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2009.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3620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19.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200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病毒性肝炎200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病毒性肝炎200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病毒性肝炎200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病毒性肝炎200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2009.ppt

《病毒性肝炎200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2009.ppt(1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毒性肝炎2009.ppt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张占卿张占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基本概念基本概念(ESSENTIALNOTION)1.肝炎:

肝炎: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性病变。

感染性病因包括寄生虫、细菌、螺旋体、病毒感染等。

遗传性病因包括肝豆状核变性、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代谢性病因包括脂肪肝、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

自身免疫性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药物毒物性病因包括某些抗感染化疗药物、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抗甲状腺药物、麻醉药物使用,酒精和工业毒物摄入等。

2.病病毒毒性性肝肝炎炎:

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坏死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

主要经食品、水源和血液、体液传播。

临床以乏力、食欲不振、肝脏肿大为主要表现;实验室以肝脏生化异常为主要表现。

慢性肝炎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嗜肝病毒指以肝脏为主要感染靶器官、肝细胞为主要感染靶细胞的病毒。

某些非嗜肝病毒也可引起肝炎,但其主要感染靶器官是肝脏外器官,肝炎只是伴随损伤。

例如黄热病毒(YF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风疹病毒(RV)等。

病原学病原学(AETIOLOGY)已经发现的嗜肝病毒有9种:

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己型肝炎病毒(HFV)、庚型肝炎病毒(HGV)或GB病毒-C(GBV-C)、TT病毒(TTV)、SEN病毒(SENV)等。

已经确定的嗜肝病毒有5种:

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1.1.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1973年,Feinstone等采用免疫电镜首次观察到该病毒。

类别:

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us),嗜肝RNA病毒(hepaRNDvirus)属。

外观:

球形,无包膜。

直径28nm.基因:

单链正股线状RNA,长度7.5Kb。

抗原: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

仅存在于发病后6月之内,为HAV近期感染的标志。

抗HAV-IgG为保护性抗体,持久存在于感染者体内,为过去感染的标志。

2.2.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1964年,Blumberg等首先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67年Krugman称之为肝炎相关抗原(HAA),1972年WHO名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类别:

嗜肝DNA病毒科(hepaRNAvirus),哺乳动物病毒属。

外观:

完整病毒(Dane颗粒)呈球形,有包膜。

直径42nm.基因:

部分双链环状DNA,长度3.2Kb。

抗原:

至少有4个血清型和4个抗原抗体系统。

嗜肝嗜肝DNADNA病毒科病毒科哺哺乳乳动动物物嗜嗜肝肝DDNNAA病病毒毒属属禽禽嗜嗜肝肝DDNNAA病病毒毒属属土拨鼠肝炎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WHVWHV)地松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GSHV)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HBV)鸭乙型肝炎病毒(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HBV)苍鹭乙型肝炎病毒(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HHBV)HBVHBV基因组织基因组织pre-s1pre-s2SPPCCpre-cXHBVDNA3.2kbpre-S1pre-S1Agpre-S2pre-S2AgSHBsAgpre-CHBeAgCHBcAgPDNAPXHBxAgHBsAgpre-S2pre-S1HBsAg出现时间:

HBV感染后2周12周,HBV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原。

持续时间:

急性HBV感染,多在6月内消失;慢HBV感染可持续阳性。

HBV血清型由HBsAg决定。

抗抗-HBsHBs出现时间:

HBsAg消失后,急性HBV感染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

为HBV感染最迟出现的抗体。

持续时间:

可持续多年。

对同血清型HBV再感染有保护作用,对不同血清型HBV再感染有部分保护作用。

抗-HBs出现提示HBV感染已进入恢复期。

HBeAg出现时间:

继HBsAg之后出现。

持续时间:

急性HBV感染,多在4月内消失;慢HBV感染可持续阳性。

HBeAg阳性提示有强传染性,但阴性不能排除有强传染性。

HBeAgHBeAg为为HBcAgHBcAg的降解产物的降解产物前前CC区区CC区区前前C/CC/C蛋白蛋白HBeAgHBeAgHBcAgHBcAg表表达达切割切割抗抗-HBeHBe出现时间:

随着HBeAg的消失而出现。

急性HBV感染通常在发病后8周内出现。

持续时间:

急性HBV感染通常在1年内消失;慢性HBV感染可长期存在。

急性HBV感染抗-HBe阳性提示趋向恢复,慢性HBV感染持续抗-HBe阳性提示nt1896(GtoA)变异。

抗抗-HBcHBc出现时间:

继HBsAg之后3周5周出现,HBV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

持续时间:

抗-HBc-IgM见于慢性HBV感染的活动期和急性HBV感染;抗-HBc-IgG可持续多年。

HBcAg只存在于HBV感染的肝细胞内或Dane颗粒中,一般血清学方法检测不到HBcAg,而只能检测到抗-HBc.简单名称简单名称抗原抗原/抗体组合抗体组合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大二阳HBsAg,抗-HBc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二阳抗-HBe,抗-HBc阳性恢三阳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恢二阳抗-HBs,抗-HBc阳性3.3.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1989年Choo等用受染黑猩猩血液标本建立cDNA文库,通过筛检能表达与非甲非乙型肝炎恢复期血清起反应蛋白的阳性克隆而发现。

类别:

黄病毒科(Flavivirus)丙型肝炎病毒属。

外观:

呈球形,有包膜。

直径55nm。

基因:

单链正股线状RNA,长度9.4Kb。

抗原:

抗-HCV检测抗原包括C区C22-3蛋白、NS3区C33C蛋白、NS4区C100蛋白等。

HCV有3个ORF:

C区、E区和NS区,NS区又包括NS1、NS2、NS3、NS4、NS5等。

NS1为高变区,其表达蛋白可诱导中和抗体;NS1高变与HCV感染易慢性化有关。

目前检测的抗-HCV属伴随抗体。

目前尚无法检测HCV的抗原成份。

4.4.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1977年由Rizzetto等发现。

类别:

属卫星病毒(缺陷病毒)。

外观:

呈球形,有包膜(HBsAg);直径36nm。

基因:

单股负链环状RNA,长度1.8Kb。

抗原:

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HDAg需去除包膜方可检出。

基因型基因型HDV可分为可分为3个基因型个基因型基因基因型:

分布于世界大部分地区型:

分布于世界大部分地区基因基因型:

分布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型:

分布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基基因因型型:

见见于于秘秘鲁鲁、哥哥伦伦比比亚亚和和委委内内瑞拉瑞拉中国中国HDV基因型多为基因型多为I型型HDV只有一个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嗜肝病毒的联合感染嗜肝病毒的联合感染同期感染二重感染(coinfection)(dualinfection)联合感染联合感染重叠感染(combinedinfection)(superinfection)多重感染(multipleinfection)同期感染(coinfection)HDVHDV总总是是与与HBVHBV以以联联合合感感染染的的形形式式存存在在:

同期感染多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过程;重叠感染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过程。

HDVHDV抗抗原原抗抗体体检检测测的的临临床床意意义义:

HDAg是HDV感染的直接标志;抗HDV-IgM是HDV近期感染标志;抗HDV-IgG是HDV既往感染的标志。

5.5.戊戊型肝炎病毒型肝炎病毒1989由Reyes等首先获得HEV克隆。

类别:

戊型肝炎病毒科戊型肝炎病毒病毒属。

外观:

呈球形,无包膜;直径33nm。

基因:

单链正股线状RNA,长度7.5Kb。

抗原:

抗-HEV用HEV重组或合成多肽检测。

抗-HEV-IgG可能为中和抗体。

戊型肝炎病毒有戊型肝炎病毒有44个基因型,但只有个基因型,但只有11个血清型个血清型HEV有3个ORF,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ORF2编码核衣壳蛋白,ORF3咳能编码部分核衣壳蛋白。

抗-HEV-IgG和IgM几乎在发病早期同时出现,最早见于发病后第二天。

抗-HEV-IgG持续12月,抗-HEV-IgM持续3月。

因此,抗-HEV-IgG和IgM均可用于戊型肝炎的早期和病原诊断。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均以粪口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均有季节分布特征。

甲型肝炎主要见于青少年,戊型肝炎主要见于中老年。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均以体液传播和血液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无明显季节特征。

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见于中青年男性,丙型肝炎无明显年龄差异。

1.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流行过程:

传染源:

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最强传染期为发病前2W到发病后1W。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接触传播为散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水源和食品污染为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6月以下婴儿不易感。

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主要见于青少年(易感人群比例高且感染后易发病)。

时间分布:

12月至4月。

地区分布:

无明显地区差别。

2.2.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流行过程:

传染源:

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慢性亚临床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体液传播和血液传播(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口口传播,体液传播为散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为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6月以下婴儿易感。

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主要见于中青年,男性多见。

时间分布:

无明显季节高峰。

地区分布:

有明显地区差别。

3.3.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过程:

传染源:

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慢性亚临床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接触传播为散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为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6月以下婴儿易感。

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无明显年龄差异。

时间分布:

无明显季节高峰。

地区分布:

无明显地区差别。

4.4.丁型肝炎丁型肝炎流行过程:

传染源:

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慢性亚临床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是否有垂直传播不祥);接触传播为散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为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6月以下婴儿易感。

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主要见于中青年,男性多见。

时间分布:

无明显季节高峰。

地区分布:

有明显地区差别。

5.5.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流行过程:

传染源:

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最强传染期为发病前1W到发病后2W。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接触传播为散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水源和食品污染为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6月以下婴儿易感。

流行特征:

人群分布:

主要见于中老年(易感人群比例低但感染后易发病)。

时间分布:

1月至5月。

地区分布:

无明显地区差别。

中国肝炎的流行、临床特点中国肝炎的流行、临床特点病毒病毒核酸性质核酸性质流行率流行率(%)(%)慢性化率慢性化率(%)(%)HAVRNA80.90HBVDNA57.65HCVRNA3.270HDVRNA0.925HEVRNA17.20肝炎病毒的入胞与出胞途径肝炎病毒的入胞与出胞途径发病机理发病机理(PATHOGENESIS)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过程;无慢性过程。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既有急性过程,又有慢性过程。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均以免疫损伤为主要发病机理。

但慢性化机理可能各部相同。

1.1.甲型肝炎甲型肝炎免疫损伤为甲型肝炎的主要发病机理。

体外培养:

HAV无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

患者恢复期淋巴细胞对HAV感染的表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患者CD8+T淋巴细胞对HAV感染的成纤维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动物实验:

接种HAV后,第一周出现ALT轻微升高,但无抗体产生;第三周出现ALT显著升高,伴抗体产生。

临床观察: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