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9257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歌曲:

青春友谊圆舞曲(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演唱《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饱满圆润的声音热情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圆舞曲风格,三拍子指挥图示和自然大调音阶的基础音乐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谈话式导入课题,激发情趣。

2.先跟范唱自学,教师再教唱。

3.教师要有表情地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4.分组展示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5.课堂小结时,学生谈感受,教师总结。

6.教学方法:

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歌曲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正确地理合歌曲的思想内容。

2.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三、知识梳理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

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学生对歌曲的曲调比较熟悉,因而采用“先学后教”的洋思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先听唱、后学唱、再教唱的学习方法,熟练地、正确地演唱歌曲。

师生的共同讨论、分析了解歌曲的意境:

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

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

四、学法指导

1.用谈话的方式导入:

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

如:

《送郎当红军》等。

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

2.教师提出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歌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教唱。

3.指导难点,教师要对弱起小节的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然后再按本课思考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

4.最后展示汇报,教师激励学生表演。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教师读解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

配合简单的节奏语言为歌曲伴奏。

2.体会歌曲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用谈话的方式导入:

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

如:

《送郎当红军》等。

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

(2)板书课题:

十送红军

(3)播放歌曲的原唱,让学生欣赏。

学生认真听唱、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4)反复播放歌曲,学生反复跟唱。

2.教师设问:

歌曲有什么特点?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时代背景是什么?

哪一句是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

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和情感演唱歌曲?

3.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压抑沉重、依恋深情三部分

有柔和、圆润的声音,深情略带忧伤的情感演唱

4.教师归纳:

《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的结构形态。

应该说,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采用回旋曲式手法,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

与此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练习实践互帮

1.播放伴奏,学生跟音乐齐唱。

重点要求学生的节奏速度要准确。

2.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齐唱歌曲。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及时纠正。

3.播放伴奏,指导学生声音饱满、激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展示汇报梳理

1.分组讨论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2.分组演唱歌曲,看哪一组唱的准确有感情。

3.男女角色演唱歌曲,领唱或齐唱等

(五)达标检测评价

1.技能演练:

每一小组选出代表到表演区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教师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学生表演的积极性。

2.谈感受

(1)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你收获到了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3)教师总结谈话,让学生懂得要热爱中国的音乐文化、并将其传承发扬。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

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

如泣如诉的《十送红军》,再现革命的历史画面。

相传这首歌最初确实是“十送”,但是后来改编成歌曲的时候,为了让演唱更加符合人们的习惯,所以将二、四、六、八送省略掉了。

欣赏:

溜冰圆舞曲(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欣赏全曲,展开想象,体会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二.学习重难点:

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知识链接

四.学法指导:

1.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绪。

2.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该乐曲所具有的典型的圆舞曲风格。

五.合作学习:

1.聆听音乐并随着音乐晃动身体,感受圆舞曲的风格。

2.为乐曲划分段落,分段欣赏,说说情绪是怎样,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现。

六.课堂小结

 

欣赏:

雷鸣闪电波尔卡(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感兴趣地聆听乐曲《雷鸣闪电波尔卡》,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音乐上的表现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了解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二)过程与方法

先完整聆听歌曲,整体感受乐曲的形象,教师引导讲解,通过让学生了解乐曲的背景,描述音乐的形象。

体验乐曲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来感受乐曲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培养学生对标题音乐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体会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感情,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2.难点:

体会乐曲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及音乐风格。

三、知识梳理

奥地利作曲大师、“圆舞曲之王”小约翰。

施特劳斯于1868年写的《雷鸣电闪波尔卡》(作品324号),正是对充满生命活力的雷电的热情赞颂,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积极意义方面理解雷电的杰出范例。

施特劳斯创作的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交响乐曲,成功地运用音乐语言艺术地再现了电闪雷鸣的壮丽和力量,同时又具有波尔卡特有的热情奔放和诙谐风趣。

通过介绍乐曲的音乐背景材料及作者的情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分析和讨论,理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四、学法指导

1.导言引入: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

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教师简单介绍《雷鸣闪电波尔卡》的创作背景。

2.板书课题:

雷鸣闪电波尔卡

3.教师介绍作品

4.播放乐曲,让学生完整聆听。

提出自学的问题。

5.分段聆听,教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

讨论:

乐曲有几部分构成?

乐曲的节奏、情绪、风格、主题思想是怎样的?

6.最后展示汇报,通过让学生谈联想、论感受活动,感受乐曲的内涵。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特点。

通过分析和讨论,理会乐曲的音乐形象,领悟乐曲内涵,整体上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教师读解学习目标:

1.能够感兴趣地聆听乐曲《雷鸣闪电波尔卡》,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音乐上的表现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了解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3.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培养学生对标题音乐的兴趣。

(二)作品简介(4分钟)

1.导入: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

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教师简单介绍《雷鸣闪电波尔卡》的创作背景。

2.板书课题:

雷鸣闪电波尔卡

3.教师介绍作品:

久旱不雨、骄阳似火、土地龟裂、河湖干涸、禾苗枯萎、万木凋零,炙热的空气像凝固了似的、让人蹩闷的喘不过气来,对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对于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一句话,长久的干旱对亿万生灵的生存是何等严酷的威胁啊!

(略)

(三)指导学生欣赏作品(25分钟)

1.播放乐曲《雷鸣闪电波尔卡》学生进入意境。

提出问题:

乐曲有什么特点?

你想象到什么?

乐曲的演唱演奏形式是什么吗?

(活泼、紧张、热烈)塑造了哪些音乐形象?

(学生认真聆听自由发言)

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遇到电闪雷鸣,却不减舞性兴的情景

2.分段聆听,教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

A部非常逼真地表现了耀眼的闪电和隆隆雷声----全曲数次出现这种造型音响,使乐曲具有独特的诙谐情趣,也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乐曲的标题。

B部主题旋律平稳流畅,中间插入了一段活泼跳跃的副题,我们可以看到,得到滋润的枯槁大地从闷热焦渴中苏醒过来,

第三乐段C是主题再见,基本重复了第一乐段A的第一、第二两个主题旋律。

在这里我们再次听到嘹亮的小号,再次感触到阵阵电闪雷鸣,再次从充满活力的雷鸣电闪中感受到百川奔涌、万物勃发的清新壮阔

3.教师归纳

(四)检查欣赏效果及课堂小结(8分钟)

1.谈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聆听乐曲,你有什么体会?

你收获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2.教师简介:

“波尔卡”,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蹈,音乐活泼欢快充满热情,它起源于捷克民间舞蹈,十九世纪中叶起流行欧洲。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等许多世界著名大师都写有很多波尔卡舞曲以及波尔卡风格的音乐作品。

约翰。

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一百四十余首波尔卡舞曲;在世界各地音乐厅,他的《雷鸣电闪波尔卡》、《闲聊波尔卡》、《拨弦波尔卡》、《啤酒节波尔卡》等乐曲,都是备受欢迎、久演不衰的经典曲。

欣赏:

蓝色的探戈(第4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欣赏《蓝色的探戈》,体会音乐中表现的情绪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了解认识认识“探戈”这种舞曲体裁

(二)过程与方法

先完整聆听歌曲,整体感受乐曲的形象,教师引导讲解,通过让学生了解乐曲的背景,描述音乐的形象。

体验乐曲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来感受乐曲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国外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体会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感情,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2.难点:

体会乐曲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及音乐风格。

三、知识梳理

《蓝色的探戈》作于1951年,是一首著名的轻音乐舞曲。

19世纪末,在美国南方的黑人中流传着一种速度缓慢的“哀歌”(也有人称其为“怨曲”),人们称之为“布鲁斯”(Blues)。

布鲁斯的内容主要是表达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的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的。

 

在英语中“Blue”既有蓝色的意思,也有忧郁、沮丧的意思。

但《蓝色的探戈》并不意味着带有忧郁、沮丧的音乐情绪,而是因为它使用了带有黑人音乐风格的布鲁斯音阶。

通过介绍乐曲的音乐背景材料及作者的情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分析和讨论,理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四、学法指导

1.播放乐曲《蓝色的探戈》片段学生进入意境。

提出问题:

乐曲有什么特点?

具有什么体裁的音乐元素?

2.板书课题:

蓝色的探戈

3.教师介绍作品

4.播放乐曲,让学生完整聆听。

提出自学的问题。

5.分段聆听,教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

讨论:

乐曲有几部分构成?

乐曲的节奏、情绪、风格、主题思想是怎样的?

6.最后展示汇报,通过让学生谈联想、论感受活动,感受乐曲的内涵。

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特点。

通过分析和讨论,理会乐曲的音乐形象。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教师读解学习目标:

1.欣赏《蓝色的探戈》,体会音乐中表现的情绪和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了解认识了解认识认识“探戈”这种舞曲体裁

3.了解国外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作品简介(4分钟)

1.导入:

播放乐曲《蓝色的探戈》片段学生进入意境。

提出问题:

乐曲有什么特点?

具有什么体裁的音乐元素?

2.板书课题:

蓝色的探戈

3.教师介绍作品:

莱罗尔·安德森(LeroyAnderson,1908~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

早年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师从著名作曲家辟斯顿学习音乐。

1930年曾担任大学管弦乐队的指挥。

一度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队从事编曲工作。

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旋律流畅生动,内容通俗易懂,为广大听众所喜爱。

代表作为《号手的节日》、《打字机》、《蓝色探戈》等。

(略)

(三)指导学生欣赏作品(25分钟)

1播放乐曲《蓝色的探戈》片段学生进入意境。

提出问题:

乐曲有什么特点?

具有什么体裁的音乐元素?

(忧郁、沮丧)塑造了哪些音乐形象?

(痛苦、忧郁、哀伤的心情的。

人们在欢度节日时遇到电闪雷鸣,却不减舞性兴的情景

1.分段聆听,教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

第一主题旋律使用了布鲁斯音阶,音乐颇为活泼;

第二主题旋律节奏宽广,多次出现了音程的大跳,营造了一种飘逸、悠远、幸福、欢乐的音乐情绪。

  3.教师归纳

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是很明显的。

XXX XX |XXX XX | 

(四)检查欣赏效果及课堂小结(8分钟)

1.谈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聆听乐曲,你有什么体会?

你收获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2.教师简介:

探戈,19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

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

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为一种音乐体裁。

它既受到了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

探戈的旋律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强调切分节奏,音乐情绪多为惆怅、哀伤的。

这可能与大批欧洲移民强烈的思乡情绪密切相关。

 

欣赏:

彝族舞曲(第5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通过活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分析曲式结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分析曲式结构,在音乐中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1.导入

拍掌捻指

声势练习:

一声部:

0XX|XX||

跺脚拍掌

二声部:

X—|X—||

串铃双响筒

加上打击乐:

一声部:

0XX|XX||

三角铁三角铁或碰铃

二声部:

X—|X—||

二、乐曲赏析

1、A部分赏析

a、播放A(a)句,用声势、打击乐进行伴奏

师:

请同学们用声势为下面一小段音乐做伴奏……(打击乐伴奏)

b、播放A部分,当出现a句时演奏打击乐

师:

现在老师播放音乐,当听到前面段音乐时同学们开始演奏乐器

c、分析A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等,什么乐器演奏?

师:

请同学们哼唱下这段音乐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乐句(老师钢琴跟),这样完整的乐句一共出现几次?

(2次),那么,这段音乐一共有几句?

(三句,ppt显示:

aba)

师:

请同学们来概括下这段音乐的旋律、速度特点(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琵琶演奏,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

2、B部分赏析

a、播放音乐,跟老师做律动(四种动作)

师:

下面老师播放另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随音乐动起来(四个乐句,每乐句一个动作)

b、分析B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有几句组成?

师:

老师刚才做了几个不同的动作?

(生答:

4个),所以,这部分音乐一共有几句组成?

(生答:

4句,ppt显示:

abcd)

师:

同学们讨论下,这部分音乐在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特点?

(这段音乐一、三句节奏欢快,刚劲有力,二、四句优美、抒情)

c、学生以组为单位给每一句创编一种动作

师:

现在,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给每一句创编一种动作…(相互讨论研究动作)

d、根据自己组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放音乐,同学们进行音乐律动

3、播放ABA部分,点出音乐题目《彝族舞曲》。

(目的让学生知道乐曲的整体结构:

复三部结构ABA)

a、提问学生哪部分音乐先出现,出现几次?

A部分最先出现,出现2次,所以这整首曲子一共有几部分?

(ppt显示:

ABA),包括前面有一小段引子,形成一首完整的曲子。

b、师: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曲子是一首少数民族音乐《彝族舞曲》

三、了解作品

1、了解作曲家

王惠然:

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

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於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音乐家。

曾创作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乐曲,多次在解放军军文艺会演和中国调演中荣获创作奖。

在演奏法方面,他首创了琵琶“四指轮”技法,大大扩展了琵琶的表现力,并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

2、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

“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

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饺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

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

”“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

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经过多次修改,于1960年底定稿。

乐曲问世后,很快流行全国,并被选为高等音乐院校的琵琶教材。

3、简单介绍彝族青年男女跳舞的场景

(把学生前面的体验感受与老师讲述的情景形成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结束部分

1、整首曲子连起来表演:

引子:

听音乐

A部分:

打击乐演奏B部分:

学生表演律动(可让学生在教室内边走动便律动)

2、课堂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