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1372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课标卷详析2.docx

全国课标卷详析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新课标Ⅱ卷,适用地区:

陕西、吉林、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新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

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

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

”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

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

《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

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

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

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

《国语》云:

“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

”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

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1.【B】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似凫而大,说明凤比凫(野鸭子)要大,而,却,但是。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2.【A】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第二段“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说明“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

此时,指的就是殷商晚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

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

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3.【B】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从第四段“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可知,周武王此举并非“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

“这”指代的就是上面参拜神庙一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

“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

”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

“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

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

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

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

任意。

4.【C】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昧:

不明。

引申为违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5.【A】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④是说李揆被贬官后,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

⑤是说李揆被元载报复。

这两项均是李揆不受重视的表现,与题干要求不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6.【C】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C。

原文“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说明吕諲地位并未超过李揆,“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于文无据。

而且,“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是在吕諲被“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之后,“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就更无从说起,李揆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惧其重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7.

(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采分点:

时名(当时的名望),滞(停留),引进(推荐),各1分,全句通顺2分]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采分点:

薄(怠慢、轻慢),迁徙(搬家、搬迁),盖(大概、大约),各1分,全句通顺2分]

提示:

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

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

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

“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

”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

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大街上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

李揆上疏说:

“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

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

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

”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

还有他的哥哥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

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

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

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

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

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

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

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

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

“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

”元载怀恨很深。

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

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

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

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

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参考注释: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定居)于郑州,代(世代)为冠族(显贵的豪门士族)。

少聪敏(聪明,反应敏捷)好学,善(善于,擅长)属(连缀,写)文。

开元末,举(中举)进士,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于)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借指朝廷),诏中书(中书省,官署名)试(考试)文章,擢(被提拔)拜(授予)右拾遗。

乾元初,兼(兼任)礼部侍郎。

揆尝以(认为)主司(主管)取士,多不考实(考察实际能力),徒(只是)峻(严刻,严厉)其堤防(小心防备),索(搜索,寻求)其书策(夹带入考场的书册),深昧(违背)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

“大国选士,但(只是)务(务必,一定)得才,经籍(儒家经书)在此,请恣(任凭,听凭)寻检(搜讨,查检)。

”由是(从此,从这里)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承蒙)恩遇(恩惠知遇),遂蒙(承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作状语,在路上)杀人置(于)沟中者,李辅国方(正)恣横(放纵专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巡视)。

揆上疏曰:

“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牵引,牵制),故周勃因(趁机)南军入北军,遂安(使……安定)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侦察监督)今以(用)羽林代(代替)金吾(禁军,卫军)警夜,忽有非常(不同寻常,不同一般)之变,将何以(“以何”,用什么)制之?

”遂制(帝王的命令,下令)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议论国事兴革),虽甚博辨(博学善辩),性锐(精明,意译为“追求”)于名利,深为物(众人)议所(被)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当时的声名或声望),滞(停滞,停留)于(被)冗(闲散的,多余无用)官,(李揆)竟不引进(推荐)。

同列吕諲[yīn],地望虽悬(悬殊),政事在揆之右(上),罢(被罢免)相,自(从)宾客(门客)为(作)荆南节度,声问(名望,声望)甚美。

(李揆)惧其重入(入朝),遂密(暗中)令直省(行政机构,因直属中央,所以又叫直省)至諲管内(辖区内)抅[jū]求(捏造)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于是)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被罢免)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多年),揆量移(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歙[shè]州刺史。

初,揆秉政(执政),侍中苗晋卿累(多次)荐元载为重官(高官)。

揆自恃(依仗)门望,以(认为)载地寒(出身微贱,地位低下),意甚轻易(轻视),不纳,而谓晋卿曰:

“龙章凤姿(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之士不见(被)用,麞头鼠目(麞,同“獐”;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之子(人)乃(却)求官。

”载衔恨(心中怨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趁着)揆当徙(调动)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穷困),孀孤百口,丐(乞求)食取给[jǐ](取得其物以供需求)。

萍(名作状,像浮萍一样)寄(于)诸州,凡(共)十五六年,其牧守(州郡的长官)稍(稍微)薄(冷淡,不热情),则又移居(迁居),故其迁徙(搬迁)者(……的地方),盖(大概)十余州焉。

元载以(因为)罪诛(被诛杀),除(授予官职)揆睦州刺史,入(入朝)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qǐ)所(被)恶(讨厌,憎恨)。

德宗在山南,令(之)(李揆)充(充任)入蕃会盟使,加(加官)左仆射(yì)。

行至凤州,以(因为)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分析: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试译:

江边的几树梅花绽放,惹人爱恋,令人惆怅,我柱着藜杖绕着它欣赏,刚离开不久又回到它的身边。

先前皑皑白雪覆盖,是雪是花难以分辨寻找,昨夜雪霁,月色朗朗,梅花在寒风中依然绽放。

想折几支梅花送给远方如玉的美人,聊表相思之情,但这一切已成劫后余灰,令人怅惘不已。

在梅花下沉吟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回望暮色已笼罩柴门,才独自离开回家。

题目中的“次韵”什么意思?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顺便说说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雪后书事”即雪后记事之意。

答题思路:

答题时,学生要注意题干本身就是一种提示。

本诗是写梅花的,但全诗八句几乎没有正面直接去描写梅花的形色味香或精神品质的,只是写到了它怒放的环境以及诗人围绕它的活动及内心感受。

这使我们在考虑第八题的表现手法时,很明显属于侧面表现,首联中的“江边”,颈联中的“雪”“夜”“明月”,尾联中的“日暮”“鸦”,属于环境描写,用以上事物(意象)去暗写梅花,可见运用的是烘托手法。

在冰封的江岸,几树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绽放了;雪花飞舞,积在枝头,哪里能分清白雪和白梅呢?

雪霁天晴,月光朗照,白梅该是何等的清幽美丽,惹人爱怜,使诗人魂牵梦绕。

对着梅花,浮想联翩,日暮时分寒鸦归巢,诗人才独自回家,而无人欣赏的梅花又该是何等的孤独落寞。

同时我们注意到本诗以写诗人的举动层层渲染,去表现诗人对梅花的复杂感情,第二句的“行绕去还来”,第七句的“沉吟日落”,极力渲染诗人对梅的喜爱留恋以及不忍离去之情。

本诗最令人费解的是颈联,诗人似乎在痴痴的看着梅花,由美丽的花联想到了美丽的人,一时情不自已,真想折一只梅花送给同样是冰清玉洁的人,可惜,相思虽在,但万劫成灰,“只是当时已惘然”,空留惆怅与落寞。

解答高考表达技巧试题,首先从修辞上考虑,如有景物描写,再去想抒情方式,最后去考虑表现手法。

考生应当记住常见的表达技巧,以便一一印证排除,要视难若易,举重若轻。

这一点对所读古诗本来就不多的学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得分方法。

第9题是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

本诗其实写的够朦胧,理学家在酬和中居然和友人也玩起了那种不清不楚的感情游戏。

但很显然,学生不须深究,直接抓诗歌中表达情感的词语“惆怅”“独”等字眼,以及颈联中的“相思已恨劫成灰”语句,落寞孤独惆怅,若有所失之情不难答出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3分)

提示: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抓住“惆怅江头几树梅”“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日落寒鸦起”等诗句可知,诗人以自己的“惆怅”之感,以“几树”“雪压”“月夜”“寒鸦”等环境描写,表现了梅花孤寂落寞而又雪夜盛开的精神和品格。

全诗并未直接描绘梅花,而是以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以情感来渲染气氛。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有无从说起,以至在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分析3分)。

提示:

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

抓住“惆怅”“相思”“沉吟”“独自”等词语,结合全诗的脉络,可以看出,诗人在“见梅—赏梅—折梅”中抒发了落寞惆怅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10.

(1)筋骨之强下饮黄泉

(2)林寒涧肃常有髙猿长啸(3)往往取酒还独倾呕哑嘲哳难为听

提示:

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A。

本题考察范围在“推荐篇目”之内,初中部分2分,高中部分4分。

要求考生熟练、准确地记忆名句,注意关键字的写法。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峡  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

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

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