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101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docx

辽宁省大连海湾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开学考试生

大连海湾高级中学暑假自主学习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人群相对增多。

脂类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送,并可与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如图所示)。

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中物质X很可能是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

B.物质X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氨基酸

C.该过程的完成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D.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直接提供的能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细胞膜上的物质X可特异性地识别血浆脂蛋白,并与之结合,因此它很可能是一种具有识别功能的受体蛋白,故A对;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物质X最终又被转移到细胞膜上,没有被溶酶体酶水解,故B错;胞吞涉及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C对。

考点:

本题考察糖蛋白的识别功能,溶酶体的功能,生物膜系统等相关的知识,意在考察学生从题图中所给的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只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

(一),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

(二),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

(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

(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

(一)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D.图

(二)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等于C的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图二的结果可知,图

(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A正确;根据图二的结果可知,图

(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B错误;由于B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比C的蔗糖浓度高,所以图

(一)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C正确;图二中C的水柱不再上升,所以水分由A进入C和水分由C进入A是相等的,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如图是动物细胞中ATP及其相关物质和能量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2不可能是光能,能量1可以是光能

B.酶1为ATP转化成甲和丁提供活化能

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ATP与物质甲的转化速率较快

D.物质乙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动物细胞中能量2的来源来自呼吸作用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能量1来自与高能磷酸键中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如萤火虫尾部发光,就是ATP转化成光能,A正确;

B、酶具有降低活化能的功能,B错误;

C、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消耗的能量多,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快,C正确;

D、物质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正确.

故选:

B.

4.下列有关酶与ATP,说法正确的是(  )

A.酶可被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B.神经细胞与肝细胞中不存在相同的酶

C.细胞中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蔗糖时需要ATP提供能量

D.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酶的本质大部分蛋白质少量是RNA,水解后产物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

神经细胞和干细胞都有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需酶,如呼吸酶等;B错误。

合成反应一般需要能量,在细胞中由ATP供能;C正确。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是染色体发育到一定时期的特定生物学过程,不是受纺锤体牵引的结果;D错误。

考点:

酶的本质、ATP。

5.某同学探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A、B、C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碎屑,向③瓶充入N2。

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实验A、B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碎屑作用不同

B.乙实验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

C.甲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马铃薯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

D.乙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不能说明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CO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有氧呼吸的类型,①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进入②锥形瓶中,以满足②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对氧气的需求,因此甲实验①、②锥形瓶中马铃薯块茎碎的作用不同,A项正确;乙实验中,③锥形瓶中充入N2,营造了一个无氧环境,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用于检测C02的,因此其目的是探究马铃薯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02,B项正确;甲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马铃薯呼吸作用产生了C02,C项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02产生,乙实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也可能是微生物污染导致的,因此不能说明马铃薯无氧呼吸产生C02,D项正确。

考点:

探究细胞呼吸方式。

6.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

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24小时后,实验测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记录数据如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光照强度(klx)

0(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10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3

3

 

A.若只考虑光照强度,该深度湖水中所有生物在晚上8h内呼吸消耗O2的量7/3mg

B.光照强度为a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

C.当该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mg/L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D.若将e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klx光照下,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三碳糖含量会增加,五碳糖含量会减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黑白瓶法常用于水中生物光合速率的测定.白瓶就是透光瓶,里面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瓶就是不透光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知正常的呼吸耗氧量,白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表观光合作用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总光合作用量.

解:

A、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mg/L的原因是:

黑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

原初溶解氧﹣24小时后氧含量,即10﹣3=7(mg/L•24h),故该深度湖水中生物在晚上8h内呼吸消耗O2的量

mg/L,而所有生物氧气消耗量需乘以体积,故A错误;

B、光照强度为aklx时,白瓶中溶氧量不变,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刚好用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故光照强度为aklx时,该水层生物产氧量与生物耗氧量可维持动态平衡,故B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该水层中的溶氧量达到30mg/L时,白瓶中含氧量不再增加,所以此时光照强度将不再成为限制溶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

D、若将eklx光照下的白瓶置于bklx光照下,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继续进行,所以瓶中光合生物细胞的三碳糖含量会增加,五碳糖含量会减少,故D正确.

故选:

A.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7.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

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

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

A.蓝藻、变形虫B.T2噬菌体、豌豆

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D

解:

A、变形虫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变形虫,A错误;

B、T2噬菌体的核酸只有DNA,因此甲不可能是噬菌体,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豌豆,B错误;

C、绵羊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乙不可能是绵羊,C错误;

D、肺炎双球菌既含有DNA也含有RNA,核酸中的嘌呤与嘧啶可能不相等,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嘌呤与嘧啶可能不相等,D正确.

故选:

D.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8.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

A.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

1:

1:

1

B.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C.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

3:

3:

1

D.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答案】D

【解析】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

1:

1:

1,这属于演绎推理,A错误;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目并不相等,B错误;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

3:

3:

1,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的问题,C错误;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正确。

9.如图表示转录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DNA聚合酶,②为模板链

B.③④间以氢键相连,⑤⑥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C.转录过程以4种碱基为原料,产物是mRNA

D.原核细胞中转录发生在拟核区,真核细胞中转录则只发生在细胞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①为RNA聚合酶,②为模板链,A错。

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成单链RNA,③④碱基对间以氢键相连,⑤⑥磷酸和核糖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RNA外侧骨架,B正确。

转录过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产物是RNA,C错。

原核细胞DNA存在于拟核,真核细胞DNA主要在细胞核染色体,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故原核细胞中转录发生在拟核区,真核细胞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错。

考点:

本题考查转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0.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昆虫(AaBBDd)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图乙中的b或d时期

B.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

C.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前期

D.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B

【解析】由于二倍体昆虫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所以图甲细胞的变异只能是基因突变,因而发生在图乙中的b时期,A错误;图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B正确;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间期,即G2期,C错误;等位基因的分开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11.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

A.15/28B.13/28C.9/16D.7/16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亲本杂合的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进行,亲本中母本产生的配子有1/2XB、1/2Xb,而由于“含Xb花粉有50%会死亡”,因此亲本产生的配子有1/3Xb、2/3Y,因此获得F1的基因有1/6XBXb、1/6XbXb、1/3XBY、1/3XbY.F1随机传粉获得F2,即F2的亲本中母本为1/2XBXb、1/2XbXb,父本为1/2XBY、1/2bY;母本产生配子有1/4XB、3/4Xb,而于含b的花粒有50%会死亡”,因此亲本产生的配子有2/7XB、1/7Xb、4/7Y,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宽叶植株的比例=1/4×1+3/4×2/7=13/28,B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2.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放射性的情况。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B.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答案】C

【解析】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形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含1个32P标记DNA)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1个DNA,该DNA2条链中1条被32P标记,1条没有)的染色体,结果第一次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该DNA2条链中1条32P标记,1条没有);第二次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每条染色体复制后成为1条含2条染色单体(1条染色单体被32P标记,1条没有)的染色体,由于后期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的分离是随机的,有可能刚好各一半被32P标记的染色体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也可能全部32P标记的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还可能多种不确定情况,A、D项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是成对同源染色体分离,由于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染色单体都含32P,故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的2条染色单体都含32P,这样第二次分裂是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含32P,C项正确;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B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DNA的复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本题需要把DNA分子的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相联系。

模型法理解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关系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

;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

,1个细胞是

,1个细胞是

;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

,另外2个细胞是

1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  )

A.染色体数目不同B.消化能力不同

C.蛋白质结构不同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性状主要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生物DNA分子不同,所以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不同。

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个体发育的相关知识。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答案】D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遗传病的概念,理解染色体病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改变引起的,不存在致病基因。

16.如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⑤中的染色体数是①或②的四倍

B.细胞②可通过④→⑤→④→③→②的过程来形成

C.图①和图②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

①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间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细胞⑤中的染色体数是①或②的四倍,A正确;细胞②可通过④→⑤→④→③→②的过程来形成,B正确;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D正确;答案是C。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隐性性状

均为显性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②个体只有控制残翅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在同源染色体上。

②和④分别含有残翅和紫红眼的隐性基因,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两基因分别在Ⅱ、Ⅲ号染色体上,杂交后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②和③分别含有残翅和黑身的隐性基因,但是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都都在Ⅱ号染色体上,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①个体所有基因都是显性纯合的,④个体只有控制紫红眼的基因是隐性的,所以两个体杂交只产生一对基因杂合,只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不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1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真核细胞中DNA转录的产物包括tRNA、rRNA和mRNA,A项正确;三种RNA对应的基因不同,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项正确;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也可以通过转录合成RNA,C项错误;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项正确。

19.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如图为人体内半乳糖的主要代谢途径。

当相关基因杂合时对应的酶活性约为正常人的1/2,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不同

B.显微镜观察1、9、17号染色体结构可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C.三种致病基因不能表达是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

D.葡萄糖一定会参与图中①、②、③中的某个反应过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半乳糖血症与白化病体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都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A项错误;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项错误;由题意“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可知:

半乳糖代谢障碍的直接原因是致病基因表达的产物,即相关酶的活性降低,C项错误;图中①、②、③过程构成的连锁反应的最终产物是乳糖,而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所以葡萄糖一定会参与图中①、②、③中的某个反应过程,D项正确。

考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中的“基因→酶、数字的含义”这一信息和题意中的“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纯合时相应酶活性显著降低”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将其与所学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

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

2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均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各基因遗传信息最终都传递给了蛋白质

C.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没有损失

D.DNA病毒可以在无细胞条件下进行遗传信息的独立表达

【答案】A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动均遵循中心法则,A正确;DNA复制时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了DNA,B错误;由于终止密码子等的存在,遗传信息在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传递过程中有损失,C错误;DNA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在活细胞条件下进行遗传信息的独立表达,D错误。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21.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B、D基因。

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不考虑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

短纤维不抗虫:

长纤维抗虫=2:

1:

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  )

A.均在1号染色体上

B.均在2号染色体上

C.均在3号染色体上

D.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如果B、D基因均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

1ABD:

1a,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AABBDD:

2AaBD:

1aa,表现型为短纤维抗虫:

长纤维不抗虫=3:

1,A项错误;如果B、D基因均在2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

1A:

1aBD,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AA:

2AaBD:

1aaBBDD,表现型为短纤维不抗虫:

短纤维抗虫:

长纤维抗虫=1:

2:

1,B项正确;如果B、D基因均在3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

1ABD:

1a:

1A:

1aBD,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C项错误;如果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AaBD生成配子为:

1AD:

1a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1AADD:

2AaBD:

1aaBB,表现型为短纤维不抗虫:

短纤维抗虫:

长纤维不抗虫=1:

2:

1,D项错误。

【点睛】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基因就可分解为几组分离定律问题。

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组:

A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