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体型性状的遗传及选择.docx
《猪体型性状的遗传及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体型性状的遗传及选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猪体型性状的遗传及选择
猪体型性状的遗传及选择
【百旭合生农业公司,百旭合生精子培养基(比利时稀释粉)科研部资料库】。
一、 前言
种猪必须体形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殖功能。
由于肢蹄或其它体型性状被迫淘汰,会降低育种群的遗传进展,对于商品群则会增加更新成本、增加母猪非生产天数。
近几十年集约化饲养模式的发展和对生产性能的强度选择,使肢蹄问题更为严重,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对于体型的独立淘汰已实行多年,这主要是根据表型的客观评定和对将来生产能力的预测进行的,但许多育种者发现进展非常小,甚至情况变的更糟。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与指数性状负的相关,特别是与生长速度;另外,随着猪生长速度越来越快、瘦肉率越来越高,骨和腱的生长不同步,肢蹄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许多情况下,过分强调表型评估,降低了选择指数的选择强度。
在有些群体,指数最高的公、母猪的80~90%由于体型问题而被淘汰,使许多群体的遗传进展降低一半以上,给总体遗传改良、育种者和生产者造成巨大损失。
这也表明,过去对体型进行表型选择所取得的进展不能抵消生长速度提高带来的负效应。
通常,一个性状的改良基础是其经济重要性或其与经济重要性状的相关。
与指数选择性状相比,体型性状的经济重要性为中等,但其对指数性状的经济获利性却有显著影响。
因此,如果对体型性状的选择和改良不给予适当重视,对体型进行独立淘汰,就会损害其它经济更为重要性状的改良努力。
在体型性状上未能取得进展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合适的记录和遗传评估系统。
如果对体型给予适当重视,在选择时考虑与生长速度的负相关,就可能在体型和生长速度上都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在欧洲许多国家,对体型性状的系统选育已进行了多年。
本文将对体型性状的研究做一综述,并对其选择进行讨论。
二、 体型的重要性
1、 下表是对丹麦500个生产者的调查结果(%)
非常重要
重要
不太重要
不重要
体长
9
38
49
4
体宽
6
40
50
4
四肢
90
10
0
0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生产者来说,四肢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两个体型指标。
2、 在瑞典的一个研究中,商品猪场3990头母猪不同淘汰原因的研究中,30%是由于生产性能,23%是繁殖问题,11%是由于肢蹄软弱。
3、 在908头母猪更为详细的研究中,各种原因淘汰的比例如下:
淘汰原因
数量
%
前肢
14
2
后肢
131
14
脚趾
17
2
乳房
65
7
小计
227
25
生产性能(产仔数)
198
22
繁殖问题
278
31
疾病
50
6
其它
155
17
合计
908
100
结果表明25%的母猪由于体型原因被淘汰,仅次于繁殖问题。
在体型性状中,后肢和乳房是最主要的淘汰原因
三、 体型性状的遗传及与生产性能的相关
在遗传改良系统方案中,性状的选择应根据以下几个标准:
遗传力
与其它经济重要性状的相关
性状的经济加权值
度量的准确性
遗传力
性状
范围
平均
前肢
0.04~0.32
0.18
从前视的前肢
0.06~0.47
0.27
前肢骨
0.06~0.47
0.27
前肢系部
0.31~0.48
0.40
前脚趾
0.04~0.21
0.13
后肢
0.04~0.21
0.13
从后视的后肢
0.06~0.47
0.27
后肢附关节
0.01~0.23
0.12
后肢系部
0.07~0.30
0.19
后脚趾
0.09~0.13
0.16
背
0.15~0.22
0.19
行动
0.08~0.13
0.11
这些估计值由于生产系统、度量分类的不同,无法比较在肢蹄性状中,系部的遗传力较高。
乳头数:
一般认为,乳头数具有中等遗传力,0.3左右。
与生产性状的遗传相关
在荷兰,这种研究进行了很长时间,VanSteenbergen(1990)博士论文的结果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因为观察数量大。
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ADG
背膘厚
饲料效率
前肢
前视
6
6
10
21
侧视
6
11
8
23
系部
31
44
14
-15
后肢
后视
22
-29
4
71
侧视
23
8
-16
-8
系部
30
-13
6
3
脚趾(比例)
9
3
-25
-21
运动
13
-35
26
23
这些结果表明选择生产性能会显著影响体型性状,但是,相关的大小和方向应根据度量的刻度来看待。
比较小的遗传相关可能表示强的非线性关系,对于大多数这类性状,由于高分、低分都不是所希望的,更有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
正相关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性状的改进使体型性状也同时改进。
如,前肢系部与ADG的相关为0.44,意味着前肢系部弯曲从深的角度(0分)到低角度变化(9分)与生长速度提高有关,然而,正常角度(4.5分)是我们希望的。
因此,如果群体均数低于4.5,生长速度提高也会使体型得到改良;如果群体均数高于4.5,体型性状的改良则会降低生长速度。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与前肢一些性状是正相关,而与后肢性状则为负相关。
相关的正负和群体均数共同决定了选择生产性状导致体型性状的变好或变差。
这使得从这些相关结果中得出结论更为困难。
然而,有证据表明,体型和生长速度之间存在负的表型相关。
与使用年限的相关
根据许多研究,体长、体宽、附关节、系部和运动姿态是与使用年限相关的重要体型性状。
经济加权值
在报道的文献中,很少有体型性状的直接经济权重,多数情况是根据体型性状与使用年限的关系的估计值。
因此,与使用年限密切相关的性状的经济加权值最高。
度量的准确性
1、 在与生长和使用年限相关的重要体型性状中,在进行背膘厚测定时,前肢和后肢性状的测定记录比较简单明了。
2、 记录每头猪前肢和后肢约需30秒。
3、 然而,准确测定运动比较困难,需要猪在平地上安静走一定时间,测定比较费时、记录比较困难。
4、 可以用前肢和后肢评分来代替运动,这样,记录更简单、准确。
5、 据GrindflekandSehested(1996)观察,运动差的母猪第四胎留在群体的比例比群体平均低21%。
6、 在许多研究中,运动只简单分为好、坏两类,不能进行适当的评估和利用遗传变异,所以估计的遗传力偏低。
四、 其它国家采取的记录系统
1、 度量的性状
一些国家已提出和使用了不同的记录体系。
这些系统记录的性状、性状的分类数各不相同,下面是一些国家的系统情况:
性状
度量
国家
实施年度
资料来源
前肢、后肢、步态、背、后驱、腹线等21个性状
9分制
瑞典
1982
VanSteenbergen(1989)
前肢、后肢、肩部、背、后驱、体高、腹线等14个性状
3分制
荷兰
1982
Koning(1996)
前肢、后肢、运动状态
9分制
瑞典
1993
Lundehein(1996)
前肢、后肢、运动状态、姿态、背、腹线
3大类
挪威
1993
GrindflekandSehested(1996)
前肢、后肢、背、总体评价
总体评价5分制、其他性状3分制
丹麦
1995
AndersenandHansen(1996)
在美国,前肢和后肢实行5分制,二者相加,采用10分的度量方法
● 1~3分:
有严重的结构问题,无法作为种用
● 4~7分:
有轻微的结构或运动问题
● 8~10分:
无明显的结构或运动问题
对于腹线也采用10分制
● 1~3分,不可接受:
每侧少于6个有效乳头,或一个以上的反转乳头,或距离不对称。
● 4~7分,好:
每侧有6个或6个以上的有效乳头,形状和距离适当。
● 8~10分,非常好:
每侧有6个或6个以上的有效乳头,排列整齐,发育良好。
这些系统记录的性状数都很多,有的甚至达到21个。
但最为共同的性状是前肢、后肢和腹线,有些系统使用运动步态。
随着性状数的增加,记录方法变的更为复杂而且费时,每个性状的遗传进展也降低。
五、讨论
(一)、性状记录
1、 最为重要的体型性状是前、后肢,运动姿态和腹线。
2、 这些性状中,运动姿态是影响使用年限最重要的因素。
3、 然而,运动姿态记录困难,遗传力低(8~13%),遗传改良余地小。
4、 运动姿态主要受前肢、后肢状况的影响。
5、 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的体型记录系统中都用到前肢、后肢评分,对于育种者、技术人员比运动姿态更容易接受。
6、 肢蹄的状况可以用前视(后视)、侧视、系部和脚爪来进行。
7、 这些性状中,前视(后视)、侧视、系部比脚爪对运动影响更大。
8、 脚爪的遗传力低(4~21%),也没有发现对运动和使用年限有显著影响。
9、 脚爪可以从评定性状中剔除,以减少体型性状的数量。
10、 通常认为母猪必须具有功能乳头去哺育仔猪,在生产中乳头间距离、发育形状、位置等的遗传力并没有研究清楚。
但是,这些性状,特别是有效乳头数对生产有直接影响,应该作为体型记录系统的一部分。
(二)、分类数
记录的刻度非常重要,实行3分制具有记录简单、分类清楚的优点,例如肢蹄可以分为弯曲、正常、镰刀状,肢蹄系部可分为高、低、正常。
但是,这种划分不能区分更多的差别,如前肢的轻微弯曲与严重弯曲,更为重要的是无法鉴别遗传上的变异。
因此,分为三类不太适合遗传评估。
但另一方面,分类太细,又很难对一个个体在相临两类中作出选择,而最后也只使用了少数几个类别。
分成9类,其分布就基本为正态分布,但在现场情况下,即使是9类,正确使用或将个体能准确分在相临两类,也比较困难。
采用5分制对于生产实践或遗传评估更为适合。
(三)、评分系统建议
1、 前肢
前视(1.0~5.0)
侧视(1.0~5.0)
系部(1.0~5.0)
2、 后肢
后视(1.0~5.0)
侧视(1.0~5.0)
系部(1.0~5.0)
3、 有效乳头数
(四)、在分类间记录分数
在两个分类中间,可以用分数进行记录,没必要向1个整数靠拢,例如3.2或3.7比3或4更能准确反映个体的差别。
利用小数记录更能反映个体的细小差别,能鉴别出群体发生的变异,也更有利于选择。
(五)、记录时间
1、 公猪、母猪的这些性状应该在测定背膘厚时记录
2、 有效乳头数应在断奶或测膘时记录
(六)、遗传评估和选择
育种值的估计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分别计算7个性状的育种值,根据与使用年限的关系组成一个指数
2、 将性状的表型评分组成一个新的表型值,计算四肢的一个育种值,腹线的一个育种值。
方式1
1、 估计太多体型性状的育种值,可能会使某一个或二个性状的选择加强,这样会降低总体遗传进展,特别可能会降低生产性状的选择强度。
一个办法是不发布单个性状的育种值,而根据个体EBV形成一个指数。
这个指数考虑各个性状与使用年限的遗传相关,这个指数可以与其它生产性状指数合并,
2、 这种方式可以监测各个性状的遗传进展,可以根据进展情况调整经济权重。
3、 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根据单个群体的情况实施特殊选择。
方式2
1、 所有体型评分形成一个指数可以避免对某一个性状给予过高的权重。
2、 但预测单个性状的进展比较困难,而且可能比较复杂,育种者和遗传家难以达成一致。
建议
1、 估计单个性状的育种值,形成一个指数(方式1)看起来更合理。
2、 也可以采用其它系统,如NSIF和北欧的一些系统
3、 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评价的重点是体型性状的遗传进展、对其它性状的影响、估计的准确性和进一步改良的灵活性.
母猪繁殖障碍及控制对策
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张华
东乡县农科院吴自旺张年福
母猪繁殖障碍延续了数百年之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凡是养猪的地方,无论是规模化猪场,或是养猪专业户、农户饲养色母猪都会发生此病,它已成为养猪业发展极大的威胁。
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的特征是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畸形、乏情和不孕,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影响猪群的繁殖。
为了控制此病蔓延,根据我们几年的生产实践和收集资料,再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1.母猪繁殖障碍的扩散地区及危害程度:
据英国1980年发表的统计资料,母猪流产和死胎造成的损失约占哺乳仔猪数的1/4,英国政府做出决定,禁止从有伪狂犬病、繁殖--呼吸综合症地区进口猪、精液、胚胎及卵子,半年内扑杀阳性猪35万头;美国约有10--15%的猪患伪狂犬病,许多猪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8%停业倒闭,25%处理猪群,22%的仔猪不能出售,造成的经济损失约有37%猪场损失3.5--16万美元,50%猪场损失高达16万美元以上;前苏联有21个猪场感染了繁殖障碍的母猪11480头,生产仔猪130870头,损失32440头,其中弱仔(无吸乳能力)12920头,死胎18910头,木乃伊610头:
荷兰自1972年起,每年用于该病的疫苗费1400万美元;日本山形县于1981年首次发现本病,2年内扩大到5个县553个农场爆发伪狂犬病,还有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朝鲜等国也发现此病,以细小病毒感染居多。
我国湖北省畜牧兽医所在1987年调查8234头次生产母猪中,有繁殖障碍者3390头,生产84392头次仔猪,损失10894头,死亡率为12.86%,相当于100头母猪5年产仔数的总和,江苏省丹阳市年养后备母猪3000--4000头,有500--700头初产母猪感染细小病毒,产下死胎、损失仔猪2000--3000头;广西省8个猪场饲养的母猪生产2024胎,发生此病1012胎,占啊、总胎数的50%,而这2024胎生产仔猪19792头,死仔有8359头,死亡率达到42.2%,甘肃兰州军区生产基地养母猪60头,因繁殖障碍被迫淘汰30头,广东省揭阳炮台镇养母猪1万头,发生流产、死胎、不孕的母猪占20--30%,河南省22个养猪场母猪繁殖障碍发生率高达2/5,约为4500头,损失仔猪4万多头。
而我省猪繁殖障碍的危害程度,据江西农大全炳昭等人调查,某猪场1994年繁殖母猪132头,淘汰31头,其中患子宫炎16头,不发情5头,不受胎2头,其他原因8头,淘汰率为23.48%,1995年繁殖母猪143头,淘汰40头,其中依次为24头、2头、4头和10头,我们在乐平、丰城、波阳、万年等市、县部分猪场的调查,感染繁殖障碍母猪约有1/3,其中患子宫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高达51.6%,断乳后不发情占31.2%和配种后不受胎为17.2%
2.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及特征:
母猪繁殖多以症候群的形式出现,病因复杂,一般分为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大类。
现分述如下:
2.1传染性繁殖障碍的病因,目前在猪群中已感染的病毒有细小病毒(PPV)、伪狂犬病毒(PRV)、繁殖--呼吸综合病(PRRS)、猪痘病毒(HCV)、流感病毒(ISV)、口蹄疫病毒(FMDY),在细菌病源有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李氏杆菌、布氏杆菌等;还有弓形体、钩端螺旋体、衣原体等都可引起本病发生,现把养猪业中已扩散的几种疾病简略介绍。
2.1.1细小病毒(porcineparxovirus):
它属于细小病毒科,在电镜下病毒六角形或圆形,无囊膜,直径22±2nm,病毒核型为DNA,对热、脂溶剂及胰蛋白酶有很强抵抗力,加热56℃48h、70℃2h仍有感染力。
80℃5min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在-20℃--70℃能存活一年以上,用0.5%漂白粉、2%NaOH5min可杀死病毒。
传染途径是通过消化道、交配、胎盘直接感染,污染物和啮齿动物是传播媒介,据Johason等人1970年报导,一旦PPV传入阴性猪场,3个月内100%。
都受感染,妊娠母猪感染PPV,可经胎盘传染,受传染的胎儿,在吃乳前可检出该病毒;Linas等人1974年实验证明,交配可传播PPV,易感猪感染后1周左右,经血清学检查可测出抗体;cartwrght和HUCK1967年首次从猪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到1株细小病毒,随后日本(1972)、澳大利亚(1973)、南非(1975)、芬兰(1976)、法国(1977)、加拿大(1978)等国家也分离到猪细小病毒。
据血清学检测,猪的阳性率英国为19--56%,德国为54%,澳大利亚为52%,美国为57%,丹麦为12--42%,日本为10%,我国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云南等省自1982年后从病猪和死胎中都分离到PPV,测出阳性率为50.16--75.22%。
PPV的症状表现是生产死胎、木乃伊和母猪不孕,据Bachnann等报导,怀孕70天前母猪感染PPV引起胎儿死亡,70天后感染胎儿可存活。
2.1.2伪狂犬病毒(pscudorabies):
匈牙利Aujeszky于1902年首先发现,现已在世界各州44个国家发生,我国1948年发现猫伪狂犬病,目前已有21个省(区)、市报导过此病,河南省采用死胎、弱仔的病科,用生物方法,已证实PPV存在。
伪狂犬病毒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在干草上夏季可存活30天,冬季可存活46天,从病猪体内排出的病毒在阴暗处可从秋季存活到翌年夏季,哺乳母猪感染后6--7天奶中可排毒,持续3--5天,妊娠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PRV加热55℃--56℃,30--50min死亡,对日光敏感,其传染途径。
主要是口、鼻接触,自然交配,皮肤伤口,污染环境,带毒的老鼠窜入猪舍、仓库或用带毒下脚料喂猪感染PRV。
症状表现是体温升高到肌肉41℃,精神萎顿,厌食、呕吐或腹泻,步态不稳,运动失调,肌肉痉摩倒地抽搐,前冲,后转圈,母猪群空怀率高,屡配不孕、流产、死胎、断奶猪呼吸急促、喘气和疯狂痒。
剖检见脑膜充血,水肿,扁桃体、肾、肝、脾坏死周围有红色晕圈,肺充血,水肿内有大量沟沫液体,淋巴结肿大,胃肠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流产胎儿的肝、脾、胎盘线毛膜有凝因坏死。
PRV蔓延感染后,数月内从扁桃体、鼻粘膜,淋巴结分离出PRV,用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当猪受寒调群等刺激时就会排毒,而引发起再度爆发。
2.1.3繁殖--呼吸综合症CporcineReproductiveandRespiratorysyndrome:
美国1987提首次报道,随后德国、荷兰、法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比利时、丹麦等国家相继发生此病,并以不同的描述和命名进行报导,如神秘病、蓝耳病和猪繁殖障碍呼吸综合症,最后,我国某地区从可以病猪中分离到PRRS,初步证明毒株属于美洲型,还有10个地区10头猪采取151份血清,其中4个地区(华北、东北、华中和华南)猪场99份,血清样品中检出PRRS,阳性血清58份,阳性率为58.6%,说明PRRS在我国广泛存在。
该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在电镜观察,它呈球状,其粒子的直径约25--35nm,核衣壳直径为40--45nm,衣壳上有长5um的突起,归于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
传染途径可以通过病猪的鼻腔分泌物,病公猪精液和尿、粪排出,空气传播和感染猪流动是主要的传染方式,患病母猪所生仔猪及其粪、尿污染环境、用具、啮齿动物、禽类和野生动物等均可成为本病传染媒介。
病猪症状是体温39.6--40℃,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停食,咳嗽,呼吸困难,双耳、腹侧及外阴皮肤呈青紫色,空怀期延长,妊娠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弱仔、木乃伊、产后无奶、胎衣停带,新生存仔步行失调,腹泻,离群独居或挤在一起,肌肉震颤,脸上水肿,口鼻奇痒,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公猪发病率较低,约为10%.
2.1.4子宫炎:
公母猪交配前后消毒不严,细菌进入子宫,或是产道损伤,部分胎衣残留和饲养管理不良,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急剧繁殖而发病.其症状是母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减少或废绝,经常努责,从阴户排出黄白色或褐色恶臭液体,虽有发情症状,但屡配不孕,而慢性子宫炎,由于子宫粘膜炎症的刺激会增厚或子宫劲管紧闭,分泌物带留子宫内,常发生全身症状.
2.2非传染性繁殖障碍的病因:
少数母猪因遗传性引起生殖器官疾病或畸形,幼椎病和近亲繁殖,多数母猪由营养,环境引起繁殖障碍,现分述如下:
2.2.1遗传性引起繁殖障碍如母猪的外阴歪斜,卵巢失调,最常见的是黄体残留,还有卵巢单侧或双侧的卵泡及黄体囊肿,公猪的阴茎弯曲,偏向一侧,配种时不易抽入阴道,既是抽入阴道,不能伸到子宫颈口,射出的精虫,游动距离长,影响受胎率,还不公猪阴茎口包皮过大,呈葫芦状,常积贮尿液,配种时会污染精虫,影响活力,甚至死亡,再者公猪睾丸发育不全,慢慢萎缩,形成一大一小,生产不健康精虫,都会造成母猪不受胎
2.2.2营养性引起繁殖障碍:
据陈清明,王速纯主编<<现代养猪生产>>书中介绍,母猪日粮中含有高锌(500㎎/㎏)会影响胚胎发育和产仔数,锰达到0.5㎎/㎏时,使母猪发情异常或消失;PIUNLEE等人1956年报导,母猪长期喂低锰日粮,将导致发情期异常,胎儿吸收和初生仔猪弱小;Noble于1990年证明母猪的日粮蛋白水平低,能引起生殖器官发育受阻,造成机能紊乱,而长期不发情或胎儿存活少;close和mullan,1996年发现,母猪妊娠期中脂肪组织增长对胎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脂肪组织增长能量食入过多有关;mahant,1991年、1994年;wuruyastuti等人1993年报导,妊娠母猪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低于40毫克/千克,会影响胎儿发育和减少产仔数。
2.2.3环境性引起繁殖障碍:
环境是指猪舍内外温度变化,光照面积大小和栏内关猪密度。
夏季炎热天气,通风降温不良,导致母猪食量减少,营养不够,使生殖机能恢复慢,就不能发情。
或把5--6头母猪关在栏内饲养,互相拥挤,经常争食,爬越咬架,造成体弱母猪吃料少,日益消瘦,卵巢机能恢复慢,也不能发情,甚至,受胎母猪发生流产。
猪舍的光照主要来自太阳光和灯光,猪舍的自然光照多用自然光照系数来度量,自然光照系数表示舍内某点水平面与舍外某点水平面散射光照度(IX)之比,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较强的光照强度(12.2%)和较长的光照时间(17时)有利于母猪的发情、配种和怀孕,光照不足或光照过量对母猪繁殖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母猪繁殖障碍的控制对策:
繁殖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采取对策时应查明原因,据上述资料显示,主要是传染性疾病感染其中以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繁殖--呼吸综合症和子宫炎为多数,非传染性疾病,以营养因素占重要位置,采取具体对策如下:
3.1传染性繁殖障碍的防制
3.1.1细小病毒:
应用综合性措施,因PPV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必须做到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进种猪要从无PPV感染的猪场购入种猪;还要进行2个月隔离观察,确定无PPV方可混群饲养。
在PPV流行的猪场,对未免疫的初产母猪和后备公猪的预防特别重要,据JOHSON等人1976年报导,有47%性成熟青年母猪于配种时感染PPV,要延迟到9月龄后,才能配种或经血清学证明已产生免疫后才能配种;萍乡市农科所猪场,乐平市梅岩猪场的实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