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9996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docx

新文化运动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板书)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

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袁世凯登基、祭孔图片)。

这些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孔子之道呢?

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引导学生思考:

尊孔复古是反动的封建逆流,而帝国主义在当时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它们为什么支持尊孔复古?

教材中的“对内对外,两无遗憾”是什么意思?

讨论:

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呢?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0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背景知识。

答:

①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②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③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把同学们上面的回答简化一下,尽力做到言简意赅,我们可以归纳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三是进步知识分子的推动。

(板书)⒈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⒉尊孔复古思潮的泛滥

⒊进步知识分子的推动

课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新文化运动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动又是在袁世凯破坏共和、专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兴起的。

因此,在“尊孔”与“专制、独裁”之间必然有联系。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

袁世凯专制独裁、破坏共和,为维持专制独裁,提出了“尊孔”。

经济上: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思想上:

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现。

在这种情况下,由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发起了旨在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的内容,来判断一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句话的正确与否。

答:

这种说法不正确。

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我们可以明白: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有其阶级、经济、思想基础的。

不是凭哪一个人随便造出来的。

下面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板书)二、内容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也就是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板书)⒈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0~41页的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基本内容等要素。

答: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为《新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板书)⒉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⒊旗帜:

“民主”“科学”

    ⒋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以《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的,这又是陈独秀的功劳。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陈独秀。

陈独秀:

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

一次一次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上所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讨论一下,“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或者“新”的含义是什么?

答:

①“新”是针对旧的。

新的含义应该是用资产阶级的文化去反对封建的文化。

②新道德应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旧道德应是封建的道德。

③新文学指白话文,旧文学指文言文。

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针对的是专制与迷信。

⑤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应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与时俱进的。

而不是保守的、陈腐的。

……在辛亥革命之后到五四运动前,原来儒家的纲常名教、封建道德,还是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辛亥革命之前,民主、共和的舆论准备是很不够的,传统道德秩序并没有崩溃,解冻。

皇帝虽然退位,而人们头脑中的皇帝尚未退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康有为是维新运动中的激进人物,他主张把孔教定为国教,列入宪法,重新像两千年前汉武帝时代那样独尊儒家,康有为同样拥护帝制。

这才引起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忧患。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说得很明白:

“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新文化运动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实际上是从思想战线角度为辛亥革命补上了它缺少的一课。

同学们,课本上有一句话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尊孔与专制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关于新旧道德的问题,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三纲:

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因此,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必须批判旧道德。

同学们,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文学革命。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文学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答:

①要宣传新思想,宣传民主与科学,必须用文学的形式。

用文言文去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知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②新文学应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学应是新文明的先声。

因此,怎么样用通俗易懂的文学形式去宣传新文化,就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

正如陈独秀所说的:

“要拥护那德先生(指民主),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指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于是,一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势不可免地发生了。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等主张。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规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中小学采用白话课本。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了一系列深刻犀利的文章,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为文学革命呐喊助威。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

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文学创作实绩。

1917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一发而不可收”,写出了《孔乙己》、《药》等著名小说,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他解剖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病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结集时,取名为《呐喊》。

我们一般把基本内容为“四提倡、四反对”阶段的新文化运动叫早期新文化运动。

可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中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

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

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生回答。

中国新文化运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第二,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一点一直影响到后来。

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救国救民,追求真理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呢?

让我们一起来宣誓。

全体起立宣誓: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当学习和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那种勇于探索新思想和超前学习的精神,将民主和科学的两面大旗举得更高更高!

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应当学习和继承他们那种敏锐的政治眼光、为维护祖国的进步,积极创造新事物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将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强大国家!

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老师总结了一首歌谣,帮助同学们来记忆这一课的内容。

出示歌谣。

新文化运动歌谣

新旧思潮起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

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

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

人们思想大解放。

问:

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答: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

答: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

“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答:

①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孔子的地位。

②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个沉重打击。

④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⑤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⑦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

⑧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课本上提到“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

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入手:

一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近代化的因素的否定和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向往。

二是大凡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时必须进行“矫枉过正”,即“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上看,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把中华民族引上了一条民主的、科学的通向现代化的道路。

(板书)  前期: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⒌基本内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

⒍影响    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消极: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