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0757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docx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如果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想继续存在下去,它就需要一定类型的结构发挥功能性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不同的职能分工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共同规范体系所决定的。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但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结构矛盾突出,一些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趋同,与产业发展、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出现就业难、招生难等问题。

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是部分本科院校实施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

高等教育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决定规模的。

自1999年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扩招计划以来,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毛入学率为37.5%。

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的年毕业生加上未就业的每年需就业人数在900万左右。

大量毕业生涌向劳动力市场,加上高等学校专业结构的不适应情况以及相对集中的城市就业趋势,使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开始呈现“溢出”现象。

近年来,高校专业同质化严重,市场需求已近饱和,而新的专业结构调整没能及时跟进,致使某些企业急需的专业人员,在高校却无人可招。

为此,调整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整体性改革的突破口。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目标

高等教育供给性结构改革就是要建立起管理体制、布局结构基本合理、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齐全、规模效益好、教育质量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

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与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合理的高等学校布局结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

高等教育要“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应该说,20世纪末以来,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进程中,高等学校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数量、招生规模迅速增长,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

□张有声

调整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是教育整体性改革的突破口。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几个问题。

理论视野37

CHINAHIGHEREDUCATION

2016.1

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于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供给长期不足的矛盾,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但随着高等学校数量和规模的急剧增长,其粗放式发展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专业设置盲目跟风、缺乏发展特色,千校一面现象严重,造成校际之间(包括过快发展的网络学历教育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师资队伍严重滞后、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落后,学生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一部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1.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

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2014年5月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决定》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

到2020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

规模。

为此,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中,鼓励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优先保障转型试点高校和专业的本科招生计划需求。

各地要在国家下达招生计划总规模内,加大对省域内各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继续推进高等职业学校分类招生改革,统筹安排好普通专升本、对口招生、五年制高职等各类招生计划,为职业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招生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

46.9%,比2013年增长5.8%,是“十二五”以来增长最

快的一年。

2015年招生计划同样要求,加大对各类高等职

业教育的统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快速适应经济新常态,为区域发展培养各层次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继续支持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充分利用计划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加大对试点高校和专业本科招生计划的支持力

度,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

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是调整高等教育

结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调结构、稳增长、新常态

的形势更加突出,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打开国际市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在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创新创业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近年来,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纷纷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锐意创新,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有力牵引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1.明确办学思想,培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并适当超前的人才

第一,突出发展的要求。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人才培养上与我国的发展理念相一致,推动我国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突出发展就是突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高等教育要了解世界、了解未来,要传授当今世界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把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根本宗旨。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在传授最新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大科研力度,把创新知识、研发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高等教育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只有坚持发展的要求,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体现高等教育为生产力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

第二,突出需求的要求。

教育的产出从社会意义上讲,就是培养人;从经济意义上讲,就是生产劳动力。

无论是培养人也好,生产劳动力也好,教育都要讲求需求的原则。

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支撑点。

需求有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种:

显性需求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上,隐性需求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储备和新科学、新技

理论视野

38

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上。

教育既要重视与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显性需求,更要重视超越现实生产力,代表未来生产力(更先进的生产力的隐性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才能体现教育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双重属性的特点。

第三,突出特色的要求。

特色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

没有特色就是混沌,就不能显示千姿百态,社会变得模糊起来。

与时俱进的教育如果缺少特色,就会与大千世界格格不入,就会培养一批与世无争、不思进取、毫无创造和创新意识的平庸之人。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我们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而实现普及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必须把办出特色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要培养、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在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使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调整教育结构,培养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个体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其技能得到了提高,因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比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优势的竞争地位。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发展很快,由于其有较明确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与经济结构调整联系紧密,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在95%以上,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职业性、技能性人才。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一大批专科学校、独立学院转为本科教育层次,相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却相对下降。

尤其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浪潮中,传统本科培养人才的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劳动力市场需求既是决定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前提和动力,也是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本质因素。

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千百年来,教育的发展始终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联。

当教育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并适当超前时,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教

育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时,教育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也是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想。

产业结构现代化加速了劳动力在各个产业之间的移动,改变了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对高等教育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就是用市场来配置和调节各种资源。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精英”的,只有少数具有特殊天赋的人才能受到高等教育。

因此,那时的高等教育层次简单、规格单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很少受到质疑。

当今,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多样化要求以往的人才结构要发生根本的变化。

按照一种模式、一种要求来培养人才的观念,已经严重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改革。

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加快其结构改革的步伐,培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等专门人才。

3.重视专业与课程改革,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人才

随着高等学校数量和规模的急剧增长,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结构不适应经济结构的矛盾也越显突出。

专业设置盲目跟风、缺乏发展特色,千校一面现象严重,课程设置落后,学生能力和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一部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加快高校结构调整,促进特色办学,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是高等学校在激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内在要求。

从2014年开始,教育部将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从“审批制”调整为“备案或审批制”。

分设12个学科门类,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

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201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公布1800个本科新专业。

部分专业显示的特点是:

一是综合性。

文理渗透,如《网络安全与执法》,《建筑学》增加人文的内容,恢复5年制。

二是实用性。

强调实用性与技能培养,如《风景园林》《公安视听技术》《工艺美术》《电子商务》专业。

三是职业性。

重视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按照“倒过来,顺下去”的理论视野39

CHINAHIGHEREDUCATION

2016.1

思维设置课程,如《翻译》《酒店管理》专业。

最近,教育部公布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招生337.98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总数的

46.9%,比2013年增长5.8%,是“十二五”以来增长最

快的一年。

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

几年前,部分高等学校就非常重视本科教育的改革,在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同时,突出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在“宽口径,厚基础”的前提下,加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文理学科之间的渗透,增加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比例,开设选修课允许学生跨学科跨系甚至跨校选课。

增加学科类型完善科类结构,合并或裁减一些设置不合理、重复设置的专业,克服专业划分过细过窄的现象,从而实现以专业的综合化促进学院的综合化。

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用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效果和效益的最大化。

最近,我们连续看到这样的报道: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自主设计研制“纳卫星”发射成功,清华大学联合波音、东芝等全球知名企业,跨学科、跨年级进行组建的科技创新类兴趣团队已有12支,每年有超过4000人次的学生在创客空间开发创意创新作品,其中90%以上是本科生。

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

nicom无人直升机系统”团队问鼎冠军。

这些成果的

取得与学校开展的本科教学改革密切相关。

60年代清华大学欢迎新生的一个标语闻名全国:

“欢迎你,未来的工程师、科学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训始终是:

“严格规格功夫到家”。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影响了几代人。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

在20世纪末,各国政府都在重新思考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政府责任合理定位问题。

欧洲国家的政府给高等学校一种新的含义,国家、市场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改变,高等学校形成了一种新的限定和新的自由。

美国学者伯顿·

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

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并构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府、市场、大学“三角协调模

式”。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课题研究认为,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其表现为:

一是市场经济影响下的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人力资源,激活经济要素,为财富增长提供广泛而持久的人才与智力的支持;二是高等教育内部设置的科类、专业与市场经济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三是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面向市场、争夺资源的问题;四是高等教育的内部也存在着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的问题;五是市场经济不仅仅是纯粹的经济体制或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它对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高等教育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改革与发展的,它在构成内容和功能上与经济市场表现不同。

高等教育的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人的教育(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但在市场经济下作为非经济领域的高等教育也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

一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受到一般市场规律的支配。

市场经济承认劳动力是商品。

二是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活动,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对高等教育的性质、结构和职能诸方面,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市场的供求机制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办学变化,促使高等学校专业招生数额的变动。

三是当高等学校作为生产劳动力(毕业生和创作科技成果之后,市场法则及其调节机制便自然发生作用,市场竞争规律成为调节高等教育运行的有力机制(绩效评估。

四是市场经济下的科技市场,促进高等教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五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体现着价值规律和市场交换原则。

2.高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要更加突出效益问题

在市场经济国家高等教育活动主要由市场调节、国家干预、自主办学三种力量调控。

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活动也离不开这三方面作用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投入主要是指在教育服务活动中,使用在服务对象———学生身上的实际费用,包括设备费、教师费、管理费等。

高等教育的产出是指通过教育服务活动,使服务对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

高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也要讲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是指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理论视野

40

投入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在我国以公立高校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大量增加。

但目前高等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育成本核算机制,在投资的管理和应用中漏洞、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利用率低、效益差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症结。

今后可考虑适度放缓高等教育经费增长速度,更注重投入绩效,着力优化和调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及投入方向,增强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确定基本经费与项目经费之间,以及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间的比例,引导高等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我们必须树立提高投资效益的观念,建立高等教育投资效益指标体系,评价高等学校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高等学校加强教育成本核算,提高投资效益,促进高等学校健康发展。

3.劳动力市场是检验高等教育产品的重要渠道马克思说,教育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它是用服务来训练劳动力,维持它,使它发生变形的。

近年来,有人把教育服务说成是教育的产品,认为教育消费者买的是服务,所以,教育的产品是服务,是准公共性产品。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通过服务来表现教育的商品属性,但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从表象上看,人们消费的是教育服务,但人们消费教育服务不是其终极的目标,终极的目标是要用服务这种形式将知识转化到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上,即由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是通过人把教育的成果固化到人的身上,把教育服务当成教育产品会削弱教育的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

因为,服务质量如何,是要通过服务的目标来检验的,因此,教育的产品不是教育服务,而是人接受教育后变化的劳动能力,即劳动力。

马克思关于“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的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教育产品奠定了基础。

一个人接受的教育越多,一般的讲,他的劳动能力越强,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社会价值也越高。

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能力,并从使用劳动能力中得到相应的报酬。

因此,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于个人的收益具有直接的关系,为此人们希望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以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大学生毕业自由就业制

度,劳动力市场在毕业生资源的配置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

网上招聘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劳动力市场形式,最早出现在美国。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报告,全球每天约有2000万条就业信息在网上发布,有3000多万人在网上发出求职信息。

目前,毕业生上网找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将这些经过教育后的毕业生交由劳动力市场自由配置,这是一种特殊的交换劳动成果的方式,这种交换方式的原因在于:

第一,劳动力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是主体属性与商品属性的统一体,始终具有能动性,拥有自我支配的权利。

第二,高等教育的产品——

—劳动力商品的个体差异性大,每个人在知识结构、智力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高等学校放开劳动力交换过程更有利于毕业生根据个人情况与用人部门洽谈相应的报酬,符合市场经济价值规律。

第三,这种交换方式有利于高等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也有利于教育的消费者理性选择自己的消费(学习方向,符合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当然,由于高等教育生产活动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可能及时反映变化多端的市场需求,以致毕业生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现象还比较突出,为此国家从全盘利益考虑,对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过程,通过各种政策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进行一定的调控和干预,包括提供更广泛的就业信息,以尽可能地实现高等教育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总之,我们在这场高等教育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要充分提高对高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调整的认识,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供给的质量,做到不但供给数量充足,专业和质量更加满足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高等教育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Mary.EmergingConceptsofAcademicLeadershipandtheirImplicationsforIntra-institutionalRolesandRelationshipinHigherEducation[J].EuropeanJournalofEducation.2002,37(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分册(第26卷[G].北京:

中央编译局,1985.

【作者:

中国民办教育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