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0928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2018·江苏单科·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洞悉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B项正确。

结合题中“封建衙门”“一窍不通”等信息可知,洋务企业管理体系有待完善,A项排除;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C项错误,排除;一些洋匠不懂技术不能等同于所有洋匠都是外行,D项以偏概全,错误,排除。

【答案】B

2017年题组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DW2〗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答案】B

2.(2017·海南单科·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考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一直是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国家,因此D项正确。

【答案】D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

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符,A项错误,排除。

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

【答案】D

4.(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开平煤矿”“李鸿章”等可知,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

清政府批准李鸿章的减税请求,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

材料强调清政府减少对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征税,这减轻了开平煤矿的负担,而不是加强了管理,B项错误,排除;列强并未控制中国的煤矿业,C项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开平煤矿不能等同于中国的煤矿业,排除D项。

【答案】A

5.(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解析】材料中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不平衡表现在长江流域省份与东南沿海省份明显高于内地省份,这一状况与当时中国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项正确。

B项“革命运动”“高涨”与材料信息“1904年”不符,当时清政府正在推行改革,革命运动并不“高涨”,排除;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并未变化,C项错误,排除。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没有直接关系,D项错误,排除。

【答案】A

2016年题组

1.(2016·海南单科·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由“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到“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出现的情况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丝茶出口下降,一种是出口没有下降,其它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

根据近代中国对外出口的情况,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浪潮中,中国并没有出现具有竞争力很强的商品出现,所以只能推断中国丝茶受到竞争,出口下降,故A项正确;清政策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工商的限制,与“重农抑商”不符,故B项错误;生丝茶叶的生产主要是靠商品农业,小家经济对此不占主要部分,无法判断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生丝茶叶出口比重的下降,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特征,完全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无法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6·江苏单科·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表明洋货的销售并没有遭到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没有促进手工业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解析】鸦片战争前,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相继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大门被迫向世界开放,不是主动开放,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但整个近代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商品经济并没有取代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日常生活用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和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但并非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只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

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6·上海单科·16)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  )

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

【考点】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曾国藩)

【解析】曾国藩创立领导湘军,参与领导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是“中兴第一名臣”,故A项正确;李鸿章创立的是淮军,故B项错误;奕没有参与创立地方武装,故C项错误;左宗棠是湘军代表人物,但不是它的最高统帅,参与洋务运动,但算不上“中兴第一名臣”,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6·上海单科·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

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

该机构是(  )

A.总理衙门B.同文馆C.军机处D.外务部

【考点】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

【解析】总理衙门是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故A项正确;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不是外交机构,故B项错误;军机处中央行政机构,不是外交机构,故C项错误;外务部是1901年《辛丑条约》后设立的,没有参与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A

8.(2016·上海单科·33)“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

【考点】洋务运动——慈禧对洋务运动的态度

【解析】慈禧的意思是改革不得像日本那样“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因此有条件地支持变法,故A项是最佳选项;慈禧的目的还是希望清王朝复兴,但没有反映出材料中他支持改革的前提条件,故B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祖宗之法不能变”,在此条件下慈禧支持改革,但未能全面解读材料意思,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慈禧并不反对,故D项错误。

【答案】A项3分,B、C项1分,D项0分

2015年题组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

【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A项正确;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项错误;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山东文综·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此时期洋务派关注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时“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天津文综·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内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但是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全面”冲击,故C项错误;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5·浙江文综·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解析】帝国主义垄断近代工矿企业,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不是失败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B项错误;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是由于其他行业变化导致的,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中“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说明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故D项正确。

【答案】D

6.(2015·福建文综·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表2出超(+),入超(—);单位:

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0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入超额不断增加,即商品出口总额低于商品进口总额,说明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从1929~1931年中国对美英入超额比较可以看出,英国对华贸易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从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对法国贸易是处于出超状况,即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是贸易顺差,故C项错误;从1909~1911年与1919~192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下降,而1919~1921年与1929~193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上升,故D项错误。

【答案】A

7.(2015·山东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

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英国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占据主导,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德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开始侵略中国,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以及对中国贸易变化图不符,故B项错误;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开始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与题干所给的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以及数据变化,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4年题组

1.(2014·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时间不一致,故A项错误;“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对外贸易此时仍未入超,故C项错误;材料中“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遂使家家置纺车”的信息说明市场促进江浙丝织业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这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故A项错误;1853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4·浙江文综·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

“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矣”可知该官员认为修建铁路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故A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向西方学习,也未涉及对传统制度的维护,故B、C项错误;民生主义由孙中山提出,与题目中的信息“清末某著名官员”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4·江苏单科·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析】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表明该地区当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故A项错误;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表明维持小农经济的手工业没有消失,故B项错误;“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表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故C项错误;“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表明自然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全国大纲卷·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从材料关键词“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并结合所学可知:

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此人主张政府应放松对民间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