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完稿.docx
《沁园春雪教案完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教案完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沁园春雪教案完稿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
沁园春雪1
授课日期
年月日
第课时
课程标准解读
诵读现代诗词,阅读理解作者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感情。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考试说明中的地位
能够理解诗中各种意象的含义,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北京中考试题的呈现
选择或填空题(约5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一、初二两年的现代诗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现代诗歌有了基本理解,可尝试自学为主、小组合作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教具
多媒体、学案
授课类型
新授
板
书
设
计
沁园春雪
总写之景意境壮阔 恢宏壮美
上阕写景:
具体实景 动静结合 江山多娇
想象之景 艳丽多姿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二、
了解
文常
三、
朗读
课文
初步
感知
四、
疏通
文意,
理解
把握
五、内容小结:
六、
当堂检测:
七、
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
《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
背景及作品简介:
1、《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又领导全党全军开展抗日战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气势磅礴,旷达豪迈;议论,纵贯古今,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2、这首词公开发表于1945年8月。
当时抗战胜利,蒋介石假意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和平谈判。
毛为了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与周恩来飞抵重庆,与蒋谈判。
期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就把10年前写的《沁园春.雪》抄给他。
柳和了一首,发表在《新华日报》,不久《新民报》发表了毛词,引起各方关注和反响,迅速在人民当中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
据说蒋还暗中组织写词高手,填写“沁园春”词,可没有超过毛词的。
于是他恼羞成怒,指使一些反动文人进行诽谤和攻击,但终于被赞扬这首词的正气给压下去了。
3、介绍毛泽东: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字润之,笔名子任。
1、读准字音
2、读准停顿
3、读出情感、语气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一)、解题并整体感知:
《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内容跟“沁园春”没有关系。
乍一看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诗,其实这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抒情诗。
雪在词中,已不再是陪衬物,不再是一种逆境的象征,而是作者歌咏的对象。
置身于毛泽东描绘的冰雪世界,你不但毫无寒冷之意,而且会油然而生壮美之感。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冰雪世界是“活的”,而且有着红日的照耀,“妖娆”、“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要求看课本上的彩图或放幻灯片)毛泽东站在历史的高度,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1、提问:
上阕分几层意思?
理出写景顺序。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绘了雄奇壮美的境界,借景抒情。
作者写北方雪景,视野开阔,画面雄丽,气势宏大,气魄豪迈。
目的是借景抒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抒发为祖国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对比欣赏《沁园春雪》这首词的特点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千里冰封,万里飘雪()
背诵这首词
熟记课下重点注解
倾听教师介绍
教师略作解释,
请学生发表意见
落实学案
识记重点:
时代背景。
本首词所蕴含的感情基调
毛泽东的历史评价。
扫清字词障碍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分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上阙: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阙:
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落实学案
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进了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天地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落实笔记与学案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掌握文学常识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言文句意
理解文意
把握课文内容
感受壮阔意境
巩固基础
课下复习巩固
课
堂
检
测
1、写出含“雪”的四句古诗词。
对比欣赏《沁园春雪》这首词的特点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千里冰封,万里飘雪()
课
后
反
思
后附相关材料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
沁园春雪2
授课日期
年月日
第课时
课程标准解读
诵读现代诗词,阅读理解作者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感情。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考试说明中的地位
能够理解诗中各种意象的含义,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北京中考试题的呈现
文言文阅读题(约10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一、初二两年的现代诗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现代诗歌有了基本理解,可尝试自学为主、小组合作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累重要字词,背诵默写本词。
2、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并用精练优美的语言仿写句子。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教具
多媒体、学案
授课类型
新授
板
书
设
计
沁园春雪
下阕论史:
评古:
短于文治
论今: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二、
疏通
文意,
理解
把握
三、
细读课文
写法研究
四、
品评下阕小结
5、再读课文体会文意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检查原文的背诵、理解情况
朗读全文
(一)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
提问:
下阕可分几层?
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
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巧妙过渡:
祖国河山是这样美好,引得古今英雄竞相为之奋斗,自然引出下文。
巧评英雄:
一代代英雄,长于“武力”,短于“文治”。
“俱往矣”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
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
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和创造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
古今异义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积累诗中好句
2、目标检测
朗读课文,复习前课内容
落实学案
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
分三层。
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明确: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明确: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明确: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束评古,气势逼人。
“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
明确: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学生朗读文章
复习,进入本课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写法特点
学习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感情
提高文学修养
课
堂
检
测
目标检测
课
后
反
思
后附相关材料: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
沁园春雪3
授课日期
年月日
第课时
课程标准解读
诵读现代诗词,阅读理解作者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感情。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在考试说明中的地位
能够理解诗中各种意象的含义,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北京中考试题的呈现
文言文阅读题(约10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一、初二两年的现代诗歌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现代诗歌有了基本理解,可尝试自学为主、小组合作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进一步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
。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教具
多媒体、学案
授课类型
新授
板
书
设
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二、
品读课文
四、
比较阅读
五、作业
第三课时
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1、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本词虽为咏雪,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上阙写景,即景生情;下阙抒情,寓情于景。
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语言形象、精警、优美,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互动品读:
1、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那些词来表现洁白的?
2、这首词有哪些词用得准确精炼、极富形象、饱含感情,联系具体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这首词除了词语经过千锤百炼,运用得贴切、传神以外,精妙绝伦之处可以说比比皆是的。
请你以“《沁园春·雪》妙就妙在——”为开头,自选一个角度赏评课文。
(此题有一定难度,不要求一一答出,可以是教师举例学生总结的方式引导回答)
三、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1、积累诗中好句
2、目标检测
3、学习这首词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请你也试着用诗样的语言写一段文字。
学习品读课文,复习前课内容
落实学案
明确:
冰雪银蜡素
明确:
动词-飘舞驰封形容词-莽莽滔滔-惟顿略稍
明确: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运用夸张,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用比喻,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a.妙就妙在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
虚实结合:
上阕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动静结合:
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纵横结合:
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b.妙就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
比喻兼对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拟人:
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c.妙就妙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
上阙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使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
下阙评论人物,不流于枯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
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妙就妙在跨越时空的纵横驰骋
时间:
从秦、汉、唐、宋、元到当代。
空间:
从千里大地到万里长空,从长城黄河到雪山高原。
e.妙就妙在雄壮豪放的崇高美
“千里”、“万里”、“长城”、“大河”、“高山”、“高原”这些高大雄伟的形象衬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豪放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雄壮的情感,衬托现实的“英雄人物”,产生阳刚之美。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则雄视千古,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形成彪炳千秋的崇高美。
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复习,学习品读诗歌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写法特点
学习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感情
提高文学修养
课
堂
检
测
目标检测
课
后
反
思
后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