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8693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七中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5月月考)(解析版)

1.为了检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

、Fe2+和结晶水,设计了下列操作步骤:

①取少量该化合物加热,发现试管口处有液体,该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②另取少量该化合物溶于水中,滴加少量的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有血红色出现;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没有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的NaOH溶液,微热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同时也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②中的现象说明一定有Fe2+

B.为了检验

,可以将③中的试剂换为HNO3酸化的Ba(NO3)2

C.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

D.④中的沉淀长时间放置会变成红褐色沉淀

【答案】D

【解析】①中的现象只能说明该化合物含有结晶水;②中的现象则只能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Fe2+或Fe3+;③中的现象说明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

但如果用HNO3酸化的Ba(NO3)2,则

也会产生此现象,不能说明该化合物中含

;④中的现象说明该化合物中含Fe2+、

,沉淀应为Fe(OH)2,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红褐色沉淀Fe(OH)3。

通过以上现象,只能确定该化合物中含Fe2+、

和结晶水,不能确定其化学式。

故只有D正确。

2.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A.CuSO4B.Mg(NO3)2C.KH2PO4D.NaCl

【答案】C

【解析】KH2PO4====K++

+H2O====H3PO4+OH-,

H++

H++

3.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控制在0.1g,6%

的H2O2溶液均取5mL,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B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太短容易造成产生的气体逸出,C装置中的量筒的体积太小,不方便实验,所以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对实验装置的判断

4.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硫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煤的燃烧的减少,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所以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但不能减少白色污染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

答案选A。

考点:

大气污染

5.某有机物化学式为C5H10O,它能发生银镜反应和加成反应,若将它与H2加成,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3CCH2OHB.(CH3CH2)2CHOH

C.CH3(CH2)2CH(CH3)OHD.CH3CH2C(CH3)2OH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该物质的饱和的一元醛,—CHO加氢后为—CH2OH,只有A项符合要求

6.盐酸与过量铁粉的反应,若有CH3COONa(s,适量)介入,则有

A.反应速率减缓B.产生氢气的总量不变

C.溶液的pH减小D.溶液中cOH-减小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Fe与盐酸反应的实质为Fe+2H+═Fe2++H2↑,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但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A.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缓,故A正确;B.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改变,所以产生氢气的总量不变,故B正确;C.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溶液的pH增大,故C错误;D.溶液H+离子浓度降低,溶液中c(OH-)增大,故D错误;故选:

AB.

考点: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反应的实质及氢离子的浓度减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1mol/L氨水溶液与0.5mol/L氨水溶液中C(OH-)之比是2:

1

B.0.1mol/LNH4Cl溶液中C(Cl-)=C(NH4+)

C.向0.1mol/LNaN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使溶液PH=5,此时混合液中C(Na+)=C(NO3-)

D.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使混合液的PH>7,此时混合液中C(CH3COOH)>C(CH3CO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NH3·H2O属于弱碱,溶液越稀,越促进电离,c(OH-)之比不等于2:

1,故错误;B、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NH4+水解,因此c(Cl-)>c(NH4+),故错误;C、两者不反应,c(Na+)=c(NO3-),故正确;D、CH3COOH少量,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C(CH3COO-)>c(CH3COOH),故错误。

考点:

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知识。

8.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

B.装置②可用于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C.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若Na与水反应放热,则则会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体积膨胀,是U型管内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因此装置①可用于验证Na与H2O反应是否放热,正确;B.若要证明二者的稳定性的大小,应该把NaHCO3放在外管,把Na2CO3放在内管,所以装置②不可用于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错误;C.由于HCl和NH3极容易溶于水,若直接通入水中,会由于气体在水中溶解,会导致导气管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从而引发倒吸现象,若直接通入CCl4,则NH3或HCl不能在该试剂溶解,气体上升,溶解在水中,同时也防止了倒吸现象的发生,因此装置③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正确;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与碱不能发生反应,由于非常容易溶于水,所以在水面上导管末端安装应该倒扣的漏斗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故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正确。

考点:

考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目的的关系的知识。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lO-+SO2+H2O=2HClO+SO32-

B.向Fe2(SO4)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Fe3++H2S=Fe2++S↓+2H+

C.向FeBr2中通入等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D.Fe(OH)3和HI的反应Fe(OH)3+3H+=Fe3++3H2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HClO能把SO32-氧化为SO42-,故A错误;向Fe2(SO4)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3H2S=2FeS↓+S↓+6H+,故B错误;氯气先氧化

,再氧化

,向FeBr2中通入等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故C正确;

能氧化

,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硅,纯净的硅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

C.水泥、玻璃、水晶都是硅酸盐制品

D.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自然界中的硅通常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化合态的形式存在,没有游离态的硅,错误;B、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外观象水一样,具有防腐作用,正确;C、水晶是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不是硅酸盐,错误;D、常温下二氧化硅可与氢氟酸反应,常用用氢氟酸雕刻玻璃,错误。

考点:

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1.实验室用NaCl固体配400mL1.0mol/LNaCl溶液,下列判断不对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23.4g

B.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来配制此溶液

C.在转移操作中不慎将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应该重新配置溶液

D.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室没有400ML的容量瓶,所以不能称23.4g,所以A错误。

考点:

试验。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液体中

B.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含有Mg2+、Cu2+、Fe2+和Na+的四种氯化物溶液,只用NaOH溶液不能鉴别开

D.标准状况下4.48LCO2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经充分反应,剩余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是2.24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不能插入蒸馏烧瓶液体中,错误;B、氨气溶于水变成一水合氨,所以电解质是一水合氨不是氨气,错误;C、铜离子和亚铁离子有颜色,镁离子能生成沉淀,钠离子没反应,能鉴别开,错误;D、正确。

考点:

试验。

13.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数为a,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碳原子数最多为b,一定在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数为c,则a、b、c分别是

A、4、3、5B、2、5、4C、4、3、6D、4、6、4

【答案】C

【解析】只有苯环碳原子才是四面体,所以a=4。

碳碳三键是直线型结构,所以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氢原子有3个。

碳碳双键是平面型结构,所以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是6个,答案选C。

14.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B.90mLC.120mLD.45m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NO2、N2O4、NO的混合气体,与3.36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纵观整个过程,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Cu提供电子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即Cu提供电子为:

=0.6mol,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沉淀为Cu(OH)2,由电荷守恒可知,Cu提供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化铜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故n(NaOH)=0.6mol,因此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

=0.12L=120mL,答案选C。

考点:

考查铜与硝酸反应的计算

15.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Cu2+、Ba2+、Fe2+、SO42-、Cl-、Br-现取部分溶液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Ba2+、Br-、Fe2+

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Na+、SO42-

C.原溶液一定显中性

D.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a2+、Fe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无色澄清溶液中一定不含Cu2+、Fe2+;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氯气与Br-反应生成的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为橙红色;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SO42-;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但在①中加入的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A、亚铁离子一定不存在,错误;B、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存在,氯离子、钠离子无法确定,错误;C、一定存在的离子是钡离子、溴离子,可能存在氯离子、钠离子,都是强酸强碱的离子,所以溶液一定呈中性,正确;D、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钡离子,一定不存在亚铁离子,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溶液中离子的鉴定

16.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A.B.C.D.

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粒子的半径________B粒子的半径(填“>”、“<”或“=”)。

(2)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ΔH=+88.6kJ·mol-1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

(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热量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3B(g)

2C(g),开始时,A的浓度为2mol·L-1,B的浓度为4mol·L-1,2min后,A的浓度减少0.8mol·L-1,则

v(B)=____________,v(C)=__________。

在2min末,C的浓度是__________,B的浓度是____________。

【答案】

(1)B>

(2)M(3)H2(g)+

O2(g)===H2O(g)ΔH=-241.8kJ·mol-1

(4)①v(B)=0.6mol/(L.min),v(C)=0.4mol/(L.min);②c(C)=0.8mol/L,n(B)=2.8mol/L

【解析】

试题分析:

(1)A表示F-,B表示Mg2+,C表示Na原子,D表示Al原子,故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离子是B,A和B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因此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A的半径>B的半径;

(2)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由于M吸收热量生成N,因此N的能量高于M,故M更稳定;

(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热量241.8kJ,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

O2(g)===H2O(g)ΔH=-241.8kJ·mol-1;

(4)①

2A(g)+3B(g)

2C(g)

起始浓度(mol·L-1)240

转化浓度(mol·L-1)0.81.20.8

2min末浓度(mol·L-1)1.22.80.8

②2min末,C的浓度为0.8mol·L-1,B的浓度为2.8mol·L-1。

考点:

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速率的计算。

17.(12分)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A与C,B与D分别同主族;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填字母编号)。

a.A2Bb.DB2c.AEd.C2DB3

(2)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化合物CBA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化合物C2B中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填离子符号)。

(3)实验室中欲选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E2气体。

①实验中应选用的装置为(按由左到右的连接顺序填写);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分)

(1)b(2分)

(2)第3周期ⅥA族(2分)离子键、共价键(2分,少一个只给1分)

O2-、Na+(各1分,顺序错不给分)

(3)AFEB(2分,顺序错不给分)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元素,A与C,则C为Na元素,B与D分别同主族;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则B、D分别为O、S元素,A、B、C、D、E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E为Cl元素。

(1)a、A2B为H2O,属于弱电解质,错误;b、DB2为SO2,属于非电解质,正确;c、AE为HCl,属于电解质,错误;d、C2DB3为Na2SO3,属于电解质,错误。

(2)D元素为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第3周期ⅥA族;化合物CBA为NaOH,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离子键、共价键;化合物C2B为Na2O,含有的两种离子为Na+、O2‾,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O2‾半径大于Na+半径。

(3)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发生装置为A,制取的Cl2中含有HCl和水分,所以连接F除去HCl,再连接E除去水分,最后连接B,收集Cl2并处理尾气,故选用的装置依次为:

AFEB;装置A中MnO2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考点: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基本概念、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8.硼镁泥是硼镁矿生产硼砂(Na2B4O7·10H2O)时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MgO,还含有CaO、Al2O3、Fe2O3、FeO、MnO2、B2O3、SiO2等杂质。

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的七水硫酸镁在印染、造纸和医药等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滤渣A能溶于氢氟酸,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则滤渣B含有的成分有,加MgO并煮沸的目的是

(3)写出加NaCl0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5)因B2O3溶于硫酸,所以此法制备的七水硫酸镁含有少量硼酸(H3BO3),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失去结晶水的硼砂与金属钠、氢气及石英砂一起反应可制备有机化学中的“万能还原剂——NaBH4”和另一种钠盐,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SiO2+4HF=SiF4↑+2H2O;

(2)Fe(OH)3、Al(OH)3、MnO2;调节溶液的pH,促进Al3+、Fe3+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

(3)Mn2++ClO-+H2O=MnO2↓+2H++Cl-、2Fe2++ClO-++2H+=2Fe3++Cl-+H2O;

(4)防止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

(5)4H3BO3+2NaOH+3H2O=Na2B4O7·10H2O;Na2B4O7+16Na+8H2+7SiO2=4NaBH4+7Na2SiO3。

【解析】

试题分析:

向废渣M中加硫酸时SiO2不溶解,滤渣A为SiO2,NaClO具有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加入氧化镁,调节pH可以查到Fe(OH)3、Al(OH)3生成沉淀,则沉淀B中除MnO2外还含有Fe(OH)3、Al(OH)3,加热煮沸的主要目的是促进Al3+、Fe3+水解,由于Ca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MgSO4在温度较高时易溶于水,趁热过滤利于分离硫酸钙和硫酸镁,并防止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所以过滤Ⅲ需趁热过滤,过滤得到的沉淀C为CaSO4•2H2O或CaSO4,滤液中主要含硫酸镁,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MgSO4•7H2O。

(1)滤渣A中含有二氧化硅,能溶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故答案为:

SiO2+4HF=SiF4↑+2H2O;

(2)根据上述分析,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滤渣B中含有Fe(OH)3、Al(OH)3、MnO2;加MgO并煮沸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促进Al3+、Fe3+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故答案为:

Fe(OH)3、Al(OH)3、MnO2;调节溶液的pH,促进Al3+、Fe3+水解生成沉淀而除去;

(3)NaClO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将溶液中的Mn2+氧化成MnO2,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ClO-+H2O=MnO2↓+2H++Cl-,2Fe2++ClO-++2H+=2Fe3++Cl-+H2O,故答案为:

Mn2++ClO-+H2O=MnO2↓+2H++Cl-、2Fe2++ClO-++2H+=2Fe3++Cl-+H2O;

(4)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故答案为:

防止MgSO4在温度低时结晶析出;

(5)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Na2B4O7·10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3BO3+2NaOH+3H2O=Na2B4O7·10H2O,失去结晶水的硼砂与金属钠、氢气及石英砂一起反应可生成NaBH4和另一种钠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钠盐为硅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B4O7+16Na+8H2+7SiO2=4NaBH4+7Na2SiO3,故答案为:

4H3BO3+2NaOH+3H2O=Na2B4O7·10H2O;Na2B4O7+16Na+8H2+7SiO2=4NaBH4+7Na2SiO3。

考点:

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的相关知识。

19.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

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③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

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

B中有未反应的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

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答案】

(1)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2)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

空气后,关闭弹簧夹.②CCl4(苯或饱和NaHSO3溶液).(3)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4)H2O2>Br2>SO2.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A中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①由于在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SO2在溶液中也会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所以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②由于溴单质有挥发性,溴单质也可以将SO2氧化产生同样的实验现象,所以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来除去挥发的溴蒸气,D中盛放的试剂是CCl4或苯或饱和NaHSO3溶液;由于H2S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有漂白性的SO2,所以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滴加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