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docx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在康桥邂逅了“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一见倾心。
之后他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怀有身孕的发妻张幼仪,于是有了中国近代第一起离婚公告。
但林徽因最终嫁给梁思成。
让这位“民国最浪漫诗人”遭遇“滑铁卢”、“才子佳人”恋告吹。
百般痛苦之际,他遇上同病相连的社交名媛,艳名四播的陆小曼,开始了又一段惊世之恋。
有人奉他为爱自由的领军人、浪漫主义的倡导者,也有人骂他是花花公子,是浪荡的登徒子。
但一切对他的赞扬与批评都可以说成是嫉妒――男人骂他,是因为想成为他,女人骂他,是因为想嫁给他。
对于发妻,他是否有一种愧疚
一个一生纠缠在爱情中的诗人,36岁,死于空中无端一场烈焰,粉身碎骨――不仅仅是浪漫,这是颇为牵动人心的“传奇”。
梁实秋在一篇序文中提到:
“徐志摩值得我们怀念的是他的那一堆作品,而不是他的婚姻生活或风流韵事。
他的文名几乎被他的风流韵事所掩。
”
明正德年间,徐家是浙江海宁的生意望族。
独子徐志摩自幼爱读书,去北大上学前,家人为他与当地千金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断然拒绝。
一天趁天黑,徐志摩溜出家门找同学商量对策,深夜回来时却看见祖母一直在院子里等他。
更深露重,从小与祖母感情深厚的徐志摩再不忍伤老人的心。
既然从古至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徐志摩凭什么例外?
结婚罢。
结婚以后,徐志摩发现张幼仪和自己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年后诞下麟儿,徐志摩便远赴英伦。
在英国,他偶遇林家千金、16岁的才女林徽因,一见倾心,并度过了一段纯美的岁月。
这时候徐志摩才明白,男女之间应该先有爱情再有婚姻,自己当年的软弱到现在已然是大错。
当时,婚姻虽是有可能获得幸福的一种途径,但是徐志摩不要这样。
他要对每一个人公平。
父亲说:
“你可以纳妾”,他不肯。
“薄命怜卿甘作妾”,中国女人受的苦已经太多,徐志摩不仅希望自己获得自由,也希望张幼仪可以走出这个失败的婚姻,选择新的生活。
只是,想法虽然简单,操作却极困难,单纯冲动的徐志摩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尽管,他的出发点是善良的。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与林徽因在浪漫的康桥边轻吟这段话的时候,徐志摩应该是如痴如醉。
可是他忘记了家中一直等着念着的张幼仪。
徐志摩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怀有身孕的张幼仪,于是乎就有了中国近代第一起离婚公告。
在徐志摩的爱情世界观里,婚姻里不能没有爱情。
他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当然没有错,可他在追求他的所谓爱情时,他也毫无疑问地辜负了一个女子。
离婚后,张幼仪独自抚养孩子,并且仍然帮助徐志摩孝顺他的父母,甚至徐志摩陷入困顿时,慷慨相助。
没有爱情,这并不是张幼仪的错。
不知道在徐志摩遇难离世之前,对于发妻张幼仪,是否存有一种愧疚?
转身,再无传奇
发妻张幼仪是个传统女性,二人间陌生冷淡。
在康桥徐志摩邂逅了清丽善良的“中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并一见倾心。
1924年春因共同接待泰戈尔访华,二人更被外界看做一对金童玉女。
他们度过了一段纯美的岁月。
直到张幼仪突然抵英,林徽因才知道徐志摩已是有妇之夫,顿时默然。
为了她。
在报纸头版发表离婚启事。
林徽因的父亲以风流自许,老婆两三个,儿女一大群,妻妾之间为争宠常常鸡飞狗跳,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林徽因不愿再生活在这种痛苦中。
为了不伤害张幼仪,林徽因回国和梁思成订了婚。
所以徐志摩捧着一纸离婚证明回来时,已经找不到他的幸福。
徐志摩不甘心,就在他死缠烂打之际,梁思成跛了腿。
林徽因衣不解带。
心灰意冷之时,梁思成想放弃林徽因,徐志摩气坏了:
“你不能放弃,因为徽徽要你;你不能放弃,因为我也从未放弃!
”梁林二人出国前,徐、梁、林最后一次见面,在嘈杂的月台,梁林并肩而立,徐志摩泪湿长衫。
他其实早就放弃了,在林徽因决定放弃他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没有力气和强大的世俗,礼教作战,就算战胜了,也再没有爱人作战利品。
但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已经不可挽回,坚强的张幼仪给他所要的自由,自己一个人开始努力地生活。
回国后的徐志摩发现林徽因正与梁思成交往,且两家大人有意撮合,徐志摩百般表明心迹仍不能得到佳人同意,林徽因最终嫁给梁思成。
这一个默默的结局,徐志摩一天天慢慢练习没有林徽因的日子,直到那天他遇见了陆小曼,又一段惊世之恋开始了。
徐痛苦颓丧。
遇上同病相连的社交名嫒,艳名四播的陆小曼,与陆小曼相恋,同样有巨大压力。
两个人为了对方,抛弃了各自的原配在一起。
证婚人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的婚礼上证婚,声色俱厉的训斥: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训诫了他们一番,这浪漫终摆脱了传统道德和世俗眼光而结合,但陆的挥霍、不专,又染上芙蓉癖,徐为经济疲于奔命。
徐志摩聪明绝顶才情洋溢,但是面对日常生活却总是大败而归。
后因赶赴北京听红颜知已林徽因一个有关建筑艺术的演讲,在空难中丧生。
结婚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和别人一样忍受,结果不能;离婚的时候以为张幼仪和自己一样需要解脱,却不知她的生命远比自已脆弱;爱陆小曼是因为她不受寻常礼教约束,却不知如何应对她花天酒地的另一面。
后来的徐志摩,生活的很绝望,为生计疲于奔命。
在飞驰的列车上,他说:
“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三个女人,不同的爱情绝唱
他死了。
可他的女人都得活下去,得过日子。
失去男人不是末路,他们都有出路。
在危难中,也得以反弹。
徐志摩遇难的那个晚上,陆小曼独自一人蜷缩在黑暗的房间角落,地上的红地毯一直铺到明亮的大厅,没有眼泪。
都说陆小显是误了徐志摩的那一个,曾经的当军人的丈夫拿着枪指着自己也要离了婚奔向徐志摩。
她自己讲她是不在乎的,陆小曼歌舞连场,人生如戏,风情万种,吞云吐雾。
经历过的男人,如军官、诗人、戏子、名流、世家子弟,多姿多彩。
还力捧坤伶,设计时装,爱美亦有才情,不枉此生。
不能怪她,她从没有苦难过,以为两个人在一起了那就是天地都握在手了,怎么晓得要珍惜,生活要辛苦经营用心血努力。
人说徐志摩死前,对她的情已淡,没淡到要决裂,但他已决心去了。
所以没有不堪的攻讦。
后来她甘于让人一直议论着的,大家都不喜欢她,却还是有喜欢的,还有很喜欢的。
推开这漫天的谩骂,她都可以用假装的不在乎来背负。
她老死时,还是一心希望葬到他墓旁。
那年,徐志摩将满满的一大捧茉莉花纷扬落在林徽因手心,局促中她永远逃离了他。
如今,林徽因蹲在地上一朵一朵折断白玫瑰,或许,这是她能为他做的唯一一件事。
梁总成握住她的手,说:
“徽徽,这是意外,不是你的错”。
他说,“就算志摩预先能知道飞机要出事,他答应了你的,他也还是会赶来的”。
听完这一句,终于她眼泪决堤,眉头紧紧皱起,在梁思成怀里哭出声音。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早在康桥的那一晚。
就已经注定那只能是他们最亲密的一晚。
“爱你,但永不能接近你。
爱你,但从不享受你。
即使你来到我的身边,我许向你望,但你不能丝毫察觉我的秘密”。
当年林徽因逃离徐志摩时,他一人在痛苦的深渊里,他一路下山数着台阶喊她的名字,但也正因为这份牵肠的深情。
她如此知足的嫁作他人妇。
是的,她选的这一种幸福的醇香会长久相伴。
才貌双全的林徽因。
拒绝沉溺痴爱,临行时,看到他掉落的泪,她没有伸手去接它,没法用掌心去暖它,眼睁睁地望着它溅落在尘土里,扎的彼此的心都生生的疼。
经年之后,她的心坦坦荡荡,她依然能借着诗,望着他的花园射一个满弦。
远远的望着,等青丝变白。
徐志摩死后,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去美国留学,共同为中国的古建筑艺术作贡献,走遍大江南北考察测绘。
但她体弱多病,在1955年英年早逝,避过政治灾劫,遗下的都是美丽而尊严的回忆。
而那一夜的张幼仪,脑子异常的清醒,但却是空的,整个身体都空了,软的褥子不能起任何的依托,终究还是失眠了。
她一生,有多少的时间用来了自嘲,从头至尾,他们都没有相互依偎过,却和她结下这一份关系,她的儿子的父亲,留给了她,要做他们中有所担待的那一个,他死了,她去把他接回徐家。
后来的张幼仪前往德国发愤读书,回到上海后当上银行的副总裁,还在云裳服装公司担任总经理。
她坚强、独立、干练,虽生平殊少欢愉,但并没寂寞黯淡,反而活得精彩。
但终究,她没能做个最美的女人,“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低头的温柔,凉风的娇羞,她都没有。
万种风情她只剩那一种,温婉大方,不负做母亲不负做媳妇,但偏偏不是那个最简单的妻子。
徐志摩爱的不是“某个女人”,而是他“心中的理想”。
一旦成功了,马上有了幻灭感,这也是徐志摩的悲剧性格。
幸好他死于风华正茂的盛年,否则不知如何过日子。
刻骨铭心的,浪漫凄美的爱情,在于“可望而不可及”,永远存在于追求中思念中。
或是有遗憾的,得不到的,不快乐的。
这便是千古以来,一种走火入魔的“毒”。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滴在花前。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前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人们认为这是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心声,不过他的儿子梁从诫认为母亲编选文集时,强调《人间四月天》是为他出生后的喜悦而作。
在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每个角色都不完美。
为陆小曼的风情叹气。
为林徽因不果的爱情惋惜,为张幼仪的命运落泪。
但每一个故事里面,都有爱、有懂,也有容。
徐志摩不是没有原则,恰恰相反,他的原则就是为了“爱”,以及最大程度的满足陷在“爱”中的自己。
有人奉他为爱自由的领军人、浪漫主义的倡导者,也有人骂他是花花公子,是浪荡的登徒子。
但一切对他的赞扬与批评都可以说成是嫉妒――男人骂他,是因为想成为他,女人骂他,是因为想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