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7902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试题含答案5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检测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6小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mǎo)    孱头(chàn)    吞噬(shì)    怏怏不乐(yāng)

B.驿路(yè)      猥琐(wěi)     羸弱(yíng)   心有灵犀(xī)

C.竹篾(miè)    一摞(nuò)   告罄(qìn)     屏息凝神(bǐng)

D.修葺(qì)       毋宁(wú)    无虞(yú)    相形见绌(chù)

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③⑤④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④③⑤①②

D.④①②⑤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

“看,梨花!

B.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C.根据摩根大通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紧缩措施实施后,海外置业渐成热点。

D.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B.他这段时间学业飞速进步,正获得“进步之星”的时候,奶奶突然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

C.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D.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言简明的一项是(    )

A.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鲜嫩的肉笋让我们吃得喷啧称赞。

B.火箭上升到接近四十多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

C.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

D.她说她在等候上车的时候,她心里一直在后悔。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常常闪现出优秀品格的光辉:

告假归来的阿长带给迅哥儿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病入膏肓的老王送给杨绛香油和鸡蛋,执着而坚韧的“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造屋、造台阶……这些都是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B.欧阳修的《卖油翁》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周敦颐的《爱莲说》倡导一种隐居避世的人生境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C.张中行回忆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宽的一面是“待人厚”,严的一面是“律己”;彭荆风笔下的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叔叔,都具有雷锋精神品质;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认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责任越小人生就越快乐。

D.《伟大的悲剧》叙述斯科特的南极探险,作者茨威格对这些死去的英雄们充满了敬意;太空一日,充满了紧张和意外,但航天英雄杨利伟始终恪守严谨、科学的态度;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中,小姑娘将在6300公里深处,“落日六号”飞船上不到10平方米的地心世界里,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直到度过自己的余生。

卷II(非选择题)

二、默写题(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8分,)

 

7.(8分)默写。

7—1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7—1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1(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7—1(4)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7—1(6)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7—1(7)哲理告诉我们,高度决定眼界。

人,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就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名著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8分,)

以下是一名同学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后,向朋友介绍尼摩船长的一封信的主体部分。

请你按照该同学的思路,依据原著内容,将信写完整。

我怀着的兴奋的心情一口气快速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

下面,我向你介绍书中一位居主要地位的人物——尼摩船长。

7-2

(1)尼摩船长是一位杰出的建造师、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2)尼摩船长博学多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3)尼摩船长沉着机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4)尼摩船长是一位反抗殖民主义的民族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12分,)

 

8.(12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

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

,意怡

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

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①耽:

极爱好。

②斗储:

一斗粮食的贮存。

③意怡如: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④哂:

讥笑。

解释画线的词语。

(4)

8--1.

(1)有仙则名(    )

8--1.

(2)无案牍之劳形(    )

8--1.(3)不营产业(    )

8--1.(4)欢守志弥固(    )

(2)翻译句子。

(4)

8—2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2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8—3【甲】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屋子到底是陋还是不陋呢?

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

9.(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闲居赠裴秀才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余落日,墟

上孤烟。

醉,狂歌五

前。

【注释】①辋川:

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

②裴迪:

诗人,王维的好友。

③渡头:

渡口。

④墟里:

村落。

⑤值:

遇到。

⑥接舆:

春秋时楚国人,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

⑦五柳:

陶渊明以“五柳先生”自比。

9-

(1)发挥适当想象,描绘“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画面。

(2)

9-

(2)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描绘了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风光。

请问:

诗中所写是一年中哪个季节的风光?

请结合两处诗句进行分析。

(3)

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共计26分,)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重拾工匠精神比拜师礼更有意义

许朝军

①近日,传统老字号“一得阁”举办第四代传人拜师收徒仪式,这也标志着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诞生。

据介绍,这家百年老字号拜师学艺的传统已失传数十年。

②失传数十年的拜师学艺传统一日恢复,估计现场让不少关心关注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感慨万千。

在传统意识中,当众拜师学艺是一个神圣的仪式,但更是一种传承技艺、恪守从业规矩和要求的庄重庄严承诺。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一得阁墨汁制作将以此为起点,迎来一种技艺传承、发扬光大的新契机和新发展。

同时,我们注意到,此次对拜师学艺传统的拾遗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而是摒弃了磕头或拜墨神等陈旧仪式内容的崭新拜师学艺程序,其自身的现代特点,无不透露出对拜师学艺的新的理解和践行。

③事实上,拜师学艺虽然是一种仪式,但仪式背后所折射的内涵和意义,早已超出了拜师学艺仪式本身。

首先,这种对传统拜师学艺仪式的重拾,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技艺相传模式的尊重和发掘。

在不少传统技艺,尤其是带有浓郁地方特色、民俗特色、工艺特色的技艺传承过程中,拜师不仅仅是学习的开始,更是一种彼此相认、倾心所教、竭力而学、发扬光大的承诺和践行。

这种模式虽然在现代文明的传播和继承以及创新氛围下有所式微,但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发扬而言,意义不容小觑。

因此,恢复拜师学艺仪式虽然是个仪式,但更是一种对传统民间文化传承和独特文化技艺传递的尊重和理性审视。

其次,拜师学艺虽然只是种仪式,但其背后的从业承诺、践业传承、追求卓越、推陈出新、永不落后的精神,一直潜隐其间。

仪式的恢复容易,但背后通过仪式更是在强化一种责任。

这种责任就是把传承文化遗产和特殊工艺技艺作为一种追求,把推陈出新和精益求精作为一种使命,把尊重光大民族文化遗产、实现技艺创新发展当作一种责任,这其实更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重拾和重举,这不管是对于民族遗产的发扬传承,还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厚植,都将裨益无穷。

④当今社会,工匠精神的稀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灼之感。

据悉,很多传统老字号面临的最大困境,不在于其他产品带来的竞争,而是专业人才稀缺,年轻人不愿意做,导致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此次一得阁恢复拜师学艺,这种传统仪式的回归,其实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发掘和重拾。

如果能达到这种重拾“工匠精神”,让民族遗产更加辉煌,让传统工艺更加出彩的效果,很显然,这远比恢复拜师礼仪式层面的意义更有价值。

何况此次拜师礼更加注重内涵发掘,更加彰显现代意味,更加具有传承意义和导向作用呢?

⑤恢复拜师学艺仪式容易,但通过此重拾工匠精神则要更有意义。

10-

(1)唐代杜佑编撰的《通典》述说拜师过程和礼仪:

“行拜师礼。

师父师母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请依据上文内容回答:

一得阁拜师收徒仪式有没有这样做?

(3)

答:

10-

(2)第③段画线句中,连用了四个词语“彼此相认、倾心所教、竭力而学、发扬光大”。

请回答:

能不能调换这几个词语的顺序?

为什么?

(3分)

10-(3)通读全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请结合自身谈一谈。

(3分)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

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

A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

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

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

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

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

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

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

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

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

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

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

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

”语调冷冷的。

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

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

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

“慢点走,楼梯口黑。

”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

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

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

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

扉页上写着:

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

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

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

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

或许是她?

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

B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

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

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

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

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11-

(1)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3)

11-

(2)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3)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________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________

愉悦

猜疑

C________

11-(3)语言品味。

(4)

①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

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

(赏析画线词语)

②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1-(4)文中第②段A句或第⑩段B句的画线句,请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3)

11-(5)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

六、写作(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50分,)

 

12.(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

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本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

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

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感想等。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语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6小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1.B

A项,成分残缺,在“多年”后加上“的人”;

C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

D项,语序不当,应是“提出并解决”。

故选B。

2.C

这段文字主要讲水对人类的作用。

语段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如若”这个关键词为分水岭,前面侧重讲水的作用,后面则阐述无水之危害。

由此可知③⑤在前,④在中间,①②在后。

故顺序为:

③⑤④①②。

故选C。

3.D

【解答】

A项,孱头(càn),怏怏不乐(yàng);

B项,驿站(yì),羸弱(léi);

C项,一摞(luò),告罄(qìng)。

故选D。

4.B

【解答】

A项,颠沛流离: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B项,祸不单行: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本句中前件是好事,后一件才是不幸的事,故该成语使用不正确。

C项,毛骨悚然:

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D项,血气方刚:

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故选B。

5.C

【解答】

A项,搭配不当,“温暖的火”不能吃;

B项,前后矛盾,“接近”与“多”保留其一;

D项,语言啰唆,可改为“她说在等车的时候,她心里一直在后悔”。

故选C。

6.D

【解答】

A项,阿长带给迅哥儿梦寐以求的《山海经》,病入膏肓的老王送给杨绛香油和鸡蛋表现了阿长和老王热情、善良的品质。

B项,《爱莲说》倡导的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

C项,《最苦与最乐》文中认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故选D。

二、默写题(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8分)

7.

【答案】

(1)落红不是无情物

(2)独怆然而涕下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会当凌绝顶

(5)谈笑有鸿儒

(6)青草池塘处处蛙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落红不是无情物(重点字:

落)

(2)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

怆)

(3)柳暗花明又一村(重点字:

暗)

(4)会当凌绝顶(重点字:

凌)

(5)谈笑有鸿儒(重点字:

儒)

(6)青草池塘处处蛙(重点字:

塘)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

遮、缘)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12分)

8.

【答案】

(1)①出名、有名,②使……劳累,③经营、谋求,④更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学者。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山中有了仙人居住,山也就成为名山。

名:

出名,有名。

②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劳:

使……劳累。

③不经营(谋求)产业。

营,经营,谋求。

④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

弥:

更。

(2)①斯:

这;惟:

只是;馨:

原指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句子翻译为: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弥:

更加;遂:

于是。

句子翻译为:

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学者。

(3)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中心。

通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知居室环境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知交往之雅;根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生活情趣之雅。

由此可见主人品德高尚。

所以说“何陋之有”。

(4)从“主旨句”分析,甲文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文是“安贫乐道,专精耽学”,可以看出他们的精神追求不同。

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

王欢安贫乐道,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四、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1小题,共计4分)

9.

【答案】

(1)渡口那边,落日快要坠入河中,残阳铺在水面上,波光一片;村落里面,人家已经开始烧火做饭,炊烟袅袅升向半空中,悠然直上。

(2)秋季。

开头两句诗便点明了季节为秋季,如“寒”山,表明是寒秋;“秋”水,表明是秋天;“转”苍翠,写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表明是秋天。

【考点】

诗歌意境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描绘诗句呈现的画面,切忌直白翻译,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融入自己的想象,加以适当的修辞手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如这两句诗可抓住“渡头”“落日”“墟里”“孤烟”这些意象来描绘画面。

(2)本诗的开头两句就点明了季节是秋季,如“寒山”“秋水”等是秋季的显著特点。

另外“暮蝉”不是指傍晩的蝉,而是指秋蝉,这也点明了诗歌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五、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13分,共计26分)

10.

【答案】

(1)没有。

选文第②段说“此次对拜师学艺传统的拾遗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而是摒弃了磕头或拜墨神等陈旧仪式内容的崭新拜师学艺程序”。

(2)不能调换。

“彼此相认”指师徒相互承认,“倾心所教”指师父尽心教,“竭力而学”指徒弟尽心学,“发扬光大”指徒弟学的成果。

这几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逐层渐进,一步一步来的。

(3)①仪式是“对传统的技艺相传模式的尊重和发掘”;

②仪式“背后的从业承诺、践业传承、追求卓越、推陈出新、永不落后的精神,一直潜隐其间”。

(4)作者的观点是“重拾工匠精神比拜师礼更有意义”。

看法示例一:

我认为重拾工匠精神确实意义重大,直接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觉得年轻人首先要乐于做工匠,其次要做有精神的工匠。

看法示例二:

我不认为重拾工匠精神的意义有多重大,国家、社会、经济等发展腾飞,更多依赖于高科技人才。

我觉得年轻人不能甘于平庸,做个小小的工匠。

【考点】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议论文)

议论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议论文关键字词

议论文重要语句

寻找或归纳论点

议论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一得阁拜师收徒仪式没有《通典》上所说的拜师过程和礼仪,由第②段“此次对拜师学艺传统的拾遗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而是摒弃了磕头或拜墨神等陈旧仪式内容的崭新拜师学艺程序”可以得知。

(2)这四个词语是按照拜师学艺的过程来安排的,即先是“相认”,然后“教”,再到“竭力而学”,最后是“发扬光大”。

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3)第③段开头说“仪式背后所折射的内涵和意义,早已超出了拜师学艺仪式本身”,然后用“首先……”和“其次……”两点内容阐述拜师学艺仪式的内涵和意义,从中摘录原句回答即可。

(4)第一问,作者的观点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它通常在题目、开头、结尾段中。

本文题目重拾工匠精神比拜师礼更有意义”就表明了作者的看法,且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故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赞同与不赞同作者的观点均可。

若赞同,理由要围绕本文的主要内容来阐述。

若不赞同,阐述理由要充分,要支持自己的观点。

需注意的是,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来阐述理由。

11.

【答案】

(1)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

(2)A收到礼物,B美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