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54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12章知识点及试题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1、功的初步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

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J=1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

P=

=Fv

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

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

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

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

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

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

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1、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

一点、二力、两力臂。

(①“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②“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动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表示。

③“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如: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

L1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

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天平.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2节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①定义:

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3、动滑轮:

①定义: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

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4、滑轮组

①定义:

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

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1、有用功:

定义:

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

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

W有用=Gh

2、额外功:

定义: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

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

W额=fL

3、总功:

定义: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

W总=W有用+W额=FS=

斜面:

W总=fL+Gh=FL

4、机械效率:

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

斜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

(2)应测物理量:

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

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

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

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十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瓦,它表示的意思是:

()

A.这台机器1分钟做的功是750瓦B.这台机器1分钟做的功是750焦耳

C.这台机器1秒钟做的功是750焦耳D.这台机器1秒钟做的功是750瓦

2、2010年3月5日12时5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遥感卫星九号”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上升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火箭升空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火箭升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火箭升空时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3、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1000N和500N的两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都前进10m,且所用水平拉力都是200N,设拉力对较重的车做功为W1,对较轻的车做功W2,则()

A.W1>W2B.W1<W2C.W1=W2D.无法判断

4、两台机器同时做功,甲机器做的功是乙机器做的功的2/3,甲做功所用的时间与乙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

A.2∶1B.1∶2C.8∶9D.9∶8

5、用滑轮或滑轮组提起同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6、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6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

若推力对物体做了6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A.物体一定受到10N的摩擦力B.重力做的功一定为360J

C.物体一定运动了lmD.物体一定运动了6m

7、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8、用剪刀剪东西时,如果用剪刀的尖部去剪就不易剪断,而改用剪刀中部去剪就容易些,

这是因为()

A.增大了动力B.减小了阻力

C.减小了阻力臂D.增大了动力臂

9、关于机械效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机械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B.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C.有用功相同,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高D.额外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高

10、分别用杠杆、动滑轮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

A.杠杆最多B.动滑轮最多

C.滑轮组最多D.一样多

11、如图12-19所示为自行车的脚踏板和大齿轮在运动中的三个不同位置。

如要使大齿轮对链条的拉力保持不变,那么人脚加在脚踏板上的力最大时在()

(A)A位置(B)B位置

(C)C位置(D)三个位置一样

12、某人用力抬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匀质杠杆的A端,F始终与

直杆垂直,如图所示,则在抬起直杆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B.F逐渐变小

C.F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杠杆AOB用细线悬挂起来,当A端挂重GA的物体,B端挂重GB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OA恰好处于水平位置,AO=BO,杠杆重不计,则()

A.GA=GBB.GA<GBC.GA>GBD.无法判定

14、在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一起重机将重为1.2×104N的钢材竖直匀速提升3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5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钢材做的功为J

2、某学习小组记录了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第2题图所示。

2-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若小车受到的牵引力为200N,5-7s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是___________。

3、工人用定滑轮将重24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所用拉力为250N,5s内重物上升4m.此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W。

4、工人用第4题图所示的动滑轮将一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机械效率为80%,忽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N,动滑轮重N;

4题,6题

7题

5题

2题

5、如第5题图所示,质量为4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的a处自由滑下,依次经过b处、c处,到达d处时恰好停下。

在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导轨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J。

6、用第6题图的装置,匀速向上提起重2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如果要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你的做法是(答出一条即可)。

7、如第7题图所示,是光滑斜面的示意图。

斜面的水平长度为S,高为h,物体质量为m,如果用沿斜面向上的力F把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那么,额外功为

8、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击落于月球丰富海区域。

在嫦娥一号卫星自由下落撞向月球的过程中,其动能不断_____,势能不断____,其机械能的总量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在地上计时的钟表发条拧得越紧,走的时间越长,这是因为发条拧得越紧_______能越大.

9、(3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倍.

10、重200N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_____N,如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_____N.

11、如右图所示,物体重G=500N,当物体G匀速上升时,则挂钩B承受拉力为__________N,挂钩A承受_______N的拉力,拉力F为_________N,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2m,则物体向上移动________m。

(不计摩擦、不计滑轮重)

12、如图所示,物体G重60N,挂在匀质杠杆的一端,要使杠杆平衡可以在A点加一个方向为_的_N的力;也可以在B点加一个方向为_的_N的力。

13、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N。

三、作图题(1题4分,2题6分,共10分)

1、画出下列图中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2、按下图中所给的省力条件,画出各滑轮组绳子穿绕方法。

图中G表示物重,G′表示动滑轮重,F表示人对绳子的拉力。

 

四、实验题(1题7分,2题6分,3题8分,4题7分,共28分)

1、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圆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图;

②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③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④实验时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

3、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小明了解到斜面也是一种机械,于是他想探究这种机械的特点.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的重力,如图a所示,测量时应让木块保持________状态,并依据_______条件得出木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他将木块放在如图b所示的斜面上,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______向上拉木块,收集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①比较表中木块重力G和拉力F的大小,得出:

使用斜面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力;斜面长度相同时,斜面高度越小越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

②实验时,可以通过移动木块A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要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A要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斜面倾

斜程度

木块重力G/N

斜面

高度h/m

斜面

长S/m

沿斜面拉力F/N

较缓

5

0.2

1

2

较陡

5

0.3

1

2.6

最陡

5

0.4

1

3.2

③请举出应用斜面的一种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____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

五、计算题(1题7分,2题7分,共14分)

2、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个滑轮组在40s内将重600N的木箱从地面匀速吊上4m高的阳台,所用的拉力为22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木箱匀速上升的速度;

(2)工人师傅做的有用功;

(3)动滑轮的重力.

 

答案

1——7CCCBBDC

8——14CDDCBBC

填空题

1、3.6×1042、0400W3、2004、250100

5、0.20.126、66.7%7、08、增大减小不变弹性势

9、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0。

10、200、100。

11、500、250、250、1。

12、竖直向下、80、竖直向上、80。

13、20、10。

作图题

实验题

1、①甲②为了保持小球滚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③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都有关④纸盒被撞出去的距离

2、有用功大于总功读错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83.3%

3、

(1)静止二力平衡;

(2)匀速能省力右盘山公路等

4、

(1)右;便于测量力臂

(2)D(3)2

计算题

1、解:

(1)G动=m动g=8kg×10N/kg=80NF=1/3(G动+G)=1/3×(80N+400N)=160N

(2)η=W有/W总×100%=(400N×5m)/(160N×15m)=83.3%

2、

(1)、0.1m/s

(2)2400J(3)6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