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0606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docx

安徽专版中考化学复习试题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滚动小专题(四)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1.[2018·重庆A]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NH4Cl和CuSO4。

下列物质在该培养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  )

A.NaOHB.BaCl2C.KNO3D.AgNO3

2.[2018·郴州]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a2+、Na+、CO32-、Cl-B.Na+、K+、OH-、Cl-

C.Cu2+、K+、Cl-、NO3-D.H+、Na+、OH-、SO42-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G4-1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

图G4-1

选项

A

B

C

D

物质

Ca(OH)2

CO2

H2

Fe

Na2CO3

NaOH

O2

HCl

H2SO4

CaCl2

CuO

CuSO4

BaCl2

AgNO3

HCl

NaOH

4.[2018·荆门]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关系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  )

A.H2O2→O2→CO2→H2CO3

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

5.[2018·泰安]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图G4-2

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2018·武汉]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G4-3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图G4-3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

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

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

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

7.[2018·泰安]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

(2)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

(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3)使步骤

(1)中产生的氧化钙和水反应;(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该厂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有:

①石灰石、②碳酸钠、③碳酸氢钠、④烧碱、⑤二氧化碳、⑥熟石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始原料是①③B.起始原料是②⑥

C.最终产品是⑤⑥D.最终产品是③④

8.[2018·宜昌]在探究盐酸的性质时,下列实验中测得溶液pH的变化符合图G4-4的是(  )

图G4-4

A.向盐酸中加水稀释

B.向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C.向盐酸中加入氯化钠溶液

D.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9.[2018·黔东南]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G4-5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4-5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0.[2018·潍坊]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G4-6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G4-6

A.b、d点对应溶液的pH:

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

C.向b点对应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

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

11.[2018·广东]据报道,一名5岁男孩儿将零食包里的生石灰干燥剂拆开,倒入玻璃保温杯,加水盖上盖子玩耍,保温杯瞬间爆炸,造成男孩儿的右脸红肿脱皮,一只眼睛失明。

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请回答:

(1)发生爆炸的原因是:

在狭小的空间内,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____________,使剩余的少量水____________,体积迅速__________发生爆炸。

(2)爆炸造成块状物划伤、高温浊液烫伤,还有强碱的________伤害。

12.[2018·内江]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基本实验操作。

(1)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不可选择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钠溶液 C.稀硫酸

(2)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即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8·菏泽]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G4-7所示),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寻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图G4-7

[进行猜想]

猜想Ⅰ:

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

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

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

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1)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________。

(2)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G4-8所示:

图G4-8

①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获得结论]

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

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____,且已变质。

14.[2018·北京]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

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图G4-9所示:

图G4-9

(1)石灰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筛的目的是拦截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4)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8·烟台]“十三五”期间,烟台将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厂。

绿色生态、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是设计的重点。

图G4-10是某设计院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G4-10

(1)反渗透膜法与滤纸过滤法在原理上都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2)过程③是氨碱法制纯碱的一个流程,需要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过程④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充分利用海边贝壳资源,过程⑤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浓海水中Mg2+、SO42-、Ca2+可用离子交换膜直接除去,若用化学沉淀法依次除去Mg2+、SO42-、Ca2+,需要的三种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6)离子交换膜是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透过膜,可以使带特定电量的离子透过。

过程②中“某种离子交换膜”选择透过的离子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8·哈尔滨]在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未知溶液A,已知它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

进行如图G4-11所示实验:

图G4-11

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A是哪一种酸?

老师要求甲、乙同学从反应后的溶液B分别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甲同学:

A是稀盐酸;乙同学:

A是稀硫酸。

[实验探究]

图G4-12

[评价交流]甲同学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乙同学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乙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出:

选择试剂鉴别溶液中的待测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干扰离子,则应在鉴别前,先另选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________除去。

经讨论我们能够总结出,除去溶液中干扰离子的一般方法是:

选择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________________除去。

 

参考答案

1.C [解析]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硝酸钾和两种物质都不反应;氯化铵和硝酸银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

2.B [解析]Ca2+和CO32-生成碳酸钙沉淀,二者不能共存;Cu2+的溶液是蓝色的,不是无色溶液;H+和OH-反应生成水,二者不能共存。

3.A [解析]B中CO2与CaCl2、NaOH与CaCl2不反应;C中O2和CuO、HCl均不反应;D中HCl与CuSO4不反应。

4.B [解析]A项,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生成氧气,氧气和碳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B项,氢氧化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而硝酸钠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C项,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D项,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

5.A

6.C [解析]若甲是碳酸钙,能和碳酸钙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丙能生成碳酸钙,所以丙可能是氢氧化钙,则乙为氧化钙,乙转化为丙是氧化钙与水的反应,该反应放热;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乙为水,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则丙是氢气或氧气,甲能反应生成水,丙能生成甲,则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所以丁可以是碳单质;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硫酸钠属于盐,只能和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可溶性钠盐,所以丙不能和氯化钡反应,所以丁不可能是氯化钡溶液;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又因为二氧化碳能转化成甲,甲能和熟石灰反应,所以甲可能是碳酸钠,则乙可能是碳酸钙,熟石灰和碳酸钠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

7.D [解析]①石灰石是起始原料;②碳酸钠是起始原料;③碳酸氢钠是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的,不是起始原料,是最终产品;④烧碱是熟石灰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最终产品;⑤二氧化碳是中间产物;⑥熟石灰是中间产物。

8.D [解析]盐酸的pH小于7,加水稀释酸性减弱,pH增大,随着加入水量的增加,溶液的pH会无限地接近于7,不会等于7或大于7;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溶液始终呈酸性,pH始终小于7;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随着氯化钠溶液的加入,盐酸的酸性逐渐减弱,pH会增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大于或等于7;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和水都呈中性,随着氢氧化钡溶液的加入,盐酸逐渐被中和,溶液的pH逐渐增大,当盐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呈碱性,pH逐渐增大。

9.D [解析]由图可知:

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K2SO4和KOH;pH由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不断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此段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0.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对应溶液的pH比b点对应溶液的pH大;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密度未知,所以无法判断质量关系;b点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点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11.

(1)大量热 迅速沸腾或汽化 膨胀

(2)腐蚀性

[解析]

(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热,使剩余水迅速沸腾或汽化,体积迅速膨胀,杯内气压迅速增大,从而发生爆炸。

(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人体有伤害。

12.

(1)B

(2)K2SO4+Ba(NO3)2===2KNO3+BaSO4↓

[解析]

(1)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但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可用氯化钡鉴别这两种溶液;硝酸钠不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发生反应,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稀硫酸鉴别这两种溶液。

(2)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硫酸钡沉淀可过滤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SO4+Ba(NO3)2===2KNO3+BaSO4↓。

13.[查阅资料]常温下碳酸氢钠在形成饱和溶液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

[进行实验]

(1)NaCl

(2)①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Na2CO3、NaOH

[获得结论]NaOH

[解析]由于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8.76%<10%,故原溶液肯定不是碳酸氢钠溶液。

由于氯化钠溶液的pH等于7,故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NaCl。

根据样品无色溶液能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白色沉淀,可推知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再根据样品无色溶液与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反应后的滤液显碱性可推知,该样品中还存在氢氧化钠。

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原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且已部分变质。

14.

(1)CaCO3

(2)CaO+H2O===Ca(OH)2

(3)大于

(4)Ca(OH)2+CO2===CaCO3↓+H2O

15.

(1)构成微粒直径大小 

(2)NH3、CO2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4)Ca(OH)2+MgSO4===CaSO4+Mg(OH)2↓[或Ca(OH)2+MgCl2===CaCl2+Mg(OH)2↓]

(5)OH-、Ba2+、CO32-

(6)带1个单位电荷的离子

[解析]

(2)氨碱法制纯碱时,首先需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再通二氧化碳吸收效果较好,所以应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

(4)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利用海边的贝壳最终制得氢氧化镁,需先将贝壳煅烧成生石灰,然后将其投入海水中,生石灰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然后再与其中的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SO4===CaSO4+Mg(OH)2↓或Ca(OH)2+MgCl2===CaCl2+Mg(OH)2↓。

16.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评价交流]不能 能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Cl-、NO3- 

[归纳总结]气体(合理即可)

沉淀或气体或水

[解析]已知A是稀硫酸或稀盐酸的一种,稀盐酸或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加入碳酸钠溶液以后,能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评价交流]甲同学把硝酸银溶液放入B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A是稀盐酸,因为B溶液中也可能有未反应完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硝酸银也能生成白色碳酸银沉淀。

乙同学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说明B溶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碳酸钠溶液,适量稀硝酸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不再是碳酸钡,而是硫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4+BaCl2===BaSO4↓+2NaCl。

发生的反应有:

稀硝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于水的物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NO3-。

[归纳总结]由以上实验可知,选择试剂鉴别溶液中的待测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干扰离子,则应在鉴别前,先另选试剂将干扰离子变成气体或沉淀或水除去。

因此,除去溶液中干扰离子的一般方法是:

将干扰离子变成沉淀或气体或水除去。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19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和c上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3.下列装置不能用于证明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均做与水的对照实验)是()

A.

B.

C.

D.

4.下列与鉴别项目对应的实验操作方案可行的是()

鉴别项目

实验操作方案

A

鉴别甲烷和一氧化碳气体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加热,观察是否有熔化现象

C

鉴别碳酸钠和硫酸钠

取样配成溶液,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鉴别尿素和氯化钾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B.BC.CD.D

5.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所示。

将图甲与图乙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B.实验中所使用的NaHCO3溶液的碱性比Na2CO3溶液弱

C.实验中碳酸氢钠、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一样多

D.图乙中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含有NaHCO3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措施或处理方法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是()

A.植树造林B.滥施化肥

C.利用地热和太阳能D.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7.推理和分析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溶液一定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C.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但盐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8.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区分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NH4Cl溶液和K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Ba(OH)2溶液

B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杂质石灰石

水或稀盐酸

C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过滤或蒸发

D

区分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紫色石蕊或铁粉

A.AB.BC.CD.D

9.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过量,以下图象中正确的是(图象中m表示质量,ω表示质量分数)()

A.

B.

C.

D.

10.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B.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C.测定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D.用胶头滴管滴1小滴待测液到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11.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相对稳定

B.氧化汞、双氧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分子中都含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碳酸钠、碳酸钙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碳酸根离子

12.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

B.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

C.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坏血病

D.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13.下列关于物质的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CO2(H2O、HCl)先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足量浓硫酸

B.MnO2(KMnO4)充分加热

C.CuO(C)通入氧气充分灼烧

D.NaOH(Ca(OH)2)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14.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式表示:

2KNO3+3C+S

K2S+N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CO2B.COC.NOD.SO2

15.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B.甲的化学式是C2H4

C.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

1

二、填空题

1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收集到的氧气略显红色,可能的错误操作是___.

(2)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后,再测某稀盐酸的pH,结果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视线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7.请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的两个分子_____;

(2)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中的阳离子是_____;

(3)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

(4)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_____。

18.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因为氢氧化钠可以和玻璃(主要成分是SiO2)发生反应。

已知SiO2的化学性质和CO2相似,写出氢氧化钠和Si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在生成物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