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1233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 单元测试.docx

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

2019届中图版细胞的新陈代谢单元测试

1.(2018·成都七中新高三零诊,6)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B.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

C.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

D.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

解析 细胞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A正确;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磷酸、核糖和碱基,B正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错误;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D正确。

答案 C

2.(2017·河南信阳联考)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B.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C.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该键易断裂也易形成

D.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解析 细胞内ATP与ADP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的是高能磷酸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并非纺锤丝牵引所致。

答案 B

3.(2017·河南南阳期中)G20峰会的菜单、节目单、邀请函都印制在杭州丝绸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杭州特色。

丝绸是一种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

下列关于家蚕活细胞中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O>C>N>H

B.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脂肪是良好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解析 活细胞中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是O>C>H>N;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4.(2017·河南郑州一中入学测试,3)下面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

A.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

B.装置一中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液滴右移

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

D.装置一中液滴右移,装置二中液滴左移

解析 装置一中用NaOH溶液吸收CO2,整个装置中气压的变化由O2变化引起;装置二中加清水,装置内的气压变化由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差值决定。

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而有氧呼吸吸收O2产生等量的CO2,若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一液滴应左移(因有氧呼吸消耗O2导致气压下降),装置二液滴右移(因无氧呼吸产生了CO2)。

答案 C

5.(2017·河南中原名校三检,32)动物细胞中,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来源于甲和C6H12O6,丙和丁代表不同化合物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①②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可产生大量能量

D.用18O标记C6H12O6,在物质丙中可检测到18O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甲是丙酮酸,乙是[H],丙是产物水,丁是原料水,A错误;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B错误;

③过程可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丙中水的氧来自氧气,不是来自葡萄糖,D错误。

答案 C

6.(2017·广东汕头期中)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h后,30℃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和15℃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解析 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错误;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正确、C错误;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D错误。

答案 B

7.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

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A表示    ,D表示    。

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

(2)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的氧浓度是    。

图乙中最适合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氧浓度是    。

(3)氧浓度为b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倍。

解析 

(1)图甲中生理过程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生理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生理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产生的能量最多;生理过程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A物质为丙酮酸,B物质为[H],C物质为乙醇,D物质为乳酸。

(2)图乙中氧浓度为a时,该器官没有吸收O2,只有CO2生成,因此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植物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则植物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氧浓度为c时,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最少,故c是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最佳氧浓度。

(3)氧浓度为b时,O2吸收量为3,则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3,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5,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答案 

(1)③ 丙酮酸 乳酸 ③ 

(2)d c (3)5

8.(2017·湖南十校联考)某种物质的结构简写为A—Pα~Pβ~Pγ,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其水解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该物质的β、γ位磷酸基团被水解后,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一个基本单位

C.该物质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中不含糖类

D.该物质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解析 该物质为ATP,含有3个磷酸键,其中2个是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ATP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中有核糖,C错误;该物质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叶绿体中水的光解利用的是光能,D错误。

答案 B

9.(2017·河南洛阳二模,2)磷酸肌酸主要储存于动物和人的肌细胞中,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磷酸肌酸(C~P)+ADP===ATP+肌酸(C)

A.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B.磷酸肌酸和肌酸的相互转化与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相互偶联

C.肌肉收缩时,在磷酸肌酸的作用下使ATP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D.可推测生物体内还存在着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GTP、CTP等

解析 磷酸肌酸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但不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错误。

答案 A

10.(2017·山东菏泽期中,2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有[H]的积累,有氧呼吸过程中无[H]的积累

D.无氧呼吸过程同有氧呼吸一样每一阶段都有ATP生成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A正确;植物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高等植物无氧呼吸过程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均无[H]的积累,C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ATP的生成,第二阶段没有,D错误。

答案 A

11.(2018·中原名校联盟一联,5)细胞代谢与酶和ATP密切相关,丹麦生物学家斯科因研究ATP合成酶,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关于酶和ATP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和ATP均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B.酶的合成需要ATP供应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同种酶的催化

D.ATP无物种特异性,酶具有物种特异性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TP是细胞内发生放能反应或有能量供应时生成的有机物,A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均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ADP转化成ATP是合成反应,ATP转化成ADP是水解反应,催化两种反应的酶不同,C错误;ATP是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无物种特异性;酶的合成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不同的生物体内含有的酶有差别,D正确。

答案 C

12.(2017·安徽皖智教育联盟联考,16)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Ⅰ、图Ⅱ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Ⅰ所示的实验可以验证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了热能

B.图Ⅱ所示的实验可以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C.应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与Ⅱ形成对照,以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D.如果将Ⅱ中的NaOH溶液换成清水,则可探究酵母菌吸收O2和释放CO2的体积差

解析 图Ⅰ所示的实验可以验证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部分转化为热能,A错误;图Ⅱ所示的实验可以根据着色液是否左移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应设置一组酵母菌死亡其他条件与Ⅱ相同的对照实验,以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C正确;如果将Ⅱ中的NaOH溶液换成清水,酵母菌吸收O2和释放CO2的体积差可以导致着色液移动,D正确。

答案 A

13(2017·陕西八校联考)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有关

C.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时刻不停地发生转化,且处于动态平衡中

D.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

解析 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场所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细胞呼吸中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A错误;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有关,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有关,B错误;在细胞内ATP与ADP在不停地发生相互转化,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保证细胞内有一定含量的ATP存在,以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对ATP的需要,C正确;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形成3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D错误。

答案 C

14.(2016·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解析 含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并非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加入呼吸抑制剂可导致ATP生成减少,一些生命活动仍消耗ATP,ADP生成相对增加;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并不产生ATP。

答案 D

15.(2017·山西康杰中学模拟,8)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TP水解供能,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B.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D.ATP是主动运输、肌肉收缩、大脑思考的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 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断裂,也很容易重新合成,ATP水解供能,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的水解,A正确;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C错误;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可直接为主动运输、肌肉收缩、大脑思考提供能量,D正确。

答案 C

16.(2017·经典高考题)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元、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班氏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解析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糖类元素组成都为C、H、O,A错误;淀粉、糖元、纤维素三种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正确;还原糖可与班氏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班氏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D错误。

答案 B

17(2017·河南安阳一模,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和糖类相比,人血红蛋白特有的组成元素是N

B.在细胞膜外表面能和糖类结合的只有蛋白质

C.细胞中糖类的合成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D.糖类只有被彻底水解后才可参与细胞呼吸

解析 和糖类相比,人血红蛋白特有的组成元素是N和Fe,A错误;细胞膜上的糖类,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B错误;细胞中糖类的合成需要酶的参与,催化糖类合成的酶为蛋白质,C正确;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继续水解,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呼吸,D错误。

答案 C

18.(2017·海南卷,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元的元素

C.脂肪与糖元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解析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固醇,A正确;糖元属于多糖,其元素组成只有C、H、O,B错误;脂肪与糖元在哺乳动物体内都是作为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在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不仅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D正确。

答案 B

19(2017·四川成都二模)下列关于葡萄糖和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葡萄糖

B.都能够为细胞合成ATP提供能量

C.都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

D.二者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 葡萄糖中氧的含量远远高于脂肪,A正确;脂肪是储能物质,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二者都能氧化分解为细胞合成ATP提供能量,B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脂肪也必须经氧化分解后才能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C错误;葡萄糖和脂肪在人体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D正确。

答案 C

20.(2017·海南卷,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解析 分生组织细胞比成熟细胞的代谢旺盛、消耗能量多,所以呼吸速率也更大,A错误;如果细胞进行的无氧呼吸是产生乳酸的方式,则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B错误;低氧环境下储存果实,既有效地抑制无氧呼吸,同时有氧呼吸也非常弱,所以消耗的有机物相对最少,C正确;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同,D错误。

答案 C

21.(2017·陕西西安检测)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物质a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解析 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图中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答案 A

22.(2013·全国卷Ⅱ,3)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指导合成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解析 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有氧的环境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要受到抑制,C错误。

答案 C

23.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所示。

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条件

a

b

c

d

CO2释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 a条件下,不吸收O2,只产生CO2,故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A错误;b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体积为3的O2,产生体积为3的CO2,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0.5,无氧呼吸产生体积为5的CO2,消耗葡萄糖的相对量为2.5,B错误;c条件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为0,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D正确。

答案 D

24.(2017·海南卷,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

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结果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解析 由于该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甲组种子胚呈红色,说明染料进入胚后,被还原,A正确;吸水后的种子开始强烈的细胞呼吸,产生NADH作为还原剂,把染料还原成红色物质,B正确;乙组种子已煮熟,载体蛋白失活,C错误;细胞代谢越旺盛,产生NADH越多,进而产生的还原型染料越多,红色也就越明显,D正确。

答案 C

25.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按装置1所示装配实验材料和用具,若想得到科学的实验结论,还必须设计装置2。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2中甲是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乙是与NaOH溶液等量的蒸馏水

B.若装置1和2中红色液滴的移动方向相反,则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若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则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都能产生[H]和ATP

D.降低实验温度,装置中红色液滴移动变慢是由于酵母菌内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解析 实验温度降低,红色液滴移动缓慢,可以理解为酵母菌细胞呼吸减弱,原因主要是温度降低使相关酶活性减弱,而不是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D错误。

答案 D

26.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

解析 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A错误;二碳化合物可被叶绿体利用,不能被内质网利用,B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不能发生在内质网,C错误;真核细胞膜破裂,但线粒体完好,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有ATP生成,D正确。

答案 D

27.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⑤和⑥

解析 根据题意知“〇”中所对应的含义分别为:

①一磷酸腺苷AMP,②腺嘌呤,③DNA分子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RNA分子上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腺苷,⑥腺苷。

答案 D

28.(2016·宁夏固原检测)呼吸熵(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

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时,呼吸熵为1,说明该植物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B.该植物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C.A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D.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低,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

解析 O2的吸收量表示有氧呼吸吸收的量,CO2的释放量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量。

C点时,呼吸熵为1,C点之后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不是糖类,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正确;A点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并非最低,但此时CO2释放量最少,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D错误。

答案 B

29.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物质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

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可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物质乙

D.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解析 综合分析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磷脂,三者可同时出现于叶绿体中,A错误;DNA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C错误。

答案 D

30.如表所示是糖类、脂肪主要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数据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种类

质量分数/%

C

H

O

脂肪

73~77

11~12.5

9.0~12

糖类

52~58

7.0~8.0

40~45

A.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B.食物中淀粉、脂肪彻底水解产物均不相同

C.脂肪、糖类在体内代谢的共同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

D.脂肪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解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而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

答案 D

31.(2017·海南卷,5)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解析 淀粉水解的过程没有伴随ATP的生成,A错误;人体大脑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错误;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是储存能量的过程属于吸能反应,C正确;硝化细菌属于化能合成生物,它主要利用氨氧化成亚硝酸盐或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D错误。

答案 C

32.(2015·海南卷,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