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5287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docx

《蜜蜂》优质课表格式个性化教学设计

课题

14蜜蜂

备课时间

10.22

上课时间

10.23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

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

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

教学层次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课前观察或查找资料,看看那些动物有认路的本领。

(2)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讨论,明确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媒体

课件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讲授

设计

刘三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课时

2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建构

 

三.合作交流

 

四.精讲提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

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

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

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

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

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

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

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

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

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

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

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

小蜜蜂真了不起!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

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

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

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

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

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

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还有三只去了哪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蜜蜂》教学设计

 

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

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

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

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4)复述故事:

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有目标地读,有层次地读,循序渐进,学生才能读出水平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

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

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

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

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

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

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

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

小蜜蜂真了不起!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

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

(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

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

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

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

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

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还有三只去了哪里?

 

浙江省绍兴市灵芝镇中心小学张海根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

望着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临时决定把课上得开放些。

案例描述

(课近尾声)我把学习的焦点引向了试验的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

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一位学生肯定地说。

“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我故意问道。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

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也不可能闻到花香,它被放飞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

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他似乎早就知道我会这么问,回答的特别流利,语气也很坚定。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

学习也应该这样。

”我做了总结性发言。

课到这里,一切都非常顺利,我也有点惊讶,今天学生好像特别会说。

正当我为今天临时改变了教学方式收效颇丰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班里的“问号博士”高高的举起了手。

我开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是班里最爱挑刺的同学,下课常问这问那,上课也总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

好多次我都被他问得陷入尴尬,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问好博士”。

不知他今天又要搞什么名堂。

望着他期待的目光我叫了他的名字。

“老师我有疑问,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飞回来十七只,那还有三只去了哪儿,法布尔太粗心了,竟然没有提到。

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

”他边说边眨巴着眼睛,似乎想让我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问题来得很突然,我一时有些茫然,怎么引导呢?

刹那间我的头脑中闪出两套方案,一是我直接引导,这样节约时间;二是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探究。

沉思片刻,我决定采用后者。

我笑着说:

“是啊,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

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

”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

”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

”另一位学生也从课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

“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

”一位学生用课外知识作了解释。

“老师,我也从课外看到过蜜蜂能辨别方向,但它用什么辨别我有点忘了。

“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

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

”第五位学生辩论着。

“老师,我觉得法布尔是实事求是的,还有三只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没有写出来。

蜜蜂的本能他解释不了,他就说‘无法解释’。

”学生进一步把重点转到了法布尔身上。

“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个昆虫学家,专门研究蜜蜂,让更多的人了解蜜蜂!

”学生竟谈起了自己的理想。

……

孩子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补充着,我很吃惊,想不到我的学生有这么大的潜质,怎么我以前就没有发现呢?

我又很欣慰,因为我选择的方法是对的,我真正看到了学生绽开的童心。

我也感谢可爱的“问号博士”,是他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广处、深处。

探究反思

(一)课堂细节,留住我的美丽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

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把握住了“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律动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

”本堂课中如果没有“问号博士”大胆的质疑,如果教师没有把握这一课堂细节,草草包办了孩子尖锐的问题,那么精彩将失之交臂。

事实证明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是机敏的,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便点燃了,一种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

(二)课堂细节,关注你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爱“钻牛角尖”,敢于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行为、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提出异议,给预设的课堂教学“添乱”,但这恰恰是孩子智慧创新的火花。

如果老师不留意这些细节,不注重培养孩子提出独特的见解的意识,而是严加训斥,或草草应付,都有可能夭折一朵“创新的鲜花”。

本课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挑战”巧妙地、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答案便在辩论中产生了,预设和课堂生成也达到了最佳点。

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

只有那些心中有爱,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这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伟大!

”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生成的绿色。

编辑短评:

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所提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能就此引导学生合作释疑,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与理解。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对教师有参考价值。

(蔡玉琴)

《蜜蜂》教学设计

 

佚名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A案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

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

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

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

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

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

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

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

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

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

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

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

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

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

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

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

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

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

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

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

小蜜蜂真了不起!

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