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7078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docx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

新兴市场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监管

 一、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由于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同货币危机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关系,因此几乎每次危机事后,要求增强监管的呼声都能取得空前的认同。

可是,监管的依据安在?

咱们明白,过去20年间经济学的主流观点一直是,资本应该在全世界范围自由流动,应该打破地域或国家界限,让资本到最能盈利和最能产生功效的地址和行业去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把促使全世界范围的资本自由流动作为其工作目标之一。

从资本流动的实际成效看,数以亿计的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确增进了其经济增加和社会进步,强化其政府的宏观治理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也确实与资本自由流动有关。

因此,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必需针对资本流动的具体背景、形式和结构来加以说明。

  具体说来,资本同意国政府之因此要对资本流入进行监管是基于以下缘故:

  1.一些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贸易改革,如实现实际汇率贬值,寻求稳固的汇率基础,但资本流入带来的实际汇率升值抵消了汇率贬值的作用,损害了出口导向部门的进展,增大了入口替代部门的竞争。

从而对实施贸易改革的国家而言,实际汇率升值效应背离贸易自由化改革的初始目标,破坏了改革的可信度。

关于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相关的后果是名义和实际汇率的转变过度频繁,尤其在热钱涌入与退出时,更是如此。

  2.一些国家利用固定汇率或事前决定的汇率试图固定住国内价钱水平。

换言之,这些国家把价钱稳固作为目标,就不能不关注货币化效应。

资本流入致使基础货币扩张,会通过举高非贸易品的价钱造成临时的通货膨胀。

  3.关于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银行(指不良资产比重大、资本金相对风险资产的比例太低的银行)的国家,再加上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力,可融通的资金的增大可能加重道德风险。

例如,贷款人将资金贷给高风险项目,最终致使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

  4.若是资本流入具有波动性大或具有短时间特点,那么资本流入的减少或流出就会增大调整本钱。

因为这会引发资源的从头配置、破产或其他市场缺点。

若是资本流入具有明显的短时间特点,而政府以为民间投资决策是成立在资本流入长期化的判定基础上,那么政府可能会尽力幸免整个调整进程。

可是因为资本流入终会发生逆转,而调整本钱不能逆转,这将致使更高代价的调整进程。

  5.持续的贸易逆差问题。

逆差的猛然增加,尤其是当逆差增加来自消费的扩张,容易致使该国风险本钱的增大,限制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

而且,若是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的阻碍,资本流入显现逆转,就会产生重大的调整本钱。

  6.利益集团的压力问题。

许多国家政府面临出口部门和入口替代部门等利益集团的压力,由于他们要求限制实际汇率的升值,政府被迫采取行动保护实际汇率不变。

  二、应付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选择

  为了减少国际资本流动的负面阻碍,仅仅依托单一的政策是不够的,需要多种方法彼此配合。

可是,适当的政策组合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国际资本流动背后的缘故,是不是存在可供利用的政策工具和这些工具的灵活性,还有国内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等。

政策工具可分为反周期方法、结构政策和资本管制三类。

不同的政策工具有不同的强点和弱点。

而相同政策不同搭配也会致使完全不同的成效;不同的实施顺序也是如此。

  

(一)反周期政策。

  1.货币政策。

若是汇率体制缺乏灵活性,外汇储蓄增加会引发货币扩张,为了克服总需求膨胀,应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方法。

外汇储蓄越多,越要幸免名义汇率升值。

这说明,为了遏制货币总量的扩张,就要加大对冲政策的力度。

可供采纳的对冲政策有三种:

公布市场操作、提高预备金率、治理公共存款。

  

(1)公布市场操作。

这种对冲政策确实是中央银行出售高收益国内资产换回低收益储蓄。

它有两个突出优势:

一是减缓了因购买外汇而造成的货币信贷扩张,同时又不增加银行体系的负担,因为它不需要增加银行预备金;二是限制了银行体系在资本流动方面的媒介作用,降低了因为资本突然外流对银行体系的冲击。

但是,公布市场操作会举高国内利率。

若是在实施对冲操作中发行的国内资产是投资者想要持有的其他国内资产的不完善替代品,或因为经济增加或通货膨胀降低,货币需求增加,就会迫使利率上调。

因此,这种对冲方法也有三个不利的地方:

一是通过举高国内利率,进一步诱发了资本流动;二是改变了资本流动的组成,降低了直接投资份额,提高了短时间投资和证券投资的比重;三是扩大了国内外利差,增加了准财政本钱。

  正是因为有这些缺点,加上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资本流动,公布市场操作只能是一种短时间政策方法。

只是,迄今为止,它仍是利用频率最高的政策工具。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国家都采纳过这种政策,大多数资本流入也是靠这种操作来对冲的。

固然,各国的情形,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情形并非完全相同。

例如,1990年上半年的智利,1991——1992年的印尼,1991——1993年的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几乎完全依托这种方法来应付国际资本流入。

智利在1990年下半年降低了公布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强度。

可是,为了抵消部份资本流入,韩国、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自始至终都采纳对冲政策。

  

(2)预备金要求。

提高预备金率会降低货币乘数,也会抵消中央银行因为干与汇市而引发的货币扩张。

这种政策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不增加准财政本钱的前提下降低银行的贷款能力。

可是,增加储蓄金也有假设干缺点。

第一,使进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趋势发生逆转,阻碍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长期下去,会引发金融脱媒化。

结果,资金流向非银行金融部门,货币扩张的局面无法幸免。

最后,同公布市场操作类似,这种政策也将进一步刺激资本流入,因为它迫使国外借款增加。

  尽管有这些缺点,可是,许多国家在资本流入期间为了降低货币乘数,仍是利用过这种政策工具。

韩国(1988——1990年)、马来西亚(1989——1994年)、菲律宾(1990年)和斯里兰卡(1991——1993年)在各自的时刻段里都提高过国内政策性存款的总预备金率。

斯里兰卡、智利和秘鲁对金融部门的外汇存款还有边际预备金要求。

固然,这种政策严格地说属于资本操纵范围,因为其目的是限制某种类型的金融欠债而不是限制总贷款。

提高预备金率以后,韩国和马来西亚的货币乘数有所降低,菲律宾、哥伦比亚和斯里兰卡那么维持稳固,但智利的货币乘数反而上升。

  (3)公共部门存款治理。

这种政策方法是将公共部门存款或养老金存款从银行部门转到中央银行。

若是政府存款被计入货币存量,这种政策事实上相当于100%的存款预备金政策。

若是不算作货币存量,它又与公布市场操作类似,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没必要对存款支付利息,从而幸免了准财政本钱。

与存款预备金不同,公共部门存款治理没必要对金融部门征税,可是,它的缺点在于,作为政策工具可获资金对它的制约太大。

另外,银行存款难以预测的大转变,给银行现金头寸治理带来了没必要要的麻烦。

这种政策运用并非普遍。

利用过这种工具的要紧有马来西亚(1989年,1990年,1992——1994年)、菲律宾(1992年,1994年)、泰国(1987年,1992年)、和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省。

  2.汇率政策。

为了幸免因资本流入而引发货币扩张,能够通过名义汇率升值的方法减少国际储蓄。

这种政策有以下优势:

第一,它把货币供给量同资本流入隔离开了。

汇率的伸缩性越大,隔离的成效越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越大。

专门是当资本流动有可能逆转而金融监管又比较薄弱的情形下,其优势越发明显。

第二,因为汇率有伸缩性,实际汇率升值能够通过名义汇率升值而不是通货膨胀的方式来释放。

即便名义汇率同通货膨胀有因果关系,但前者一旦升值,后者可能更低。

第三,名义汇率的可变性意味着汇率变更的不确信性,这会抑制投机性的短时间资本流入。

  可是,若是名义汇率升值,就会损害贸易品部门的盈利性。

若是资本流动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实际汇率有持续升值趋势,战略部门(如非传统出口部门)将会蒙受冲击。

即便资本流动不具有持续性,实际汇率也会变更。

这对贸易部门有多方面的不利阻碍:

一是若是实际汇率升值幅度专门大,就会破坏实际汇率的稳固性,从而对贸易平稳产生极为不利的阻碍;二是若是金融欠发达,不能为防范汇率波动提供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贸易品部门将深受其害。

  一样来讲,为了降低因完全浮动而引发的汇率风险,为了降低因外汇储蓄增加而带来的本钱,许多国家实行了有治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亚洲国家里,印尼在1994年放宽了汇率变更幅度,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自1992年以后一直许诺汇率有更大的灵活性。

另外,韩国自1992年以后也对汇率的日波动范围进行了调整,放宽了波动的上下限。

在拉美,秘鲁采取了“龌龊浮动制”;而墨西哥、智利和哥伦比亚那么引进了爬行汇率制,这是介于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之间的一种汇率制度。

  从实践上看,名义汇率升值在拉美比在亚洲更常见。

尽管韩国在1987——1989年、马来西亚在1993

年、菲律宾在1992年都曾使名义汇率小幅升值,可是大幅升值发生在1994年的智利(超过9%)和哥伦比亚(1月份超过5%,12月份超过7%)。

它们的升值是汇率幅度调整的结果。

经历过名义汇率升值的其他拉美国家是1991年的玻利维亚、1992年的

哥斯达黎加和1991年的墨西哥。

  总之,若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降低通货膨胀,出口竞争力只是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那么,它能够选择把汇率作为名义目标的政策,或让名义汇率有更大的伸缩性。

许多拉美国家提供了这方面的体会。

可是,把汇率作为短时间的稳固工具会严峻扭曲汇率,引发投机性解决,从而要挟这种汇率体制的生存。

固然,若是财政政策缺乏灵活性,名义汇率的稳固作用专门显著。

  3.财政政策。

反周期的第三类政策是紧缩财政支出,专门是公共支出,减少总需求,降低资本流入的通货膨胀效应。

这种政策的优势如下:

一是政策操作本钱较低;二是能够替代汇率调整政策充当稳固器,削减公共支出能够限制实际汇率升值,因为非贸易品在公共支出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减少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有多方面的益处,第一,能够减少常常账户逆差;第二,它对投资的阻碍大于对消费的阻碍,因为前者对贸易品的倾斜程度更大。

反过来,这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增加。

可是,财政政策缺乏因应资本流动的灵活性,它涉及立法和政治考虑,比较复杂。

更何况,作为反周期的财政政策极可能同税收和支出的长期目标相冲突。

  因为财政政策缺乏灵活性,因此很少有国家在资本流入期间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在拉美只有智利在1990——1995年间实行过这种政策。

它在紧缩开支的同时,还提高了增值税和公司税。

本地域的其他国家,例如阿根廷和墨西哥,在资本流入期间,尽管也采取过财政紧缩方法,可是这种政策主若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而不是用来对冲资本流入。

与拉美不同,多数亚洲国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是为了克服资本流入造成的总需求膨胀。

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1988——1994年期间都有过财政紧缩的经历,其成效是超级明显的。

在实行紧缩政策以后,实际汇率贬值,经济增加率显著提高。

例如在泰国、智利、印尼和马来西亚都收到了如此的成效。

  除财政紧缩的短时间稳固作用之外,许多学者以为,在国际金融一体化日趋提高的情形下,应该实行加倍保守的财政政策。

由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流动的方向、规模对国内公共清偿能力超级灵敏,若是政府长期财政方针摇摆不定,那么政府短时间政策转变将被视为长期用意的信号。

如此就束缚了短时间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因为政府可怕政策用意受到误解。

因此,保守性财政政策声誉能够增加政府短时间政策的灵活性。

  在资本流动显现波动迹象时,采取先发制人的财政紧缩政策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把核心收益和支出隔离出来。

而且,即便显现了资本流动的严峻波动,财政收支需要进一步紧缩,但变更幅度将会更小。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势是不需要对税收和支出进行大幅度调整。

(二)结构政策。

  1.贸易政策。

在资本流入期间,贸易自由化能够从两个方面降低实际汇率升值压力,第一,像紧财政政策那样,它将支出转向贸易品,减轻了国内经济的压力;第二,贸易自由化能够限制外汇的净流入。

可是,贸易政策的成效是彼此矛盾的。

理论和实践都说明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收支的阻碍并非是单一的。

而且,若是常常账户的自由化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对国内宏观经济治理的信心,那么它就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

从更一样的意义上说,既然贸易自由化是一种结构政策,它对准的就应该是长期目标,而不是短时间的反周期作用。

  2.银行监管。

尽管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都有宏观经济方面的缘故,例如,常常账户赤字扩大、实际汇率升值、消费过度、投资不足等,可是,要使金融部门健康运转,仅靠宏观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法。

(1)健全内控机制,增强内部治理。

毕竟是银行的领导和所有者在那里看管银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缘故是多方面的,其中内部治理问题是很重要的因素。

(2)强化市场纪律,淘汰不合格的银行治理者、所有者乃至整个银行,促使银行平安、稳健地经营。

(3)增强银行监管。

  若是银行在内控机制和市场纪律方面存在纰漏,增强银行监管那么可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

监管能够重塑操作环境,强化市场纪律,增进内部治理。

例如,通过精心设计进入门坎和业务范围就会改善运营环境;选拔合格的所有者和治理者,要求所有者自担风险,制定适当的贷款评估、分类标准和会计标准,能够改良内部治理。

最后,成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市场参与者把握充分信息,保证市场制裁的落实,也就强化了市场纪律。

  那个地址核心问题是如何避免金融机构逃避监管问题。

在多数进展中国家,银行常常在资产欠债表上做手脚,规避资本充沛率要求,从而达到逃避审慎监管的目的。

离岸场外金融衍生工具的进展也为银行逃避监管提供了方便。

为此,需要成立风险会计准那么并实行综合监管。

  可是,即便在发达国家综合监管也只是方才起步,因此,它在波动性专门大的金融市场可否发挥作用仍是个未知数。

有的监管者以为,在这种前提下,增加法定预备金比增强监管更有效。

可是这种观点与金融自由化背道而驰,而且,实证研究说明,法定预备金率高的国家流动性与基础货币的比率未必就低。

  尽管银行监管有局限,可是,在资本流入期间,这种政策在:

降低因贷款猛增、资产价钱膨胀而引发的银行风险方面仍然有特殊的作用。

由于银行贷款增加最多的国家往往确实是后来暴发危机的国家,信贷膨胀但没有引发危机的国家是银行体系得以增强的国家。

  能够依照几个指标来判定银行体系是不是取得增强。

一是资本充沛率,资本充沛率越高,银行体系越平安,充沛率越高,银行违约的可能性越小。

二是呆账预备金,提高呆账预备金能够降低银行危机的概率。

三是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越高应付流动性危机的能力越强。

四是欠债期限,欠债期限越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越大。

  依照这些指标,世界银行以为,智利、哥伦比亚的银行体系在资本流入期间取得增强。

智利表此刻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强,哥伦比亚银行监管较严,资本充沛率、呆账预备金率都有所提高。

相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金融部门的状况那么大为恶化。

而还有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良而在另外某些方面那么有所恶化。

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印尼和80年代以来的泰国。

  (三)减少净国际资本流入的方法。

  1.资本管制。

  

(1)一样情形的资本管制。

一样说来,在经济扭曲的情形下,资本管制能够增进福利。

传统上,资本管制的依照要紧有两条:

第一,因为资本管制事实上是在内外利率间加楔子,因此,在固定汇率制或有治理的汇率制下,它有助于货币供给量操纵。

第二,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其通货膨胀率一样都较高,得自通货膨胀的收益越高,实行资本管制的国家的实际利率就越低。

在这种国家,资本管制是政府获取收益的工具,也是降低政府债务清偿本钱的手腕。

可是,要让资本管制支撑彼此冲突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话,它就会无能为力,它对国际收支危机起不到防范作用。

  在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大规模流入的情形下,资本管制具有了新功能。

此刻,管制资本不是为了避免名义汇率贬值,而是为了阻止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升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管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总需求的压力,而在过去那么要紧担忧一旦资本流出,投资需求下降阻碍中长期经济增加。

尽管任何方向的资本流动都会干扰货币政策,可是,在流入期间的资本管制全都是为了减缓货币和信贷扩张。

相反,在资本流出期间,管制是为了幸免高利率。

最后,20世纪90年代的资本管制是一种预警方法,是为了减轻资本流入的波动效应,以便减轻资本流出的危害。

  限制资本流动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数量操纵的方法,规定资本流动的规模;第二类是税收(如交易税)或类似税收(不给国外借款的储蓄金支付利息)方法。

  过去,数量方法主若是为了避免资本外逃,要紧靠行政方法实施。

但20世纪90年代数量操纵的要紧目的是减少资本流动专门是短时间资本流动的规模。

其间,各国采取了各类各样的数量操纵方法操纵资本流入,而且都收到了或多或少的成效。

例如,1992年墨西哥规定商业银行的外汇欠债不得超过其总贷款的10%。

可是,这一方法在操纵资本流入规模方面并非成功,因为随着贷款总规模的扩张,外汇贷款份额即便不冲破10%,其本身也在扩张。

马来西亚是另一个例子。

为了避免投机性的短时间外汇存款的流入,马来西亚在1994年1月采取了六条方法,其中有一条是,禁止国内居民把短时间货币市场工具卖给外国居民。

这种方法成功地降低了国内利率,减少了短时间资本流动;可是长期实行这种政策就会损害本国金融的竞争力。

其他的数量方法包括限制或禁止与贸易无关的掉期交易、离岸借款,规定银行的净外汇头寸。

实行过这些方法的有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

  至于第二类方法,也确实是税收或准税收方法。

应用最多的是外汇交易税或跨境短时间银行贷款税即托宾税。

这是在国际金融车轮子里面掺沙子的方法。

巴西在1993年对几类外汇交易征过这种税,以后为许多国家所效法,但1995年墨西哥危机以后就再也不受青睐了。

  托宾税有很多优势。

它增强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减少了对固定汇率制进行投机性冲击的可能性;它是鼓舞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时间投机。

其缺点,第一,托宾税要想有效,需要所有的国家一路来实行这种政策,不然,被征税的业务会转移到不征此税的国家。

第二,若是银行没有大量的头寸,处惩短时间银行跨境贷款就没成心义。

第三,只要存在合成头寸,征收外汇交易税就超级困难。

第四,托宾税会减少交易量,降低市场的流动性,从而造成国际资本市场的更大波动。

  无息预备金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利于长期资本流入,而对短时间资本流动不利。

这种政策假定长期资本流动受中期因素的阻碍,它对内外利率波动不像短时间资本那样灵敏。

这种政策能够有效阻止短时间资本流入,因为短时间资本流入主若是银行短时间存款迅速扩张的结果。

因此,若是银行部门效率低下或监管不力,政府就会不让银行来染指资本流动。

智利和哥伦比亚都采纳过这种资本管制方法。

例如,在智利,一年期的预备金率为30%,而在哥伦比亚,预备金要在中央银行寄存18个月,这一规定适用于5年期或5年以下的贷款,期限越短,预备金率越高。

  防范资本外流的管制成效更成问题,因为很容易找到规避管制的途径。

而且,在实行类似税收管制的情形下,管制是不是有效,关键取决于跨期替代程度。

即便管制只是政府的权宜之计,只有当这种税很高时,管制的宏观经济效应才能显示出来,因为跨期替代弹性太低。

  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资本管制对消费、常常账户和实际汇率的阻碍很小,可是它能够降低资本流动的总规模和改变它们的期限结构。

这说明资本管制的效应是不对称的,操纵流入比制止流出更有效。

事实上,智利、捷克和马来西亚在实行资本管制的一年中,其资本账户就别离缩减了、和个百分点。

而且,资本管制对吸引长期资本、防范短时间资本有理想的成效。

智利、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在实行资本管制以后,短时间资本流入大幅下降。

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结论。

墨西哥和亚洲金融危机说明,短时间债务是资本流动发生波动和逆转的要紧决定因素。

  

(2)限制证券投资流入的政策方法。

前面的讨论要紧集中在资本流入引发的实际汇率、常常账户和短时间通货膨胀问题。

下面将要紧讨论抵消证券投资易动性的政策方法。

  对外国投资者给按时刻内能够从东道国撤出资本的数量给予限制,这种资本流出的限制减少了资本流入逆转的风险。

可是,这也可能减少资本的流入量,从而限制了对国际融资的利用。

  取消资本输出限制的政策,能使国内居民投资于外国资产。

它有两个效应:

一是因为外国投资者面临较小收回投资的风险,资本流入会有所增加;二是由于国内资产的多元化,负面冲击带来的危害也就小。

这种政策若是可信的话,资本流入逆转的可能性大为减低。

  一样缘故,开放常常账户也能限制负面冲击。

开放意味着东道国实际经济具有多元性,因此对某个部门的损害不大会涉及到整个经济。

  对付易动性的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成立对外部反映更有弹性的经济体系,如此,当面临外部冲击时,外国投资者才可不能抽逃资本。

坚持长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目标,传递一个正确的信号给外国投资者是大大有利的。

另外,维持中短时间的预算平稳,幸免当不利的外部冲击发生时致使的通货膨胀,维持较大的外汇储蓄,发挥其缓冲器的作用,这一切都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短时间政策工具,那确实是利用央行行使资源配置的权利。

举例说,通过要求私人储蓄如养老基金投资于政府债券或外国资产,能够对冲资本流入带来的基础货币扩张。

而对国内投资者持有政府债券的数量予以约束,虽能减缓资本外流致使的流动性减少,可是由于效率和分派方面的缘故,把它作为长期政策那么是不妥当的。

  总之,证券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入逆转通过经济机制来消化和减少其对经济的负面阻碍是更可取的,要幸免依托于对资本流出施加限制这一手腕。

  2.鼓舞资本外流的方法。

若是资本管制的目的是减少资本的净流入,那么取消资本外流的限制也能够达到一样的目的。

可是,这种政策会吸引新资本的流入。

专门是,若是限制资本外流的方法超级有效,资本一旦流入就无法逆转,在对国内贷款的收益没有把握的情形下,将迫使债权人减少贷款。

因此,取消对资本外流的管制将排除这种不可逆转性,从而增进资本进一步流入。

  若是政府把资本管制视为获取收益的手腕,取消这种管制也会增进资本流入,因为这是政府将再也不获取该种收益的信号。

这种论点还以为,鼓舞资本流出应排在经济自由化的最后,而且财政要稳固。

像贸易自由化一样,鼓舞资本流出的政策也是一种结构政策,应该有长期目标。

  各国鼓舞资本外流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智利、印度、印尼、摩洛哥、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和突尼斯,官方资本流动的减少成功地抵消了私人资本的流入。

在智利、印尼和泰国是为了加速归还外债;韩国放松资本外流的限制那么是为了鼓舞韩国企业对外投资;泰国、智利和哥伦比亚也有类似的考虑,它们此刻许诺外国直接投资者将资本和利息汇回母国,取消了出口结汇制,对居民旅行换汇再也不规定上限。

  (四)政策搭配和顺序。

  能够保证资本持续不断流入的政策秘方是不存在的。

不能抽象地谈论政策的好坏,而要结合各国的实际。

事实上,成功的政策各不相同,而且不能把赌注押在某一个政策工具之上。

特定国家的政策选择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东道国反通货膨胀的记录、经济开放度、财政状况、国内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国内银行的素养、财政政策的灵活性、金融监管框架等等。

  政策出台的前后顺序也是十分重要的。

适当的政策顺序有利于化解资本流入带来的某些风险。

在资本流入的初期,货币政策比较有效,可是随着资本流入的增加,对冲本钱不断提高,这时就需要实行灵活的名义汇率政策。

在有些情形下,资本管制能够减缓实际汇率升值的不利阻碍。

  若是资本流动是结构性因素引发的,财政政策就大有可为。

它无需支付本钱,它的成效也不比灵活的汇率政策差,它能够抑制实际汇率升值。

可是,因为它的灵活性较差,因此,很少被用来应付资本流动转变。

  最后,许多国家的体会说明,各类政策工具都是彼此作用、彼此阻碍的。

第一,它们对资本流动的组成能够产生难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