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6110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docx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3

23古诗二首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阅读《元日》

l、唤起体验,谈话导入。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初读古诗的目的是认识生字,读通诗句,并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大致理解诗意。

(1)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检查古诗读通读顺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2)检查生字“爆、屠”的自学情况,注意从形声字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

“爆”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了“p”“爆”字应注意右边“暴”的最后五笔为“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3)出示词语卡片:

“爆竹、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读后理解或质疑。

(4)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抓住关键字词,借助字典或课文的注释,结合课文插图,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解决。

3、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4.反复诵读,体悟诗情。

(1)播放有关过年的喜庆画面,进一步感受春节的欢乐祥和,让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元日》一诗是王安石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

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诗人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感受着春风轻拂脸面,看着初升的太阳普照大地,人们欣喜地高挂新的门神,联想到自己可以推行变法、除旧布新,可以实施强国富民的抱负时,诗人感觉信心倍增,意气风发,眼前仿佛展现出一派无限光明的前景。

(3)齐读古诗。

5.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歌描绘的景象画一幅画。

(3)古诗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风情画卷,上网或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大家交流。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4

23古诗二首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爆、屠、滨”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课文。

难点:

理解诗句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二)阅读《春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以歌(如《春天在哪里》)引诗,激发情绪。

(2)以文(如朱自清的《春》)引诗,营造气氛。

(3)以忆(回忆学过的知识)引诗,调动积累。

由此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再提出:

让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朗读古诗,初知大意。

(1)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扫清障碍,了解大意。

3.想象意境,品读全诗。

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

(1)品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心情是怎样的。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临水观景时的心情(喜悦、兴奋、舒畅、得意……)。

(2)品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说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

(嫩黄、碧绿、紫罗兰、鹅黄、玫瑰红……)引导学生发现春的色彩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言万语归一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想用怎样的颜色去描绘它?

投影出示:

“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我要用——(颜色),描绘……”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已成为一切初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用多种形式朗读诗句,读出诗人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由衷赞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泗水河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只因为有了这春风,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4.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配合适当的动作吟诵古诗。

(2)尝试背诵,互相评价。

(3)课外收集关于“春天”的词句或诗文,积累语言。

(4)创作一首春天的诗,或画一幅春天的画,或以《春日》为题写一篇短文。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5

24狼牙山五壮士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

豪”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拧、磨”;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感悟他们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全班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斩钉截铁:

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

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

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惊天动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

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3)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给课文分段并拟小标题。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全文共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五壮士为拖住敌人,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

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直至弹药耗尽。

(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至十自然段):

五壮士英勇跳崖。

(英勇跳崖)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6

24狼牙山五壮士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寇、晋、榴、崖、斩、钉、截、攀、罢、

豪”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拧、磨”;正确读写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感悟他们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

方法

引导、点拨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1、品读文本,体会精神。

抓住题眼中的“壮”字,品读课文,谈谈五壮士之“壮”表现在哪些地方。

可以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说说这些词句为什么能打动自己。

教师相机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五壮士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但是如果他们马上去追赶部队,就会暴露目标,以致前功尽弃。

因此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

一个“走”字,体现了班长的果敢与绝决,饱含着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了他们的心理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

行动一致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日寇头上砸去。

为什么把石头比做“雹子”?

弹药即将耗尽,石头便是武器,依仗地势,指向明确,密集而迅猛。

感悟五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朗读时,要读出这股战斗豪情。

(3)“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与忠诚。

这种恨与爱交织在一起,是党所领导下的军队的力量之源,是抗战取得胜利的保证。

此外,还有五壮士歼敌时的群像描写,五壮士屹立主峰眺望等句子,还可结合课本图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层层品味感悟,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生死抉择时的“壮举”以及英勇跳崖的“壮烈”。

2、朗读指导,感情升华。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自我与相互推荐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看图画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的来说,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以颂扬的语气为主,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平缓。

3、理性思索,呼唤和平。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显目标题:

“让战争成为过去,让和平书写未来”。

这就是中国人民最真诚、最坚定的心声。

在和平年代,爱国并不一定要流血牺牲,爱国也并不一定非轰轰烈烈,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做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7

25※老人和他的儿子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读“攒、锁、雇、置、蓄、刨、砖”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拥有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拥有钱财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2.难点:

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人生的道理。

教学

方法

引导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导人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难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本课不容易理解的词语不多,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自主理解,也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弄懂词义。

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吝啬: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该用的时候也不用。

小气,不大方。

周济:

接济,救济。

乐善好施:

成语。

爱做好事,喜欢施舍。

不翼而飞:

成语。

没有翅膀却能飞。

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痛不欲生:

成语。

悲痛得不想活下去。

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热泪盈眶:

成语。

因为非常高兴、感动或感激,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教诲:

教导。

2.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理清文章层次,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八自然段):

交代了故事的发生,老人担心儿子坐享其成、不会持家而制造家财被盗的假象;

第二部分(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详细介绍了儿子靠辛勤劳动挣钱养家,节约俭朴,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的过程,老人从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

第三部分(第十三至二十六自然段):

老人终于放下心来,道出了事实的真相。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8

25※老人和他的儿子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读“攒、锁、雇、置、蓄、刨、砖”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拥有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拥有钱财更重要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2.难点:

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人生的道理。

教学

方法

引导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合作研读,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思考探讨:

(1)为什么老人要制造家财被盗的假象?

(2)儿子是如何看待家财丢失的?

又是怎样用具体的行动去创造幸福生活的?

(3)老人为什么道出事实真相?

儿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语、关键句子,感受老人和儿子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内在品质。

4.指导朗读。

课文的对话很多,很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人物的心理,通过朗读再现老人制造假象时的良苦用心,道出真相时的殷殷爱子之情。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探讨:

这位老人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2.小结:

课文讲述了老人为了激励独生儿子自食其力,制造家财被盗的假象,断绝儿子的依赖思想,终于培养了儿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勤俭持家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续写故事:

想象儿子接收了父亲的财产后,会如何生活。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七 单元

总课时

59

26※少一个马掌钉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读“爵、厮、鞭、缰、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3.能正确分析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难点:

体会查理三世因为少钉一个马掌钉而丢了一个国家的前因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

方法

引导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马掌图片,认识马掌,简介给马儿钉马掌的作用。

2.出示马掌钉图片,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3.导入新课: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

“马,马,一马失社稷!

”一匹马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国家倾覆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与这句名言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开头交代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接着详细描写了铁匠给战马钉马掌钉的过程:

缺少材料,战事逼人,马夫心切,铁匠将就而为;然后写国王战场失利,成了

俘虏;最后的段落很有特点,从“少了一个铁钉”,到“失了一个国家”,以严密的逻辑对全文做了画龙点睛的总结。

4.快速默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

(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决战即将打响。

(2)第二部分(第二至十二自然段):

钉马掌,少钉子。

(3)第三部分(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

掉马掌,打败仗。

(4)第四部分(第十六至二十一自然段):

查理国王战败原因。

(三)自学交流,引导思考

1.根据课后练习第2题“查理国王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独立思考。

2.小组探讨交流,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四)总结全文,感悟明理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如果查理三世的马夫稍等片刻的话,让铁匠把马掌钉好;如果查理三世检查自己的战马,而改换其他坐骑的话;如果……事情又会怎样呢?

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你有哪些话想说给大家听?

(1)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2)互相提醒,少犯错误。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七单元

总课时

59

编写日期

语文活动7

使用时间

1.丰富语言,积累词语,体会古诗词中叠字的表达效果。

2.读读背背《红绣鞋.秋望》,积累古典文化。

3.通过开展“蹦跳的汉字”的活动,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激活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积累、丰富语言,体会古诗词中叠字的表达效果。

难点:

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激活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学

方法

指导法

教学

用具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课前导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

通过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这一节语言活动课将让我们一起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积累词语,丰富我们的语言。

一、万花筒

1、“我会写”。

(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题目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说出类似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交流、整理、积累词语。

①表示高兴、快乐的词语:

兴高采烈喜出望外欢天喜地笑容可掬

②表示伤心、痛苦的词语:

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

2、“我发现”。

(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反复诵读,揣摩叠字的表达效果。

(3)交流感悟。

(4)说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叠字的诗词。

二、百宝箱

1、自由读散曲,读通读顺。

2、理解散曲的大意。

交流、教师点拨。

3、学生熟读成诵。

三、大舞台——蹦跳的汉字

1、学生读教材中的范例,掌握活动的目的与形式。

2、教师给出可供想象的文字,让学生进行创造。

3、交流、品评。

4、学生自己说说自己能积累的类似的汉字。

5、编排成册,进行展示,资源共享。

四、课堂小结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八单元

总课时

61

27谈用字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筋、联、盟、络、某、择、垮、谨、慎、惯”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何在习作时养成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锤炼语言。

4.体会课文段落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2.难点:

体会如何谨慎用字选字;了解段落之间的连接。

教学

方法

引导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激趣导人,板书课题

上课伊始,教师可先介绍语言大师老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激情导人:

同学们,我们平时经常练习写作,一定有不少收获或困惑吧。

今天,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将和我们一起来谈谈如何在习作时正确用字选字,锤炼语言。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查工具书等方式解决。

字音上,“筋、联、谨、慎、惯”的韵母是前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归音;“择”的声母是平舌音;“络”的声母是边音,读的时候要注意正音。

“别”字是多音字,组成“别扭”时读第四声,表示不顺心、难对付、意见不相投的意思;另一个音读第二声,可以组成“离别、别人”等。

字形上,“择、谨、慎”都要注意右部的横画,不要多写一横或少写一横;“惯”字要注意右上部的写法;“筋、盟”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不要写错。

以上字形的分析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老师点拨、提升,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初读课文时,可安排学习小组讨论课文内容:

习作为什么要用合适的字呢?

习作时究竟要怎样用字选字?

谨慎用字选字要注意什么?

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划分课文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谈用字呢?

(2)交流探讨。

“一句话是由一些字和词组成的,所以一字一词都要用得正确;要不然,那一句话的意思就不会明白。

这句话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说明作文用字正确的重要性,从而提醒读者不可随便用字,“必须细细去想”。

作业

 

板书

 

 

反思

 

第()次

课题

第 八 单元

总课时

62

27谈用字

编写日期

使用时间

主备人

罗利华

参与人

邓惠芳唐培芳龙孝记

审核人

石云

1.认识、会写“筋、联、盟、络、某、择、垮、谨、慎、惯”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何在习作时养成谨慎用字选字的好习惯,锤炼语言。

4.体会课文段落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2.难点:

体会如何谨慎用字选字;了解段落之间的连接。

教学

方法

引导法

教学

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批注或修改意见

一、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理解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思考:

作者谈到习作时要如何用字呢?

(2)交流探讨。

作者分别从四个方面,通过例举、比较的方法,一步一步深入地谈如何用字。

首先,谈到意思相近的词也有差别,不能随便用,通过造句,把“上学”和“入学”进行了比较;接着,谈到“字面差不多的字眼”,不明白意思,不能马虎用,“最好打听明白”,举了“联盟一联合”、“联络一联系”的例子;然后,谈到明白了字的意思,用对了,但是如果不规范、不是约定俗成的,也不行,在这里把一对同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