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878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docx

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扫描版

③不符合事实。

19.〖解析〗B。

“法国被称为创新大国,源于法兰西文明的悠久传承”,这反映了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法国被称为创新大国,也因为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富有远见的法律、政策,这表明文化反映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②④正确。

题干没有反映法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①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反映文化多样性与世界文化繁荣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20.〖解析〗B。

候院士在“仙台”病毒等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表明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在短短的3年半时间,积极地进行学术研究,在众多的病毒中,重点研究“仙台”病毒,表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①③正确。

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病毒,都是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改造客观世界,②不符合题意。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④错误。

21.〖解析〗B。

从现在发展到第一阶段,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反映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在每个阶段的15年内,事物是相对静止的,①符合题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建成现代化强国,这表明这一安排注意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④正确。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社会意识都不能决定社会存在,②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③不符合题意。

22.〖解析〗B。

某公司通过项目合作,自带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回收农村垃圾使之变废为“宝”,这反映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出工业原料、生物营养液、新型建材,并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目标,这反映了技术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③正确。

事物有无价值,是由其本身的属性决定的,②错误。

④不符合题意。

23.〖解析〗D。

漫画启示我们要看“天上的雄鹰”即胸怀远大志向,而不要斤斤计较于“鸡的脚印”即眼前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改造世界活动中取得成功,从而实现人生价值,③④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立场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题干也没有涉及对社会条件的利用问题,②不符合题意。

38.〖解析〗

生产决定消费,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有利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2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2分)(如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要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不断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4分)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分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从事人工智能工作,激发科研人员加快人工智能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分)

39.〖解析〗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各级干部要做决策、干工作,必须下到基层,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发挥人民首创精神;(2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决策机关要科学决策,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广泛了解社情民意;(2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各级干部勤下基层进行调研,有利于转变和改进工作作风,融洽干群关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分)

要提高调研的实效性,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到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尊重民意;(2分)其次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健全量化考核机制,申明纪律规矩,强化约束刚性,督促一些干部摒弃形式主义套路;(2分)第三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通过问责和纠错制度,督促各级干部认真调研,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分)

40.〖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能够激发全国人民的干劲,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能够营造学模范、做模范的良好氛围,帮助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道德模范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有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国家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有助于推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回答上述三点内容,即可得分。

如用其它知识回答,言之成理,也可赋分。

(2)〖解析〗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影响我们发展的各种条件,自觉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4分)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这要求我们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这要求我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来学习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用实际行动践行道德模范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分)

(如用其它知识回答,言之成理,也可赋分。

(3)〖解析〗

践行模范精神,建设模范班级。

(2分)

一屋不扫,何以成模范?

(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B

C

C

D

C

D

B

D

B

A

C

【解析】

24.A韩宣子与郑商人买卖已成,但郑商人犹需请示大夫子产,表明私商商业行为仍受领主制约,故A项正确;B项过于绝对,与材料信息对应不严密,故为干扰选项;郑商人可以私自与韩宣子交易,说明是私商,恰恰是工商食官的制度在瓦解的表现,所以C项错误;私商既可经营玉器买卖,说明D项错误。

25.B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内则施政承秦制,为法家。

外儒内法不是二者共同点,故A错误;秦“禁天下之以古非今”显然反对法古,C项错误;汉武与秦皇手段殊异,但“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表明二者的实质和后果有相同之处。

故D片面,而B正确。

26.C宋朝重文轻武的确可能对范仲淹的人才观产生一定影响,但范仲淹一人不能直接代表宋统治集团,材料中更多信息是反映范仲淹注重对后学儒学精髓尤其是孔孟道统的培养和引导。

A项为干扰项;因为戒责是为了引导,非为打压,B项明显不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也是错误选项。

27.C明宣宗以后司礼监权力渐大,掌印太监权如外廷内阁首辅,秉笔太监和随堂太监如同众辅臣。

只能说明司礼监权力大,一定程度制约内阁是可能的,而无法说明内阁制瓦解,故A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也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B项是直接信息,为干扰项,但不是本质,所以B项可排除;宦官专权现象的出现恰恰依附的是专制皇权,所以C项是本质;D项如同A项,可排除。

28.D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有较多糟粕成分,如其中的等级特权,有瑕疵,故可排除A项;三纲五常和宗族制度更是如此,其中如君臣等级、男尊女卑、家长制作风等,所以B、C两项亦可排除;中央集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有着重大意义,因而在现代化历程中是需要不断巩固的,故D项为正确选项。

29.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黎元洪的言行,C项为正确选项。

A、B两项只是局部具体因素;D项中所说的《临时约法》此时已为袁世凯所废除,而代之以《中华民国约法》,材料中所言‘约法’,应是指此,所以D项错误。

30.D从图中双方军队番号某某集团军、某某军、某某支队、某某师以及争夺的中心城市和作战区域,可以判定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

故D项正确,而其他选项可以排除。

31.B材料中张贤亮倡导文化人参与经济生活,“把市场经济骑在胯下”为象征性比喻,结合题干时间可知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国十四大对国人包括文化人产生的积极影响。

故A、C、D均不是材料中信息的准确提取,只有B是正确选项。

32.D题干中提到“神有合理宽大的一面”,故A项错误;“有偏狭、愚昧的一面”,故B错误;反宗教倾向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神具有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反映人文主义的成分,所以D为正确选项。

33.B“革命”一词的含义由“动乱”而变为“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表明革命逐渐被认可和赞同。

联系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背景,可知是启蒙思想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思想观念渐渐深入人心的结果,故B项为正确选项。

题干中未提到不同阶级,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根本的经济方面的动因,但也不应将唯物主义历史观机械化,作为主要原因B项比C项更合适;D项可以是结果,作为原因不明显,且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衰落”一词不准确。

故D项错误。

34.A根据图中1970年—1982段与2001年—2010年段数据比较可知,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并未呈负相关,所以B错误;美国经济90年代高速增长,出现一个难得的繁荣期,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应属正常,所以喜忧参半的评价不恰当,故C项错误;21世纪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当代发达国家因为经济总体水平较高,普遍增长率不像早期那样迅猛,应属经济发展正常现象,故D项不正确。

而70年代以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呈现滞涨局面。

所以A为正确选项。

35.C“俄罗斯依然有较大的威慑力量”和“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只反映了图中局部信息,故A、B两项排除;东西对抗已不是当代国际局势的主流,故D项不正确;图中的“东扩”及双方的言行均反映对抗理念,所以C为正确选项。

二、非选择题

41.(25分)

【答案】

(1)特点:

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以族人为主要赡给对象;以实物赡给为主;以士大夫购置田产所得为主要收入来源。

(8分)

成因:

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影响。

(6分)

(2)原因:

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特点:

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覆盖对象更广泛;影响更深远。

(5分,从组织者、对象、内容、形式、影响等方面作答,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目以社会救济为切入点,将中国古代的家族救济制度和西方近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较,通过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特征和社会特点、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等考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可具体分析成因:

义庄以家族内部救济为主,这与中国古代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有关;义庄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田产收入,以衣食等实物赡给为主,这与小农经济有关;以士大夫为建立义庄购买义田的主体,则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等思想的反映。

第二小问从材料所给时间可以判断出此时德国两次工业革命正在交叉进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无产阶级人口增多,贫富分化加大,社会矛盾尖锐。

启蒙思想家构建的“理性王国”并不完美,社会主义思潮也逐渐形成。

统一后的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德国开始建立并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因此近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发展起来的。

而中国古代的家族救济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材料二介绍了近代德、英两国关于社会保障的内容,以此为切入点理解近代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与义庄的宗族慈善两相比较,即可得出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

42.(12分)

【选题示例】(选题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但答案不限于以下选题,论证过程略。

1、选题1:

先进的知识分子促进了社会变革与转型。

2、选题2:

知识分子关注时事心忧天下,具有家国情怀。

3、选题3:

知识分子既具有先进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评分参考】

等级

评分依据

一等

(12-9分)

①选题符合材料主旨,观点明确;

②史实正确,可结合不同时代进行论证;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8-5分)

①选题基本符合材料主旨,观点较明确;

②史实基本正确,但史论较为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基本清楚。

三等

(4-0分)

①选题偏题,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或史实不符合要求;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本题以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为切入点,以素养立意,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史料实证来体现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考查学生阐述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题目要求以“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为主题来自拟论题,首先要围绕主题结合材料选定论题。

所示图片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环列了春秋战国、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三个时期知识分子的主要主张,这些时期都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兴起,分封制、宗法制崩溃;明末清初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反侵略求民主成为时代主流。

而这些时期知识分子的主张都体现了关心时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将自己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也促进了社会变革与转型。

选题一可列举古今中外杰出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与转型起到推动作用的史实,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清末民初的解放思潮、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促进了社会变革与转型。

选题二可列举知识分子关心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治国之道,体现了知识分子心忧天下关注时事,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如以孔子、黄宗羲、顾炎武、容闳等人的事例进行论证。

选题三可列举孔子提出了“仁”和“以德治民”,但却主张恢复周礼;黄宗羲等人虽反对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但却没有提出系统的思想,不能真正解决时代问题;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维新变法,但却对封建势力抱有幻想,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知识分子虽有其时代进步性,但也难以脱离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其他选题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亦可。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答案】

(1)彼得:

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3分)康熙:

缓和满汉矛盾,巩固统治。

(3分)

(2)康熙用人重视品德和文化素养,拓宽选官渠道,打破满汉界限。

(4分)彼得用人重视才能,尤其是军事人才,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选官用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5分)

【解析】该题以康熙和彼得大帝两个同时期的君主入题,对中俄两国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考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康熙的人事改革重在吸取中原的先进文化,打破满汉界限,拉拢汉族地主,以巩固统治。

该举措促进了满州贵族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缓和了满汉矛盾。

而彼得的官制改革主要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农奴主的统治,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俄国近代化因素的发展。

正是由于两国改革的目的不同,他们的官制改革的着眼点也不同。

康熙更注重官吏的人品和文化素养,选拔汉族地主是为了拉拢汉族地主,巩固其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而彼得更注重官吏的军事才能,他要求打破贵族特权,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46.[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15分)

【答案】

(1)背景:

吸取国联的经验、教训;以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的国际力量对比为基础。

目的: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分)

(2)不足:

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大国权威和本位;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行动。

创新:

成员国原则上平等;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宪章框架内寻求争端解决途径;在国际公共事务及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发挥管理协调作用。

(9分)

【解析】本题以联合国为切入点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1)从材料中“为了避免国际联盟所体现的明显弊端”,“适应1945年所理解的国际权力结构”可知联合国的组织和程序设计的背景包括吸取国联的经验教训;也是以战后的大国力量对比为基础。

联合国的宗旨是“和平发展”,因此其框架设计的目的也在于此。

(2)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代表了国家间体系的一种扩张”,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大国利益的特殊化;也使得联合国在一些国际事务尤其是维和行动中易于受制于大国利益而缺乏自主性。

从材料第二段相关文字可知联合国作为“国际审议论坛”,可以体现“所有的国家平等”,可以“寻求一致性的解决方式”,可以“提供国际公共物品的治理体系”等等。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答案】

(1)商人陈振龙心系民生的爱国精神推动了甘薯的引种、推广;政府的倡导激励了甘薯的迅速传播;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生物学特征是甘薯传播的客观原因。

(9分)

(2)甘薯易种植,产量高,成为我国又一重要粮食作物;缓解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开发与人口增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6分)

【解析】本题以甘薯的引进为切入点,考查了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1)根据材料一中陈振龙目睹菲律宾广种甘薯,向土著打听相关情况并引进藤苗及栽种之法,可以得出其心系民生的主动精神;由其子上奏官府经历可知政府倡导也起了很重要作用;“硗确之地遍行栽播”可知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也是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2)依据甘薯的生物特性和引入后广泛种植的状况,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人口及社会发展状况不难得出这几点影响。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  2.C  3.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

杭州市的区位熵曲线先是增长,后表现平缓,说明其集聚度是先升高,后是平稳发展;嘉兴集聚度较低,且一直是增长;舟山集聚度先是急剧上升,后是不断下降;宁波集聚度是先升后降,再保持平稳。

第2题,温州地处山区,舟山地处海岛,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客观上促进了服务业相对集聚;服务业最发达的是杭州,经济最发达的是杭州和宁波;杭州作为省会,政府重视程度最高。

第3题,要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要积极推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既要大力发展新兴的服务业,又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与增加服务业人口无关;加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工业,对提高服务业集聚度关系不大。

4.A  5.D 【解析】第4题,汉堡旧城作为现在的市中心,从保护古城历史风貌出发,不宜发展有污染的工业区,故排除B、D;仓储区也有轻度污染,且增加了交通压力,最理想的是住宅区、商业性区和风景区。

第5题,材料是提到“为了应对恶劣天气”,汉堡地处德国西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上的西风影响,降水多且是河流入海口的港口城市,冬季降水较多,有洪涝灾害和暴风雪,修建人行天桥路网体系,首先保证了恶劣天气道路的畅通;其次将各办公建筑联系起来,也方便了各办公室间联系,但并非最主要目的;再次还减少了行人对机动车的干扰,保证道路畅通,增加了对西部港口的客流。

6.B  7.C  8.A 【解析】 第6题,材料指出是“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高度”,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为基带,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第7题,从图中可知,从山麓到山顶都是森林植被,说明不是因为降水因素引起的;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影响树种最主要是热量,不同温度带下树种不同;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与树种影响不大。

第8题,该山树种分布有很大变化,最主要是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只会导致土地类型变化,对树种变化影响较小;栽种果树,会导致树种变化,但范围较小;而滥砍滥伐,则会导致原有树种发生很大变化,会导致部分树种减少甚至灭绝,次生林取代原始林;气候变干,对原始森林的树种变化影响不大。

9.B  10.D  11.C 【解析】 第9题,在山区,受地形抬升,山腰地带降水最多,材料中指出雾的形成条件: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故山腰地带降水多,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的雾。

第10题,大雾天气,天气多变,景色也多变,旅游资源增加,游客数量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但不会出现急剧减少,只有恶劣天气如暴风雪,游客可能急剧减少;此山为我国风景区,空气质量优良,大雾天气只是空气中水汽增加,不是尘埃增加,不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大雾天气会导致视线下降,会影响公路和航空等,但对缆车影响不大;由于多雾,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加大,白天气温下降,夜间多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夜间气温升高,从而使气温变化和缓。

大雾能削弱太阳辐射,利于喜阴植物茶树的生长,导致茶叶品质优良。

第11题,从图中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水汽少,降水少,为伏旱天气,该山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四省,只有安徽省符合条件。

36.(22分)

(1)地处热带,热量充足;热带草原气候,湿季生长,干季收割;干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6分)

(2)距海近,运输便利;地势低平,便于机械化作业;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6分)

(3)原有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引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使用化肥、农药等,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等。

(任答两点,得4分)

(4)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其他工业联系,促进了工业集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化水平。

(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本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工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作用。

(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确定为北半球低纬度,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滨海萨凡纳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利于甘蔗生产主要从热量、水热组合、光照和昼夜温差等方面作答。

(2)题,结合图中可知,滨海萨凡纳位于沿海,海拔在1000米以下,又有河流经过,可从地形、水源、交通等因素作答。

第(3)题,大规模种植甘蔗,可能破坏原有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使用化肥、农药会引发环境污染。

第(4)题,中国某公司投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导致工业集聚,加强其他工业的联系;结合产业转移,有利于调整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化水平。

37.(24分)

(1)海岸线变长;向海一侧推进;增长速度不均。

(6分)

(2)海岸线后退;生物(包括红树林)部分死亡;海水入侵。

(6分)

(3)自然原因:

泥沙淤积引起海岸前进,海水侵蚀引起海岸后退;人为原因:

海水养殖,建设养殖围堤;海运发展,建设围堤,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长。

(6分)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海岸线的保护意识;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海岸线的综合管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海岸线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自然海岸保护,维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建立近海自然保护区;加强规划,开发与保护并举等。

(任答三点,得6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岸线的变化、原因、影响及合理开发利用。

(1)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海岸的变化,可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作答。

(2)题,结合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