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2123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docx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基础达标】 

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答案】D 

【解析】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

 

2.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答案】B 

【解析】 

  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型;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3.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 

 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B 

由题可知,0~t1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t1~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错误、B正确、D错误;由于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N,C错误。

 

4.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B.第5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等于第7年的种群数量 

 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答案】D 

【解析】 

  由于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所以在第3年之前种群数量呈增长状态,第3年的λ=1,此时乌鸦的增长率为0,第3~9年间λ<1,所以其种群数量不断降低,到第9年以后λ恢复为1,种群数量不再降低,所以第3年时种群数量最大。

第5年的种群数量多于第7年的种群数量。

λ最大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开始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 

 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K值 

 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答案】C 

种群数量在呈“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第1阶段种群增长速率较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故A正确;在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B正确;第3阶段种群数量超过了K值,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故C错误;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故D正确。

 

【能力提升】 

1.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C 

【解析】 

  A项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K时种群密度最大,若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C 

【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3.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可以判断(  ) 

  

 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答案】C 从图中曲线不难看出,种群增长速率≥0,说明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由曲线信息可知,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为增长型。

 

4.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

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 

 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 

【答案】B 

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1增加到K2,说明环境条件变得相对更适宜、更有利于该种群生物生活。

A项,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有利于该种群数量增加;B项,由于K1是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影响K1的变化;C项,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可能更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项,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使该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D 

图中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而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表明在6个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所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对。

天敌的迁入,主要捕食到该种群中“老、弱、病”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B对。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对。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造成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会对种群的密度造成影响,D错。

 

【终极闯关】 

1.(2015广东卷) 

  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D 

【解析】 

  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J”型增长曲线,B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项错误;在10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120000个,D项正确。

 

2.(2015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项正确:

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零;C项正确:

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的增长;D项错误:

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降低。

 

3.(2015福建省高三高考模拟) 

  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某鱼塘中草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捕捞后,草鱼的剩余量为K/2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B.降低捕捞强度,有利于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相同捕捞强度、不同网目对草鱼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不同 

 D.不同捕捞强度、相同网目捕鱼对草鱼的年龄组成的影响不同 

【答案】C 

【解析】 

  捕捞后,草鱼的剩余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草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甚至消失,保持捕捞强度33%使得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则降低捕捞强度,有利于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据图分析,相同捕捞强度、不同网目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对草鱼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相同;据图分析,160mm的网孔,捕捞强度45%会导致草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甚至消失,捕捞强度33%使得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说明不同捕捞强度、相同网目捕鱼对草鱼的年龄组成影响不同。

 

4.(2015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模拟)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A 

【解析】 

  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A正确;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是K/2处,即c点,B错误;防治虫害应在蝗虫出现时,应在c点之前,C错误;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

 

5.(2015浙江卷) 

  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

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_____处理。

 

【答案】 

 

(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如图:

 

  

   

 (3)破碎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保证等量接种,每个瓶中含有等量的培养液。

由于空间和培养液有限,所以细菌细胞的数量、酶的浓度不能无限上升,故一段时间后各曲线水平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要测定总酶浓度还需要测定细胞内的酶浓度,所以要将细菌细胞进行破碎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