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1151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docx

精选六年级教材日月风情山

第一章我们家乡的日月山

第一课飞雪日月山

   

五月的西宁,前一天还是晴日当空,转眼却飞雪兜头罩了。

去日月山的路,风卷雪飞,路和山几乎一色,白茫茫。

必须戴上墨镜才行,否则眼睛很容易雪盲。

到一个公路收费站,好多车子被劝退,雪厚盈尺,根本来不及清除。

“这样的天,我们也很少碰到。

”当地导游很无奈。

明知上山也是白雪皑皑,但远道而来,无论如何应个景。

勉为其行,慢而又慢地上了日月山。

山上惟我们的车一粒。

裹着军大衣的几个妇女来兜售骑骆驼拍照的生意。

车门刚拉开一线,风旋转而入,手脚不由后缩。

勇敢投入风雪的同伴走起路来都醉醺醺的了,风让她们难以自持。

俞最勇敢,竟然骑到骆驼上挥手作豪迈状。

雪中的日月山,自然看不见被唐朝人称之为赤岭的红土红岩,也看不清之所以“日月山”的太阳峰和月亮峰,但见山上那座日月亭,心愿已足。

我更愿意称它为昭君亭的。

遥想唐朝,文成公主离开长安西行,进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一个华年女子,到那么迢迢山高之处,不是为了内心情感,实在是政治和外交之需。

她未必心中无怨,可是或许于无奈中升出悲壮吧。

所以,我是宁愿相信这个传说的:

当文成公主一行来到日月山,登顶举目,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边是芳草萋萋烟雨绿意,一边却是草枯叶委风雪苍凉,就连这里的日月星辰,似乎也比家乡的昏暗寒冷了,公主不禁凄然,潸然泪下。

如何迈得开西行的脚步?

唐太宗毕竟一代明君,君王威严人情也浓,特意命人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日夜兼程地送上,说是如果公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

故事到了这里结束,该是一段家国儿女之历史佳话了。

却没想,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更不想走了,于是动了手脚,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

公主拿起镜子来看,哪里照见亲人故乡的影子,以为是父皇薄情有意欺骗。

公主心酸不已,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入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却也生出坚决之心,弃了石刻日月镜,毅然西进。

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以前去西藏,出机场,一路粗壮的柳树夹道,当地人说这些都是当年文成公主的功绩。

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而且大昭寺也因文成公主的原因得以扩建的。

历史的意义自是不需多说,我只是在想文成公主当年的艰辛,从温柔舒适的家乡,一路风雨粗粝不说,等待的还是一个未知的男人,心潮如何起伏,她又如何说服自己接受运命?

而后如何承担起一个女人,一个汉家公主藏族王妃的角色,并且因为出色而至今以“阿姐甲莎”(即汉族姐姐)的美名绵延于藏人文化记忆里?

飞雪漫天,简直如美国电影《后天》场景,骆驼妇女的鲜艳头巾几成苍色。

同伴都逃将车上。

嘴里啊呦,双手抱肩,止不住地抖。

不夸张地说,日月山除了曾经的想象,留给我的只是一片茫茫之印象。

但也似乎完成了一种仪式,在现实场景里凭吊了一番历史陈迹,仿佛文化记忆终究不是空幻。

第二课回眸日月山

日月山口南北不过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两座山峦,站在青藏高原上,我感觉不出她的特别之处。

藏人称其为“尼玛达哇”即是太阳与月亮的意思,一个响亮的名字,便在高原黄铜质的阳光和猎猎飘拂的风幡里,坦荡荡地传播———日月山,神奇动听的名字,我仿佛读出了其中蕴含着的古老的憧憬图腾和游牧子民对于日月光华的顶礼膜拜。

这里曾经一片荒芜,“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的民谣正是其凄凉的生动写照。

日月山唐时称赤岭,盖因土石皆赤,或赤地不毛之故,却一直是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

早在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0年),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的。

由红岩垒垒的不毛之地而成为令人神驰心往的日月山,也许是缘于一个优美的传说。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驻驿于此,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绪油然而生,回望不见千里之遥的繁华的长安城,两行清泪潸然而下,她不禁取出临行前唐皇所赐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致,这无异于在茫茫沙漠中陡现一片海市蜃楼。

文成公主忧喜交加,想到肩负联姻通好的重任,乃毅然将宝镜抛下赤岭,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而公主的泪水则汇成了滔滔的倒淌河。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藏汉文化交流使节,就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了。

弃皇室之尊而域使迢遥的蛮荒之地,日月山,何尝不是一块高耸在蓝天白云之下,挺拔于“世界屋脊”之上的纪念碑。

和亲使者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但如文成公主那般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使命的,就屈指可数了。

汉武帝时远嫁乌孙王的江都公主刘细君作有《悲秋歌》,道是“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其悲苦哀伤跃然纸上,那一种常人无从体味的心情和思念故土的忧愁,也许正是文成公主们才会有的铭心刻骨的深深痛楚。

而文成公主赤岭掷镜的毅然决然,使她将一切的留恋抛诸于血泪斑斑的日月山,使她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更使她的人生从此在浩瀚而厚重的史书里抒写出与日月山一般撼人魂魄的灿烂章节。

文成公主入藏后,孜孜以弘传佛教,为藏民祈福消灾,同时带去了五谷种子,教人们种植,而今藏民极其钟爱和依赖的遍地金黄的青稞,即是她带去的小麦种子的不断变异而来的。

在文成公主远嫁途中停留最长的白纳沟对面的山坡上,迄今依然可见她当年教人们开荒种地的田埂,她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物技术和医学著作。

知书达礼、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为吐蕃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光夺日月的贡献。

难怪藏胞们要为她的到来而载歌载舞,而欢腾雀跃,而敬仰膜拜。

在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专门修筑的布达拉宫里,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描摹细致、栩栩如生的壁画,其中即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公主的塑像更是在西域的大大小小的寺院里供奉着,公主深受人们虔诚的怀念和爱戴。

日月山虽无险峻峭壁与峥嵘奇峰,却有雄伟的风姿和磅礴的气势,于峰顶极目远眺,东麓是富饶美丽的湟水流域,清澈的河水蜿蜒曲折,盘山绕岭,滋润着两岸肥沃的田野,养育着这里勤劳的人们;西北方便是波澜壮阔的青海湖;再稍稍调整一下视角,则山峦逶迤绵亘,帐篷点点,炊烟袅袅,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

日月山悲怆的音韵在沧桑之中演绎成一曲高亢悠扬的牧歌。

而神秘的倒淌河便在牧歌里汩汩地向西流淌。

这是一条女性的河,如温婉的低诉娓娓的叙说,如日月山怀抱里西部的女子,回眸之间,让你读不尽的万千风情和温柔宽厚,却又是那样的无怨无悔,百折不回。

第三课离情洒满日月山

当年两位公主跨过日月山的传奇被人们传唱千年,人们不仅仅是赞扬她们融入别一民族的自信,也是赞扬她们跨过自然界限的勇气,实际上她们是一次多么沉重的历史穿越。

3500多米高,长90公里的日月山属祁连山支脉,这是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河水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均以日月山为界。

正是由于日月山横空出世,才阻挡了青海湖水奔流到海的路径,使其成为内湖。

站在日月山上,环视东西两侧,风貌截然不同:

东侧阡陌良田,一派江南风光;西侧草原牛羊,则是一幅塞外景色。

宽度仅为10公里的日月山两侧有如此大的反差,实属自然奇观。

所以,当年两位公主跨过日月山不仅要适应吐蕃的生活习惯,还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藏民对她们一代代的传诵中,可以

看出她们的毅力是多么的超绝!

令人遗憾的是,两位公主以如此超绝的精神去从事唐蕃修好的重责,可收效却是甚微。

文成公主进藏后的九年,松赞干布故去。

吐蕃进攻已经降唐的吐谷浑(今青海地区古时的王国),随之,唐蕃战事重开,率10万众讨伐吐蕃的右威大将军薛仁贵竟为吐蕃所败;金城公主入藏之后,吐蕃也率兵多次攻唐,六十年后竟然攻入长安!

但是,两位虔诚信佛的公主将佛教传入吐蕃,却从长远弱化了汉藏两个民族冲突的强度,因为,原来民族性剽悍的吐蕃自引入佛教后,民族性情渐渐转为柔弱,这就减弱了对汉民族的压力。

加之随公主而行的各种工匠和农人,随带的各种书籍进入吐蕃,这就使汉文化深刻地影响了藏民族。

《资治通鉴》记载,吐蕃国人每日以赭色制土涂敷面颊,说是能驱邪避魔,文成公主认为这是卑俗的陋习,劝松赞干布禁之。

她还逐步劝告扭转这个民族的猜忌狂暴之性,让他们送子弟入国学研习汉文典籍。

金城公主入藏后,又专门派使者赴大唐,请取《毛诗》、《礼记》、《左传》、《文选》各一部。

这就使汉藏民族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加深了相互的理解……

如今,这些都已成为悠悠往事。

此刻,日月亭上山风鼓荡,山顶上的经幡随风飘扬,好似和我们一起在此凭吊两位公主!

虽然,虽然这千年的岁月已逝,可那离情别绪却似依然洒满,洒满这雪域高原上相互对望的日月山……

第四课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东侧,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

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

因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

早在汉、魏、晋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时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线而使其战略地位最为突出。

文成公主途经赤岭作短期停留的历史事实,给汉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青海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当文成公主行至赤岭,将要离别唐朝管辖的土地,心中一片怆楚。

向前西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

遂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看长安景色和亲人,不禁伤心落泪,思乡的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

但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

从此,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继这次和亲的70年后,唐又以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弃隶缩赞,金城公主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路,又一次经过了日月山。

金城公主入蕃和亲,对于促进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日亭、月亭在当年公主驻足的地方高高耸立,站在亭前西望,当年崎岖艰难的路程如今已变成了连接汉藏人民的康庄大道。

   日月山是青海内外流域水系的分水岭,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天然分界线,历来有“草原门户”、“西海屏风”之称。

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形成了东西两侧明显不同的景象,其东绿荫蔽日,田畴纵横;其西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的界线在这里是那样的明显。

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发生在农牧区交接地带的互市,赤岭互市就是较著名的一个。

唐武德二年(619年),在今青海东部地区设鄯州(治今乐都碾伯)、廓州(治今化隆群科),置刺史。

次年,唐与吐谷浑讲求和好,并达成互市协议,互市于承风戍(今拉脊山口)。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与吐蕃定点在赤岭互市,以一缣易一马。

当时青海是重要的产马之地,吐谷浑人培育的“青海骢”在唐代仍驰名于世,产于今黄南、海南等地区的“河曲马”也是国内名马。

唐肃宗以后开展了“茶马互市”,青海大批的马牛被交换到内地,内地的茶、丝绢等同时也交换到了牧区。

明后期至清初,互市地点增多,增有镇海堡、多巴、白塔儿(今大通老城关)等。

清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对互市严格控制,规定只准每年2、8月在日月山地方进行互市交易,并派军队弹压。

后因这种规定不能满足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换需要,清廷便数次放宽政策,并将日月山互市地点移至丹噶尔(今湟源县),日期也予以放宽。

丹噶尔互市是日月山互市的继续,很快成为“汉土回民远近番人及蒙古往来交易之所”,在嘉庆、道光之际,商业尤其繁盛。

清《丹噶尔厅志》记载丹地市场“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商客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显赫的民族贸易的重镇。

第五课话说日月山

日月山横卧在西宁市以西90公里处,是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

界线。

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

什么时候开始称做“日月山”的呢?

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唐太宗为了宽慰她,用黄金制作了一面日月宝镜,据说可以通过宝镜看到长安城的景色和家中的亲人。

和亲队伍行至赤岭,即将离开唐朝国境时,公主站在山颠,东望是良田干顷,杨柳成行,炊烟漂渺;西望茫茫草原,牛羊点缀,天高云淡,引起思乡之情。

她让人拿出宝镜观看,镜中的长安,街市繁华、宫殿巍峨,亲人历历在目,不禁愁思万缕。

猛然想到自己联姻通好的重任,看到和亲队伍中人们投来的企盼的目光,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山谷。

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后人怀念、敬仰公主,把赤岭叫做日月山。

那么,为什么文成公主要嫁到吐蕃去呢?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

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化、加深友谊、安定边境,在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

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疼爱。

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起程,经咸阳、陇西、临夏,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

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附近的馆驿中,举行盛大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

之后,公主一行继续南行。

松赞于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

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第六课雨后日月山

雨后的日月山格外清新,格外宁静。

天湛蓝湛蓝的,草地经小雨的滋

润也变得绿茵茵的,这雨后的日月山是这样的神奇,象高原美人散发着诱,人的美。

    日月山在高高的青藏高原上,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承受日光和月华最多。

在初秋时节,我来到了神秘的青海。

从青海的塔尔寺到青海湖一路走来,真有些朝圣的感觉。

日月山在西宁到青海湖之间。

日月山是青海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也是当年文成公主西嫁和亲回望故土的回望岭,山上立有回望石和文成公主纪念馆。

日月山以东,玉米青葱,生机一片。

地里有刚收获的小麦、油菜。

日月山以西则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

    文成公主在青藏人民之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

在日月山上有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美丽的传说。

当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为了到吐番和亲,增强汉藏人民的融合和团结,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到逻些(今拉萨)送亲的人马走到这高高的山岭上,远望是莽莽的大草原,家乡是渐行渐远。

北风凛冽,前路茫然,公主回望长安不禁黯然泪下。

但她想到自已和亲的使命和出发前父王的叮嘱,她毅然决然擦干眼泪,丢掉随身携带的日月宝镜。

高高兴兴地去和蕃王成亲。

她的日月宝镜化作了日月山,她的两行清泪就变成了倒淌河。

都说自古江河皆向东,天下就这一河独向西。

文成公主的壮举感天动地,河流往西。

    日月山上建有文成公主纪念馆。

馆里供奉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塑像。

为了瞻仰聪颖超凡的公主慈容,欣赏精美绝伦的热贡艺术,了解藏汉融合的青海民俗,人们到日月山都会情不自禁地参观文成公主纪念馆。

这里不仅有青海三绝:

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而且心诚的人到这里许愿都有应验。

在文成公主塑像前,单身的人祈祷爱情,爱情会翩然而至;有情人在这里许愿,爱情之火会燃烧得更旺:

夫妻在这里注目,能化解夫妻之间的一切矛盾。

在文成公主塑像前,我虔诚地把手举过头、过口、过心,心口如一地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夫妻都恩爱如初,白头偕老。

 来这许愿多好。

   文成公主到西域还带去了中原的文明和繁荣。

她还随带去了大批的工匠和艺人,把中原的建筑、纺织、磨面、榨油等技术带到了青藏高原,大大促进了藏汉文化的交流。

文成公主纪念馆还展出了她当年带去的中原水磨。

水磨以水作动力,磨面碾米,方便了百姓生活。

这磨又称这“公主磨”和“汉妃磨”“永萨磨”,据说,有烦恼的人来这里将手放在磨上可把烦恼磨碎。

那磨心石摸得光光的,我想它该给人间磨碎了多少烦恼!

  翻过日月山,不一会就来到倒淌河边。

河水不大,但水特清。

微风吹来,河水涟涟。

好多游人来到这里都要在河边留影。

倒淌河边是倒淌河乡人民政府。

在东西往来的国道边上建有文成公主石雕像。

石像基石上镌有“古道留芳”的铭文。

是呀,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过杰出贡献的人历史和人民都永远不会忘记。

为人民做好事谋幸福的人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日月山,青藏人民心中的圣山,也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

 

第七课日月风情

从湟源县城出发,沿109国道向西行进。

穿过两岸群峰起伏的青藏咽喉——药水峡,便进入了日月境地。

日月是蒙语译出来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什起的地方。

提起日月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李世明为了藏汉人民世代友好,将年轻美貌的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

公主日夜兼程,来到赤岭,举目了望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顿时公主不由地住的思念家乡的亲人,伤心痛哭。

据说公主随身携带着一个宝镜,用宝镜就能看到家乡的亲人。

于是随手拿出宝镜来看,由于旅途的劳累再加悲伤过度,不慎把宝镜掉在地上摔成两半。

这时一半突然出现了圆圆的太阳,一半出现了皎洁的月亮。

从此人们把赤岭称为日月山。

日月山下这一带地方便称日月。

日月山位于湟源县西南40公里,属祁连山支脉,长90公里,海拔最高为4877米,青藏公路通过的日月山口为海拔3520米,为青海湖东部的水坝。

日月山山峦起伏,峰岭高耸,突兀白雪皑皑。

底处则红土覆盖,红岩垒垒,所以唐朝时叫赤岭。

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一个乳状峰,其形状似太阳和月亮。

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拉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闻名遐迩的原因有三:

一是文成公主进藏成亲的美好动人传说,给日月山增添了神话色彩;二是日月山是农业去和牧业区、季风和非季风、外流河湖区和内流河湖区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的最西边缘,登山远眺,东西两侧的地理景观截然不同;三是日月山历来是由内地去青海西部和西藏的通道咽喉。

唐是为唐蕃的分界岭,是唐蕃通道上的重要边防关隘和集贸市场,也是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桥梁。

今天青藏公路从日月山通过,在日月山竖立了“日月山”石碑,并修了“日月亭”,彩绘壁画文成公主的故事,使日月山更加神奇动人。

在高寒的茫茫草原上,牦牛负荷沉重,步履沉稳,人们称之为“高原之舟”牦牛在高寒缺氧的自然条件下,形成了较强的耐寒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

它不仅生产乳、肉,还生产优质动物纤维毛绒及皮、骨等工业原料,也是日月高寒山区人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藏系羊是日月地区土种牲畜中的第一大品种,数量占日月乡各类牲畜的60%以上。

它是我国粗羊毛中三大品种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扶贫修建的温室牛羊棚,为发展本地区的牧业收到了很大的效益。

日月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凉冷,喜温作物难以生存,但耐冷早熟的春油菜却得天独厚,茁壮生长。

每年夏季,菜花遍野、一片金黄;蜂飞碟舞、百里蜜粉,千里飘香。

日月地区平均海拔在3100米以上,冻土、高寒,在空气稀薄的生态环境中,青稞却成为罕见的珍贵生物品种。

日月人民种植青稞有着悠久的历史。

经过千百年来的长期努力和自然选择,形成了许多适应性广、稳产、高产的类型丰富的品种,特别是耐寒、抗旱、防倒伏等的优良品种。

这是具有区域性和民族特色的作物

“花儿”是一种以歌唱爱情为主的情歌。

在歌词中,常把女方称作“花儿”而把小伙子叫做“少年”,所以人们把这种民歌既叫做“花儿”又叫做“少年”。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要举行大型的“花儿”演唱会。

这几天中人们换上新装,象赶亲似的拥在一起,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施展歌喉,大显身手,用“花儿”来歌颂祖国,歌颂家乡的巨大变化。

第八课日月山

(2)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山的东西两侧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极为明显。

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

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

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绵延数十里。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

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丰美。

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

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

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个乳峰,其形状似太阳和月亮。

藏语叫日月山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

很早以来,它就是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

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

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与边疆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族首领纷纷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

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化、加深友谊、安定边境,在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

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疼爱。

公主远嫁,唐太宗准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妆,还派乐队、工匠随同去吐蕃。

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起程,经咸阳、陇西、临夏,渡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

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附近的馆驿中,举行盛大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

之后,公主一行继续南行。

松赞于布亲自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抵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隆重欢迎。

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传说和史迹,千古流传,至今藏族人民仍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闻名,传说众多。

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禄东赞陪同,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

当公主登上山顶,举目环顾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没有家乡那样明亮、温暖,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

唐太宗听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意铸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如果公主想家,打开宝镜,可以从中看到家乡父母、故里山河。

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见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

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以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欺骗她。

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

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毅然西进。

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

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日月山时留下的踪影。

为此,人们早先在日月山顶修筑了庙宇。

可惜被人破坏。

近年,人们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两座造型美观、风格独特的日亭和月亭,供游人参观。

日月山双亭在日月山口,有为纪念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联姻而建的日月二亭。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长安去拉萨在这里停留,留下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