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458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分析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分析方法

一、典题示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工业布局呈现分散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就是在各个地区出现各种大小不同的块状经济,相对分散地分布在11个地级市。

而各个地级市的工业又分散在不同县市,形成不同层面上的工业布局分散化。

同时,这些大小不同的块状经济相对独立且各具特色,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表现为“一镇一品,一县一业”,总体上呈现遍地开花式的分散化特点。

下图示意2000~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工业集聚程度。

(1)简述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工业集聚程度的特点。

(2)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浙江省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简述原因。

(3)在浙江省城市化道路选择以及提高城市化水平方面,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答案:

(1)浙江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始终存在着一定差距,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化水平。

浙江省工业的集聚程度明显偏低,2000~2011年基本都处在20%以下,工业布局分散化程度高。

(2)工业化模式决定城市化道路,浙江省的农村工业化推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浙江省的城市化道路是以小城镇为发展重点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集中到大城市明显不同。

(3)优先发展中心城镇;打破行政壁垒,引导工业集聚;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工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完善政府职能,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

解析:

(1)根据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浙江省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持续上升,但二者始终存在一定差距,而浙江省工业集聚程度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2)浙江省走的是分散型城市化道路,而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是大多数农村人口集中到大城市。

(3)可以从工业集聚、工业化、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二、方法讲解

1.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

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类型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2.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工业化、城市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

能源资源丰富区

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育发达地区

高技术产业

劳动力密集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

金属冶炼

天然气丰富区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

区际协作

发达地区:

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欠发达地区: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三、跟踪训练

 图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省1990~2015年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省1990~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从1990年至2015年,该省(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

C.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的产值一直高于第二产业

答案:

C

解析:

图甲反映的是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并不能反映产值的变化。

1990~2015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90~201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上升;2015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2.下列关于该省城市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5年城市化速度快于1995~2005年

B.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C.逆城市化现象普遍

D.目前已处于城市化的成熟阶段

答案:

B

解析:

读图乙可知,2005~2015年该省城市化率增长速度慢于1995~2005年。

目前,该省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并未进入成熟阶段(后期阶段),我国尚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990~2015年,该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现为上海市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4.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

答案:

A

解析:

崇明县(现为上海市崇明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县(现为上海市崇明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5~7题。

5.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县城的等级比中心集镇高,故县城基础设施更完善、更接近消费市场、资金供应更充裕。

但中心集镇距离村庄更近、更易招募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6.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答案:

C

解析:

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是为了务农,居住在中心集镇则是为了务工,所以“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有利于本地农民兼顾务工务农。

故C项正确。

7.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该题考查的地区是某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的表现就是人均收入低。

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并不能直接带动农民脱贫。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可增加就业岗位及创收;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可增加农民收入。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广东的地理重心位于(113°10'E,23°30'N),经济重心则在一定范围内不断迁移变化。

下图为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轨迹。

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广东省1979~1992年经济重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心变化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

B.省内经济区域差异增大趋势明显

C.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地理重心的东南部

D.西北部地区经济总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知,西北部地区经济比重下降,但因广东省经济总量上升,西北部地区经济总量也可能上升。

9.2000年后广东经济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停滞

B.省内产业转移

C.省内人口流动发生变化

D.粤东地区快速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看出,2000年后广东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其原因是省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B项正确。

10.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产值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

材料二 2012年崇明县(今崇明区)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

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答案:

(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

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的影响:

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原因:

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的影响: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

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

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解析:

本题以崇明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化率为载体,考查崇明城市化率特点、三大产业的特点,以及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1)读图可知,崇明城市化率远低于上海市,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从产值和从业人员比重两个方面,对比其与全国的差异。

(3)读表可知,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大,因此滞留的劳动力较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第二产业产值较高,但从业人员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4)表中显示崇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能带动人员就业,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