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57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4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①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更古不变的。

——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②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③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灵魂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

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④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

《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

“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这些列入国祀的“祖先神”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

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⑤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⑥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

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

人们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

而对“祖先神”的崇拜,除了希望他荫庇子孙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境安民、捍患御灾。

同时,“祖先神”也具有惩罚降祸的能力,但绝不会无缘无故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除非子孙对祖先不敬,或者做出违反族规国法的事,才会受到“祖先神”的惩罚。

⑦很多时候,祖先直接被称为鬼现代文阅读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现代文阅读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

称呼祖先为“祖先鬼”,有时是为了凸显对祖先的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每逢祭祀性节日,对“祖先鬼”的祭祀也要特别隆重。

由于“祖先鬼”爱作祟害人,使人生病,平日生活中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一旦说了祖先名字,就会把“祖先鬼”招引出来作祟害人。

在另外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祖先是鬼,但和别的孤魂野鬼、恶鬼、厉鬼不同。

祖先是家鬼、好鬼,不仅不会作祟害人,还能保护家人不受伤害。

⑧祖先除了被称为“祖先神”、“祖先鬼”外,有时还鬼神并称,《孝经·感应》载: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注曰:

“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礼记》中也记载:

“夫宗庙,鬼神所居。

”这里用鬼神泛指一切祖先的灵魂。

(摘编自凤凰网“文化国学栏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把祖先称作“神”还是“鬼”,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B.中元祭祀产生于子孙对祖先的感恩与孝思,同时也有向祖先祈福的想法。

C.《国语·鲁语》,书中记叙了列入国祀的祖先神,一类是有有一定血源关系的,一类是没有直接的血源关系。

D.原始人的灵魂不灭,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族成员的信仰观,产生了祖先祭祀,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祭祀行为的起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国语·鲁语》中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是氏族共同的祖先,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

B.祖先在生前是凡人,“祖先神”则是超人。

人们崇拜的是他能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还能保境安民,捍患御安。

C.“祖先神”还能惩罚降祸,但绝不会祸害自己的子孙,而“祖先鬼”爱作祟人,使人生病,所以平日生活里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D.《礼记·祭法》的话说明普通人的祖先要升格为“祖先神”,就要对国家、民族、社会和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

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

A.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西婺源一带有很多“汪公庙”,民众是为了纪念隋末唐初的汪华保障当地未受战乱之苦而建祠供奉。

B.祖先除了被称为“祖先神”、“祖先鬼”外,有时还鬼神并称,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鬼神泛指一切祖先的灵魂。

C.自汉武帝开始,中国皇帝每年均会祭孔。

汉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D.按照《礼记.祭法》的记载,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

【分析】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解答】1D、“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点源于《国语•鲁语》”与原文第四段“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不符合.故选D.

2C、“祖先在生前是凡人,死后则是超人”曲解原文第六段“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的意思.故选C.

3.B、从原文三、四段可以得知,应为前两部典籍中的鬼神.A、C、D中的人物都属于“祖先神“,而土地神既不是祖先神也不是祖先鬼,所以不属于祭祀祖先的范畴.故选B.

答案:

1D

2C

3B

【点评】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韩素音:

笔走中国的华裔英文作家

1917年中秋,韩素音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

“韩素音”是她发表处女作《目的地重庆》时开始用的笔名,意为“小而平的声音”或“为卑贱者呐喊”。

还有一种解释是,“韩素音”即英籍华人之谐音“汉属英”。

韩素音的父亲周炜是四川近代首批留学生之一,于1903午赴比利时攻读工科。

1913年,周炜偕妻子玛格丽特·丹尼斯(比利时贵族)回国。

玛格丽特认为长女韩素音是“最丑的孩子”,这使韩素音的童年充斥着咒骂、打架和各种激烈的情绪,而玛格丽特好斗、任性和叛逆的性格也遗传给了韩素音。

与此同时,韩素音几乎每天都要在中餐与西餐、中国学校与法国修道院、孔夫子与基督教之间徘徊,东西双重文化的轮番影响加深了她的困惑。

在家里,关于孩子们将来“是做中国人还是西方人”的争论持续不断。

玛格丽特希望儿女们将来在欧洲生活,韩素音却“要做中国人”。

1935年夏天,在父母的旧识、比利时驻中国领事馆官员赫斯的帮助下,韩素音获得了每年一万五千法郎的留学奖学金,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开始为期三年的医科学习。

1938年,日寇铁蹄大举南侵,践踏中华河山。

韩素音毅然决定放弃外祖父馈赠的一笔巨款,弃学回到中国参加抗战。

她不仅以一个医务人员的身份投身抗战,而且将沿途所有的见闻如实记录下来,写下了抗战题材的处女作《目的地重庆》初稿。

1942年年末,由韩素音主创、玛利安修改的英文版图书《目的地重庆》在美国正式出版。

处女作驱散了韩素音的自卑感,但她依然认为医学才是她自幼的梦想。

于是,她继续深造,并于1948年在英国取得医生资格,接着在皇家自由医院担任了一年的住院医生。

“我不能袖手旁观,至少要到中国的大门口去观察。

”于是,她带着女儿乘飞机先后到了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一边行医,一边搜集整理亚洲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她还到大学任教,积极宣传中国和优秀的中国文化。

1952年,韩素音根据自己的恋爱经历创作的小说《瑰宝》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这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

尽管韩素音当时已经在欧美文坛异军突起,但那时她仍乐于出诊,照顾病人。

直到1964年,她才正式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开始其职业写作生涯。

她将全身心研究中国和中国革命定为新生活的第一个计划,同时开始写作自传。

在法国,她的多部作品一度十分畅销,她的影响力远远超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小说《大地》的作者赛珍珠。

新中国成立后,韩素音归国,目睹了祖国的变化,她的写作方向、题材和内容逐渐具有政治性了,一部部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亚洲的风雷》《2001年的中国》《早晨的洪流》《风满楼》等相继问世。

韩素音因“过度亲华”,遭到西方意识形态偏执者的蓄意抵制,又因向西方客观地介绍中国,驳斥欧美媒体的僵硬立场,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列入黑名单。

1976年,韩素音走访西藏,写下了《拉萨——星辰之花》,向世人展现她实地考察的情况。

此书作为历史见证,至今依旧是对西方一些所谓“人权斗士”的恶意宣传的有力抨击。

刘心武曾说过:

“我曾在南特和巴黎询问十名受过高等教育、职业不同的法国人,问他们读过哪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其中九人都肯定地回答‘韩素音’。

韩素音真挚感人的中国情结,令她的作品中蕴藏着对中国深刻的了解,饱含着对中国执着的热爱:

她既真实又富文采的回忆与记述也使她的书成为西方读者认识中国、研究中国的必读作品,这使她在国际文坛上有了重要影响。

晚年,韩素音居住在瑞士小城洛桑。

1998年手骨折前,她一直坚持写作。

晚年的韩素音曾写道:

“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又因身体原因,已十余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2012年11月2日,韩素音去世。

(选自2013年第3期《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中国在解放初期和外界隔绝,她因为身份特殊,认识的朋友又多,在外交上做了很多政府不能做的事情,许多国家把她当作了解中国的渠道。

(《韩素音:

一个热爱中国的混血儿》)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时候的韩素音接受了中西文化的教育,饮食、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使得童年的韩素音十分困惑,特别是对自己国籍的困惑,她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B.抗战题材的《目的地重庆》是韩素音的处女作,其英文版本经过玛利安的修改在美国正式出版,处女作的发表提高了韩素音的自信心,随后她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医学上,对文学的关注减少。

C.本文按时间顺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通过介绍韩素音在医学道路上的经历和她的写作生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D.小说《瑰宝》的发表对韩素音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篇小说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1964年她关闭诊所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中国的研究中。

5.韩素音的家庭对韩素音有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4分)

6.文中引用作家刘心武的话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分析】4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5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

6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的作用的基本能力.

【解答】4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

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特别是对自己国籍的困惑,她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错误,文中的“是做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是韩素音的父母关于孩子们将来在什么地方生活的争论,文中并未说韩素音对自己的国籍有困惑.B项,“对文学的关注减少”,文中并未明确体现.D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中国的研究中”是韩素音关闭诊所后的第一个计划,文中并未说她关闭诊所后就立即实施了这一计划.故选C.

5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析“影响”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比如韩素音生长在中西合壁的家庭中,父亲主张对她进行西式教育,母亲主张对她进行西式教育,同时母亲的性格以及对韩素音的看法等都会对韩素音有所影响,考生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6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的作用的基本能力.回答此题要从两个角度思考:

一是刘心武这段话本身传达了哪些信息,二是这段话与前后文乃至全文主旨有何关系.从刘心武的话可以看出,韩素音及其作品在法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再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段话也证明了上文中有关韩素音的书在法国畅销这一内容的真实性.

答案:

4.(3分)C

5(4分)①韩素音的家庭为她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她幼年受到的中西方教育奠定了她未来的写作基础;②她遗传了母亲好斗、任性和叛逆的性格,这使她在日寇侵华之时毅然回国投身抗战,英勇无畏;③母亲对她的看法造成她的童年充斥着咒骂、打架与各种激烈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她性格中的自卑.(一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给4分)

6.5分)①说明韩素音是中国文化的传播音以及她在法国的影响力较大,因为被问及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法国人大部分都读过韩素音的作品.②证明上文中的“在法国,她的多部作品一度十分畅销”等.

【点评】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

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乌龙刀

文/戚富岗

在小城的西南隅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刀铺,说是店铺,其实也可以说是个铸刀的小手工作坊。

屋子不大,冲门口立个铁匠炉子,角里摆着一张旧得早已脱漆的几案,案上排列的菜刀一色乌油油的黑。

铁匠姓邬,人称老邬。

老邬从不愿把刀拿到屋外去卖,不喊也不吆喝,他说好东西自会有识货的人找上门来的。

买把切菜刀有啥识货不识货的,听老邬一报价比一般菜刀的价钱高出一倍,心里马上有了一半的不乐意,再看老邬的菜刀乌黑乌黑的,不比市场上卖的锃亮,扭身就走了。

老邬也不理会,低头接着忙自己的活。

长此以往,老邬的生意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不过铸刀的手艺,老邬一直没舍得撂下。

老邬刀铺所在的西大街,由于扩建新城,如今已十分偏僻冷静。

可要搁在五十年前那可是小城的正中心,是个顶热闹的地方。

阳城县内也很少有人不知道这刀铺的。

一位老师傅带着一个小徒弟,生意红火的热火朝天的,那小徒弟就是现在的老邬。

老师傅活到九十多岁,老邬就把刀铺的一摊子接了过来。

老邬年青时候小伙子长得结结实实的,精神着哩,哪像近几年整天趿拉着鞋子打发日子。

听老邬说,铸刀的学问大着呢,用料、火候、力度、打磨样样都有大讲究。

要铸把好刀可没那么容易。

他还说,他的师傅会三九二十七套铸刀方法,他只算是学通了锻铸乌龙刀。

提到乌龙刀,是通体乌黑,别看样子不打眼,却是锋利无比,断铁断钢不圈边不崩刃。

有人持乌龙刀跟日本的军刀比划过,三磕两碰的,日本军官手里的长刀就成两截了,而乌龙刀丝毫无损。

当时老邬的名声响得震耳朵,就连京城里都有找老邬求刀的。

求刀的人太多了,要求把乌龙刀得在三个月以前先定下。

熟识的人见老邬的生意冷清得寒心,劝老邬想想法子,少下些工夫、换换材料,压压成本。

老邬说乌龙刀本是给习武人用的,如今太平盛世喜好踢打拳脚习刀藏刀的人少了,自己将它改成厨房里用的切菜刀已经痛心过一次,决不能再对不住它。

他还说刀是有生命的,亏欠不得。

就好比给大骡子大马如果喂食小毛驴的草料,绝对不成。

也好比用粮食酿酒,少发酵一天,减一道工艺,醇香就不那么地道。

老邬不相信乌龙刀会就这么死掉,他坚信会有懂行之人的。

要说懂行的人,老邬的至交郑厨子可能应该算一个。

郑厨子的到来着实让老邬高兴了一阵子,把他的酒瘾也勾了起来。

说话投机的人到一块喝酒往往更容易上性子,酒喝得愈上性子说话也往往愈加投机。

“使了半辈子的菜刀了,我了解。

同样是把菜刀,有的看上去闪光发亮花里花哨的很合现代人的心意。

不过菜刀可不是放在装修华丽的博物架上的欣赏品,尽讲好看。

真正用起来却是几个月就锈得不成样子了。

越磨越没有钢性,越磨越不好用。

要是干我们这行的,一年里头就得换一两把,刚用顺手就该换了。

而有的刀,一把就是半辈子的家什。

就算都是炉子上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区别也大得很。

用的东西不一样,手艺不一样,掏力气洒汗多少不一样,打出来的菜刀自然也不一样。

“听说你这次要被请出国门了,我的乌龙刀岂不是也可以到国外去风光风光。

做人就是得凭真本事,你这一身的好厨艺总算没有白费。

“说啥厨艺不厨艺的,这些年我就认一个理:

锅上全凭一柄勺,案上全仗一把刀,一把好刀就是半个厨子。

无论是截段、抹片、切丝、雕花从来都是一刀一刀认认真真。

对我来说,没有一把应手的刀,再好的菜,色香味也出不来。

这次要到洋人面前去亮亮手艺了,决不能砸了台面,所以不惜坐了一天的车来找你老兄。

“放心,保许粉得肉泥剁得排骨,越使越利、越用越亮。

“成!

仨月头上我准时到。

“不,七日便可取刀。

七日后郑厨子又回到老邬刀铺却正赶上老邬的遗体告别仪式。

老邬怎么就死了呢?

有人说老邬喝了一宿的酒,又连续七天七夜没合眼睛,几十几的人了哪里还吃得消;有人说老邬和他的乌龙刀被冷落了这么多年,他是决心铸成最后一把刀与世诀别的;有人说依过去的说法一把好刀往往是要收了一个人的精气神的,那也必定是一把真正的好刀;也有人说一个爱刀如命的人临死铸得一把好刀,值了。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4分)()()

A.老邬虽然没有撂下铸刀的手艺,可他的菜刀生意并不好,因为他没有刀的外形包装意识,市场上的刀锃亮,而他的菜刀乌黑乌黑。

B.老邬的刀铺曾经繁华过,生意也曾做得热火朝天,由于新城扩建,原来的西大街现在变得十分偏僻冷清,加上老邬固守传统,不懂吆喝,生意变得十分冷清。

C..乌龙刀虽然通体乌黑样子不打眼,可在老邬那里是有生命的;如今练武人少,他极不情愿地将它改造成厨房用的切菜刀。

D.在小说中,郑厨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很识货,懂行,与老邬投机,正是由于他的出场,才将故事推向高潮。

E.小说中老邬铸造乌龙刀的故事,反映了坚守传统工艺的手艺人的现实生活,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工艺流失的痛惜之情。

8.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结尾为什么写人们对老邬死因的猜测?

请简要分析。

(6分)

【分析】7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8题考查小说开头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开头作用有: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等;

9题考查小说结尾时人们议论的作用分析;结尾作用一般有揭示或深化主旨、照应前文、引人思考等;

【解答】解析:

7A.错误;作品中没有表现他缺乏“包装意识”,只体现了他固守传统,不愿改变;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E.错误;不是“充分体现”,而是“含蓄表达”;

8第一段介绍了铺子的环境,“不起眼”“屋子不大”“旧得早已脱漆的几案”,“菜刀一色乌油油的黑”,写出铺子的狭窄和不景气,为后文不被人欣赏埋下伏笔;“老邬从不愿把刀拿到屋外去卖,不喊也不吆喝,他说好东西自会有识货的人找上门来的”,介绍了老邬的性格特点,为后文老邬舍命为识货的厨子打造一把好刀做铺垫;

9人们的猜测五花八门,但都反映出老邬为了这把刀耗费心力体力,要铸成一把好刀的决心,既让文章充满丰富的联想,引起读者的想象,也深化了文章主题;

答案示例:

7(4分)AE(对一个给2分,全对4分);

8(4分)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环境;写了刀铺的偏僻狭小阴暗,暗示了其经营的不景气;“乌油油的黑”的菜刀,为后文其不被顾客看好作铺垫;(2分)

②介绍了老邬身份和性格,为后文人物描写张本;(2分)

9(6分)①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②丰富了人物的形象;有关老邬的死因看似有不同说法,其实不管哪种说法,都能体现老邬的精神;

③拓展、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每点2分)

【点评】文章“开头、文中、结尾”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开头语段的作用【备选术语】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段的作用【备选术语】

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过渡

3、结尾语段的作用【备选术语】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二、【答题规范】无论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三、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有功,字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

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令。

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

“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

”迄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

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

于是周兴、来俊臣、王弘义等揣识后指,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掩搦护送,楚掠凝惨。

又污引天下豪桀,驰使者即按,一切以反论。

吏争以周内穷诋相高,后辄劝以官赏,于是以急变相告言者无虚日。

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劳。

有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

有功追议曰:

“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以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累转秋官郎中。

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诬当死,后谓宰相曰:

“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丐知古等,赐以再生,可乎?

”俊臣、张知默固请如法,后不许。

俊臣独引行本更验前罪。

有功奏曰:

“俊臣违陛下再生之赐,不可以示信。

”于是悉免死。

初,鹿城主簿潘好礼慕有功为人,论之曰:

“昔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今有功断狱,亦天下无冤人。

然释之当汉文帝时,中外无事,守法而已。

有功居革命之际,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此其贤于释之明甚。

”或称有功仁恕过汉于、张。

起居舍人卢若虚曰:

“徐公当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虽千载未见其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谋/反者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