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136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四单元化学方程式

第8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标要求:

1.能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和说明一些实际问题。

2.会运用微观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掌握质量守恒的原因。

并以此

为依据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学式,解释生活现象。

3.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

程式。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特别是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4.应用化学方程式的知识解释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知识整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只适合于质量守恒,不适合体积守恒,也不是反应前后分子数守恒。

③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④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宏观:

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因此“质量总和”必然在反应前后不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

a、配平b、条件c、符号)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

CO2为例:

①宏观:

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②微观: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个碳

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③质量:

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

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

③量的方面:

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5、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中考导航: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是历年中考所必考的内容。

中考要求:

能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会用微观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变化,以及应用此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某一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和有关计算。

会两种读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明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和说明一些实际问题的简答题是中考常见的题型。

常见题型有:

填空、选择、简答。

典型分析:

【例1】某可燃化合物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O2→CO2+H2O(未配平),则X不可能是()

 A.COB.CH4C.CH3OHD.CH3CH2OH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根据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也就是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因此可推导出反应后生成物中有C、H、O三种元素,那么反应物中也含有这三种元素,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还缺少C、H元素应该存在于X中。

【答案】A

【例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

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

图中有三种不同小球,即有三种不同的原子。

小球组合的不同代表不同的物质,即不同的分子。

相同小球组合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小球组合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题中共有4种不同组合,故有4种分子,并且有单质也有化合物,选项A错误,B正确;由于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两新的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且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原种类、原子质量均未改变,因此C、D均错误。

该题为球棍模型题,通常用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原子,给出图示表示一个反应或是一种物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结合相关知识认真分析作答。

【答案】B

【例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4P+O2

2P2O5B.HCl+NaOH=NaCl+H2O

C.2H2O=2H2+O2D.Mg+HCI=MgC12+H2

【解析】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主要考虑四个方面:

一看该反应是否能发生;二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三看是否配平;四看是否标注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等。

A没配平,条件是点燃而不是燃烧,燃烧是现象;C没标注“↑”和条件;D没配平和标注“↑”。

【答案】B

【例4】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O)与B(○○)反应生成(○●○)的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

1:

2B.1:

2:

1

C.1:

1:

1D.2:

2:

3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认识及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情况。

但题目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用以表示物质微观粒子图形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含义的理解。

【答案】A

中考过关能力训练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

D.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aM十yN==mP+nQ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与y的和一定等于m与n的和

B.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在P和Q中一定有一种物质为水

C.反应物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

D.若M为ag,N为ag,反应后生成的P和Q的质量总和一定不是ag

3.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物质X和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强

大推动力,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X十2H2O2

N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H3B.N2O4C.NO2D.N2H4

4.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并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氧气:

2KC1O3==2KC1十3O2↑

B.铁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氧气:

2Fe+3H2SO4==Fe2(SO4)3+3H2↑

C.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O2

2MgO

D.氢氧化镁和硝酸反应:

Mg(OH)2+HNO3==Mg(NO3)2+H2O

5.一定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6.下图中的实验不能用于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7.下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

A.S+O2

SO2B.2CO+O2

2CO2

C.2H2+O2

2H2OD.CH4+2O2

CO2+2H2O

8.“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以下用A、B、C三种粒子变化的情况可形象地表示的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极易溶于水,氨气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泛,例如制化肥、纯碱等,还可用于环境治理。

(1)氨气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来收集。

(2)“侯氏制碱法”关键的一步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NH3+CO2+H2O+NaCl===NaHCO3+A,其中生成物A也可用作化肥,A中氮、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___。

(3)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甲醇有毒),使其变为元素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反应为6NH3+5CH3OH+12B===3N2+5CO2+19H2O,上述反应的B处应填入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氨气可将有毒气体NO还原为N2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所用的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1O4)的混合物。

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铵发生下列反应:

2NH4C1O4

N2↑+Cl2↑+2O2↑+4X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NH4C1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⑵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⑶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11.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化学反应的信息。

如:

4P+5O2

2P2O5,该方程式能表示的信息有:

(1)磷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反应前后组成物质的

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除上述信息外,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请再写出三条相关信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试回答:

(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盘锥形瓶口在微热前后均要用瓶塞塞紧,为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热时,若不盖上瓶塞,待燃烧完毕再盖上瓶塞,对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如果反应后待锥形瓶冷却放在天平上,天平不能平衡,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A.白磷不足量B.白磷过量C.空气不纯D.气密性不好

第9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标要求:

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

3.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知识整理: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类型。

⑴由一种纯净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⑵含有不反应的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⑴设:

根据题意设未知量(用x,y等字母表示)。

⑵写: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⑶找:

找出有关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和或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写。

⑷列:

列出比例式,求未知数。

⑸答:

简明写出答案。

3、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⑴分解百分率=

⑵物质的纯度=

⑶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⑷密度=

中考导航:

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尤其是把有关溶液的计算融入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是历届中考的热点,现在的考题计算难度已经降低,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熟练、准确地应用化学方程式解题,注意规范书写格式。

中考常见题型有:

填空、计算题。

典型分析:

【例1】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2),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若用36g氢气转化二氧化碳,则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升?

同时又能生成多少克化工原料乙烯?

(已知: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解析】本题考查熟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同时考查质量、体积、密度之间换算。

【答案】设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同时能生成乙烯的质量为y。

2CO2+6H2==C2H4+4H2O

881228

x36gy

==

==

x=264gy=84g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64g=1.977g/L=133.5L

答:

二氧化碳质量为264g,二氧化碳体积为133.5L,乙烯质量为84g。

【例2】请你利用右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

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方式比较新颖,通过看图后,开放性、自主性地自编题目,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法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与语文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较好反映了要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的新课程理念。

【答案】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2.5g研碎的石灰石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中杂质不参加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0.88g。

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

设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I==CaCI2+H2O+CO2↑

10044

x0.88g

==

x=2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X1000o=80%

答: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中考过关能力训练

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

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容器内发生了分解反应

②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

④容器内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B→C+D

A.①③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A、B、C三种物质各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

A与C恰好完全反应。

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2∶3B.2∶1C.3∶2D.1∶1

3.某居民家每天冬天取暖用煤500kg,煤中含硫约1%。

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大气污染,该居民家每年冬天取暖会向大气中排放约kg二氧化硫。

目前,人们对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已使其面临枯竭。

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写出两种即可)。

4..某同学把3克碳放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实验数据如下,回答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给定氧气的质量

6克

13克

8克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8.25克

11克

11克

⑴从以上数据说明,这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___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⑵第__________次实验碳有剩余,剩余____________克;

⑶第_______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____克;

⑷在第三次实验中,化学反应过程有没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_______________。

5.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一道计算题,请指出他的错误。

题目:

用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现有锌3.25g,求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解:

设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

Zn+HCI=ZnCl+H2↑

651

3.25gx

==

x=20g

答:

可制得氢气20g。

6.已知金属铁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4)。

则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氢气多少升(氢气的密度;0.089g/L)?

(金属铁与稀H2SO4反应的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7.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

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5年5月21日13:

40成功登顶。

假如每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

(1)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⑵你认为用这种方法给登山队员供氧可行吗?

____________(填“可”或“不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05年5月21日,中国登山测量队成功登上珠峰峰顶,圆满完成珠峰高度最新测

量工作。

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化钙(CaH2)固体,用它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

供燃烧之需〔CaH2:

+2H2O==Ca(OH)2+2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内容推断保存氢化钙(CaH2)固体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875g氢化钙固体能源(含CaH296%,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足量的水反

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中考单元过关综合延伸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黑色固体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B.酒精燃烧后只产生热量,没有生成物

C.在所有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都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在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必然发生改变

2.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有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仅仅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淀粉中只含有C、H元素

B.淀粉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淀粉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D.淀粉中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含有H元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KNO3B.CI2C.H2D.NaOH

4.我国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两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淀粉等可以鉴定食盐中是否含碘,其反应原理为5X+KIO3+6CH3COOH==6CH3COOK+3H2O+312,试推侧X的化学式为()

A.KIB.K2OC.KIOD.KOH

5.物质

和物质

的化学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能描述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X+2Y==XY2B.3X+8Y==X3Y8

C.3X+6Y==X3Y6D.3X+6Y==3XY2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7.绿色工艺要求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要制取的产物。

下列是石油化学工艺中的重要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工艺要求:

(图中每根短线代表一对共用电子对,有机物化学反应中用“一”代替“:

”)。

x为()

A、1B、2C、3D、4

8.下封有关数量关系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ag镁和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g氧化镁,则a+b=c

B.mg锌放入n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eg,则n<e

C.ng铁放人s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wg,则s>w

D.mg氯化钡溶液加人到Pg硫酸钠溶液中,生成qg沉淀,则m+P=q

9.将3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根据以上数据可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

A.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氧元素

C.可能含有氧元素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a.

10.有下列事实: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大,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都不变,④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③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填空与简答题:

11.硒元素(元素符号Se)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

硒的某含氧酸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与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化学性质与硫酸相似。

⑴这种硒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____;

⑵这种硒的含氧酸与烧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⑴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分析金刚石与水相比谁更宝贵:

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硫酸产量已达到1600万吨,这标志着我国硫酸工业取得飞速发展。

工业生产硫酸的主要流程为:

①煅烧黄铁矿4FeS2+11O2

2Fe2O3+8SO2②SO2转化为SO3

③用浓H2SO4吸收SO3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何利用流程①中形成的固体剩余物:

(2)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与CO2相似的化学性质。

生产中会有部分SO2随尾气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有人设计用熟石灰吸收尾气中的SO2,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第②步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请判断实现此反应的另一反应物是。

(4)将SO2通入氯气的水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酸,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Cl2+SO2+2H2O+2HCl

14.某同学在科技活动课上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论证质量守恒定律,瓶内放了足量的盐酸,b是未充气的气球,里边放有6.5g锌粉,将它紧紧套在瓶口上见图A)。

将图A的装置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Wig,然后将气球内锌粉全部倒入瓶内,立即产生气体,气球逐渐胀大,锌粉全部反应(见图B)。

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质量为W2g,结果W2

试分析:

(1)此反应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2)天平显示W: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不漏气)。

(3)若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称量,则Wz=Wi。

(4)标准状况下,气球体积最大不超过________L。

(标准状况氢气密度为0.0899g/L)。

15.某学校同学在探究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的产物时,实验过程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