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694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 专题03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专题03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4年高考生物(第02期)小题精做系列专题03遗传的分子基础及变异、进化(含解析)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C.噬茵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2.下列有关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S型菌DNA和R型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只存在表面光滑的菌落

B.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C.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都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多于所有生物来说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因此D

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

考点:

本题考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下列是关于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2P的大肠杆菌中再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说明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4.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

C.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

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

【答案】B

【解析】

5.将不含放射性的DNA分子放入某装置中,进行DNA分子的细胞外复制或转录。

已知该装置能满足DNA分子复制或转录所需的各种条件,其原料中只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的氮原子用15N做了标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复制1代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放射性碱基的数量相等

B.复制1代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中,其放射性碱基的数目之和等于亲代DNA分子中T的数目

C.复制3代,含放射性的DNA分子占总数的3/4

D.该装置中转录产生的RNA分子具有放射性与模板链的放射性强度相同

6.将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用

标记,放在含

的培养基中,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再换用含

的培养基,则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

的有(不考虑变异)

A.O个B.1个C.2个D.4个

考点:

本题考查D

NA

复制与减数分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

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许多天然生物大分子或生物结构为螺旋状,下列与生物螺旋结构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破坏某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其功能丧失,但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螺旋藻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中含有A、G、C、U四种碱基

C.染色体的高度螺旋会导致其基因转录受阻而难以表达

D.DNA双螺旋结构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三者数目相等

8.下图表示控制某多肽链合成的一段DNA链,已知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为“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该多肽链中有4个“—CO—HN—”结构 

B.决定该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上图DNA片段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D.若发生基因突变,则该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物质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

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9.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⑥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若图1的①中A占23%、U占25%,则DNA片段中A占24%

C.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⑨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正常情况下,图3中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⑥⑦⑧过程

10.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可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②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

③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④该人肝细胞中的mRNA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②④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中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下图表示番茄体细胞中某个基因片段发生改变的过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B.该体细胞可取

自根尖分生区细胞

C.该细胞的子代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D.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12.在种植白花豌豆的大田中,发现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

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

A含量

1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如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一定不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基因和新性状

C.能

获得与亲代不同的表现型,但一定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D.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通过相互杂交即可完成

14.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

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

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15.下图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④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16.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1为携带者。

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II—4是携带者

C.II—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10000人)的遗传病进行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

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率,应对患甲病的家庭进行调查并进行系谱分析

B.根据统计表,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C.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

体上。

因为调查显示乙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D.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

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实现

18.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可能作为进化的原

材料

C.迁入和迁出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B

【解析】

19.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两岛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

B.最终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趋于相同

C.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与甲岛变化的环境导致更多变异有关

]

20.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

SS(黑色

)10%,Ss(黑色)10%,ss(浅色)80%。

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

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正确的是

A.

Ss25.5%B.ss76.6%C.SS13%D.S15%;s85%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