,氢化物为硫化氢,其水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

D.非金属单质中只有氟气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F与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根据位置关系确定原子序数关系是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表结构,注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难度不大.

12.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做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①(a+b)×63g②(a+b)×189g③3(a+b)mol④(Vc﹣

)mol.

A.②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

如果硝酸不足量,则未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硝酸铁部分的硝酸;

如果硝酸过量,则FeS和FeO完全反应,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NO的硝酸,根据转移电子相等计算生成NO的硝酸量,根据N原子守恒计算未被还原的硝酸的量.

解答:

解:

如果硝酸不足量,则未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硝酸铁部分的硝酸,根据N、Fe原子守恒得n(HNO3)=3n[Fe(NO3)3]=3n(Fe)=3[n(FeS)+n(FeO)]=3×(a+b)mol=3(a+b)mol,m(HNO3)=n(HNO3).M(HNO3)=(a+b)×189g;

如果硝酸过量,则FeS和FeO完全反应,被还原的硝酸为生成NO的硝酸,根据转移电子相等、N原子守恒得生成NO的硝酸量=

=

mol,根据N原子守恒得未被还原的硝酸的量=Vcmol﹣

mol=(Vc﹣

)mo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计算能力,根据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要讨论解答,为易错题.

13.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2NH3(g)+CO2(g).下列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

解:

A、2v(NH3)=v(CO2)未体现正逆的关系,故A错误;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说明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正确;

C、因为反应物是固体,所以整个体系中气体摩尔质量是个定值,故C错误;

D、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容器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14.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B.2.5sC.5sD.10s

考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SO3),再利用△t=

计算.

解答:

解:

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

则v(SO3)=2v(O2)=2×0.04mol•L﹣1•s﹣1=0.08mol•L﹣1•s﹣1,

故反应时间=

=5s,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二、填空题(共41分)

15.下列各组物质①O2和O3②12C和14C③CO(NH2)2和NH4CNO④CH3CH2CH2CH3和(CH3)2CHCH3⑤CH2=CH2和CH3CH=CH2⑥CH3CH2CH2CH(C2H5)CH3和CH3CH2CH2CH(CH3)C2H5

互为同系物的是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③④

互为同位素的是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①,

是同一物质的是⑥.

考点: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分析:

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1个或者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官能团数目和种类相等;

同分异构体是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的物质为同一物质,同一物质组成、结构、性质都相同,结构式的形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可能不同.

解答:

解:

①O2和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②12C和14C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碳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③CO(NH2)2和NH4CNO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CH3CH2CH2CH3和(CH3)2CH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CH2=CH2和CH3CH=CH2的结构相似,都属于烯烃,形成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

⑥CH3CH2CH2CH(C2H5)CH3和CH3CH2CH2CH(CH3)C2H5名称与结构简式一致,为同一种物质;

故答案为:

⑤;③④;②;①;⑥.

点评:

本题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的区别,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6.Ⅰ对于4FeS2+11O2═2Fe2O3+8SO2,试回答有关的问题:

(1)常选用哪些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O2、SO2;

(2)为了提高生成SO2的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C;

A.增加FeS2的量B.增大O2的浓度C.升高温度D.减小压强

Ⅱ.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分钟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

(4)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

A.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A、B、C的浓度都相等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2:

1:

2

E.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已停止

F.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考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

(1)只有气体或者溶液才有浓度的变化,固体或者纯液体的浓度是定值;

(2)为了提高SO2的生成速度,可增大压强、浓度,升高温度,或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以此解答;

(3)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

(4)根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可以作出判断.

解答:

解:

(1)只有气体或者溶液才有浓度的变化,固体或者纯液体的浓度是定值,故应选用SO2或O2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故答案为:

O2、SO2;

(2)A.增加FeS2的量,固体表面积没变,接则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

B.增大O2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减小压强,反应速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BC;

Ⅱ、(3)由图象可以看出,A、B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A、B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所以C为生成物,当反应到达2min时,△n(A)=2mol,△n(B)=1mol,△n(C)=2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A):

△n(B):

△n(C)=2:

1:

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2C,

故答案为:

2A+B⇌2C;

(4)A.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B.A、B、C的浓度都相等,跟开始量和转化率有关,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v逆=v正,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了,故正确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2:

1:

2,跟开始量和转化率有关,故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E.可逆反应为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不可能停止,故错误;

F.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所有物质又都是气体,所以反应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故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及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由图象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以及反应现象与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