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2312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 含答案.docx

届高考985核心密卷语文二Word版含答案

2019届“985”核心密卷

(二)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和诗书画卬综合修养的传统、画格简淡的境界追求,以及崇尚和谐仁爱的审美理想,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②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差异何在?

南宋院体画为什么会向文人画过渡?

赵孟頫又为什么提出画要有“古意”?

他说:

“画无古意,百病丛生。

画无古意,虽工无益。

”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

③尚朴即主张俭朴,是不拘泥于外象的一种文化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眼睛所看到的象,都是会时刻变化的幻象,因此要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

说到底,就是追逐“大道”。

“道”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失道则病,得道则圣。

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绘画莫不如此。

④绘画必须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乜就是尊道而行。

所以,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这里的“同源”就是同一道源,书画都是从大道而来,这就是文人画的文化内涵。

那么“道”又该如何追求?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损即减,减到无可再减,便接近了那个生生不已的道源,也就是万物之母。

虽现无为,而无不为乜。

可以说,找到事物本源的大道,便占有了整个宇宙。

这就是中国的哲学。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中,让我们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找到它最积极的力量。

⑤诗者文之极,画者诗之极。

在中国文化中,画、诗、文,其实都是一体的。

画家如果画不好画,往往是因为不懂得审美,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所以,不学习传统文化,想要画好中国画是不可能的。

⑥要从文化的本源看待文化精神和审美。

审美的根源是什么?

是文化。

文化的根源是什么?

是众生的根本利益。

文化是本着众生的利益而创造的。

凡是符合众生根本利益的文化,就是正确的文化,就有正能量。

利益有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之分。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应该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文化,而从这样的文化生发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审美。

⑦《淮南子》有记载,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亦云其人好让不争。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立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一颗种子,一颗文化种子、尚朴的种子。

我们不是不重视经济,但我们不追求奢华;我们不是没有竟争,我们的竟争是争之以理的君子之争。

《淮南子》的“君子之国”比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还要高。

老子的理念是独善其身,是出世的,《淮南子》讲的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却可以适用于整个世界。

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恰恰就在于此,核心就在于此。

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系,我们要尊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人画在当下仍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讲究笔墨情趣,追求画格简淡,崇尚和谐仁爱等等。

B.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尚朴的理念,赵孟頫提出了“画须有古意,否则百病丛生、虽工无益”的观点。

C.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都是从大道而来,所以“源”即是道,遵道而行即尊重大自然规律。

D.在中国文化中画、诗、文一体,且依次上升,步步升华;不学习传统文化,就不可能画好中国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和第⑥段两段开头,以连续发问的方式,显示出雄辩的气势,加重了发人深思的力量。

B.第②段和第④段两处引用赵孟頫的话,具有相同的作用,都说明了道的精神实质和巨大作用。

C.引述《淮南子》和《山海经》相关内容,是为了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总结文人画的特点。

D.作者思维活跃,全文思路开阔,观点迭出,中心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文人画的循道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中尚朴理念的影响,促进了南宋院体画向文人画过渡,也体现了院体画和文人画的差异所在。

B.尚朴和追逐“大道”其本质是相通的,尚朴遵道即追逐内在的真实,追逐宇宙真理,追逐人的真性情。

C.我们只有找到符合众生、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文化,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的审美和具有正能量的正确的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君子之国”的“好让不争”的精神,这种境界比“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还要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善陀

葛水平

善陀是一个村子,若干年前它在一座山的山坳里,它的热闹来自于屋子里的那些人声。

若干年后,村里的人渐渐下了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人声消散,植物覆盖了它。

一座寺庙的雞台还在,只是没有了背墙,敞开的舞台犹如一扇落地大窗,仿佛告诉世人,物质究好的东西到最后都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完结。

我能想象曾经的戏台下,到了赶庙会的时分,男女老少,唱戏的,卖香烛的,卖火烧的,卖丸子汤的,打情骂俏的,偷鸡摸狗的,等等……,都是围绕着对面的大雄宝殿开始,跳大神的嗡嗡如蜂,与香烟缭绕人声鼎沸的戏台傲然对立。

村庄里的一些屋墙之所以还在,是因为村子里的人曾过于铺张地用了石头。

阳光从石缝穿透,青草茂盛,风来它们摇曳,风去它们也摇曳,只要有光,有雨水。

一盘石碾。

疏疏的有一枝桃花斜过来。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红又是一年春”“催出新妆试小红”“为他洗净软红尘”……你看,有桃花在,一切就必然带着浪漫的寓意了。

桃花从一座小院的墙头上仲出来,院内没有人住,野草在舂风中疯长起来。

石屋的门两侧有春节的对联:

“春风送暖驱寒意,幸福不忘报党恩。

”多么暖人,像春雪在阳光下就要融化了。

我走近它,记下。

没有人住的石屋,贴着暖心的对联,很有味道。

善陀实在是不大,十来户石砌的屋子,青绿的草铺天盖地。

有些花朵开着,犹如小女孩身上的碎花布衫,望过去异样的舒畅。

曾经的庙,高耸在小村中央,几朵白云从绵延起伏的山冈走来,庙脊上的琉璃瓦被云彩遮挡了一下,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呼哨着飞起来又落下去,小小的跳动,衬托着背后葱茏的山峦,这些庙顶上黄绿相间的瓦楞,更显得轮廓分明、光亮夺目了。

在游客的注视下,善陀一定嗅到了山外文明的气息。

正是五月,一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朦胧的潮气,清水流过,禾苗正在生长。

我看见了那个朴拙的老。

他正挑了一担水走进油莱花田。

他弯下腰,然后直立在花田中央的一块土包上。

他突兀地站着,哼着欢快的小调,很自在地劳作着。

我走近他,问他在浇灌什么。

“浇灌坟茔上的树啊,万年松柏。

他用手指给我看,先他而去的女人就在那里。

那样轻松,没有一点伤感,但,仿佛是真的,如延续着从前的生活。

老人眯着眼睛。

挽留一些事情真的很难,很多人事也很复杂,到了这样的年龄,如果心中还有痛苦,痛苦就会与生活永远相伴了。

因而,不应留下痛苦,让痛苦去浪费剩余的时间。

他的女人就在那里,油莱花田里,等待着亲爱的未亡人。

扳着指头数日子,一日,两日……那头的农妇一定不紧不慢,守候在四季轮换的油菜花田里。

葬在这油菜花田里的善陀人真是好福气啊。

看天。

天上有云,云本无根。

世人都说那云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是啊,那云,混沌无识无序,依偎戏耍在山的怀里。

谁又能说混沌不是一种大境界呢!

像曾经的善陀人家,只守着自家的老屋,守着宁静的自然,守着一种不变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修房造屋,抽几口旱烟,看几朵云彩,心里平和着,吼几声地头田间的秧歌,咂摸一些活命的滋味来,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难以倾诉,不可理解。

时间,好似昨日。

山、水、草、木,以及生命、智慧、劳作与汗水浇灌的丰腴,让我明白了,翻越一座山之后,面对的或许就是亘古的宁静与庄严,也懂得了自省与平和的美好。

冬日白雪覆盖,春天幼苗返青,五月百花盛开。

山中的花期这般烂漫,得益于毫无阴霾的雨露滋养,洁净而又恣肆。

曾经存在的善陀,看到过生命最烂漫的时刻,而此时,它就像黄土地上一块沉默的土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善于选取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一盘石碾,一个舞台,一座石层小院,都承载着作者浓浓的深情,蕴涵着丰富的意蕴,显示着岁月的沧桑。

B.文本在描述过程中,始终含有今昔对比的意味,虽着眼于善陀眼前的实景,却每每引领读者的思维穿越时间隧道,回到那热闹而人气兴旺的从前。

C.本文的语言含蓄而深沉,生动而优美;平行推进,结构清晰;古诗词和对联的引用,增加了文化气息,也引发了读者无穷的联想,诗意十足。

D.本文以一个在新时代市场经济大潮中被荒弃的小山村为描写对象,表达了对小山村优美环境的热爱和赞美,暗寓兴废更替、世事沧桑的慨叹。

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6分)

①一座寺庙的舞台还在,只是没有了背墙,敞开的舞台犹如一扇落地大窗,仿佛告诉世人,物质完好的东西到最后都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完结。

②曾经存在的善陀,看到过生命最烂漫的时刻,而此时,它就像黄土地上一块沉默的土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6.文章中间插入一个老人挑水浇灌坟茔上的树这一情节,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大秦铁路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是“西煤东运”的能源大通道。

它担负着我国主要四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十大钢铁公司和上万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生活用煤,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25%,创造了世界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运输效益最佳等多项纪录。

随着囯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増,大秦铁路的运输能力也在与时俱进。

2007年突破3亿吨,2010年突破4亿吨,到2014年突破4.5亿吨,达到1亿吨设计运量的4.5倍。

2014年4月2日,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冇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囯家之一。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侵袭了大半个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大秦铁路日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并连续20夭日均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有力地缓解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煤炭紧张局面。

(摘编自《大秦铁路:

筑起能源大动脉负重争先不停歇》,人民网2018年9月13日)

材料二:

到2018年2月8日,今年广东铁路部门为广州港、高栏港两大海港抢运电煤101.6万吨,其中广州港抢运电煤41.2万吨,高栏港抢运电煤如0.4万吨,有效缓解粤湘两地电厂的发电压力。

因为前期低温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工业、农业用电量需求大增,粤湘两地部分火力发电厂存煤量急剧下降,出现一定程度的“电煤荒”。

为防止粤北及湖南部分区域出现“拉闸限电”现象,负责港口转运铁路的广州货运中心制订了优先运输电煤计划,利用深夜客车下线整备间隙,组织电煤专列开出。

从去年广珠铁路线连通京广铁路干线后,髙栏港始发的货运列车从原来运货3500吨提高至4500吨。

疏运速度得到进一步加快,目前广州港电煤日均装车达到200车左右;高栏港日均装车超过400车。

(摘编自《广东铁路抢运电煤突破百万吨》,新华网2018年2月10日)

材料三:

据2014年《BP世界能源统计》,过去10年,煤炭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从2004年的27.2%提高到2013年的30.1%。

2013年召开的第22届世界能源大会预判,2050年化石能源仍是世界基础能源,煤炭仍将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

长期以来,煤炭都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体。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

但是,目前我国传统的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深度埋藏和低阶煤比例大;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开采要忒的科学产能比例低;输配运距加大、供给粗放;总体利用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

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已是刻不容缓。

(摘编自谢克昌《“乌金”产业绿色转型》,《求是》,2016年91月8日)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能源产业由弱到强,实现了大发展,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种能源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

197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仅为6.3亿吨标准煤,2017年则达到35.9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46%。

同时,各品种能源生产全面发展。

2017年,原煤产量352亿吨,比1980年增长47倍,年均增长4.8%;

原油产量1.9亿吨,增长0.8倍,年均增长16%;天然气产量1480亿立方米,增长9.4倍,年均增长6.5%;次电力产量18万亿千瓦时,增长30.5倍,年均增长9.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总量,有力地支撑了囯民经济高速增长。

(摘编自《“风光”无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跃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网2018年11月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秦铁路在列车密度、运输能力、增运幅度、运输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无愧于“中国重载第一路”的美誉。

B.雨雪低温等极端天气岀现时,电煤需求量剧增,这时负责电煤运输的铁路部门就要承担巨大压力,他们的表现决定着抗寒的成效。

C.长期以来,煤炭是能源供应的主体,并且到2050年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上面这两点情况,我国和世界的是一致的。

D.四则材料都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进行报道,使报道真实可信;多用百分比和倍数是本文数字运用的特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报道了铁路运输部门对电煤运输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材料一更侧重于对一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地位和功绩的报道。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报道了在特殊极端天气状况下电煤运输部门出色的运输保障能力,但这一点在材料一中只作为一个侧面事例来呈现。

C.材料三中所列举的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中存在诸多问题,与材料四中报道的我国各品种能源生产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D.四则材料大致能体现一定的逻辑顺序,前两则材料内容较为相近,主要谈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后两则材料主要谈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

9.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当今的能源状况。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怀慰,字彦泰,平原平原人也。

祖奉伯,元嘉中为冠军长史。

父乘民,冀州刺史。

怀慰初为桂阳王征北板行参军。

乘民死于义嘉事难,怀慰持丧,不食醯酱,冬月不絮衣。

养孤弟妹,事寡叔母,皆有恩义。

复除邵陵王南中郎参军、广德令、尚书驾部郎。

怀慰宗从善明等为太祖心腹,怀慰亦豫焉。

沈攸之有旧,令为书戒喻攸之,太祖省之称善。

除步兵校尉。

齐国建,上欲置齐郡于京邑,议者以江右土沃,流民所归,乃治瓜步,以怀慰为辅国将军、齐郡太守。

上谓怀慰曰:

“齐邦是王业所基,吾方以为显任。

经理之事,一以委卿。

”又手敕曰: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今赐卿玉环刀一口。

”怀慰至郡,修治城郛,安集居民,垦废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

不受礼谒,民有饷其新米一斛者,怀慰出所食麦饭示之,曰:

“旦食有余,幸不烦此。

”因著《糜吏论》以达其意。

太祖闻之,手敕褒赏。

进督秦、沛二郡。

妻亍在都,赐米三百斛。

兖州刺史柳世隆与怀慰书曰:

“胶东流化,颍川致美,以今方古,曾何足云。

”在郡二年,迁正员郎,领青冀二州中正。

怀慰本名闻慰,世祖即位,以与舅氏名同,敕改之。

出监东阳郡,为吏民所安。

还兼安陆王北中郎司马。

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五。

明帝即位,谓仆射徐孝嗣曰:

“刘怀慰若在,朝廷不忧无清吏也。

”怀慰与济阳江淹、陈郡袁彖善,亦著文翰。

永明初,献《皇德论》云。

(选自《南齐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三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手敕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怀慰至郡/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垦废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

B.又手敕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怀慰至郡/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垦废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

C.又手敕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怀慰至郡/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垦废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

D.又手敕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口/怀慰至郡/修治城郭/安集居民/垦废/田二百顷/决沈湖灌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醯酱”指醋和酱,亦指酱醋拌和的调料。

“不食醯酱”为中国丧礼的要求之一。

B.“宗从”的意思指的是同宗的族人、本家人,多指从祖、伯叔或兄弟辈等这些人。

C.“斛”是中国古代的量器名称,也是容量单位,一斛本来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D.“流化”在本文是流放改化的意思,指古代地方官员对犯罪之人的改造教育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怀慰孤苦自立,非常富有恩义。

在义嘉事件中父亲刘乘民遇难之后,他表现出自立的品性,亲自抚养孤弱的弟弟和妹妹,事奉守寡的婶娘,都有恩义。

B.刘怀慰深受赏识,君王委以重任。

齐国建立后,皇上让他担任辅国将军、齐郡太守,并告诉他说齐邦是王业的根基,把经营治理的事情完全委托给了他。

C.刘怀慰八面玲珑,君臣全都满意。

他原名叫闻慰,因避讳世祖舅舅的名字而奉敕改名;在出京师前往东阳郡视察之时,他也讨得了各级官吏以及百姓满意

D.刘怀慰为官清正,死后尚得缅怀。

永明九年时他去世了,享年四十五岁;明帝即位后,曾对徐孝嗣说如果他还活在世上,朝廷就不用担心没有清正的官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沈攸之有旧,令为书戒喻攸之,太祖省之称善。

(2)因著《廉吏论》以达其意。

太祖闻之,手敕褒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陇西行

耿湋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剪,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注释】①陇戍:

泛指戍守西部边疆。

②李都尉:

指著名的汉将军李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前两句为环境描写,描绘了一幅边疆积雪封路、人迹稀少的艰苦景象。

B.“岂无羞”写出了守边将士因为边境敌人未被消灭而羞愧难当,意志消沉。

C.此诗最后两句运用“李广难封”的典故隐约表达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批评。

D.“陇西行”古乐府名,多写边塞军旅事务,本诗描写了富有特色的边塞之景。

15.“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在诗中有何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一句写出对暮色中春花飘零景象的感叹;用“”一句写出他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难宁。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两句话说明船和水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到达了本质的飞跃:

“”

——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8年11月7日至9日在浙江乌镇召开。

乌镇之约像一叶行走在互联网世界的乌篷船,,它载着吴越的韵脚,为这场的聚会浅吟低唱;它勾着浓淡的水墨,为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再度挥毫。

这次大会围绕“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且的是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促进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五年来,互联网科技创新,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呈现的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升级。

企业每年展示的新创意、新产品令人

,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

不同于互联网科技“岁岁年年人不同”,互联网安全与治理的话题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网络空间国际关系和国际规则、网络反恐国际合作、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犯罪、弥合数字鸿沟等问题,几乎是每次大会必触的话题。

针对上述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期而至群星璀璨层出不穷目迷五色

B.如约而来群星璀璨屡见不鲜眼花缭乱

C.如期而至群贤毕至层出不穷眼花缭乱

D.如约而来群贤毕至屡见不鲜目迷五色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次大会围绕“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促进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B.这次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提高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C.这次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目的是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

中国平台,提高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D.这次大会围绕“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提高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会嘉宾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共同为媒体变革和传播创新勾画美好图景。

B.参会的与会嘉宾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共同为媒体变革和传播创新勾画美好图景。

C.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共同为媒体变革和传播创新勾画美好图景的是参会的与会嘉宾。

D.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共同为媒体变革和传播创新勾画美好图景的是与会嘉宾。

20.下面是某小区开发商给小区内业主发出的一份改期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敬告XX小区各家业主:

因镜湖小区二期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要求,我公司本来定于2018年12月30日在营销中心进行的“业主老带新”活动已取消,发布活动的时间及方式由我们公司另行安排和通知,由此给各位业主带来不便,请各位业主能够理解。

21.下面是某网站用户注册模块业务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奋斗是什么?

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些抽象,但答案却非常具体。

奋斗是农民在土地上滴下的每一滴汗水,奋斗是工人在车床上造出的每一颗螺钉,奋斗是我们在上班路上迎来的每一轮朝阳,奋斗也是我们曾经倾注心血的每一个日子。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用奋斗换来了今天的一切。

在一穷二白中奋斗,中国站了起来;在百废待兴中奋斗,中国富了起来;在困难和挑战中奋斗,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