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8189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1801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毕节市杨家湾煤矿

1801采煤工作面

回采作业规程

 

水平:

一水平

采区:

一采区东翼

工作面编号:

1801采煤工作面

 

编制:

采煤队长:

总工程师:

矿长:

编制日期:

2010-11-22

工种职务

矿长

副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员

瓦检员

机电员

班队长

参加人

员签字

会审意见:

⒈同意按本规程作业。

⒉工作面开采中,必须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

如在开采中更改支护及作业方式,应补充作业规程内容。

⒊工作面开采煤层最大厚度2.2米、最小1.5米,一次采全高,必须注意分段支柱时,不得有短柱超高或长柱超低支柱现象,并在煤层厚度变化的过度段使用长度适宜的支柱,严防超高采煤造成顶板事故。

⒋开采中必须加强工作面支护,工作面抬棚、木垛、切顶线(柱)必须设置齐全,确保工作面的支护强度。

⒌两巷超前支护必须派专人维修。

两巷不得有断梁折柱,工作面出口煤壁起10米内必须架高双边抬棚,20米内必须架单边抬棚。

 

会审时间:

10年11月22日

总工程师批示:

 

矿长批示:

 

规程会审记录

目录

规程会审记录1

目录2

第二章采煤方法10

一、采煤方法10

㈠采煤方法的确10

㈡采高的确定10

㈢回采工作面布置图(见附图:

1801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图、采煤工作面布置及顶板动态管理图)10

二、主要回采工艺10

㈠落煤方式10

1.爆破器材10

2.起爆方式10

3.放炮地点10

4.爆破说明书(见图表)10

5.循环进度:

1.2米。

10

6.打眼机具10

采煤工作面支护布置及顶板动态管理示意图11

㈡装运煤13

㈢顶板管理13

⒈工作面基本支护方式选择13

⒉工作面基本支护设计13

⒊特殊支架14

⒋安全出口支护及管理规定15

⒌采空区处理方法15

6.支柱防倒17

7.二次注液17

⒏乳化液配比及泵站压力17

⒐搪材消耗17

㈣移溜17

第三章生产组织与管理19

一、循环作业组织形式19

二、劳动组织及出勤表19

三、循环作业图表20

第四章生产系统21

一、主要生产系统21

㈠运煤系统21

㈡通风系统21

㈢防尘系统21

㈣运料系统22

㈤供电系统22

㈥安全监控布置22

㈦瓦斯抽放系统23

二、主要设备及工具配备表23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3

第五章安全管理24

一、“一通三”防管理24

㈠通风、瓦斯管理24

㈡防灭火管理24

㈢防治粉尘管理25

二、管理制度25

㈠交接班制度25

㈡工程质量验收制度25

㈢敲帮问顶制度25

㈣机电设备维修制度26

㈤巷道维修制度26

㈥防尘洒水制度26

㈦瓦斯检查制度26

㈧乳化液泵站管理制度27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28

一、初采、初放28

㈠初采、初放组织管理28

㈡初采28

㈢初次放顶29

二、打眼放炮30

㈠打眼30

㈡放炮30

三、采煤支架31

四、移溜措施33

五、回柱放顶34

六、悬顶处理34

七、预防工作面冒顶及冒顶处理措施35

八、采面过中间老巷措施36

九、巷道及工作面支护修理36

十、防探水措施36

十一、缩运输巷溜子措施37

十二、溜子安装检修措施37

十三、采面过断层或地质破碎带措施38

十四、防突措施38

十五、避灾路线39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一、采煤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编号名称

1801回采工作面

煤层编号

M18

走向长度(m)

352.2

倾斜长度(m)

89.6

煤层厚度(m)

2.7

煤层倾角(°)

4~6

容重(t/m3)

1.50

煤柱损失量(万t)

1.04

可采储量(万t)

11.5

采面回收率(%)

92

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落煤方式

放炮与手镐配合落煤

支护方式

金属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走向一梁一柱正悬臂支架

采空区处理方法

全部垮落法

最大控顶距(m)

5.0

最小控顶距(m)

3.8

采面配风量

800m3/min

作业制度

三班八小时作业制

循环方式

班采班放、综合工程分段作业

劳动组织

定员87人

运输方式

溜子、皮带

针对性措施

1.加强顶板管理。

严格敲帮问顶制度,做到及时支护,严格要求工程规格质量。

增加密集柱、抬棚、木垛、端头支架以增强工作面支护强度。

2.加强挂网背棚,搞好挡矸。

3.加强泵站管理,泵站压力不得低于18Mpa,确保支柱初撑力达到要求。

加强支柱二次注液,确保无失效支柱。

4.悬顶面积在2×5m2以下时,采取增强工作面支护强度处理,悬顶面积大于2×5m2,且在增强切顶无效时,采取强放措施。

5.出现软底时,进行支柱空穿鞋。

控制采高,严禁超高采煤。

6.加强工作面放炮管理,落实警戒工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严禁放炮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

7.加强机电、运输管理,严防机电运输事故。

 

二、采面位置及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

采区

名称

一采区

工作面编号名称

1801采煤工作面

位置

及回

采区

界限

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主斜井一采区东翼,东以采面切眼为界,西以回风上山保护煤柱线为界,上限以+1670m标高,1801回风巷为界,下限以+1670m标高,1801运输巷为界。

对应地面位置龙洞大沟西翼高山地带,工作面范围内无民房建筑及耕地。

四邻

范围

开采

情况

该工作面1801回风巷上部为本矿前身民用煤窑时期的已采区,回风巷布置时对上部采空区留有防水隔离煤柱,掘进施工时已布置探水钻孔揭露采空区,证实采空区无积水,在上部通道导水性较好。

无下山积水区域,对本工作面开采无水患影响。

1801回风巷标高以下及东西走向范围内,经调查区域范围内无开采史。

但在二采区接近矿井东翼边界位置处有LD10、LD11两个沿煤层露头的小煤窑,对本工作面开采无影响。

走向m

最大

430

最小

340

平均

352.2

开采

煤层

M18

倾斜长m

最大

106

最小

73

平均

89.6

开采

厚度

2.7m

储量

计算

面积m2

31580.6

储量(t)

125400

容重(t/m3)

1.5

损失量(t)

10400

可采量

(t)

115000

回采率(%)

92

 

厚度(m)

最大

2.9

最小

2.5

平均

2.7

煤层及顶底板岩性

倾角(o)

最大

6

最小

4

平均

5

层厚m

柱状图

主要可采煤层物理性质及其煤岩特性大体相同,外观为灰黑色,条痕黑色,具有玻璃光泽,棱角状断口。

主要为亮煤及镜煤组成,夹少量的暗煤及丝炭。

煤的质地教疏松,含硫低、无烟。

无机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粘土,偶见球状黄铁矿,矿物质主要集中在煤层下部。

煤的物理化学性质

本矿M18号煤层原煤属低中灰分、低中硫、特高热值无烟煤,

顶底板岩性及其稳定性

顶板

伪顶:

缺失,煤层与直接顶整合;

直接顶:

粉砂岩或薄至中厚层状砂岩互层,厚度0.05—0.1m;

老顶:

粉砂岩或砂岩及灰岩。

底板:

粘土岩、粉砂岩

三、地质说明书

地质

构造

情况

平剖

1801运输巷、回风巷掘进施工揭露本工作面范围内有:

F1正断层:

倾角∠45°,落差H=3.5m,倾向NE85°;

F2正断层:

倾角∠55°,落差H=10.0m,倾向NE88°。

该断层落差大于10m以上,对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影响较大,因此本工作面以该断层为工作面边界,也以此断层作为划分一采区和二采区的分界线。

水文

地质

情况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区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存在,井下采掘工作面上部存在老窑,经掘进探水证实无大的隐形水体;矿区内地层无强含水层,矿井井下涌水源主要为断层、裂隙水,采空区水,受地表水影响呈季节性变化,经调查井下涌水为:

主、副井F⒈F2断层常年涌水量为:

雨季8—10m3/h,旱季3m3/h,风井与老采空区相连处的老空水常年涌水量为:

雨季10—15m3/h,旱季2—3m3/h。

井下最大涌水量约30m3/h,最小涌水量约5m3/h。

本工作面范围内经查无水患影响,但掘进运输巷时,局部有低洼处积水,需加强该处的排水,以免影响生产。

瓦斯

煤尘

及自

燃发

火情

本矿经鉴定为高瓦斯矿井,M18煤层为瓦斯煤层。

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5.85m3/min,瓦斯相对涌量为:

19.2m3/t;

经鉴定

M18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M18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三类,不易自燃。

其它

需要

说明

的问

⒈煤层顶板稳定性较差,回采时必须加强工作面支护,严格敲帮问顶工作;

⒉工作面中部倾向揭露有F1正断层,落差3.5m,采面接近断层面前,需提前补掘过断层调面切眼,并做到先结束后开采。

四、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第二章采煤方法

一、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二、采煤方法

㈠采煤方法的确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状况,选择走向长壁后退式工作面。

即:

采用炮破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走向一梁一柱正悬臂支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

㈡采高的确定

根据煤层厚度及顶底板岩性稳定的自燃条件,采取一次采全高开采,采高为2.7m。

㈢回采工作面布置图

(见附图:

1801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图、采煤工作面布置及顶板动态管理图)

三、主要回采工艺

㈠落煤方式

爆破落煤。

即:

钻眼爆破方法。

1.爆破器材

⑴炸药:

3#号煤矿许用铵梯炸药;

⑵电管:

煤矿许用毫秒段发(1—5段)电雷管

⑶起爆器:

MFB—100型一台

2.起爆方式

串联、分段毫秒爆破,一次起爆长度:

3.6米、眼数:

6个、每立方米原煤装药量:

0.24kg/m3。

(附图)

3.放炮地点

1801运输巷避难硐室内。

(见图标位置)

4.爆破说明书(见图表)

5.循环进度:

1.2米。

6.打眼机具

选用MSZ—12型电煤钻,二台。

1.6米麻花钻杆二根。

采煤工作面支护布置及顶板动态管理示意图

 

4.爆破说明书

 

⑷炮眼布置特征参数及爆破材料消耗表

炮眼特征

每眼

装药

(克)

每眼

封泥

长度

(米)

分段消耗量

 

名称

位置

(米)

角度

(度)

眼深

(米)

数目

(个)

炸药

(kg)

雷管

(个)

电管段号

顶眼

0.4

72

+10

1.3

6

300

0.5

1.8

6

5

按编

1.3.5使用段发雷管,

串联

一次

起爆

腰眼

1.4

1.3

72

0

1.3

4

300

0.5

1.2

4

3

底眼

0.3

72

-15

1.3

6

300

0.5

1.8

6

1

合计

一次分段起爆长度3.5m

16

4.8

16

⑸预期爆破效果表

㈡装运煤

⒈工作面装运煤:

人工攉煤;刮板运输机输送到运输巷。

⒉工作面运输巷运煤:

经运输巷刮板运输机转运至→主井溜煤上山→主井皮带→井口煤仓。

㈢顶板管理

⒈工作面基本支护方式选择

本工作面选用一梁一柱走向正悬臂,齐梁齐柱支架支护工作面顶板,支护支架布置见:

(附)采煤工作面支护布置及顶板动态管理图。

⒉工作面基本支护设计

⑴工作面顶板压力估算(采用估算法)

P=(4-8)mrg根据原该矿开采工作面顶板易落的特点,取5倍采高自重进行计算。

式中:

m—采高,r—岩层容重,g—重力9.8。

=5×2.7×2.3×9.8

=304.29(kN/m2)

即要求工作面支护强度每㎡不得小于304.29kN/m2

⑵根据顶板压力计算工作面支柱的支护密度G

G=P/(n×Q柱)式中:

n—安全系数,Q柱—额定工作阻力300KN。

=304.29/(0.85×300)

=1.193(棵/m2)

⑶工作面支护排距及最大控顶距的确定:

根据循环进度确定排距为1.2m,采用3—4排管理,则最大控顶距离为5.0m,最小控顶距为3.8m。

⑷工作面支护柱距计算:

L柱=I/(G×L控)

=4/(1.193×5.0)

=0.671(根/m)

计算结果说明,要满足支护密度要求,工作面柱距不得大于0.671m,故取工作面的柱距为0.6m。

⑸工作面基本支架布置方式

根据以上计算,确定本工作面采用“一梁一柱”走向正悬臂齐梁齐柱金属支架,为工作面的基本支护,顶梁用金属铰接顶梁,支柱使用单体液压支柱。

排距为1.2m,柱距为0.6m。

⑹校核柱距为0.6m时工作面的支护密度

G实=I/(L柱×L控)

=4/(0.6×5)

=1.333(棵/m2)>G

故支护密度满足要求

⑺校核工作面支护强度

P实=G实.n.Q柱

=1.333×0.85×300

=340(kN/m2)>P

故支护强度亦满足要求。

⑻临时支柱(贴帮柱)

工作面放炮后,采煤时必须随时挂梁、背棚,打好水平楔,顶板稳定时,每隔一根铰接顶梁打好一根贴帮柱,顶板破碎时,必须每棵梁各打上一棵支柱。

移溜后,移支贴帮柱必须做到先支后下。

⒊特殊支架

⑴切顶柱(密集柱)、戗柱或戗棚

切顶柱(密集柱):

工作面顶板坚硬,出现局部或大面积悬顶时,在第三排切顶排支柱空间增加1棵支柱,直接打在顶板下,垂直支撑顶板,以增强切顶效果;

戗柱或戗棚:

工作面正常来顶情况下,在基本支架顶梁下采用“隔一打一”的方式支撑戗柱。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大,压力显现明显或周期来压时,采用打戗棚方法,以加强工作面支护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推垮工作面。

戗柱、戗棚柱支柱向老塘倾斜5—7o,要求超前放顶不得少于8米。

⑵木垛

初次放顶期间老顶来压前,在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增设木垛,工作面沿切顶线每隔10米增设一个木垛,在老顶来压之前,应按1.2米放顶步距,随工作面前移,老顶来压后,可视压力及悬顶情况来确定是否设置木垛。

打木垛时要选用均匀,直稍的方木料,先在打木垛位置,四个角点打好定位柱,然后将木料一层层成“井字”型码放与顶板充分接触,再用木楔尖紧,木垛要打方、打正、对山、吃劲。

木垛材料规格为:

120×140×1600(mm)方木。

⑶抬棚与刮板运输机头“四对八梁”的使用要求

抬棚架设与工作面基本支架成“十”字型,“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支架设置。

使用在工作面未设木垛,或顶板出现裂缝,压力增大等情况下,以增强工作面支架的稳定性和支护强度。

“四对八梁”架设在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与上下顺槽连接处,每两根长钢梁(长度不小于3.6m)为一组与基本支架并行架设,迈步梁间距0.2m,柱距0.6m,随工作面推进,在移溜时交替迈步前移。

⒋安全出口支护及管理规定

⑴端头支护

工作面基本支架与上、下顺槽支架联接处,使用两对长梁抬棚随工作面推进交替迈步前进。

⑵两巷超前支护

随工作面推进保持与工作面煤壁线10m范围内双排抬棚,10—20m范围内单排抬棚加固两道支护。

⑶安全出口管理规定

安全出口斜长2.0m,宽度≮0.8m。

工作面端头支护必须在回柱放顶前派专人架设,并清理好上、下安全出口的余煤,拔好影响安全出口宽度的支柱。

保持上、下安全出口净高不小于采高的90%,净宽不小于0.8m,两巷超前支护必须每天正常架设抬棚,及时修理破损支架,保持巷道高度不低于1.6m,保证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⒌采空区处理方法

⑴控顶方式

采用“3—4”排控顶,最大控顶距4排四空5.0m,最小控顶距离3排三控3.8m。

⑵采空区处理方法

采用拨柱器回柱,JH—8型回柱绞车配合回柱放顶,“见4回1”,放顶步距1排1空1.2米,全部垮落法处理顶板。

⑶回柱放顶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规定

A、放顶与支切顶线平行作业的安全间距不小于15米;

B、放顶与运料平行作业的安全间距不小于15米;

C、放顶与采煤平行作业的安全间距不小于15米;

D、放顶与支柱、移溜的平行作业安全间距不小于15米;

E、放顶与打眼平行作业安全间距不得小于15米;

F、放顶不得与上述A—E以外的工序平行作业,工作面放炮必须实行单行作业,严禁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

⑷挂金属网背棚或挂挡矸帘

按正常放顶步距放顶情况下,在第3排支柱老塘吊挂竹笆(或铁丝网、塑料笆等),进行挡矸,挡矸帘吊挂高度不得小于1.6米,超前放顶不得大于3m,小于1.0m,支挡矸帘与放顶必须单行作业。

顶板背金属网,并连接完整时,可不再支老塘挡矸帘。

⑸回柱放顶方法

①使用拨柱器回柱放顶

A、工作面分段放顶距离规定

使用拨柱器放顶时,工作面条带段可分为两段、长面段可分五段同时进行放顶,每段放顶长度为15m,平等作业间距不得小于15m。

B、拨柱器回柱方法

回柱前,将拨柱器悬挂于待回支柱的斜上方3~5米距离外的第二空支架顶梁上,打好顶梁之间的撑木,并在套挂拨柱器的铰接顶梁下打好向煤墙倾斜的戗柱,再将拨柱器挂索套住支柱挂扣,并收紧钢丝绳,用放液手把将待回支柱卸载,然后摇动手柄将支柱拉到安全地点后,将支柱回撤至第三空内,并及时将支柱支撑在顶梁下或将支柱用于支密集支柱。

不得将支柱横放地下。

用拨柱器难回动的支柱,或被埋住的支柱,有危险难回的支柱以及工作面上下拐角的支柱,应使用绞车进行回柱。

不得盲目蛮干。

②使用回柱绞车回撤运输巷支架、支柱

A、移装回柱绞车

a、回柱绞车应安装在运输巷距回撤点20米以外的顶板支架完好、无淋水、空间宽敞、有利于安设和回柱工作的地点。

绞车定位后,打好压柱和戗柱。

两根压柱要打在绞车尾部两侧底盘柱窝内,与顶、底板垂直;两根戗柱打在绞车前面两侧底盘柱窝内,与底板呈75o角。

b、绞车安装好后,要经牵主绳检柱带足劲试车,确认绞车座稳固后,方可使用。

B、回柱放顶方法:

a、回柱放顶顺序,回柱放顶应遵循,先移设特殊支架,再按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先密后稀、先难后易、先支后回的操作顺序进行。

严禁提前摘柱和进入采空区内作业。

b、回柱放顶时至少有三人配合作业,一人回柱放顶,一人观察顶板及支架周围情况,另一人发信号。

观察人和回柱人都要站在支架牢固的斜上方安全地点进行操作;观察人除协助回柱外,不得兼做其它工作,回柱人要听从观察人的指挥。

c、回柱放顶工要先用小绳栓好要回的支柱,并挂好主钩,栓好绳后退到安全地点,发出紧绳信号,将支柱和梁拖到适当的位置,发出停车信号,停止紧绳,取出支柱和梁,支柱应及时注液支撑在梁下或顶板空位不影响退路的位置。

d、栓柱或栓梁前要详细检查顶板周围情况,判断安全后,方可近前栓柱梁,并迅速将小绳套挂在大钩上。

e、回不动的木支柱可用斧子砍口后,拉断回收出来,回出来的木料、金属支架要及时运出到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工作面无法复用的木料要及时运出,不得阻障出口退路。

6.支柱防倒

工作面从煤墙至老塘的第一、二排支柱,必须用钢丝绳栓牢,防止支柱出现空载时,发生倒柱伤人事故。

7.二次注液

工作面支柱在支撑后,为防止支柱在受压后,产生钻底或失效现象后,降低工作面的支护强度,在放炮前和放顶回柱前,必须对第一、二排支柱进行二次注液,以增强支柱撑力,增强支护强度。

⒏乳化液配比及泵站压力

⑴乳化油:

水=2~3:

100重量比

⑵泵站压力:

≮18MPa。

⒐搪材消耗

⑴竹笆(或金属网):

每架棚2块,或用金属网背顶。

⑵板皮:

每架棚4块;

⑶木楔:

每架棚3个;

⑷木垛材料:

方木(140×140mm)×2.0m,备用量200根。

㈣移溜

使用液压移溜器或用单体液压支柱和(胡轳)配合移溜。

1.移溜前必须将煤墙处煤和杂物清除干净,检查机道帖帮柱和支架安全情况,确保安全后再进行移溜。

2.移溜应由下往上逐段进行。

先移溜头“四对八梁”交替迈步逐架进行,移装“四对八梁”时,必须先做好基本支架的修理,按照“先补后下”的原则对基本支架进行二次注液重新补支柱修理后,再逐架交替迈步移装“四对八梁”。

3.使用液压支柱移溜时,支柱柱筒底座支承处应清好柱窝,加垫好方木,并使柱筒略高于溜槽。

移溜前应有专人监视和指挥。

每次移动长度应保持在10米左右,应使用三至四棵支柱进行交替注液缓慢移动,一段移好后再往上移第二段直到整个溜子移装到位。

移溜中除操作人员外,其余人员必须撤离移溜区内,防止推倒支架,造成垮冒事故。

 

第三章生产组织与管理

一、循环作业组织形式

⒈作业形式:

三班八小时作业制。

⒉循环方式:

采用班采班放,一日3循环。

二、劳动组织及出勤表

 

工人人数

工人出勤

出勤人数

在册人数

零点班

八点班

四点班

04812162024

班长

1

1

1

3

打眼工

2

2

2

6

放炮员

1

1

1

3

攉煤移溜工

9

9

9

27

支护工

6

6

6

18

放顶工

3

3

3

9

运料工

溜子司机

3

3

3

9

回绞司机

信号工

修理工

安全员

1

1

1

3

瓦斯检查员

1

1

1

3

机电工

1

1

1

3

防突、抽放工

1

1

1

3

合计

29

29

29

87

 

三、循环作业图表

班次

工作面长度

零点班

八点班

四点班

0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打眼

放炮

攉煤

支柱

运料

移溜子

回放顶柱

修理

敲帮问顶

交接班

 

第四章生产系统

一、主要生产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