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3324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

2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施工中搞好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要求做好施工准备,强化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质量检查,确保各项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做到用户满意。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见下图)

质量管理体系图

一检:

公司对单位工程进行评定

二检:

项目经理部进行质量检查评定验收

三检:

施工班组对分项工程检查验收

为贯彻我司“质量第一,信誉为主,服务社会”的质量管理方针,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全优的实现,根据该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现行施工规程、规范和质量检查验收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大幅度增加返修、加固、补强等人工器材、材料的消耗和工期延误,给企业信誉带来创伤,另一方面给今后养护和管理增加维修、改造费用,为此,我们将遵照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要求,全方位实行质量跟踪,特别是各种工程施工方案的提出,制定工序质量计划,严格要求,按质量验收标准施工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保证结构安全、牢固可靠、美观大方。

二、质量控制目标

质量标准:

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合格)。

单位工程:

争创精品工程。

分部工程:

100%合格。

遵照招标文件内容要求,结合我公司从事工程建设及公司制定的行业标准,要求工程质量各部位100%合格,符合备案制要求的宗旨,提出合格以上优质产品。

为此,项目部应层层把好质量关,全员全过程实行可追朔性质量管理制度,按工序要求建立质量控制点,抓好过程检验。

制定控制方法,搞好配合监理工程师、设计、业主检查内部自检工作,决不允许做假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资料,每道施工工序均须严格认真对待。

如果一旦发现查出该工程部位有缺陷,将对责任人进行处分,绝不姑息,并坚决进行返工处理。

三、搞好施工前的准备

1、认真组织各专业管理人员学习施工图纸,地质资料,搞清设计意图,解决图纸错漏、各专业图纸设计交叉的矛盾,设计不合理及材料代用等问题,做好记录,提交监理、设计单位审定,由设计单位提出书面变更通知单。

2、编制工程施工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各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与施工方法、人员、设备安排。

3、对进场材料、构件都要按规定取得出厂合格证、试验单,需做二次试验的,及时取样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

4、钢筋、钢构件的焊接,操作人员要有焊工培训合格证,操作前,做焊件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参加施工操作。

5、建立测量小组,配齐工作人员。

组长由工程师任职,建筑物的轴线位置与标高测量完成后,测量组长要亲自参加复查,书面交给监理部门检查验收,不得草率一次成活。

6、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材料代用。

凡工程需做变更与材料代用,一律由设计部门提出正式通知单,方可进行变更和代用。

7、依据工程设计,提出混凝土、砂浆的种类和强度等级,将进场的材料送检测站,委托试验,取得配比单,方可进行工程施工。

不得套用其他的配比施工。

8、工地配备标准养护箱、回弹仪、坍落度桶。

配备混凝土、砂浆试模若干组。

指定专人负责取样送试,制作试块,做好试块的养护与试压工作。

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1、分项工程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

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能了解工程的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要求,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操作规范进行施工。

做到一次成活,不返工。

2、施工班组分项工程的施工,实行样板制,挂牌制,按工艺卡进行施工。

严格质量检查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制,不合格的一定要重做。

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3、地槽、地坑、地基挖掘好后,要逐个检查验收。

挖掘的轴线尺寸,断面尺寸,标高和地质情况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地质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报告,交监理、设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按设计部门提出的变更单进行处理。

4、进场的构配件,要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

进场后逐个进行检查:

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质量规格不符和局部有损坏的,提交设计部门鉴定,确定处理意见,决定能否使用。

5、混凝土与砂浆拌制前,按检测站提供的配比单,依据现场材料的含水率制定施工配比单和一次搅拌各种材料数量。

投料设专人看管过称与材料的增减。

6、钢筋的焊接,竖向粗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和水平粗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焊接严格按专业操作规程和图纸设计要求施焊,完成后,取样送试,焊接质量必须合格。

7、钢筋绑扎接头位置和搭接长度,必须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

板受力钢筋用砂浆块垫起,上层筋用铁马登架起。

梁的钢筋用φ25短钢筋垫起。

柱子纵向钢筋,四角用塑料卡子固定,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8、钢模板用前必须清除表面、侧面的杂物,刷隔离剂一道。

U形卡、L形卡按要求设置。

支模时,模板不得空放,防止模板变形或缝隙充满水泥浆,造成脱模困难,影响产品质量。

9、木模板、胶合板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材料品种、质量、规格尺寸、制作质量必须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做到保证混凝土质量,能多次周转使用。

依据工程结构不同类别进行模板设计,数量大的制成定型模板。

做到可靠、经济,又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0、混凝土浇筑完12h后,盖草袋或包塑料薄膜养护,不少于7d。

11、混凝土柱,为了保证位置,混凝土浇筑后,再做一次垂直度检查,做一次纠正,防止柱子上部移位。

12、混凝土柱浇筑前,铺一层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一道,厚5-10cm再浇混凝土,防止柱底出现空洞蜂窝麻面。

13、模板制作,面板必须刷隔离剂一道。

混凝土浇筑前浇水湿润,防止混凝土粘连,脱模时,结构表面出现麻面。

14、砖墙砌筑,要求抄平,立线杆,挂外线或双面挂线,采用三一砌砖法操作,确保墙面横平竖直,灰缝饱满,灰浆饱满,组砌合理,接槎与拉结筋设计符合设计要求。

15、防水施工,找平层按要求抹灰,水平立面交接处,管口处做园角,地面找好流水坡度。

防水层按施工操作规程做,铺粘,接好缝。

为了避免多次试验,防水层完成后要逐个进行检查,认定合格后,再进行淋水或闭水试验。

合格后做好保护,防止损坏。

五、质量管理流程

六、技术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相关质量标准,按程序文件进行质量管理,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是质量水平保持稳定、连续并不断上升的根本保证。

2、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定。

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除进行书面交底外,还应组织各班组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

3、各种不同材料必须合理分类、堆放整齐。

对于钢筋须挂牌标示,避免锈蚀和污染。

加强原材料检验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材料的检验制度,水泥、钢材及搭设架子的钢管、钢丝绳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资料。

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施工,认真做到开盘交底和拆模申请制度。

4、各工序技术措施

(1)、测量放线

设立专门的测量放线小组,测量仪器及工具事先检查、定期校正。

测量控制的重点是保证建筑物垂直的控制。

(2)、模板工程施工

鉴于模板工程是影响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采用“一次成优”的质量控制法,以便在结构工程施工时为装饰工程提供优越的条件,其具体的施工流程说明如下:

A、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序开工前将各工序部位的模板安装图详细绘出,工人按图施工,质检员严格按图检查验收。

B、认真做好工序交接检,当钢筋工程完工后应组织钢筋、木工班组长和技术员进行现场交接检,凡钢筋位置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整改完后方可封模。

C、提高模板施工质量标准,垂直平整度均要在规定范围之内,尤其要重视外墙垂直度,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D、模板拆模后要进行清理修正,涂刷隔离剂后才能继续使用。

E、为保证板缝能满足优良标准要求,在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用透明胶纸粘贴板缝。

(3)、钢筋工程施工

A、钢筋进场后要及时进行原材料检测试验,合格材料方可使用。

B、钢筋工程施工前要认真做好翻样。

交底工作。

钢筋密集处既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又要保证混凝土顺利浇捣。

C、钢筋工程安装后,工程质检人员应对钢筋进行检查,做好隐蔽验收。

重点进行下列内容检查。

根据设计图,检查钢筋的种类。

直径。

根数。

间距是否正确,特别要检查负筋位置是否准确,检查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脱变现象,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是否符合要求。

D、由于钢筋偏位历来是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因此本工程在施工中将采取在楼板模上进行二次放线的方法,对柱筋进行重复校核,在浇混凝土前还要再三复核柱筋位置是否正确。

(4)、混凝土工程施工

A、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特别是对水泥要有计划地提前做好化验工作,杜绝不经化验而先使用的现象。

B、预拌混凝土到现场后要有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

C、作业面设技术人员和专职质检员跟班作业,对振捣密实度、下料方法、高低差留置、平整度。

柱钢筋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施工工艺标准的将行使质量否决权,有权下令停工修复,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继续施工。

(5)、土方施工

A、对于挖方区域,机械开挖深度应控制在设计基础底面标高以上200-300mm,以防机械超挖或挠动原土,余土改由人工清除。

B、对于填方区域,必须分段采用“水平分层法”施工,松铺土层厚度小于300,填筑一层,整平一层,夯实一层,确保填土区密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C、填筑碾压前,要经常测定土料含水量,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凉晒法或洒水法使其接近最佳含水量确保碾压达到最佳效果。

D、各种构筑物背后的填土要特别注意,尽量机械夯实,局部以人工补夯。

七、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1、岗位责任制:

按质量目标分解,将质量责任层层挂牌,层层落实。

由质检员行使质量否决权和奖罚权。

2、奖罚制;拉大班组优良与合格的上资差距,质量评定按楼层各部位分开进行,实行优质重奖,劣质重罚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3、材料进场检查制:

要特别注意杜绝无准用证书水泥的使用。

进口钢筋要进行化学分析:

混凝土进场要核实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检验坍落度;装饰材料、门窗等成品。

半成品先选定样品,再接样品验收大宗进料。

4、三检制:

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坚持“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

5、隐检制: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预检、隐检计划,进行预检、隐检程序,办理预检、隐检手续,并及时履行签字归档。

6、工程例会制:

(1)、外联工程例会:

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听取业主,监理、质检站及设计院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意见,提出施工或图纸上的问题、方案措施;协调与业主外包专业工程施工单位的矛盾、协作关系。

(2)、内部工程例会:

总结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情况,传达外联工程会议精神,明确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和工序穿叉的交接关系及质量责任,加强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及工序交接管理,保证施上顺利进行。

定于每星期五下午召开工程例会。

7、成品保护制度:

施工过程中,后插入的工序,应采取确实行措施,如覆盖、防护等进行深护,免遭污染或破坏。

八、重要部位质量控制措施

1、回填工程:

(1)、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干容重,在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才能回填补一层。

(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

(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

(4)、机械夯填的边角位置及墙与地坪,散水的交接处,应仔细夯实,并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5)、雨大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

如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

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排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

2、模板工程:

(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2)、梁模板

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

梁底不平及下挠。

梁侧模炸模。

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测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育后将梁侧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柱模板:

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防治措施:

A、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C、四周斜撑要牢固。

(4)、板模板

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防治措施:

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B、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C、板模按规定起拱。

3、钢筋工程:

(1)、钢筋加工:

A、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B、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2)、钢筋绑扎与安装

A、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

B、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C、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D、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

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

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E、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F、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G、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

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避免闪光焊工程质量通病

(3)、对焊焊接

表面烧伤、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接头结合不良、接头氧化缺陷、接头过烧缺陷、热影响区淬火脆裂以及接头区域有裂纹等现象。

(4)、电弧焊:

A、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加强焊缝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B、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C、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以及钢筋轴线等应符合有关规定,保证焊缝尺寸符合要求。

D、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E、钢筋电弧焊时不能忽视因焊接而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采下列措施:

①、对称施焊,

②、分层轮流施焊,

③、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5)、电渣压力焊:

A、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压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

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个良。

在焊接结柬时,应立即措施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钢筋焊接结束时,应立即并检查钢筋是否顺直。

如不顺直,要立即趁钢筋还在热塑状态时将其扳直,然后稍延滞1~2分钟后卸下夹具。

B、电渣压力焊焊接工艺适用于直径16~40mm的Ⅰ级、Ⅱ级钢筋的焊接,当采用其他品种。

规格的钢筋进行焊接时,其焊接工艺的参数应经试验。

鉴定后方可采用。

C、焊剂要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变质。

D、焊接工作电压和焊接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在施工时不得随意变更参数,否则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E、接头偏心和倾斜: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F、咬边:

主要发生于钢筋。

主要原因是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压人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G、未溶合:

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过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H、焊包不匀:

焊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一边大一边小,小的一面其高不足2mm,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均。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顶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四周分布不匀或采用铁丝引弧时,铁丝球安放不正,偏向一边。

I、气孔:

主要原因是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J、钢筋表面烧伤: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夹具电极不干净;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K、夹渣:

主要原因是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尤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剂熔化后形hRft9熔渣粘度人,不易流动,顶压力太小,上钢筋在熔化过程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L、成型不良:

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4、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浇筑:

A、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B、露筋

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C、麻面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D、孔洞

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E、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预防措施:

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F、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G、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殷,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H、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I、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产生原因: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

某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

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必要时二次浇筑。

J、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

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

预防措施: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

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K、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

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

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

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L、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产生原因:

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

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上人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M、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时,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木板定位,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混凝土。

N、计量不准确。

砂、石、水泥(包括散装水泥和水)未经计量或计量不准:

外加剂没有按程序操作,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

O、有台阶的构件,应先待下层台阶浇筑层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止砂浆从吊扳下冒出导致烂根。

P、浇筑悬臂梁应使用垫块,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Q、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①、麻面:

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

②、蜂窝、露筋:

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③、孔洞:

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用高标号混凝土捣实,面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R、严禁踩踏钢筋,确保钢筋配置符合设计要求。

(2)、预拌混凝土生产及运输:

A、遇有雨水影响砂、石含水率,应及时通知试验员进行测检,并调整配合比。

B、经常检查掺合料、外加剂的自动计量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C、混凝土搅拌机卸料前应检查拌简内拌合物是否搅拌均匀。

D、混凝土搅拌机在现场交货地点抽检的坍落度超过允许偏差值时应及时处理。

E、混凝土搅拌机卸车前已超过配比中规定的缓凝时间,应及时处理。

F、搅拌机的转速应按搅拌站对装料。

搅拌、卸料等不同要求或搅拌机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动转,以保证产品质量。

G、搅拌机开工前要用水浇湿拌筒,并在装料前排清积水。

5、砌体工程:

(1)、墙身轴线位移。

造成原因:

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

(2)、水平灰缝厚薄不均。

造成原因:

在立皮数杆(或框架柱上画水平线)标高不一致,砌砖盘角的时候每道灰缝控制不均匀,砌砖准线没拉紧。

(3)、墙面游丁走缝。

造成原因:

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砌前没有进行实测及挑选,排砖撂底时没有把竖缝排列均匀,或没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丁砖的中线必须与下层条砖的中线相重合而造成丁砖游走,上下竖缝发生错位;没有在沿墙面每隔2m间距左右竖缝处用托线板吊直弹线向上引伸作为控制游丁走缝的基准。

(4)、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皮砖的厚度。

造成原因:

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

(5)、墙面粗糙。

造成原因:

砌筑时半头砌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厚墙背面平直度偏差较大;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未刮平顺。

(6)、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

造成原因:

构造柱的侧砖墙没砌成马牙搓,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没按迸60mm后再上一皮才进120mm;落入构造柱内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干净。

(7)、墙体顶部与梁。

板底连接处出现裂缝。

造成原因:

砌筑时墙钵顶部与梁板底连接处没有用侧砖或立砖斜砌(60°)顶贴挤紧。

6、楼地面工程:

(1)、地砖面层:

A、面料与基层空鼓:

主要是由于基层清理不够干净,不够湿润;水泥浆涂刷不均匀或结合层完成后放置时间过久,铺贴块料时没有洒水湿润;釉面砖、水泥花阶砖铺贴前没有浸水润湿;陶瓷锦砖铺贴前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