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373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 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docx

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分析

高中2016—2017学年上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2.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

C.某果蝇种群雌雄比例为1.06:

1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3.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林窗)。

这时往往最先进入该区的是杨树、白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也会有所改变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

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试管中取培养液时,应该先将试管摇匀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实验结果会因为无法判断死亡个体而偏大

C.若一个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应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

D.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酵母菌数量仍将呈“S”型曲线增长

5.

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不可能超过K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关于其中原因的叙述不包括(  )

A.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某种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传递到顶级,可通过多条食物链来实现

8.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化学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

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

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植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②动物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③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④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⑤异养型生物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A.0项B.1项C.3项D.5项

10.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11.科学家研究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动物种类

能量数值(大卡/米2•年)

摄入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生长效率高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最高的为小蜘蛛

1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13.藏羚羊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青藏高原,以青草为食.有关其体内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藏羚羊吃草后,同化了草中的所有能量

B.藏羚羊同化的能量全部以热能形式散失

C.藏羚羊同化的能量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D.藏羚羊吃草后,同化的能量不包括粪便中的能量

14.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如蝗虫、蚯蚓、线虫等的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是目测估计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种群

1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16.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

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17.如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密度应保持在c点

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为增长型

18.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某物种不同种群的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密度将会变小的是(  )

A.

 B.

 

C

 D.

19.如图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

D.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

20.图1、图2、和图3分别是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三条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对应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B.图2对应的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图3对应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t1时达到K值

D.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常用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21.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存在硫细菌,该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活在热泉附近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硫细菌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

B.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C.能量能随着硫元素的循环而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D.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2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3.若某一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需消耗海洋植物最多为(  )

A.1120kg   B.6440kg   C.2240kg   D.1220kg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都是太阳能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D.使用动物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5.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有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1分)如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种群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下是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有限的。

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____________,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点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是该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___________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27.(14分)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__________法,在采用此种方法测定种群密度时,关键是保证取样的__________性。

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2)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16

19

16

20

16

15

(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

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型。

(3)水稻收获后,耕翻后的稻田中播种了冬小麦,11月下旬又是一片绿油油的,这属于__________演替。

28.(10分)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形式的能量;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丙代表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量m2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图乙中_______属于图甲中的Ⅲ。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对该生态系统来说,y越大,x_______(填“相对越大”,“相对越小”)。

(3)若草同化的能量不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猫头鹰的食物来源中兔与食虫鸟的比例由1∶1变为2∶1,则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4)图丁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该系统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5)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下图。

若甲能量的1/4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8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___kJ。

29、(15分)如图1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图2为另一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鹰与狐狸的关系是_______。

(2)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密度,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鼠,经标记后放回。

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

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根据图2信息,请绘制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______________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详解答案

1.解: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属于同一物种,构成一个种群,A正确;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不属于同一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

A.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2、种群概念的理解:

①两个要素:

“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

②两个条件:

“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种群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种群,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解:

A、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A正确;

B、蒲公英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操场上,属于种群空间分布中的随机分布,B错误;

C、某果蝇种群雌雄比例为1.06:

1,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性别比例,C错误;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迁入率,D错误.

故选:

A.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解:

A、阔叶红松林虽受到破坏,但是还存有一定量的生物和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植物会为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因此植物种类改变会导致动物类群也有所改变,B正确;

C、种群间的竞争关系是群落演替的内在因素,C错误;

D、生物既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因此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的,D错误.

故选:

B.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是群落的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辨别能力,难度适中.考生在解题时关键能够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主要是起始条件不同.

4.【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现象等。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故A正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实验结果会因为无法判断死亡个体而导致统计结果偏大,故B正确;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而不能从盖玻片边缘滴加清水进行稀释,故C错误;培养液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与营养物质浓度、空间大小、代谢物质积累等因素有关,所以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的试管中酵母菌数量仍将呈“S”型曲线增长,故D正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理解并熟记相关知识。

故选C。

5.解:

A、在 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应该在 之前防止,A错误;

B、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可能会超过K,B错误;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C正确;

D、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D错误. 

故选:

C.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大;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小.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的能力、根据图示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

6.解:

A、生物群落由生产者(甲)、消费者(乙、丙)和分解者(戊)组成,A错误;

B、戊是分解者,但不一定是微生物,还可以是某些动物,如蚯蚓等,B正确;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有乙1和丙1、乙2和丙2,C错误;

D、丁主要是指二氧化碳,其含量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D错误;

故选:

B.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生态系统中的四种成分,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丁是无机环境、甲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戊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乙和丙均为消费者.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中箭头准确判断各成分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解: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A正确;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但众多的生物通过食物链的关系相互依存,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更多的生物量,B错误;

C、某种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生态位,从而避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衡,C正确;

D、能量传递到顶级,可通过多条食物链来实现,给高营养级的生物更多的生存机会,D正确.

故选:

B.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8.解:

A、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A正确;

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B错误;

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D正确.

故选:

B.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

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相关实例,掌握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9.B【解析】

试题分析:

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光合细菌不是植物,故①错;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消费者也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细菌,故②错;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光合细菌是生产者,分解者也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动物,故③错;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故④正确;异养型生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以使分解者,故⑤错。

所以只有④正确,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相关知识。

10.解:

A、热带雨林包括多种生物,同时有无机自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包含群落,A错误;

B、红松林包括多种生物,同时有无机自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包含群落,B错误;

C、污染后的共生菌落是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的,可视为一个小的群落,C错误;

D、而无菌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由于物种单一,属于种群,D正确.

故选:

D.

群落亦称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11.解:

A、收割蚁能量的同化量为31.0,而呼吸量为30.9,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为0.1,0.1÷31.0×100%=0.32%,A正确;

B、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则未同化量=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B正确;

C、黄鼠能量的同化量为3.80,呼吸量为3.69,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C错误;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分别为:

收割蚁31.00÷34.50×100%=89.9%,小蜘蛛11.9÷12.6×100%=94.4%,盐沼蝗1.37÷3.71×100%=36.9%,黄,3.8÷5.6×100%=67.9%,由此可见,同化效率(A/I)最高的为小蜘蛛,D正确.

故选:

C.

解答本题关键是能从表格中数据获取有效信息.摄入量=同化量+微生物分解的量,同化量=呼吸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即表格中生产量).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途径,能根据表中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同时能量结合表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A【解析】

在捕食链中,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其他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是来源于上一营养级;

能量的去路:

呼吸作用消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