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7694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docx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

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

 

  新材料被称为“科技发展的骨肉”,其产业重要性可见一斑。

新材料行业既是我国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但同时也是自给率较低、急需提升发展的短板行业。

本文整理了新材料发展的相关趋势及国内先进省市的发展经验,分析了泉州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没有建立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园和产业孵化园等3个问题,提出推进新材料融合应用、推动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推进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新材料创新人才培养等5项建议,供领导科技决策参考。

  一、新材料种类

  二、我国材料产业规模

  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材料产值已经达到4.5万亿元。

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

  可是在庞大的产业规模背后,我国在半导体、显示、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有超过50种关键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半导体制造材料受制于人,新型显示材料部分领跑,生物医药材料高端受限,功能晶体材料存在差距,超导材料同位起跑竞争。

新材料生产中的设备技术与国外差距也十分巨大,比如在氧化铝连续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会用到的打孔技术,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可以达到0.05毫米的精度,而国内设备现在要达到0.08毫米的精度还有较高的难度。

  三、发展趋势

  华泰证券分析师鲍荣富等在研究报告《传统投资稳内需,新材料引领升级》中分析认为,新材料产业具备两方面机遇:

  首先,产业迁移等行业性机会,催生国内材料需求提升,以半导体、5G等为代表的产业加速向国内转移,对上游材料的自主可控需求明显提升,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等推行则会带来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的机会。

  其次,国内材料本身技术升级,加速了高端材料的国产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如消费电子、建材、汽车等领域仍有较多关键材料依赖进口,随着国内材料技术改进,部分国产材料已切入主流市场,如用于汽车轻量化和军工的碳纤维,以及用于建材领域的高端涂料、密封胶、电子纱等。

  四、先进省市新材料发展经验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信息,以下整理了深圳、浙江、陕西、江西、山东等先进省市的新材料发展经验,以供借鉴。

  1.深圳

  深圳市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政策引导方面,深圳市出台《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多元化扶持方式改革方案》,建立直接资助、股权资助和贷款贴息资助等方式并行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亿元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着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2019年,深圳市制定《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扶持计划》,新材料产业领域采取事后资助:

主要支持新产品、新技术在应用示范验证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测试、验证费用,按经专业审计机构专项审计后确认费用的30%给予资助,单个新材料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同一单位总额不超过500万元,不超过3种新材料)。

  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市面向全球引进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等政策措施,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对引进人才给予最高150万元的奖励补贴,用于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条件。

  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深圳市利用金融创新、深港资本合作等优势,通过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引导资金配置,激发投资机构的自主性、积极性,形成了资金集聚的“磁吸效应”。

在上市融资、股权融资等方面,都积极地起到了很多作用。

  2.浙江

  浙江省新材料产业以宁波、杭州、嘉兴为中心,重点向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与智能材料、节能环保新材料、海洋新材料、生物医用和医疗器械材料等领域延伸。

  在政府搭台规划引导方面,强化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和各类创新大平台建设的主导作用。

以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为例,为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创新引擎,引进共建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新材连联合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聚集了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浙江省“千人计划”等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了众创空间、产业加速器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形成了光电薄膜材料、高性能永磁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一批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集群。

  在产业聚集配套发展方面,浙江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集群内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优化增强产业配套能力。

在永磁材料领域,发展磁性基础材料-磁体元件-特种电机产业链;在导体材料领域,发展氟硅原料-超净电子化学品-半导体器件应用产业链。

如绍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工业企业超过6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200余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政策扶持要素保障方面,一是建立奖励机制,仅宁波高新区2018年就设立创投引导基金2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300亿元。

二是压减用地成本,据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杭州工业用地价格61万元/亩,比太原每亩低3万元。

三是降低创新应用门槛,为解决企业“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创新产品推广应用难等问题,宁波高新区出台重大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政策,给予最高400万元购买补助和200万元保费补助,降低了企业研发和市场风险,为新材料应用推广增添了动力。

  3.陕西

  陕西省是新材料研发强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同在陕的军工设计院所构成了当地强大的新材料技术研发体系,其研发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以此为引领,陕西省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门类,形成了以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为核心,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硅材料、特种纤维材料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陕西省另外一个大动作是设立了新材料产业基金。

由陕西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牵头,陕西金融控股集团出资,设立了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基金,总规模50亿元,属全国首创。

  陕西省政府还积极加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成立了跨产业协作协调机制,多次成功帮助省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调产业合作事项,已成为新材料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

  4.江西

  江西省高标准推进“世界铜都”“中国稀金谷”“中国陶瓷之都”“中国新型玻纤暨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亚洲硅都”等产业品牌建设,打造以鹰潭、赣州、南昌、九江、萍乡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群。

  江西省最核心的经验首先是抓好重大新材料项目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赣州澳克泰年产100万片汽车航空航天精密刀具技改项目、新钢年产22万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工程等建设项目。

  其次是树立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新材料跨界发展。

一方面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新材料产业军民资源共享。

重点推动赣州市等地市在新材料及应用领域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企业。

另一方面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重点建设以南昌、上饶、赣州中心城市为对象,布局大数据中心,打造中国具有影响力的铜、钨、稀土等特色新材料产业大数据中心。

  5.山东

  新材料产业是山东省工业转型升级四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

  在加强顶层设计和强化政策引导方面,山东省先后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新材料产业“1351”工程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和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提升、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住房保障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构筑一流人才队伍,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山东省依托“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和“外专双百计划”等重大引才工程,引进新材料高层次人才。

山东省多地先后出台了顶尖人才奖励政策,如烟台市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引进高端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的资助或1.5亿元的直投股权投资支持。

  在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和加快集聚发展方面,山东省积极发展壮大新能源材料、石墨烯、高性能碳纤维、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稀土、高端化工材料、先进陶瓷材料、氟硅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有色金属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提升济南都市圈、半岛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的新材料集聚水平。

  在示范项目引领和完善创新链条方面,山东省开展自主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编制印发新材料推荐应用目录,发挥山东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和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

青岛高新技术区,仅2016年就引进石墨烯项目935个,总投资2176亿元,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碳材料产业链。

  五、泉州新材料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发展现状

  2020年,我市新材料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主要集中在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纺织材料、光电信息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预计产值可达到6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0%以上。

  新材料的应用助推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纤维材料、石墨烯材料、激光显示技术等的研发应用,更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含金量,同时推动着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催生了诸多新兴产业,先进石化材料更是重化产业的衍生产品,占据着我市新材料约70%的份额,将是我市重化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二)存在问题

  1.没有建立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我市尚未建立新材料产业资源共享平台,难于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2.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

全市现有新材料科技支撑平台32个、高校科研院所5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

总体上看,我市新材料产业领域内的创新主体主要为科研院校,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少,新材料的新品开发速度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长期依赖于跟踪仿制,高端市场突破艰难,低端市场同质化严重。

在应用研究方面,科研力量缺乏分层,科研团队更倾向于“短平快”的应用研究,欠缺基础应用研究和数据积累,同时熟悉材料制备工艺和精通工程化装备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在产学研方面,新材料研发创新技术集中在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缺乏与大型企业的深度融合,衔接松散,良好的协同创新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形成。

  3.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园和产业孵化园。

泉港、惠安“先进高分子材料”,晋江、石狮“先进纺织材料”,安溪、南安“光电信息材料”以及南安、惠安“新型建筑材料”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要形成较大产业集群较难,企业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具有国内和国际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配套能力相对较弱。

  (三)发展建议

  1.推进新材料融合应用。

推动新材料与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创新,设立泉州市新材料融合创新专项,重点扶持新材料研发产业化中试环节。

  2.推动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

根据我市新材料创新需求,在化工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石墨烯材料、纺织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每个产业培育引进1家以上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力争至2025年引进建设新材料高水平创新平台3家以上。

引导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申报国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对新认定的各类研发平台给予补助。

  3.启动实施新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石墨烯材料、纺织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专业突出、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构筑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4.推进新材料产学研协同创新。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实施新材料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新材料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支持新材料产学研合作和对外科技合作,扶持高校院所在我市转化落地新材料产业化项目。

对新材料企业开展技术交易所签订的四技合同(包含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经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认定登记备案分别给予奖励。

  5.加快新材料创新人才培养。

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新材料重点产业,实施新材料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