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905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30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设计与评价》第三章-课程标准.pptx

第三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历史沿革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历史沿革课程标准的编制和结构课程标准的编制和结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意义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意义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规定了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第一节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沿革1.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2.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的内涵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第一节课程标准内涵和历史沿革一、历史沿革l清末,雏形:

功课教法学科程度及编制l1912年,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为我国第一个课程标准,是按学段设计和颁布的,包括国民小学暂行课程标准、初级中学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课程标准。

l1952年,改称教学大纲l1999年1月,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到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原因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原因课程价值课程价值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已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程传授课程传授已已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课程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

的实施过程。

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已已从刚性转向弹性。

从刚性转向弹性。

二、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代替代替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原因原因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

(1)我国最早的课程标准的雏形是什么?

(2)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是什么?

(3)民国政府颁布课程标准规定了什么?

包括几部分?

共几个文件?

(4)新中国成立后,课程标准改称什么?

2001年启动新课改,又叫什么?

二、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教育的结果所作要求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教育的结果所作要求的描述,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的描述,是教育质量所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

对学科性质与地位学科性质与地位的界定,对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及各学段的安排各学段的安排的说明,以及对教材编写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等的规定与要求。

课程标准是要求是对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门类普通高中阶段新课程的门类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各部分具体内容举例见教材46-5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三、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所谓教学大纲,是国家对于各课程教学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工作地开展予以指导。

四、四、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的区别区别主要是功能不同:

主要是功能不同:

从编写框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从编写框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都有改变。

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都有改变。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前言包括:

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前言包括:

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

(一)在编写框架上的比较

(一)在编写框架上的比较教学大纲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前言前言前前言言课程标准知知识识能能力力思思想想认认识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知知识识与与技技能能过过程程与与方方法法情情感感态态度度和和价价值值观观

(二)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

(二)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着眼于学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生的学习过程过程着眼于教师的教,关着眼于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三)在(三)在教学内容上的比较教学内容上的比较课课程程标标准准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教教学学大大纲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规定的是目标、内容及学生学生学习学习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规定的是目的、内容及教师教师教学教学的最高要求的最高要求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注意问题、考核与评价教学中注意问题、考核与评价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四)在(四)在实施建议上的比较实施建议上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五)在教学(五)在教学评价观上的比较评价观上的比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评价上更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成多元成多元化启示,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融为一体,化启示,它将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融为一体,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

强化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功能。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所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所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

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

忽一。

重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考核。

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

略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教学评价的功能。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有附录:

课程标准有附录:

包括术语解释、案例包括术语解释、案例教学大纲没有附录(六)在附录上的比较(六)在附录上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的编制l课程标准编制的层面多层面国家层面为趋势l课程标准编制的主体专门委员会或专业团体l课程标准编制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实施l三个阶段发动或采用阶段实施或使用阶段制度化阶段l制约因素本身品质背景条件组织与系统因素各种外部因素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在国家层面,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在学校层面,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依托在教材层面,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在教学层面,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第三章自测题1.()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A.课程计划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课程标准C.教科书教科书D.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第三章自测题2.()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价课程的基础。

A.课程计划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课程标准C.教科书教科书D.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第三章自测题3.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描述,哪一项是下列关于课程标准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错误的?

A.课程标准是按课程门类制定的课程标准是按课程门类制定的B.课程标准中有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的表述。

课程标准中有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的表述。

C.课程标准中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课程标准中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开发建议。

D.课程标准包括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时间分课程标准包括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时间分配的设定。

配的设定。

第三章自测题4.下列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的下列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表述,错误的是()。

)。

A.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

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

C.以同一课程标准为依据,可以编以同一课程标准为依据,可以编写出不同版本的教材。

写出不同版本的教材。

D.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的具体化。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的具体化。

第三章自测题5.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哪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哪5个部个部分?

分?

A.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B.前言、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前言、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C.前言、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前言、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D.前言、课程性质、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前言、课程性质、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第三章自测题6.课程标准的课程标准的“前言前言”部分主要阐述部分主要阐述哪些内容?

哪些内容?

A.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B.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C.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D.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标准、总体设计思路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标准、总体设计思路第三章自测题7.简答:

简答:

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国家层面上,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在国家层面上,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在学校层面上,标志着素质教育有了依托。

在学校层面上,标志着素质教育有了依托。

在教材层面上,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有了可能。

在教材层面上,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有了可能。

在教学层面上,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有了保障。

在教学层面上,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有了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