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53009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秋节传统食品.docx

中秋节传统食品

中秋节传统食品

【篇一:

中秋传统活动有哪些呢?

中秋传统活动有哪些呢?

中秋节快到了,又是个皆大欢喜、合家团圆的好日子。

很多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们却感叹现在的中秋节只剩下吃月饼这一固定习俗了。

其实据笔者了解,有着几千多年的中秋节,还是有诸多传统活动足够让大家过一个有趣、幸福、完满的中秋节,现在就让笔者为大家普及一下,哪些被我们忽略的中秋节活动。

小伙伴们也可以学以致用!

祭月、赏月、拜月

在春秋时代的《礼记》里就有“秋暮夕月”的记载,意思为拜祭月神。

周朝时,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要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的风俗就以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钱塘江观潮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

在古代的时候,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

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而中秋节前后,是一年观潮最佳时期。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至唐、宋时,此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自古以来,中秋之夜,就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到了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

“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

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

‘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由此可观,灯节不一定属于元宵,中秋燃灯之俗由来已久。

猜谜

猜谜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的易经八卦。

猜谜就是指通过给定的提示性文字或者图像等,按照某种特定规则,猜出指定范围内的某事物或者文字等等内容。

猜谜的形式中以中国灯谜最为常见。

每逢春节、元宵、中秋,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猜谜的习俗,又以中秋猜谜的方式最为新奇。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灯谜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玩花灯

中秋节和元宵节都是农历十五号,恰逢月圆,很多习俗是相通的。

中秋节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

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

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烧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

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农历八月十五早晨,要进行烧塔活动的地方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床杀鸡鸭,买猪肉、牛肉、月饼,做米果。

而烧塔活动需要从下午开始准备,由比较有活动能力的人组织,召集一些小孩准备材料。

先是把几个土砖摆成一个圆形,圆形的大小则决定着堆塔的高度。

两块土砖之间各架上一块红砖,将塔的基身堆好。

随后堆瓦片,直到堆至塔顶。

烧塔时,先要向塔底土砖留下的一个“火门”里面放柴。

当整个塔身被烧得通红,即堆塔的瓦片都被烧得通红透明时,也被称为“红塔”。

不过,要把塔身烧红,一般都要烧到午夜。

烧塔的过程中,火苗时而会蹿过塔顶。

而当烧到红塔时,大家将不再往里添柴,只留一些残余的火苗。

【篇二:

传统节日饮食:

教你怎么吃?

传统节日饮食:

教你怎么吃?

我国传统节日非常多,为了庆祝传统节日的到来,各地的人们根据当地的饮食文化常常会制作出相应的传统节日食品,这成为庆祝节日的独特方式。

下面就由小编我为大家总结一下传统节日的到来我们应该吃什么食物。

除夕的饺子

农历十二月三十,俗称大年夜,是一年之中旧岁将尽的最后时刻。

当午夜的钟声刚刚敲响之时开始吃饺子,迎接新春的来临。

全家一起边吃饺子,边分享这一年以来的喜悦、幸福与温馨。

养生价值点评:

饺子中既有谷物,又有肉类,还有一定量的蔬菜,符合荤素搭配、酸碱搭配的原则,这在传统节日食品中是较为难得的,若能控制馅中的肉,丰富蔬菜,营养将更为均衡。

新年的年糕

新年的时候,以产米为主的南方还流行吃“年糕”——用糯米压制而成的食品。

食用时可以炸,可以煮,也可以炒。

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其中蕴涵了人们对亲友的祝福和对来年生活的企盼。

养生价值点评:

年糕以米为原料加工而成,其中主要的营养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其他营养素含量甚微。

而淀粉和蛋白质现代人基本都是过剩的,所以年糕属于高能且营养素单一的食品,营养价值较低,不宜多食。

在食用时若能配以蔬菜等其他食物,将有助于营养的均衡。

元宵节的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或灯节,人们习惯吃用糯米粉制作的元宵和汤圆。

“元宵”是中国北方人的叫法,在南方,人们则称之为“汤圆”、“醪糟”等,而且在制作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上也有所不同,口味也不尽相同。

“元宵”是放好馅料后手工摇制,其使用的糯米粉是将糯米泡后再用石碾子磨制。

由于用的是湿粉,馅料是硬的,常常加入各种果料,所以吃起来有“咬劲”。

与之相比,汤圆是用水磨干粉包制,非常细腻,糯米粉包制时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馅料也不会出现大的颗粒果料,其特点是口感软滑细腻。

养生价值点评:

汤圆和元宵含有大量淀粉、白糖和油脂,四颗元宵的能量相当于一碗米饭,足见其能量之高,因此应浅尝辄止。

多吃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加重胃肠负担,并导致胃肠不适、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立春的春饼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时节裹着葱、菠菜等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春饼又叫荷叶饼、薄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是中国的传统美食。

它的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口感柔韧耐嚼,吃法也有很多种,卷包配菜、作为主食单吃、炒饼都可以。

养生价值点评:

春饼以面饼为皮,常裹以各种蔬菜、粉条、鸡蛋等菜肴食用,不仅味道可口,而且主副食搭配,既有谷物,又有新鲜蔬菜,能量相对其他传统食品要低的多,是传统节日食品中的佼佼者

清明节的青团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

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上。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养生价值点评:

青团子主要成分是淀粉,以豆沙或枣泥为馅,加入少量猪油,能量高,营养价值与汤圆类似。

端午节的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北方的粽子通常为枣馅或豆沙馅,南方则以肉馅为主。

养生价值点评:

能量高且营养较为单一,不宜多食。

中秋节的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是人们期盼丰收和家庭团聚的节日。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

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延续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养生价值点评:

月饼本身含有大量的糖,为了让月饼保持质地柔软的口感,还要加入大量油脂,因此月饼是典型的高糖高脂食品,因此吃月饼也应浅尝辄止。

腊八节的腊八粥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又叫佛成道节或佛浴节,为佛教传统节日。

人们用五谷杂粮、干果熬煮成腊八粥,在腊八节早上食用。

熬制腊八粥的原料至少为八样。

一般有大米、小米、糯米、大麦、小麦米、薏仁米、红豆、绿豆、芸豆、莲子、白果、花生仁、桂圆、杏仁、瓜子仁、葡萄干、红枣、栗子、果脯等。

此外,在民间还有咸腊八粥,荤腊八粥等多种制法。

养生价值点评:

腊八粥的原料丰富,既有五谷杂粮,还可加入豆类、干果和坚果,充分体现了饮食多样

化的思想,各种原料中的蛋白质还能充分互补,提高蛋白质总体的吸收利用率,而且粥类食品水分含量高,热量较低,是养生保健之佳品,四季皆宜。

灶王节的糖瓜

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为灶王节,又叫送灶节或送神节,是道教的传统节日,也是古代祭祀灶君的节日,俗称小年。

灶王节是冬季中最为寒冷的日子,人们通过温性的麦芽糖来达到驱除寒冷的目的,同时甜食也为孩子们带来喜迎新年的欢乐时光。

养生价值点评:

糖瓜的成分是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中双糖的一种,营养价值与普通糖果类似,不宜多食。

【篇三:

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汇总】

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汇总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

一。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传统活动

1、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而云南傣族在民间拜月,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

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3、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

“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6、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7、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

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

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

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

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

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

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

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

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

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

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

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