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3.ppt
《城市规划原理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3.ppt(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第三章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城市规划的调查与研究第一节第一节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一、调查的目的一、调查的目的1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调查是认识城市的手段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城市总体规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划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22、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调查是研究城市的前提二、调查的内容二、调查的内容11、城市活动:
社会、经济、政治活动、城市活动:
社会、经济、政治活动22、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城市土地使用状况(已用和可用)33、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各类社会的、市政的基础设施44、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市民生活方式和使用者的意见与要求55、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城市财政原则、政府体制结构三、调查方法三、调查方法11、现场踏勘、现场踏勘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这是城市规划调查的最基本手段22、发表格调查、发表格调查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抽样调查的最重要方法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
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两种主要形式:
部门(单位)调查部门(单位)调查居民调查居民调查33、访谈和座谈、访谈和座谈运用于两种情况:
运用于两种情况:
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历史状况描述,无文字记载的内容;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
解决某些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
44、文献查阅、文献查阅55、类比、类比四、研究方法四、研究方法11、分析:
就是要把问题一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分析:
就是要把问题一个问题一层一层地分解下去,直至可以具体操作。
解下去,直至可以具体操作。
通过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本通过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本质。
质。
22、综合:
就是把分析后的成果进行汇总,重新、综合:
就是把分析后的成果进行汇总,重新还原成一个整体。
还原成一个整体。
综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是规划师的最基本综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是规划师的最基本能力。
能力。
五、调查研究的成果五、调查研究的成果一套城市现状图;一套城市现状图;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一套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并成为规划过程的出发点。
并成为规划过程的出发点。
第二节第二节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区域环境的调查研究一、城市化一、城市化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化是指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都市化。
”辞海认为,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
辞海认为,城市化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一是“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
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表现为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渐上升”;二是二是“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的郊区传播扩展,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的郊区传播扩展,使当地原有的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使当地原有的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
22、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化水平是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标准:
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城市化水平(城镇非农业人口/总人口)总人口)城镇居住人口城镇居住人口/总人口总人口33、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城市化水平的预测(1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22)农业生产率提高,在我国尤其是粮食增加速)农业生产率提高,在我国尤其是粮食增加速度度(33)预测城市化水平的方法)预测城市化水平的方法递推法:
参照以往城镇人口发展情况推算;递推法:
参照以往城镇人口发展情况推算;参照国内外同类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推算;参照国内外同类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推算;按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推算;按国民生产总值发展速度推算;按商品粮增长的可供量估算;按商品粮增长的可供量估算;按农村人口转化的数量和可能推算;按农村人口转化的数量和可能推算;按城市建设投资推算;等。
按城市建设投资推算;等。
二、城镇体系与网络二、城镇体系与网络11、城镇体系、城镇体系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镇体系是指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城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城市职能:
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城市职能:
不同职能城市的数量和组合特征;城市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城市规模,不同规模的城市数量和组合;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
各类各级城市的地理分布,相互关系等。
22、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我国城镇体系的划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依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依规模划分:
模划分:
大城市大城市(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50万万以上);以上);中等城市(中等城市(20205050万人口);万人口);小城市(小城市(2020万人口以下)。
万人口以下)。
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一般而言,大城市作用大,影响地区范围大,数量少,仅分布在少数地点;量少,仅分布在少数地点;小城市作用小,影响地区范围小,数量多,分布小城市作用小,影响地区范围小,数量多,分布比较普遍。
比较普遍。
33、城镇网络、城镇网络以城市为中心结节,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以城市为中心结节,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状式空间实体。
状式空间实体。
三、城镇体系分析的层次性三、城镇体系分析的层次性经济区域经济区域市(县)域市(县)域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选择不同范围的宏观、中观、对不同类型的城市,选择不同范围的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的框架。
微观分析的框架。
四、区域环境联系程度的量化分析四、区域环境联系程度的量化分析11、引力模型、引力模型FFCMCM11MM22/R/R22其中:
其中:
FF城市间的吸引力城市间的吸引力MM11、MM22城市实力城市实力RR城市间距离城市间距离CC修正系数修正系数22、信息流模型、信息流模型第三节第三节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历史环境的调查研究一、研究城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动力一、研究城市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动力TEAM10TEAM10:
“任何新的东西都是在旧机体中生长任何新的东西都是在旧机体中生长出来的,每一代人仅能选择对整个城市结构最出来的,每一代人仅能选择对整个城市结构最有影响的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而不是重新组有影响的方面进行规划和建设,而不是重新组织整个城市织整个城市”。
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素。
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
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真正原因。
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二、研究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城市是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地方。
方。
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色。
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
城市历史特色与风貌主要表现在:
自然环境的特色:
地形、地貌、河道自然环境的特色:
地形、地貌、河道文物古迹的特色:
历史遗址文物古迹的特色:
历史遗址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城市格局的特色,如北京,构图方正,轴线分明等;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建筑风格;建筑风格;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
俗、风情等。
(参阅:
阮仪三,历史传统的发掘与探求,城市规划汇刊,1984/2)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改造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改造城市特色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依据之一。
城市特色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依据之一。
城市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城市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改造和创新是必提高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要求,改造和创新是必然趋势。
然趋势。
“国际保护建筑物遗迹会议国际保护建筑物遗迹会议”指出:
指出:
“在具有丰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建筑群的城市中,创造新的时代建富历史文化建筑群的城市中,创造新的时代建筑,不能单纯模仿过去的样式,而应该用现代筑,不能单纯模仿过去的样式,而应该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质的建筑材料建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优质的建筑材料建造,在表现形式上,应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表现形式上,应综合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名胜和古迹理事会世界名胜和古迹理事会”(ICOMOSICOMOS)19871987年年1010月发表了一份保护城镇历史地区的宪章。
月发表了一份保护城镇历史地区的宪章。
提出:
提出:
“为了彻底实施法规(威尼斯法规),为了彻底实施法规(威尼斯法规),保护历史城镇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与城保护历史城镇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与城镇各级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镇各级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四节第四节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自然地理因素一、自然地理因素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2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3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地形分类,见城市规划原理地形分类,见城市规划原理P.77P.77,表表4-2-44-2-4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同上,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同上,P.78P.78,表表4-2-54-2-544、地质、地质(1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22)地质现象)地质现象黄土黄土湿陷大孔性土壤;湿陷大孔性土壤;滑坡滑坡喀斯特现象喀斯特现象石灰岩溶洞;石灰岩溶洞;冲沟冲沟沼泽地、泥石流、砂丘等沼泽地、泥石流、砂丘等(33)地震)地震成因:
成因:
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陷落地震震级:
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震级:
地震强度大小的等级烈度:
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烈度:
地震后受震地区地面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度。
(44)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地耐力地耐力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重,在此荷重下,指地基单位面积上容许承受的荷重,在此荷重下,地基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
地基不会发生大的变形和破坏。
(55)矿藏)矿藏55、水文和水文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11)地面水)地面水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包括由城市用地范围外流来的河流泾流量以及城市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面水。
市范围内降雨形成的地面水。
城市水源的选择城市水源的选择洪水洪水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百年内洪水发生的状况,及河段的变化情况绘出洪水的淹没线图绘出洪水的淹没线图(22)地下水)地下水分为分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潜水;潜水;承压水。
承压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
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来问题。
排水、市政工程带来问题。
66、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建设用地适用性评定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以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