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697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实验室检查.ppt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苍薇掌握掌握熟悉熟悉了解了解实验室常用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

学习目标重要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实验室其他检查的目的及临床意义。

教学目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常用肾功能检查常用肝功能检查脑脊液、浆膜腔穿刺液检查常用血生化检查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一、一、血血液液检检查查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和采血管血细胞血细胞型态型态

(一)血常规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u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测定(Hb)u白细胞计数(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C)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1.正常值正常值成年男性成年男性:

红细胞计数:

(4.05.5)1012/L;血红蛋白:

120160g/L。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红细胞计数:

(3.55.0)1012/L;血红蛋白:

110150g/L。

新生儿新生儿:

红细胞计数:

(6.07.0)1012/L;血红蛋白:

170200g/L。

2.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多1)相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

见于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绝对性增多绝对性增多:

生理性:

多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运动等。

病理性:

多见于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

见于发育期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

2)病理性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

细胞类型细胞类型百分数(百分数(%)绝对值(绝对值(101099/L/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50.04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27嗜酸性粒细胞0.550.050.5嗜碱性粒细胞0100.1淋巴细胞20400.84单核细胞380.120.81.1.正常值成人成人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

410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值见表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的形态白细胞的形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妊娠及分娩时、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

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

最多见急性化脓菌感染。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如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及心肌梗死等。

急性溶血:

如血型不合的输血。

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

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

2.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感染:

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等感染。

理化因素损伤理化因素损伤:

放射线损伤;苯、铅中毒;氯霉素、磺胺类药、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等。

单核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寄生虫病:

如肺吸虫、蛔虫、钩虫病等。

血液病、恶性肿瘤: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等。

皮肤病:

如湿疹、银屑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临床意义较小。

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恶性肿瘤。

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性疾病:

主要是病毒感染如肝炎、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等。

其他: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放射性损伤等。

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增多:

疟疾、活动性肺结核、急性感染恢复期、结缔组织病及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单核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减少:

临床意义较小。

二、血液的其他检查二、血液的其他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值出血时间测定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参考值:

成人0.5%1.5%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增多:

表示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经补充有关物质后。

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参考值:

魏氏法:

男性:

015mm/lh末;女性:

020mm/1h末。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快:

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妊娠3个月以上、月经期、60岁以上老人等。

病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各种高球蛋白血症、其他如高胆固醇血症、贫血等。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参考值:

(100300)109/L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

可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大失血、急性感染、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等。

4。

红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参考值:

温氏法:

男0.400.50L/L;女0.370.48L/L。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容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比容减低可见于各种贫血。

因贫血类型不同,故此项要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相结合才有参考意义。

5.红细胞平均值红细胞平均值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参考值:

手工法:

8292fl;血细胞分析仪法:

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参考值:

手工法:

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

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

320360g/L(32%36%)。

6.出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测定测定器测出血测定器测出血时间时间出血时间测定出血时间测定参考值参考值: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6.92.1)min。

超过9min则为异常。

延长延长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凝血因子缺乏如弥散性血内凝血、血管性血友病等。

凝血时间测定凝血时间测定参考值参考值:

试管法:

412min;塑料管法:

1019min。

延长:

延长:

多见于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凝血酶原缺乏如严重的肝脏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使用、纤溶亢进。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等。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肌梗死、多发性骨髓瘤、脑血栓形成等。

第二节第二节尿液检查尿液检查一、尿标本采集与保存一、尿标本采集与保存二、一般性状检查二、一般性状检查:

尿量、颜色、气味、酸碱度、比重。

三、化学检查三、化学检查:

尿蛋白检查、尿糖检查、尿酮体检查、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测定。

四、显微镜检查四、显微镜检查:

细胞、管型。

一、尿标本采集与保存一、尿标本采集与保存容器容器:

用一次性专用有盖容器。

标本标本:

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精液或粪便混入。

送检时间送检时间:

夏天不超过1h,冬天不超过2h。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

根据需要采集清晨空腹尿、随机尿、餐后尿、定时尿或清洁中段尿等。

清晨空腹尿为最常用。

标本保存标本保存:

如不能及时送检可用4冰箱冷藏或加甲苯35ml保存。

1.尿量尿量正常值:

正常值:

成人每昼夜尿量约100010002000ml2000ml。

多尿:

多尿:

成人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2500ml为多尿。

生理性多尿:

生理性多尿:

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受寒等。

病理性多尿:

病理性多尿:

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药物影响等。

少尿、无尿或尿闭:

少尿、无尿或尿闭:

成人每昼夜尿量少于少于400ml400ml为少尿,少少于于100ml100ml为无尿,少于少于50ml50ml为尿闭。

可为肾前性少尿、肾性少尿和肾后性少尿。

二、一般性状检查二、一般性状检查2.颜色颜色血尿:

血尿:

尿液内含血量超过尿液内含血量超过1ml/1ml/升升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常见于泌尿系统、出血性和全身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尿:

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阳性阳性,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胆红素尿:

胆红素尿:

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脓尿和菌尿:

脓尿和菌尿:

呈白色或黄色混浊,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菌尿呈云雾状且静置后不下沉。

此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此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其混浊均不消失。

其混浊均不消失。

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乳糜尿:

乳糜尿:

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等。

颜色颜色从左至右正常尿、脓尿、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乳糜尿3.气味气味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

新鲜尿液有氨味。

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

新鲜尿液有氨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液有烂苹果气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液有烂苹果气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

尿液有蒜臭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

尿液有蒜臭味。

进食较多葱、蒜后,尿液亦可有特殊气味。

进食较多葱、蒜后,尿液亦可有特殊气味。

4.酸碱度酸碱度新鲜尿pH在6.06.5之间。

正常人:

尿液一般为弱酸性,素食者可偏碱性或中性,肉食摄入多时可呈酸性。

尿尿pHpH降低降低:

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应用大量酸性药物等。

尿尿pHpH增高增高:

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应用大量碱性药物等。

5.比重比重正常人:

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

尿比重增高:

见于肾前性少尿、急性肾炎或糖尿病等。

尿比重降低:

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或尿崩症等。

1.尿蛋白检查尿蛋白检查尿蛋白参考值:

定性:

阴性阴性定量:

080mg/24h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1)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常见于剧烈运动、劳累、精神紧张、寒冷、妊娠、长时间站立后等。

三、化学检查三、化学检查2)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如肾盂肾炎、重金属中毒等。

混合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指肾小球与肾小管同时受损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溢出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如血红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2.尿糖检查尿糖检查正常人正常人:

尿糖定性试验呈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

暂时性糖尿暂时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应激性糖尿。

持续性糖尿持续性糖尿:

最常见糖尿病、肾性糖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胰腺炎、肝硬化等。

假性糖尿:

使用某些药物如链霉素、异烟肼、阿司匹林等均可出现假性反应。

3.尿酮体检查尿酮体检查酮体是-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

正常人定性试验为阴性;定量试验为0.340.85mmol/24h。

尿酮体阳性尿酮体阳性:

糖尿病性酮尿。

非糖尿病性酮尿:

可见于妊娠剧吐、长期饥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酒精性肝炎等。

4.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测定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测定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为阴性;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鉴别黄疸类型鉴别黄疸类型黄疸类型黄疸类型尿胆原定性尿胆原定性尿胆红素定性尿胆红素定性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强阳性阴性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阴性强阳性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阳性阳性正常人:

可有少量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无或偶见红细胞。

1.尿中可查见的各种细胞尿中可查见的各种细胞11)红细胞)红细胞:

离心沉淀后的尿液红细胞3个/Hp称镜下血尿。

22)白细胞和脓细胞)白细胞和脓细胞:

离心沉淀后的尿液白细胞5个/Hp称镜下脓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3)上皮细胞:

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

四、显微镜检查2.尿中可查见的各种管型尿中可查见的各种管型管型是蛋白质、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