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5881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docx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

七上语文课内外诗词赏析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

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

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

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水波动荡状。

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

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

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

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

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

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

曹操在取得一连串的战争胜利之后,他觉得自己的雄图伟业犹如这树木百卉一样,生机勃发,也为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下,诗人又展开其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象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象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

请看,这就是大海的气魄,大海的胸怀。

真是太壮观、太奇伟了。

《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这是很精当的。

[名句]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

堪称千古名篇。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是年南方春早,诗人行舟在青山绿水之间,恰逢春潮涌动,江水浩淼之时,远眺可见江面之开阔,近观方省悬帆之缘由。

于是神思飞扬,大发感慨:

咏“海日”,描“江春”,“蓦然回首”,西北而望,不觉乡愁盈怀,欲托“归雁”传书,以慰飘泊羁旅之念。

首联描青山绿水,叙诗人行踪。

“客路”一词,虽为实写,却已寓乡愁于其中矣。

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诗人遣词造句之工力可见一斑。

颔联写景寓理,耐人寻味:

“潮平”当因“两岸阔”,“风正”方能“一帆悬”也。

“风正”一词极有讲究,用“风顺”,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顺而疾,则帆就会被鼓成弧形了;用“风和”?

撇开对仗不说,倘为逆风,即使“风和”,亦无法使“一帆悬”。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于)残夜,江春入(之)旧年”,这不仅是时序的交替,而且饱蕴哲理。

“日”与“春”乃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具有普通意义的生活真理,令人鼓舞。

较之张若虚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若从予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染力等层面玩味,似略胜一筹。

无怪乎与诗人同时代的“燕许大手笔”燕公张说将此联“手题政事堂”,明代胡应麟誉其“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呢!

尾联仍情景相系,由大雁之北飞想“雁足传书”的传说,景实而情真,紧承三联,遥应首句,淡淡的乡思愁绪,自然溢于言表。

纵观全诗,还有一妙处:

除尾联外,其余三联均对偶,这在五言律诗中是不多见的。

[名句]诗中有一个对偶句,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

在诗中,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二句,云水生春意。

在孤山寺到贾公亭之间的这一片湖面上,春水初涨,水面平堤,微波荡漾;空中白云朵朵,因着春天空气的湿润,也低低地浮挂着,远远地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这里面的山、寺、亭、水、堤、云,高低错落,远近配合,构成了一幅平阔旷远的立体湖景图。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

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

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

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

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五六句,花草竞春荣。

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野花开的开,发的发,摇曳在春风中,渐迷人眼;俯视身下,绿绿茸茸的春草还不够深,骑马走过,刚刚能遮没马蹄——花草都处在竞相荣发滋长之中。

可以想见,过后不久,西湖将开出一个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绚丽春天。

七八句,诗人赞春情。

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

这绿柳成阴的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

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发出的由衷赞叹。

其实,诗人在这无边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尝没有融入其中,成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风景呢!

是啊,《钱塘湖春行》,是诗人在引领着我们——与春天同行!

[名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4),中国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仕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

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以及与人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等7种。

代表作《汉宫秋》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故事,但情节有较大改动,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为主线,同时揭露了汉朝君臣的昏庸和无能,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这一形象成为后来戏曲中汉明妃的定型。

马致远的散曲今存120多首,成就为元人之冠。

作品内容主要有叹世、咏景、恋情3类。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善于捕捉形象来熔铸诗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

其[双调夜行船]套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等历来被人推为元代散曲中的极品。

今人任中敏辑有散曲集《东篱乐府》。

[注释]天净沙:

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

曲牌名。

秋思:

散曲的题目。

昏鸦:

黄昏时的乌鸦。

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

[译诗、诗意]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赏析]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

《诗品》云: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这种能让物动,从而引起你内心感动的是‘气’。

那气又是什么呢?

古人认为,宇宙间有阴阳二气,是它们的运行才产生了天地万物和四时晨昏。

譬如:

夏天阳气最盛,所以草木茂盛。

但盛到极点就开始衰落,阴气渐生,慢慢到了秋天和冬天。

秋冬之际阴气最重,因而草木衰败。

阴到极点又转为阳,阳生而万物长,所以春天就会百花齐放。

由于四季的冷暖不同,自然景色也不同,人的内心也就随着这些变化而感动。

春天草木的萌发让人联想到美好,所以引起喜欢的心理。

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

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离骚》中屈原叹道: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里说: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陆机《文赋》云: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

  再看他的布景:

“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

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

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

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

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

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你看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

又是那么温馨。

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

哦,他们还好吗?

天气渐渐变冷,他们加了衣服吗?

买了被子吗?

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让人牵挂。

既然那么让人牵肠挂肚,我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为了所谓的前程吗?

为了那所谓的功名吗?

那功名离我近吗?

远吗?

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

我又是那么的迷茫。

在这样的黄昏中,在这样的古道上。

又是这样萧瑟的季节。

我是继续去追求功名呢?

还是会去服侍那年老的双亲呢?

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

只好满怀愁绪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

”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

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

“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

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

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

路途跋涉之艰辛。

求功名之困苦。

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

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六如居士)

[名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县)人,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一生跃马扬鞭、南征北战,但手不释卷,雅爱文学。

他的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抒怀抱,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思想情怀。

  曹操的诗歌格调慷慨悲凉、沉郁雄健,豪迈纵横;语言古朴刚健,善用比兴。

曹操的散文主要是表、令类的实用性文件,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少受传统的束缚,下笔无所顾忌,具有自由通畅、质朴简约的风格,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注释]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

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庄子·秋水》)。

寿,长寿。

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

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计):

千里马。

枥(lì力):

马槽。

⑤烈士:

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

晚年。

⑥盈缩:

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长。

缩,短。

⑦但:

仅,只。

⑧养怡:

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

长久。

[译诗]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

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

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

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

《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全诗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开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是一种神灵的龟,典出《庄·秋水篇》:

“吾闻楚有神龟,死亡已三千岁。

”意思是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活到三千岁才死。

诗人反用其意说,神龟虽然长寿,也有终了的时候,即使活到三千岁,它也要死亡。

腾蛇,是一种神话里的蛇,与龙同类,能兴云驾雾。

《韩非子·难势》: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

”诗人则说,腾蛇虽有这么大的本领,最后也还是要死亡,化为灰土。

诗歌一开头,就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

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

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因此,诗人紧承上意写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千里马虽然老了,卧在槽旁,仍旧有驰骋千里的志向;有抱负有志向的人,即使到了暮年,其雄心壮志也毫不减弱,以上四句,可以说是全诗的点题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事业的看法,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接着,诗人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主题思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

”盈,是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寿;缩,是专职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夭。

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或长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

全诗以形象的比喻、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非宿命论的思想,体现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昂扬、进取的精神。

它告诉人们,事在人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它激励人们,不要哀叹时光的流逝,丢弃那种人到暮年无所作为的悲观消极思想,要象那匹老马一样,老当益壮,奋斗不息。

《龟虽寿》与《观沧海》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地步,但两诗在写作手法上并不相同。

《观沧海》以“景”取胜,在写景中,包含着诗人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

《龟虽寿》则是以“理”见长,作者犹如一位饱经世故的哲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述着一个人生哲理,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和强烈的共鸣。

[名句]①以高亢的语句,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③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④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

老骥伏枥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①具:

备办。

鸡黍:

泛指待客的饭菜。

②合:

环绕.郭:

外城。

③场:

打谷场。

圃:

菜园。

④就:

接近,此为欣赏的意思。

[赏析]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

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全诗清空如话,既不用典,也不生涩,读起来令人想到纯朴,自然而又真挚,一种古道热肠的友情跃然诗上,传诵不衰.

这首诗为什么能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呢

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和平生活,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场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朋友.当诗人被邀到农家做客的时候,于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朴素语言展开了饶有古风的场景.鸡黍是农民款客最诚意的表现,通过鸡黍的具体描写,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田家的环境,是绿树绕村,青山远衬,故人把酒叙旧,面对着窗外的场圃,娓娓谈着桑麻的农事,充满了喜悦的情绪.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诚,不仅以这次欢叙为难得,更约定客人来年重阳佳节再来做客,到那时篱菊已开,又另有一番赏心的情趣了.

孟浩然擅长于自然描写,与王维齐名.从《过故人庄》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怀,感受到农村大自然的陶醉,承受到友情的温暖,因而能以朴质的语言抒发出美好的篇章,所描写的环境,令人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归去来辞》中的一些情节,但又各有特色,各有天地,而非艺术上的重复.

《过故人庄》能传诵下来,艺术上是具有纯朴的特点,语言上具有清新口语化的风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致.由此看来,好诗能去掉陈词滥调,写得自然,不涂饰,不堆砌,正如谢写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样,于平淡之中见出功力.

[名句]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或表现与友人相聚交谈的句子)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吟咏的是佛家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隐含的是空门禅悦奥妙的顿悟:

从晨游山寺起笔而以赞美超脱作结,写景抒情之外,另有其意。

读者可以从平易中渐入胜境,从而体味其理趣。

全诗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幽远,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之时,正值旭日东升,阳光普照。

“高林”一词既有破山丛林之景,亦寓兴福寺众高僧荟萃之意,一显一隐,颇有深意;而“阳光”与“佛光”,一实一虚,已蕴禅机。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林小径,步入那幽静肃穆的后禅院,眼见得僧人们唱经礼佛之圣地,静极,净极,幽极,美极,如临仙界,似适天庭,不觉心旷神怡,大有忘俗超凡之悦。

举目顾盼,寺后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鸟儿正自由欢快地飞翔鸣唱;院前清潭倒映着山寺众相,澄清空灵,令人杂念顿消,因而又是一悟;如鸟之自由,似潭之洁净,这不是那些想六根清净、超凡脱俗的僧人们所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么?

常建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但直到大历中(766—779),也就是四十年以后,才做了盱眙县(今属江苏)县尉。

触景生情,诗人自然而然地“悟”出“王孙自可留”的禅机,因而精神极为愉悦。

这时自然界和人世间一切声响全寂灭了,只有钟磬鼓钹之声不绝于耳,似要引导人们进入到那纯净怡悦的佛国去,以摆脱尘世间的种种扰挠。

可以推想,官场失意,仕途维艰,无意上爬而有心隐居的常建登山入寺后定然悟觉。

无怪乎后来诗人招王昌龄等同隐,莫不是破山寺后禅院的“钟磬音”点通了他?

全诗分析到此,有必要再玩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妙处。

据说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十分喜爱“曲径”一联,然“欲效其诗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曲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欧公的体会,生动地说明了“曲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有令人如临其境之妙,而在于它能够唤起身临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尔“曲径”一联难在造意,贵在造意。

必须指出,这首诗的佳句妙语不止一处,全诗字字珠玑,句句溢彩,已为诗家们所认同。

唐代诗人殷璠就认为“山光”一联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是深长,旨在发人深思。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则点评此诗“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可谓精彩中肯之至。

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求神似而不务形同,且多含比兴,重在达意,由入禅院而悟禅机,因悟禅机而吐禅语,已给读者可意会而难言传之感,故尔不妙胜言。

[名句]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春。

②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写出山光水色对人的净化熏陶作用,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运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④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写景的句子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⑥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简介]李白(7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