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0567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爱无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爱无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爱无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爱无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爱无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爱无边.docx

《大爱无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爱无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爱无边.docx

大爱无边

大爱无边

  她1994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校,开办了两个公司,分别经营名牌服装和中西餐饮,生意红火,事业有成。

她本来可以过着轻富裕、轻松而优雅的生活。

可是她放着福不享,全身心地投入救助受艾滋病影响的贫困儿童的工作,倾其所有,救助了420多名贫困儿童,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她就是全国十大公益之星入围奖获得者、十大法制人物、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

  

  义无反顾的选择

  

  张颖对艾滋病本来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艾滋病人骨瘦如柴,痛苦不堪,但那是在国外、在非常遥远的地方。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活生生的现实。

  2003年11月的一天,美国社会学教授凯女士和安徽社会科学院王利耀教授到阜阳考察孤儿的生活状况,市政府邀请张颖作临时陪同。

张颖和他们一起参观了两家福利院,凯女士又提出到生活在家庭中的孤儿家看看。

他们一起来到一户农家。

这户农民的两个大人都在80年代因为贫穷卖血感染了艾滋病,于不久前去世了,留下了12岁的楠楠和姐姐相依为命。

楠楠站在破败的房门前,一双失神的大眼睛望着这些陌生人。

她蓬头垢面,面部浮肿,脸上布满了红色的丘疹,不停地咳嗽,像个老人。

陪同访问的疾控中心的医生说:

“母婴传染病例,目前国内还没有儿童可以服用的抗艾滋病毒的药物。

如不及时救治,这孩子很危险。

”医生的话揪住了张颖的心,城里的孩子这么大,吃好的穿好的,还在父母亲面前撒娇呢,这两个孩子却这样可怜。

过了两天,她给楠楠买了衣服、奶粉,带了400元钱再一次来到楠楠家。

村里人都围过来看,有的村民在一旁嘀咕:

“这个女的真胆大,这家人没有人敢挨(接触的意思),她咋敢挨?

  春节前,张颖接到了美国凯女士打来的电话,她在美国找到了儿童可以服用的抗艾滋病毒的药,但必须查清楠楠的病毒载量和CD4细胞的数量,而这种检查必须到北京的大医院才能做。

这时离春节只有4天了,“谁能带楠楠上北京呢?

”她想来想去,唯有自己。

当时,她的孩子只有一岁多,也是一天也不能离开妈妈,可是如果不去,楠楠的病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于是她毅然把孩子交给了亲人,带着楠楠和她的姐姐上路了。

这是张颖第一次跟艾滋病人近距离接触,当时她对艾滋病知识知道的还很少,心里也很恐惧。

一路上,她掩饰着内心的紧张,搀扶着楠楠上车下车,端水拿饭,送她上厕所,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第二天上午9点赶到北京,她们就直奔医院,在医院里,她排队、挂号、交住院费、抽血化验、胸透,做各种检查,等她办完手续,把楠楠安顿到病床上,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她才去一家快餐店里吃上“早饭”。

  她陪着楠楠在医院里治疗了三天。

由于楠楠过去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住院三天就产生了明显的疗效,咳嗽减轻了,脸也不那么肿了,脸上也有点血色了,医生让楠楠回当地医院治疗。

楠楠第一次到北京,见到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很兴奋,尽管住院、检查治疗花了一万多,但张颖还是带着楠楠姐妹俩来到王府井大街,为她们买了新衣、新鞋、新帽子,吃了麦当劳。

此时此刻,北京城到处张灯结彩,喜迎新年。

她们乘上返回的火车时,整个车厢就她们三人。

  回到阜阳,张颖立即安排楠楠住进了医院,她只要一有空就去看她。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楠楠的健康状况大有好转。

2004年5月,美国的凯女士就寄来了抗艾滋病毒药物,楠楠按时服药,身体越来越好。

在张颖的多方努力下,楠楠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就在张颖刚想松一口气的时候,一个刚刚3岁名叫俊俊的男孩通过疾控中心找到了张颖。

孩子的父母也是因为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相继去世。

爷爷承受不了老年丧子之痛也去世了。

小俊俊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

而这个孩子也因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发育畸形,肚子臌臌的,小腿细得像麻杆,全身布满了红色丘疹,又痛又痒,昼夜啼哭。

俊俊的亲人说:

“还不快把他扔了,留他弄啥?

”可是俊俊的奶奶就这一个孙子,死活不肯。

整天抱在怀里,走一步抱一步。

可是没过多久,奶奶也突然去世了,俊俊成了孤苦伶仃的孩子。

  一个3岁的孩子睡觉时还得有人搂着,吃饭穿衣得有人照料,张颖费尽周折,总算找到了一户农民愿意接受,这户农民对俊俊不错,可是这孩子贫血,不能服用抗艾滋病毒药物,经常发烧、拉肚子,难以照料。

领养了一年又把俊俊退给了张颖,她只好为孩子另找新家。

新找的这一户,老两口的两个儿子都死于艾滋病,生活十分困难,张颖就把孩子交给了他们,除了给孩子每月400元的生活费外,还给两位老人一定的经济补助。

张颖还把俊俊定期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在医院里,同病房的病人及其亲属看到张颖一趟趟地往医院跑,俊俊一看张颖来了就抱着她的腿不撒手,以为是俊俊的亲娘。

当她们得知张颖和俊俊非亲非故时,都说:

“这孩子真是遇到活菩萨了。

”经过三年的治疗调养,俊俊的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长高了,变胖了,像换了个人似的,村里的人说:

“俊俊要不是遇到好心人,早死八回了。

  为了救受艾滋病影响的贫困儿童,张颖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原来经营的公司无暇顾及,她决定停办,转而出租房产,全身心地投入协会工作。

她经常奔走于需要救助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

她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年龄、在哪个学校上学、几年级、父母是否健在,给他们送去救助金、衣服、书本、奶粉等。

有一次,小俊俊在电话里说:

“妈妈,我要喝酸奶。

”张颖放下电话就把酸奶送去了。

还有一次,天气突然变冷,一个在校上学的女孩因为没带厚衣服,向她要衣服穿。

她立即给她找了一件紫色上衣、两件毛衣和一条裤子。

这位女孩穿在身上,顿时暖和起来。

她流着热泪给张颖写了一封深情的感谢信,而张颖说:

“既然孩子把我当成母亲。

他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怎么能不尽量满足他们呢?

  

  深情呼唤:

“妈妈!

  

  张颖经常踏着泥泞不堪的道路,为被救助的儿童送钱送物。

她发现,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恐惧,这些贫困儿童遭到了严重的歧视,有的孩子很健康,只是因为父母感染了艾滋病。

但左邻右舍的孩子一见到他们就吓跑了,有的学校不愿意接受艾滋病人家庭的孩子,使这些孩子变得孤独而自卑,大多数孩子不爱说话,有的不得不辍学在家。

张颖深深感到,光送吃的穿的还不行,还得要让这些孩子们有尊严,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生活的权力。

她一方面印制了大量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品送到农村、学校散发,她还到学校给师生讲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讲清艾滋病毒是我们的敌人,艾滋病人是我们的朋友。

她还积极配合卫生部、中央电视台拍摄防治艾滋病的公益广告,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当地农民消除了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有的农民说:

“人家张颖是城里人都不害怕,俺怕啥?

”村里的孩子也愿意和艾滋病人家的孩子玩了,学校里的师生能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家的学生了。

  为了让这些孩子进一步树立生活的信心,让他们自立自强,张颖从2004年起,就积极组织夏令营,第一批带领10多个孩子来到首都北京,她和孩子们一起逛动物园,看北海、故宫、天坛、天安门。

她还带着孩子们一起攀登长城。

长城的巍峨雄壮让孩子们惊叹,他们兴高采烈,欢呼跳跃,兴奋不已。

就在这时,一个女孩躲在一边哭起来。

张颖吓了一跳,问她为啥哭?

她哽咽着说:

“俺想俺娘了,要是她活着能跟俺一起来,看看北京、长城,那该多好啊!

”这个女孩是在张颖的帮助下背起书包走进教室。

一个失去了双亲,一点生活门路都没有的人,如今衣食无忧,还能来北京、逛长城,她百感交集,抬起一双泪眼:

“张阿姨,我能叫您一声妈吗?

”张颖也眼含热泪说:

“可以,可以”。

随着一声“妈妈”的呼唤,孩子们也都搂着张颖呼喊着:

“妈妈!

妈妈!

”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震撼着长城内外,震撼着在长城上旅游的人们。

清华大学的志愿者们也被张颖的大爱大德震撼了,他们在互联网上介绍了张颖的事迹,发表感想,并邀请孩子们到清华园做客,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并向他们赠送了纪念品,社会学系景军教授,新闻传媒学院李希光教授也请他们到家中做客。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志和张颖一起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这次北京之行,使孩子们实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见到只有在书本上电视里才能见到的美丽风景,这些孩子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幸福,使他们从自卑的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

他们回到家,向左邻右舍眉飞色舞地介绍了在北京的见闻,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有的人说:

“还是政府好啊,没想到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还能上北京呢!

  

  站在她身后的人们

  

  从2004年起,张颖年年夏季组织孩子们到北京参加夏令营。

孩子们和张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平时有事没事都想往张颖家里跑。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又让他们有个精神寄托,张颖决定在她的咖啡屋里建起“阜爱家园”,每逢星期六,就和孩子们欢聚一起,唱歌、跳舞、绘画、演讲、学英语,有时还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会餐。

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让孩子们享受家庭的温暖。

  接受救助的儿童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400多人,张颖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分别资助80至400元,开支较大。

就在她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支撑的时候,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帮助,阜阳星光珠宝城每年提供一万元的资助,青岛圣元乳业公司提供了价值20万元的奶粉,广东日生集团、美籍华人世界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何大一博士、美国社会学凯女士也都给予了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市民政局、卫生局、一院、二院、交警支队以及阜爱协会的成员单位也都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帮助。

燕山大学的一位学生在给张颖的短信中写道:

“张颖女士,您不管有多累,走多远,在你的身后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和志愿者都在支持你,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永远站在您身后。

”社会各界的支持让她倍感鼓舞。

  尤其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孤儿们的变化,有的身体强壮了,有的学习有了进步,有的考上了中专、大学,特别是黄庄三姐弟,在张颖的帮助下,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异常刻苦。

最小的弟弟黄新雷在作文中写道: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一名好医生,像张妈妈那样,救治天下的人,战胜艾滋病!

  为了把救助艾滋病影响的贫困儿童的事业做好,张颖认为首先要把“阜爱”协会建设好,树立协会良好的口碑,提高公众的信任度,以协会为载体,争取长期、稳定的社会资金,为国家分忧,为贫困儿童解难。

因此,她除了上网学习民间组织的管理办法外,她还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学习国外民间组织的管理办法,并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取得联系,向国艾办、全球基金等申请项目,寻求国内外的援助,筹资救助孤儿。

她的努力取得了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际民间促进会派出专业人员来阜帮助她对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能力培训,从项目设计、资金的筹措与管理以及怎样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使“阜爱”协会逐步走了规范化的道路。

八名协会工作人员,有六名大学生,一名大专生,他们通过培训提高了专业水平,成了张颖的得力助手。

  随着“阜爱”协会知名度和公信度的提高,张颖身边聚集起60多位包括企业家、教师、医生、新闻工作者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还有六家会员单位不断提供了一些经费。

北京清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近千名大学生志愿者来“阜爱”协会,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教他们演讲、绘画,进行社会调查,并把他们了解的情况带回学校,向师生做报告,激起更多的人对这些不幸儿童的关爱。

  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来到“阜爱”协会,走访了贫困儿童的家庭,了解张颖和“阜爱”协会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触很深,她向贫困儿童捐助了两万元,并在给张颖的短信中写道:

“这次阜阳之行,看到孩子的父母因为贫穷走上不归路而心痛,看到因你救助而充满阳光和笑容的一张张脸而感到欣慰。

你辛苦了!

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可以唤醒天下有良知的人们参与,这是我们的目的。

祝你和孩子们好,祝好人一生平安。

  2006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应国家卫生部的邀请,张颖带着八名儿童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中国的温暖”大型文艺晚会。

12月1日上午,八名儿童受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的邀请,来到了中南海,孩子们表演了节目“感恩的心”,并献上了他们的绘画。

温家宝总理仔细地询问了每个孩子的生活情况,并仔细看了海燕画的画,画上画的是一幢房子,旁边写着:

“我希望有一个家,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和我,可是爸爸妈妈去世了。

”看到这里,温总理热泪盈眶,温总理接过楠楠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了“坚强、努力、奋斗、向上”八个大字。

当晚,温总理还和孩子们一同观看了《中国的温暖――关注艾滋病孤儿,奉献爱心公益行动》大型公益晚会。

“阜爱”的孩子们还和彭丽媛、李辉、吕微、李丹阳等人同台演唱《我想有个家》、《爱你的人》等歌曲,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还赠送每位儿童一套图书和一个电子词典,鼓励孩子们要和天底下所有的孩子一样,好好学习,共享一片蓝天。

  温总理对孩子们的接见,给了张颖以极大的鼓舞,为自己多年付出的行动而感到自豪,因为人民群众相信她,党和政府支持她。

更加坚定了她把“阜爱”事业做下去并做得更好的决心。

此时此刻,她想起了一位名叫秦勇的歌词作者为她写的歌词:

我要紧紧地抱着你,擦干你恐惧的泪滴,不管别人会说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

你幸福但短暂的记忆,我会让它再继续。

不管多大的风和雨,我要为你而不放弃。

我只要你知道,我是你的依靠,为你一点点的需要,再难我也不会逃。

我要为你找到曾经那失去的笑,不管到天涯海角,我都是你的依靠。

这就是张颖的心声。

  2005年,张颖当选为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和获“十大公益之星入围奖”时,著名画家李苦禅之子李燕,向她赠送了“大爱无边”书法作品,表达了他对张颖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一切有爱心的人们对张颖女士的美好祝愿。

  

  联系地址: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社

  邮编:

236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