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5528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物试题及答案

【篇一:

大学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txt>一、名词解释

1、氨基酸的等电点:

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nh3基和-coo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

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影响,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并不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变性作用

4、蛋白质的别构作用:

蛋白质分子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其构象发生改变,并引起性质和功能的改变。

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别构现象。

5、盐析:

加入大量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盐析。

6、核酸的变性:

核酸变性指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线团状态的过程。

变性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

7、增色效应:

核酸变性后,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8、减色效应:

核酸复性后,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减少的现象,称减色效应。

9、解链温度:

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温度值称熔解温度(tm)。

10、分子杂交:

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形成双链,或dna单链和rna链的互补区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杂交。

11、酶的活性部位:

活性部位(或称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12、寡聚酶: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13、酶的最适ph:

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

14、同工酶:

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5、必需基团:

酶分子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如氧化、还原,酶化、烷化等)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即称为必需基团。

16、单体酶:

只有一条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

17、别构酶:

生物体内有许多酶也具有类似血红蛋白那样的别构现象。

这种酶称为别构酶。

18、辅酶:

是酶的辅助因子中的一类,其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酶蛋白结合得相对较松,用透析法可以除去,其作用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基团的载体参与并促进反应。

19、辅基:

通常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20、酶原的激活:

某些酶,特别是一些与消化作用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

这种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1、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氧化称为生物氧化。

22、呼吸链: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呼吸链。

23、p/o比值:

p/o比值是指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24、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

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生成atp。

25、氧化磷酸化:

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作用。

26、糖的有氧氧化:

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最后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27、糖酵解(作用):

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经酵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28、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部分是通过一种循环,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的。

这种循环称为三羧酸循环,也称柠檬酸循环。

它不仅是糖的有氧分解代谢的途径,也是机体内一切有机物的碳链骨架氧化成co2的必经途径。

29、糖原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甘油。

丙酮酸,乳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等能在肝脏中转变为糖原,称糖原异生作用。

30、乙醛酸循环:

存在于植物及微生物体内的一种利用乙酸(乙酰coa)净合成琥珀酸的循环,因乙醛酸是关键重要中间代谢物,故称乙醛酸循环。

31、必需脂肪酸:

动物或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

33、酮血症:

肝脏产生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氧化能力,致使血液中呈现过量酮体的病症叫酮血症。

34、脂肪动员:

人体在饥饿状态时,体内贮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并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水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叫脂肪动员。

38、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相配合进行的一类脱除氨基的作用方式叫联合脱氨基作用

39、必需氨基酸:

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必需的从食物获取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40、一碳单位:

就是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41、多核糖体:

一个mrna分子与一定数目的单个核糖体聚合,构成的念珠状复合体,叫多核糖体。

42、翻译:

根据mrna分子上每三个相毗邻的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规则,生物体内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肽链的过程称为翻译。

43、p部位:

核糖体大亚基上肽基连接的部位称为肽基部位,简称p部位

44、a部位:

核糖体大亚基上,氨酰trna进入的部位称为氨酰基部位即a部位。

45、遗传密码:

指mRNA中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关系。

46、诱导生成作用:

某些物质(诱导物)能促进细胞内酶的生成,这种作用叫做酶的诱导生成作用。

47、诱导酶:

是指细胞中正常时没有或只有很少量,但在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诱导物的作用而有可观的量被合成的酶叫诱导酶。

48、阻遏作用:

某些代谢产物能阻止细胞内某种酶的生成。

这种作用叫阻遏作用。

49、激素:

激素是由多细胞生物(植物、无脊椎与脊椎动物)的特殊细胞所合成,并经体液运送到其他部位显示特殊生理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

50、操纵子:

是dna分子中的特殊区域,该区域包含一个操纵基因、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以及在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之间专管转录起始的起动基因。

51、顺式作用元件:

基因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活启动子(promotor)和增强子(enhancer)两种特异性dna调控序列。

52、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主要是各种蛋白质调控因子,这些蛋白质调控因子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域。

二、是非题

(√)1、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6、蛋白质分子中所有氨基酸(除gly外)都是l构型。

(√)14、几乎所有的trna都具有倒l型的三级结构。

(√)17、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rna分子。

(√)19、真核细胞中有些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即为断裂基因。

(√)21、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抵消竞争性抑制作用。

(√)23、当[s]》km时,酶促反应速度与[et]成正比。

(√)25、当[s]》[et]时,酶促反应速度与[et]成正比。

(√)26、酶的活性部位都位于酶分子表面,呈裂缝状。

(√)27、碘乙酸可抑制巯基酶。

(√)30、对于结合蛋白酶而言,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33、当底物浓度很大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6、米氏常数km是当v=vmax/2时的底物浓度。

(√)41、细胞质中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而nadh上的电子可通过穿梭作用进入电子传递链。

(√)42、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而产生。

(√)43、co对呼吸链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它对细胞色素氧化酶而不是对nadh脱氢酶产生抑制。

(√)44、co影响氧化磷酸化的机理在于它影响电子在细胞色素aa3与o2之间的传递。

(√)45、辅酶q不是蛋白质,是有传递氢原子功能的醌类化合物。

(√)47、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而产生。

(√)48、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49、生物化学中一般将水解时释放5000cal/mol以上自由能的键称为高能键

(√)50、糖酵解反应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54、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在缺氧的条件下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56、由于大量nadh+h存在,虽然有足够的o2,但仍然有乳酸生成。

(√)57、由于生物进化的结果,与emp途径不同,tca循环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内膜。

(√)67、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要通过一系列酶的联合作用才被水解成氨基酸。

╋╋

(√)68、氨基酸的共同代谢包括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两个方面。

(√)69、转氨酶的种类虽多,但其辅酶只有一种,即磷酸吡哆醛,它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

(√)72、氨基酸脱羧反应除his外均需要磷酸吡哆醛作辅酶。

(√)75、氨基酸代谢库中的氨基酸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

(√)79、合成mrna和trna的场所是一致的。

(√)82、真核生物中,经转录和加工后形成的成熟mrna,在其5-端有“帽子”结构。

(√)8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所形成的起始复合物为70s〃mrna〃fmet-trnafmet。

(√)87、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功能的差别,a部位、p部位及转肽酶中心都在大亚基上。

(√)88、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相比,体积略小,且组成也相对简单一点。

(√)91、在大肠杆菌中,刚合成的肽链(尚末加工处理),其n-端必为fmet。

三、单项选择题(以选项前的序号为准)

1、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4)。

①盐键②二硫键③疏水键④肽键⑤氢键

2、下列分离方法中,下列方法中不能将glu和lys分开的是

(2)?

①纸层析②凝胶过滤③电泳

④阳离子交换层析⑤阴离子交换层析

3、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3)。

①cys②hyp③cit④met⑤ser

4、蛋白质变性不包括(4)。

①氢键断裂②盐键断裂③疏水键破坏④肽键断裂⑤二硫键断裂

5、蛋白质空间构象主要取决于

(1)。

【篇二:

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ss=txt>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计10分;选错一个倒扣1分)

1.不同颜色的英国椒花蛾的相对比例的变化,是__的一个例子。

a.定向性选择;b.稳定性选择;c.中断性选择

的形成能导致物种的爆发式产生。

a.多倍体;b.渐变群;c.瓶颈效应

3.病毒感染细胞后,相邻细胞会产生_____。

a.干扰素;b.类毒素;c.外毒素

4.藻类不具有下列特征。

a.光合自养;b.根、茎、叶分化;c.多细胞生殖器官

5.真菌的营养方式为__。

a.腐生;b.腐生和寄生;c.腐生、寄生和化能自养

6.遗传漂变导致__改变。

a.种群大小;b.基因频率;c.交配几率

7.植物学家主张高等植物由绿藻样祖先进化而来,理由是__。

a.两者之间结构相似;b.两者之间的光合色素和储藏物质相同;

c.两者的生活环境相似

8.__之间存在趋同进化。

a.鲨鱼和鲸鱼;b.马和虎;c.人和黑猩猩

9.寒武纪出现物种的爆发式突增,是由于生物__的结果。

a.适应辐射;b.生存斗争;c.定向选择

10.地衣是。

a.植物;b.原生生物;c.藻菌复合体

二、填空(每空1分,计25分)

1.新的表现型可以不通过,只通过就可产生。

2.人科不同于猿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人科是灵长类中唯一的动物。

所以,南猿是已知的最早的一类人科成员。

3.和是人属的重要特征,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人属成员。

4.原核生物包括、和三类。

5.是已知的最小的能在细胞外培养生长的原核生物。

6.细菌分泌到体外介质中的毒素称。

它的成分是,经热处理后毒性消失,成为类毒素。

7.细菌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磺胺药和抗生素。

此外,对于多种细菌病的预防或治疗,还常用三类物质,其中__疫苗__起抗原作用,能使抗体产生;抗毒素没有杀菌的功能,抗毒素和抗血清含有抗体。

8.高等植物又称植物,包括植物门和维管植物门。

维管植物含

植物和种子植物,后者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9.子体发达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建立者效应

●遗传漂变的另一种形式

——小种群可以造成特殊的基因频率:

●小种群中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

迁移到它处定居下来,

与原种群隔离开来,

自行繁殖形成新的种群;

有些等位基因没有带出来,

导致新种群与原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差异;

●新种群的基因频率取决于建立者(定殖者)

——分离出来的几个或几十个个体

●意义:

通过自然选择,有可能形成新物种。

2.同义突变

●一种中性突变;

●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决定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大多不止一个;●即使密码子发生了突变,

但突变后的密码子

与突变前的密码子

可能都是编码是同一蛋白,

这样的突变称为同义突变。

3.溶原周期

●温和性的噬菌体侵入细菌,

并不立即复制使细菌死亡;

●而是将噬菌体的dna

拼接到细菌的dna分子上,

成为细菌dna分子的一部分,

变成原病毒;

●原病毒时期——病毒的溶原周期。

4.世代交替

●植物的生活史

有性世代:

从孢子开始,

到由其萌发形成配子体,

并行有性生殖产生配子;

无性世代:

从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开始,

到由其萌发形成孢子体,

直至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植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

植物生活史中

上述两个世代有规律地交替进行的现象;

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

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如:

轮虫、蚜虫等。

【篇三:

大学分子生物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dna重组技术、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2、原核生物中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只有很少数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与调控序列所组成。

3、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

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在核小体的外面。

4、错配修复系统根据“”的原则,找出错误碱基所在的dna链,进行修复。

5、基因表达包括和两个阶段,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

7、核糖体小亚基负责对模板mrna进行序列特异性识别,大亚基负责携带氨基酸及trna的功能

8、dna后随链合成的起始要一段短的__rna引物___,它是由__dna引发酶_以核糖核苷酸为底物合成的。

合,使碱基仍可参与模板反应。

10、真核生物的mrna加工过程中,5’端加上_帽子结构__,在3’端加上_多腺苷化尾___,后者由__poly(a)聚合酶_催化。

如果被转录基因是不连续的,那么,_内含子__一定要被切除,并通过_剪接___过程将__外显子__连接在一起。

这个过程涉及很多rna分子,如u1和u2等,它们被统称为_snrna___。

它们分别与一组蛋白质结合形成__snrnp__,并进一步地组成40s或60s的结构,叫___剪接体___。

二、选择题1、c2、a3、d4、b5、b6、ace7、c8、bc9、ac10、cd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肺炎链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

(c)

(a)从被感染的生物体内重新分离得到dna,作为疾病的致病剂(b)dna突变导致毒性丧失

(c)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而并非蛋白质)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d)dna是不能在生物体间转移的,因此它一定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分子

2、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a)

(a)多核苷酸dna链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双螺旋

(b)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常常形成亲本—子代双螺旋杂合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d)遗传物质通常是dna而非rna

3、原核细胞信使rna含有几个功能所必需的特征区段,它们是:

(d)

(a)启动子,sd序列,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茎环结构

(b)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前导序列,由顺反子间区序列隔开的sd序列和orf,尾部序列,茎环结构(c)转录起始位点,尾部序列,由顺反子间区序列隔开的sd序列和orf,茎环结构

(d)转录起始位点,前导序列,由顺反子间区序列隔开的sd序列和orf,尾部序列

4、下面哪一项是对三元转录复合物的正确描述(b)

5、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作用是受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控制的,其中一个需要前导肽的翻译,下面哪一个调控这个系统?

(b)

trp(a)色氨酸(b)色氨酰-trna(c)色氨酰-trna(d)camp

二)多选题

6、dna的变性:

(ace)

(a)包括双螺旋的解链(b)可以由低温产生(c)是可逆的(d)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e)包括氢键的断裂

7、dna在30nm纤丝中压缩多少倍?

(c)

(a)6倍(b)10倍(c)40倍(d)240倍

8、trna参与的反应有:

(bc)

(a)转录(b)反转录(c)翻译(d)前体mrna的剪接

9、对于一个特定的起点,引发体的组成包括:

(ac)

(a)在起始位点与dnag引发酶相互作用的一个寡聚酶(b)一个防止dna降解的单链结合蛋白

(c)dnab解旋酶和附近的dnac,dnat,pria等蛋白(d)dnab,单链结合蛋白,dnac,dnat,pria蛋白和dnag引发酶(e)dnab解旋酶,dnag引发酶和dna聚合酶lll

10、下面哪些真正是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

(cd)

三、判断题1、错2、错3、正确4、正确5、正确6、错7。

对8、对9、对10对

1、高盐和低盐条件下由dna单链杂交形成的双螺旋表现出几乎完全的互补性,这一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复性(退火)反应。

()

2、b型双螺旋是dna的普遍构型,而z型则被确定为仅存在于某些低等真核细胞中。

()

3、所谓半保留复制就是以dna亲本链作为合成新子链dna的模板,这样产生的新的双链dna分子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

()

4、“模板”或“反义”dna链可定义为:

模板链是被rna聚合酶识别并合成一个互补的mrna,这一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

5、dna的5’-3’合成意味着当在裸露3’-oh的基团中添加dntp时,除去无机焦磷酸dna链就会伸长。

()

6、在先导链上dna沿5’-3’方向合成,在后随链上则沿3’-5’方向合成。

()

7、多顺反子mrna是协同调节的原因。

()

8、lac阻遏物是一种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

9、cap和crp蛋白是相同的。

()

10、arac蛋白既可以作为激活蛋白,又可以作为阻遏蛋白起作用。

()

三、判断题四、名词解释

3、有意义连(sensestrand)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codingstrand)或称有意义连(sensestrand)。

5、物理图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site,sts)为“路标”,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任何dna序列,只要知道它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都能被用作sts标签。

物理图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相互重叠连接的“相连dna片段群”(contigs),并用pcr方法予以证实。

五、简答题

1、解释在dna复制过程中,后随链是怎样合成的。

后随链的引发过程往往由引发体(primosome)来完成。

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n、n、n、dnab、c和i共同组成,只有当引发前体(preprimosome)把这6种蛋白质合在一起并与引发酶(primase)进一步组装后形成引发体,才能发挥其功效。

引发体像火车头一样在滞后链分叉的方向上前进,并在模板上断断续续地引发生成滞后链的引物rna短链,再由dna聚合酶iii作用合成dna,直至遇到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为止。

由rnaseh降解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i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两个冈崎片段连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

3、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

①转座引起插入突变。

②转座产生新的基因。

③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

④转座引起的生物进化。

5、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1.半衰期短。

2.许多原核生物mrna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3.原核生物mrna的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多聚(a)结构。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1.真核生物mrna的5’端存在“帽子”结构。

2.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具有多聚(a)尾巴。

6、i类内含子的自我剪切过程。

在i类内含子切除体系中,鸟苷或鸟苷酸的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5’端的磷酸二酯键,从上游切开rna链。

再由上游外显子的自由3’-oh作为亲核基团攻击内含子3’位核苷酸上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被完全切开,上下游两个外显子通过新的磷酸二酯键相连。

7、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f.sanger等人于1977年发明了利用dna聚合酶的双脱氧链终止原理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要求使用一种单链dna模板和一种适当的dna引物,因此有时也称为引物合成法或酶催引物合成法。

它利用了dna聚合酶所具有的两种酶催反应的特性:

第一,dna聚合酶能够利用单链的dna作模板,合成出准确的dna互补链;第二,dna聚合酶能够利用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作底物,将其掺入到寡核苷酸链的3-末端,从而终止dna链的生长。

9、假定你从一新发现的病毒中提取了核酸。

请用最简单的方法确定:

1)它是dna还是rna?

(2)它是单链还是双链?

确定碱基比率。

如果有胸腺嘧啶,为dna,如果有尿嘧啶,则为rna。

如果为双链分子,那么a与t(或u)的量以及g或c的量应相等。

10、热激蛋白调控的基因表达机制。

许多生物在最适温度范围以上,能受热诱导合成一系列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

受热后,果蝇细胞内hsp70mrna水平提高1000倍,就是因为热激因子(heatshockfactor,hsf)与hsp70基因tata区上游60bp处的hse相结合,诱发转录起始。

在没有受热或其他环境胁迫时,hsf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和核内。

单体hsf没有dna结合能力,hsp70可能参与了维持hsf的单体形式。

受到热激或其他环境胁迫时,细胞内变性蛋白增多,它们都与hsf竞争结合hsp70,从而释放hsf,使之形成三体并输入核内。

hsf一旦形成三体,便拥有与hse特异结合、促进基因转录的功能。

这种能力可能还受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因为热激以后,hsf不但形成三体,还会迅速被磷酸化。

hsf与hse的特异性结合,引起包括hsp70在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