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2915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docx

浅谈家庭与学校地协同教育

不要让家校互动成为空谈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被认为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渠道,是构成当今教育的三部曲,是协同教育的一个整体,尤其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承担着对孩子的直接教育责任,家庭、学校教育是否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所以,在广泛推行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构建起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格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在现实中,家庭与学校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1、“学校全权制”,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有些家长缺少家庭教育观念,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有的父母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老师教,所以孩子一旦上学,就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这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而没有认识到家庭、学校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关系。

这些家长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还会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看作是学校在推卸责任,是学校教育无能的表现。

2、“代理家长”代理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因为忙事业、忙工作,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因而出现了很多“代理家长”。

于是,爷爷、奶奶这些长辈们的晚年生活就围绕着孩子而进行了。

他们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

“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

长辈们那份“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独立生活能力差;热衷于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

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了。

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3、过于注重智力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愿意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愿意和学校老师交流,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首先关注的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有些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已经陷入“病态”,比如我们班有一位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升几个名次,买参考书、布置额外作业、请家教、报各种补习班……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孩子成绩稍有波动便给孩子施加压力等等。

这样的家长虽然在学习上和老师的交流相当多,对子女的教育也相当重视,但是这种交流、合作显然是偏颇的,仅仅局限在对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她的孩子不在她的监管范围之内就表现地极为活跃、好动,有时候还会干些他妈妈都想不到的坏事。

所以这种家校协同教育就不够协调、和谐了。

4、家长无形中形成与学校教育的对立关系

有些家长在品德培养上能与学校、老师交流,这本是件好事,但是这种交流大多停留在孩子守纪方面,如孩子上课是否听讲、做小动作、调不调皮等等,其实这种所谓的品德方面的交流仍是为孩子学习上的情况寻找原因,并不是作为独立的孩子的品德培养来进行的。

因此,学校与家庭在孩子品德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对立的现象,比如学校里老师教“不打人,不吵架”,家里家长却教孩子“当今社会,人就要凶,别人骂你一句,你就骂他两句”;学校老师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家里家长教“不关你的事,别管”。

记得有一次,学校假期粉刷了墙面,刚开学还有残留的味道,为了消除这种味道,班内倡导让家里养花的孩子带几盆花。

其中有一个男孩子抢先说家里有很多花,愿意带一盆来,可是下午却哭丧着脸来了,后来询问才得知他的爸爸不让他拿花,原因有二:

1、家里养的都是名贵花,舍不得。

2、班里那么多孩子,我们不拿还会有人拿。

如此现象并不少见。

5、缺乏对孩子的尊重

有的家长过度张显家长的权威,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犯了错误,不由分说,打骂算作是教育,从不给孩子解释机会,更有甚者,一个不顺心就对孩子又骂又打。

有的家长虽不打骂,但是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横加干涉,从不给孩子留设一分空间,就拿假期报培训班而言,孩子的兴趣在图画,而家长偏要孩子学乐器,这样的现象也很多。

(二)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

在学校教育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

但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

年龄越大,这一特点越突出。

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学习成绩也就有高有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经常被“请家长”,学校希望通过家长来协助对孩子的教育,而家长则往往是痛打孩子一顿了事。

老师叫家长来学校好像都是为了告状。

老师向家长告学生状的事,在我们周围并不少见。

时常听见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说,你再不认真学习或再不好好表现,就把你的家长叫来。

言外之意,是让家长将学生领回家,教训一番。

尤其是在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的今天,有些教师更是喜欢使用这种方法。

这样做也许对学生起到一时的教育和震撼作用,但长此以往,必将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产生不良后果。

它不仅拉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妨碍了学生与其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

这些都说明家校双方沟通、交流的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种种差异已经造成了现有家校合作关系严重的不协调、不统一,甚至容易使家、校教育的作用力相互抵消,以至于产生冲突。

三、如何促进家庭、学校协同教育

家校合作是否有成效,关键是要看学校和班主任采取的措施。

当代的通讯交流方式以手机、互联网为主。

作为班主任,我们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单一的家校联系方式已不适用,班主任工作必须多种多样的联系方式并用。

传统方式如家访、家长会、电话交流、个别家长到校不可少,新兴的电子邮件、QQ聊天、创建班主任(班级)博客也是有益的补充。

不同的方法相互结合,发挥优点,避免缺点,互为补充,灵活运用。

(一)学校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1、请进走出结合,开拓教育资源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让家长了解孩子,学校应为家长创造一切机会,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近学生,亲身感受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成长的快乐,聆听学生的心声。

为此我校开展了相应的活动,请家长走进学校。

开学典礼,学校邀请家长前来参加,请家长代表对学生们提出了新学期新希望。

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家长一同观看学生们精彩的演出,一起分享孩子们的喜悦与欢乐。

“教学开放日”,学校把家长请进校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感受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家长通过反馈表等形式向学校提出反馈意见或建议。

2、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是家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纽带,也是学校、家庭协同教育的有效手段。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校的家访制度,并通过专项家访对特定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主动取得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以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长联系的主要方式。

通过家访沟通了家校间的联系,建立了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家校合作的伙伴关系;满足了家长的自身需求,帮助家长消除了“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家校双方都在关注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加深了学生对学校和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吸收了家庭教育的信息,积累了教育经验,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起着促进作用;通过宣传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扩大学校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3、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最为经常使用的家校联系方式。

家长会一般在考试后召开。

主要由班主任介绍学校、讲解班级总体情况和阐述教学管理思路和方法,班主任和科任班主任轮流发言,并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

家长通过这一方式,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真实表现。

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

但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家长会一般在工作日召开,和家长们的工作时间有冲突。

家长会时间有限,班主任和每个家长难以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就家长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开好家长会讲究的是“活.精.实.变”。

活---班主任应让家长参与到有关于学生学习、教育等问题的讨论中来。

家长畅所欲言,有利于家长和班主任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关于学生教育问题的相互沟通,有利于家长对于班主任的合理期望,从而进一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精----家长会目标精确,或就学校和班级工作向家长征求意见,或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情况,深刻而开阔的谈问题,有利于彻底解决问题。

实---内容实在,不说大话空话。

家长会必须务实不务虚。

每次会议,都须结合学生实际和家长实际,确实解决问题。

变---家长会可以形式多样,开成亲情互动式家长、领奖式家长会、经验交流式家长会。

家长会应该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成为真正联系家长,学生的有力纽带。

4、与家长建立便捷可行的沟通联系方式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手机、电话是家校联系中最为方便的方式。

而且学校为了方便信息交流互换,还让每一位孩子开通了家校交流平台。

它不仅节省了费用,又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更为的迅速有效。

班主任主动打电话给家长,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家庭的表现,听取家长的意见,指导教育方法。

简单迅速的交流,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做法。

可是很多班主任认为:

家长不打电话过来,就没有什么大事,没有必要去主动打电话给家长。

但是我们可以想想:

学生家长往往体谅班主任教几十个孩子的辛苦,经常主动给班主任打电话容易打扰休息。

但是作为班主任,如果发现学生有不正常的行为,就应该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班主任主动去电话,代表着对学生的重视,代表着主动的工作态度。

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配合好,才能共同塑造学生。

本期我班有几名学生因为刚深入三年级,新增的科目让他们忙的焦头烂额,本来学习就不怎么样,加之英语学科的介入,让他们有了厌学情绪。

为了不让这些学生掉队,在我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及时通过校讯通平台和家长说明了情况,后来还定期给家长反馈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家长子在家做了大量的辅助工作,很快这些孩子追上来了,家长和孩子们都松了一口气,我也轻松了许多。

5、班主任请个别家长到校  

学生最怕的就是班主任请家长到校。

这种方式效果立竿见影,却是最不可取的。

请个别家长到校交流,可以使班主任和家长面对面的详谈。

交流的情况也比较多。

但是,班主任在工作日把家长叫来,势必影响家长的工作。

班主任请家长到学校来,一般是由于学生犯错,家长来到学校一定羞愧难当。

很多时候,从学校回去的家长免不了对孩子一番责备。

学生本就因为自己家长被请到校而感觉难堪,再加上家长的责骂。

这样一来,教育效果能好吗?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家长,和家长配合,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教育。

只有班主任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来,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听取家长的意见,提出教育方法等指导意见虚心,争取双方的共同配合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家都愉快的心境中教育好学生。

请个别家长到校交流后,班主任对于犯错学生的恼怒就全部倾泻给了家长。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班主任说;“你是怎么教孩子的,调皮捣蛋,什么错误没有犯过啊?

”部分班主任认为家长应该无条件的为自己孩子的错误承担责任。

在与家长联系过程总是以教训人的语气来说话。

家长不能感受到平等的交流,一到学校,就准备好了受教育。

笔者认为在双方配合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与家长平等沟通,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态度问题。

我们要知道:

班主任和家长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学的实施者。

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迁怒于家长,一味的批评家长的家庭教育。

这种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容易产生新的矛盾。

(二)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1、家长要加强对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营造协调的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环境。

首先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继续巩固学校的教育效果,对孩子进行持续教育,家长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录等,家长有意识地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另外家长有了问题,也可以主动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一些习惯培养的好方法、好措施等。

其次特别强调家庭教育内部的一致性。

家庭成员之间要统一教育思想,主动配合;家长之间出现矛盾,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冲突,要背着孩子协调;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在家做学生榜样,积极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此外,还要通过家校交流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努力做个具有“现代的教子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新世纪父母。

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协调一致的良好的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环境。

2、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的被动局面,增强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性。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事;而有些老师则认为,学生就要听老师的,有的家长教育不好反而起反作用。

其实两者都有片面性,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和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作为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

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学生的学生手册、家校联系录、家长反馈表等学校的管理制度,主动积极地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

其次,事实上家长不同的职业、社会阅历可以成为学校、老师开展教育活动非常好的资源库,因此家长可以主动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讲座、家长学校、家长会、班级活动等,充分发挥协同教育角色,使家长知情明理、关心参与,变过去的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

这样家长在家校共育中就有一席之地,互相交流学校、家庭中教育的经验,创造生动活泼的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局面,甚至可以共同制定协同教育目标、计划,开展合理化建议,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在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真正做到和谐同步。

(三)班主任应注意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技巧、方法。

庄子的《庖丁解牛》讲,如果不掌握解牛的方法,用刀去砍骨头,即费力,又伤刀。

但如果掌握了牛的结构,解牛就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同样可以用于家校合作。

班主任在合作中总结、积累经验,注意技巧、方法,一定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很多家长害怕接到班主任的电话,更怕被老师邀约,因为这就意味孩子一定在学校犯错了,班主任来兴师问罪了。

这样的家校联系,一定是没有效果的。

曾听过一个针对班主任所作的关于如何进行家校合作的讲座。

演讲者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你喜欢表扬还是批评”?

大家都选择表扬。

第二个问题是:

“你喜欢你的孩子被表扬还是受批评?

”众多的班主任安静并默默的思考这两个问题。

换位思考,你自己的孩子天天被班主任批评,班主任日日向你告状,作为家长,你还愿意和这样的班主任交流吗?

因此,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家长,加以表扬。

班主任的表扬必然激励学生前进。

对于犯错的学生,班主任千万不要一味批评其家长,从学生的优点出发,再谈及其缺点。

这样,家长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班主任提出的建议,也能很好的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这样,双方都沟通就越来越有意义。

   家访、家长会、电话交流、个别家长到校、新兴的电子邮件、QQ聊天、创建班主任(班级)博客等家校联系的方式密切了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

家长的支持,为班主任顺利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班主任的幸福感将会越来越强,家校交流互动也就不再是空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