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1403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

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贺龙同志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了解他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能指出练习中一段话次序颠倒的毛病,并能说出道理,加以改正,从而懂得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段落,前后句子不能颠倒。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通过学习,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并齐读:

莫名其妙、狂轰滥炸、汗流浃背、疑惑不解、人困马乏、人仰马翻、草帽计

  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任意选择词语,说一句话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老师这里有一幅画面就是画了这个情景,左边还配有一段话,大家自由读一读,想一想:

这样写可以吗

  ?

为什么?

  2、齐读第四节。

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3、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白军被炸的这个场面吗?

  4、引读第五节板书:

神机妙算

  5、你能提提问题吗?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

  质疑问难,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师读课文第二节,读后学生提问。

  2、师整理归纳主要问题:

  

(1)

  贺龙同志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2)

  为什么选中了一块平坦的山坳?

  (3)

  战士们为什么认为这是个奇怪的命令?

  3、三人一组,合作学习:

读读课文,讨论讨论,看看能解决哪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

  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第三节。

  1、自学要求:

(读一读、想一想)

  

(1)

  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

  贺龙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什么地方?

(用--划出)并说说理由。

  2、交流。

  3、齐读第三节。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四、延伸

  1、你能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吗?

  2、古今中外,有许多运用计谋致胜的故事,你能说说吗?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写了贺龙同志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

在教学中,我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时:

  

(一)课堂复习安排了围绕课文连词成句的训练,不但回顾了全文,而且进行了说话训练,同时学生也得到了词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变序”的教学方法,从结果导入课文,引起悬念,激发兴趣。

  (三)整堂课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语,抓住“贺龙同志是怎样神机妙算的?

”这条主线展开教学。

学了课文第三段后,敌人的自相残杀使同学们对贺龙的“神机妙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二节中贺龙根据当时的天气,选了有利的地形,设下了草帽计,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了贺龙的“神机妙算”。

第三节中敌人中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贺龙的料事如神、神机妙算。

最后请学生找找“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贺龙的神机妙算?

”这样,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安排了“用自己的话说说敌人被炸的场面”和“模仿当时战士们的语气、动作说几句称赞贺龙同志的话”两次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或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

”猜一个字。

(“驴”字)(教师板书:

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

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

(教师板书:

包公)

  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

(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

“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

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

是个大官。

  3.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

(教师板书:

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

)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

那你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或课件)

  1.认读词语:

挣(zhèng)钱辔头听差(chāi)耷拉圈(juàn)栏审衙役懊恼一声不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

挣、差、圈

  4.对比记忆字形。

  审()案()吭()衙()役()

  神()按()炕()衔()投()

  5.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6.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懊恼。

  四、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

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

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

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

到时我再来审它!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

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教师板书:

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

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

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

它跑到哪里去了?

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

  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

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

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当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它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为课堂生成营造空间,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问题预设注重了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他们的生成打下了铺垫。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中:

  1.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部分,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

在后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保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情况。

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帮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

如:

学生在课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问题:

“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么?

是不是可以去掉?

”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

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

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2.在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

结果如何?

”意欲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要赞扬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谋。

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我备课设定的思路走。

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学生提到了偷驴贼、王五都用了计谋,并分析出偷驴贼的计谋用错了地方,而王五则用计谋帮助了自己。

  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还生成了很多的新情况:

自主提问时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的问题;再读完课文结局后,还要小组合作表演包公审偷驴贼的过程。

如果一味的迁就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如果着重完成教学预设,课堂将会死气沉沉。

我们如何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双得呢?

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值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感悟濒临失学的儿童求学的艰难和对知识的渴望。

  3.借助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感悟濒临失学的儿童求学的艰难和对知识的渴望。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打示“大眼睛”照片,配音乐。

(板书“大眼睛”)

  屏幕上的这双大眼睛你熟悉吗?

看到这双大眼睛,你又会想到什么呢?

  2.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渴望读书的小姑娘,走进她的内心世界,齐读课题。

(板书“渴望读书的”)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双大眼睛的?

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

画出让你受感动的语句。

  2.把感动你的语句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深层品读,引发感动。

  

(一)感悟“渴望”。

  1.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

  打示: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2.听他读,你听出什么了?

你也来读读。

  听老师读,你又发现什么了?

说一说。

  3.打示: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生怕漏掉()……

  4.现在请你再来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

  

(二)感悟“忧郁”。

  1.打示: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的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它也担心会失去……

  2.自己先读读这段话,这指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呢?

  3.请你再读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

  虽然(),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它也担心会失去……

  4.就像同学们所感受到的那样!

看图片。

  5.说一说。

  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他也担心会失去……

  6.练习朗读。

  (三)唤起同情关爱

  1.凝视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她在诉说:

她在说什么?

  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濒临失学儿童的呼唤!

  打示:

我要读书!

  2.老师带读四、五段。

  齐读这两段话。

  四、借助资料,感悟关爱。

  1.这专注的目光,这充满渴望的眼神引发了海内外千百万人心灵的震撼。

自读第六自然段,你又知道了什么?

  2.散读最后一段,你现在想怎么做?

  3.这节课上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4.打示资料:

散读。

  5.这节课后,你想给自己留一项什么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