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287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docx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

地下室施工质量控制

地下室施工因其工期长、用料多、难度大、施工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也多。

地下室施工内容首先涉及到基础桩基工程,本工程采用了钻孔灌注桩。

其次涉及到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井点降水等方面。

(本文不作详细表述。

地下室施工的核心内容是钢筋混凝土底板和外墙浇筑,再就是地下室附加防水层。

另外还涉及各个专业的预留、预埋及人防部分的各种施工等。

地下室施工质量通病主要是混凝土裂缝、渗水。

根据建设部颁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办法(试行)通知》具体明确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

“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基坑围护、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

基本上包括了地下室施工的关键内容。

一、作为项目部(简称包括监理部、工程部),质量控制以“预控”为主,尽量减少事后采取补救措施。

对地下室施工质量“预控”要点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强制性条文。

涉及强制性条文的施工内容,是施工单位的重点,也是监理部监督、控制的重点。

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也要注意到,强制性条文只是起码要求,不是全部内容。

它只是确保结构安全,不允许出现重大、恶性质量事故,但是要达到工程质量全面合格,仅仅执行《强制性条文》是不够的,仍必须全部执行规范标准。

项目部还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组织施工。

2、认真组织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师通过审查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和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要求,发现和减少设计差错的重要方法。

由于目前设计阶段的施工没有得到全面展开,图纸中的错、漏、碰、缺经常出现。

因这些问题而造成的质量隐患或者事后处理的例子到处都有。

常常因此发生的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事后查找分析责任,出现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互相推委的情况。

地下室常常兼作人防工程和高层建筑的设备层,设计问题也较多,所以项目部工程师在施工前,认真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做到主动控制,显得特别重要。

《建设工程施工规范》GB50319—2000第5.2.1条明确指出“在设计交底前,工程师应组织工程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3、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1)目前的现状是,现场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都是用来投标的,是给评委们看的。

加之投标时间紧,通常是标准格式加穿鞋戴帽,没有结合本工程特点,甚至连工程图纸也不看,所以也就失去对实际施工的指导意义。

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在教科书已经详细列出的内容。

重点是施工平面布置、总进度计划、必须是结合工程施工的技术难点而编制的技术措施。

不符合要求,不能指导施工,应责令重新编制。

4、施工单位自行采购或甲供工程材料、购配件和设备的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文件规定的比例采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

1)对未经项目部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购配件、设备,施工单位有权拒绝签认,并签发通知单限期退场。

2)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按规定取样送检,这是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关键一步。

3)对在工程建设中淘汰和限制使用的部分落后技术与产品,按照浙江省建设厅文件认真落实。

5、要求施工单位落实质量责任,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检。

施工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分部(子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验收记录并及时报告交监理部。

项目部工程师不是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员,监理抽查不能代替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

施工单位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一天,将记录报送监理工程师验收核定。

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对于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必须认真按有关要求进行控制。

如塔吊,从塔吊基础施工到塔吊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发证的每一步都要有详细记录。

7、做好与有关专业的配合,如:

电梯、给排水、消防、喷淋、暖通、电气、智能化系统……

二、针对地下室施工的质量通病:

控制的重点有:

1、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其中黑体字是强制性条文,下同):

a、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b、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混凝土抗压和抗渗试验报告。

c、防水混凝土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套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d、商品混凝土到现场的质量情况:

坍落度检查每班两次,允许偏差≥100为±20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e、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灌,宜少留施工缝。

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⑵垂直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⑶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膨胀性能,其7d的膨胀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⑷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

⑸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f、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加止水环。

拆模后凹槽封堵严实。

g、防水混凝土的试件留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连续浇灌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的留置方式和数量另定。

h、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10m,S8

i、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结构厚度按设计;

⑵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⑶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2、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a、《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有关后浇带施工的条文:

12.1.10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

可沿基础长度每隔30~40m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间范围内。

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两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

13.5.9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并按规定时间浇灌混凝土。

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表面清理干净,并对钢筋整理或施焊。

后浇带宜选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浇筑,并应表面覆盖养护。

b、《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有关后浇带施工的条文:

4.7.5后浇带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

⑵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本规范第4.7.4条的规定;

⑶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⑷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c、《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有关后浇带施工的条文:

7.4.6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梁、柱、墙节点钢筋隐蔽过程要点

a、钢筋分项工程有关强制性条文

5.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5.2.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带肋热轧钢筋》GB1499等的规定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5.2.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⑴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⑵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检验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5.5.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钢尺检查。

b、检查重点:

⑴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柱子、墙钢筋在根部的位置是否准确及主筋是否顺直,如有偏差必须先调整;同时要注意上下层主筋有无变化,是否要先处理等。

梁的钢筋重点是二排筋、三排筋是否满足1/3、1/4的要求;保护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⑵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按照03G101图集控制(本工程接头面积百分率全部按50%控制);对于直螺纹连接,重点检查螺纹加工质量和连接套筒的质量,在加工前先进行试验;现场先进行外观检查是否有明显露丝和用测力扳手进行拧紧力矩抽查,并按规定数量(每500个接头)见证送样试验一组。

对于电渣压力焊接头先进行外观检查,并按规定数量(每300个接头)见证送样试验一组。

⑶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箍筋检查重点是弯钩角度是否符合1350,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箍筋加密区尺寸是否符合03G101图集中对柱和梁的规定;箍筋起点位置是否正确,间距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等

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a、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要进行考察,了解质量控制水平。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在供应混凝土之前要提供原材料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的检测报告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照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外加剂》等规定。

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

按照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照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

同一水源检查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用于评定混凝土强度、抗渗性的试件及,取样、送样均应由旁站监理在场。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7.4.1条规定: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⑵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⑶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⑷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⑸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10.1.3条规定:

对混凝土的强度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

件强度为依据。

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对混凝土的强度检验,也可以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许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附录D:

D.0.1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的留置方式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结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2)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4)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D.0.2同条件养护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

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D.0.3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0C.d时所对应的龄期,00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三、地下室施工裂缝及渗水控制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a、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的温差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b、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差也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

c、混凝土收缩变形:

1)混凝土的塑性缩变形,塑性裂缝产生在混凝土硬化之前,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上部混凝土的均匀沉降受到了限制。

2)混凝土体积变形,混凝土终凝之后发生体积变形既可收缩也可能膨胀,主要视温度和水泥的用量。

3)混凝土匀质性的影响。

由于坍落度、外加剂、石子差异以及振捣的密实度不一,影响混凝土的匀质性,造成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因此产生收缩变形中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缝。

d结构设计方面的影响,如预留洞、槽等薄弱部位。

2、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4.1.23条明确指出: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2)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增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3)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4)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5)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

6)采取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0C,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0C,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实际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尽量争取设计同意,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外加剂。

为了预先对温度进行控制,应进行水泥水化热计算。

外墙水平钢筋应细而密,水平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

外墙钢筋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以避免露头铁丝生锈后产生水的通道,形成渗水点。

外墙模板至少在养护7天后拆模;因为墙身立面是混凝土养护的盲点,推迟拆模可以利用模板防止混凝土内部水份散失。

进行混凝土二次抹光。

混凝土表面处理,对消除混凝土表面裂缝,尤其是塑性收缩变形很重要。

可以采用混凝土抹光机,既加快了速度又保证了压实密度,消除了混凝土早期裂缝

注意混凝土养护:

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草袋(棉粘布),并定时专人浇水。

最初3天每隔2-3小时浇水一次,以后每日至少3次,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在混凝土底板上布置测温点。

在混凝土浇灌后定时测温,按照规范要求的温差进行控制。

 

二〇〇九年六月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