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8935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1m的速度下降。

“死海不死”的说法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

图甲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场,图乙是死海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下列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

②上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减少

③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④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对以色列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②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

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重

④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死海面积减少既有蒸发量加大的自然原因,也有人为截流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的原因,故①②对。

死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理论上应该变大;死海是咸水湖,湖边土地盐度高,无法耕种,不存在围湖造田问题。

第2题,水上游乐场被废弃,说明旅游业受到死海萎缩的影响;死海水面下降,受水循环影响,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亦下降。

答案:

1.A 2.D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4.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

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3题,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

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第4题,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

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

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

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

故选D。

答案:

3.B 4.D

5.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

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D.气温年较差增大

解析:

选A。

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错。

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下图为该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简图。

完成6~7题。

6.里海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

A.调节伏尔加河流量

B.减小里海周边温差

C.防止山区水土流失

D.提供丰富农副产品

7.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流量大B.含沙量较小

C.地形落差大D.没有结冰期

解析:

第6题,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位于下游,不能调节伏尔加河流量,A错误;里海水面宽广,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可减小周边温差,增加降水,B正确;减少水土流失一般需降低水的侵蚀能力或增加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如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里海不能防止水土流失;提供丰富农副产品属于湿地的经济功能。

C、D错误。

第7题,河流实行梯级开发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

河流流量大、水位落差大,便于水能开发。

伏尔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河流流量大;据图可知,伏尔加河沿线地势相对平坦,落差较小,但在每一个水坝上游都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集水区,水坝上下游的水位落差大,有利于流域梯级开发;含沙量与结冰期并非影响梯级开发的主要因素,且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有结冰期。

故本题选A。

答案:

6.B 7.A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

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

完成8~9题。

8.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9.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

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对。

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错。

乌梁素海湿地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错。

第9题,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对。

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土壤盐渍化,A、D错。

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壤盐渍化,C错。

答案:

8.D 9.B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

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图中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建设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而萎缩,海岸线后退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11.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解析:

第10题,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位于莫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中游,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A项错误;水库具有“削峰补枯”,减缓其下游旱涝灾害的作用,但不可能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项错误;赞比西河有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浅以及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中下游的航运,D项错误。

第11题,赞比西河上游多峡谷瀑布,不适合发展航运,A项错误;下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比较丰富,不是灌溉农业,C项错误;三角洲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D项错误。

答案:

10.C 11.B

丁坝是河流整治中常用的一种工程,它一端与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够改变水流,使堤岸不受冲刷,泥沙在坝间淤积,形成新岸。

右图是莱茵河利用丁坝进行河道整治的景观。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丁坝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

①减慢主航道流速

②保护河岸不受河水直接冲蚀

③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改善航道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3.与淮河相比,莱茵河航运价值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无结冰期B.水位季节变化小

C.通航里程长D.流域内经济发达

解析:

第12题,丁坝垂直于河岸,它可以保护河岸不受河水直接冲蚀;也使河岸处水流受到束缚,从而使主航道流速更快,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此外,丁坝之间水流缓慢,泥沙易沉积;也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13题,莱茵河流经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地区,货物的运输需求量大,其航运价值大。

答案:

12.B 13.D

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

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B.东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分布

C.M地年降水量比N地多

D.M地气温年较差比N地小

15.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面积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16.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是(  )

A.修建梯田,平整土地

B.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C.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D.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解析:

第14题,图示区域东部有大兴安岭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地形影响;夏季,M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冬季,N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气温较高,M、N两地夏季气温差别不大,因此M地气温年较差比N地大。

第15题,由图可知,M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处于农牧过渡地带,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16题,A项所述为我国南方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而B、C两项所述措施有可能破坏植被。

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故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可以有效治理土地荒漠化。

答案:

14.B 15.A 16.D

2018年11月,一条微信刷了屏:

毛乌素沙漠快要成“森林”啦!

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夏季暴雨次数占到了全年总次数的80%以上。

下图是毛乌素沙漠位置图,据此完成17~18题。

17.当地夏季多暴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形陡峻       B.冷锋影响

C.河流经过D.海拔较高

18.毛乌素沙漠变“森林”的主要工程措施,可能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实施生态移民

C.设置草方格沙障

D.跨流域调水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毛乌素沙漠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不大,A错误;河流和海拔对暴雨的形成影响不大,C、D错误;夏季北方多冷锋,形成暴雨,B正确。

第5题,植树造林属于生物措施,A错误;实施生态移民不属于工程措施,B错误;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属于工程措施,C正确;该地没有跨流域调水工程,D错误。

答案:

17.B 18.C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

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

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

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解析:

(1)明确黄泛平原由黄河决口泥沙堆积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

(2)红薯“喜温”与当地冬季寒冷不符,故冬季不能种植而地表裸露;起垄必然翻动土地,在春季大风下会加剧风沙活动。

“冬小麦—红薯”模式解决了冬春季地表裸露问题,故能抑制风沙。

答案: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在地表。

(2)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沼泽地带。

乌尤尼盐沼(如上图)为世界最大的盐沼,由于雨季积水时湖面像镜子一样倒映着天空景色,水天相接,纯净梦幻,因此被称为“天空之镜”;同时,乌尤尼盐沼卤水中含有几乎占全世界一半的锂金属资源。

锂金属资源主要通过卤水提锂工艺制成初级产品——碳酸锂。

(1)分析乌尤尼盐沼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天空之镜”景色的形成条件。

(3)你是否赞同大力开发乌尤尼盐沼地区的锂金属资源?

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1)据图分析,该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注入水量少;纬度较低,蒸发旺盛。

(2)该地区地势较高,大气能见度好;雨季,形成水天相接的景观;雨后,湖面平静;湖底盐壳为白色,湖水清浅,便于倒影形成。

(3)若赞同开采锂金属资源,可从增加就业、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从消耗水资源、利润低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深居内陆,地形闭塞,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注入水量少,稀释能力弱,蒸发量大,导致盐分积累。

(2)海拔高,大气能见度好;地势平坦开阔,形成水天相连的景观;降水少,晴天多,风力小,湖面平静;湖底盐壳为白色,湖水清浅,倒影清晰。

(3)赞同。

理由:

锂金属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或不赞同。

理由:

开采锂金属资源会大量消耗当地水资源,造成水污染;“天空之镜”景观被破坏;初级产品利润低。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037千米,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千米。

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天险”的地学成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

(3)根据图文材料,从生产协作的角度举例,乌江流域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并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提出促进该地相关产业发展的两条建设性意见。

解析:

(1)本题要抓住题目信息“流急、滩多、谷狭”和图中信息来综合分析。

(2)水能资源开发背景评价主要从水能丰富程度、开发难度和代价、投资大小、电能市场、电能输送等方面进行。

(3)流域产业活动综合开发,要立足于本地水能及矿产资源优势(结合图示矿产资源图例),走资源开发、生产协作之路。

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促进产业发展,即提高交通运输、信息通畅度,加强内外联系和科技信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答案:

(1)乌江的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落差大,水流快;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复杂,河谷地形奇特;在局部河段,河流中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

(2)优势:

水量大,落差大,水能充足;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需要。

劣势:

喀斯特地区,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

(3)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机械工业(任答三个)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之间商贸联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科技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尔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海拔1275m,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域面积季节变化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

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造成其他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环境恶化。

读湖区气候统计表和丰水期乌尔米耶湖水域面积图(下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高气温(℃)

3

5

10

17

22

28

31

31

27

20

12

6

最低气温(℃)

-6

-5

0

5

9

13

17

16

12

7

1

-3

降水量(mm)

30

33

52

62

46

14

6

2

4

22

40

30

(1)简述乌尔米耶湖丰水期的主要补给水源。

(2)指出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并分析自然原因。

(3)针对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解析:

(1)由图表信息可知,乌尔米耶湖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有河流补给;秋末到夏初降水相对较多,有大气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于0℃,受西风影响,冬季降水较多,有降雪发生,春季气温升高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所以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湖水盐度最大。

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湖水持续减少,到秋季10月雨季到来之前,盐度最高达到极值,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

(3)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主要是当地生产生活过度截留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所致。

所以可以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等应对措施。

答案:

(1)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补给。

(2)秋季。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秋季雨季没有到来,湖水持续减少,达到极值,盐度最高,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

(3)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析:

(1)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均匀,地中海沿岸支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

(2)根据主要的治理措施判断,第一阶段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梯级开发可加快水电开发和改善航运条件,整理河谷滩地可以促进土地的开发。

(3)成立国家唯一授权的机构,可以加强流域内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促进流域的综合整治和开发。

(4)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洪水峰值,同时可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

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注:

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