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7993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1

第5单元第一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凡卡》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

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

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

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

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

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

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

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

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

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

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

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

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

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

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

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

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

第2段:

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第3段:

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板书

设计

凡卡

写信之前

写信过程

写信之后

作业

1.抄写词语。

(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课后反思

 

第5单元第一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凡卡》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

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

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

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

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

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

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

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

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板书

设计

凡卡

学徒生活回忆往事甜蜜希望

(苦)(孤)(梦)

悲惨命运

作业

完成本课的小练习册。

课后反思

 

第5单元第一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凡卡》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

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

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

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

……”。

思考:

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

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

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

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

为什么挨打?

“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

用什么打?

“随手”又说明了什么?

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

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

“吃的呢?

简直没有。

”“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

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

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

被砍的树什么样?

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

爷爷说了些什么?

……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

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

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

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板书

设计

城市生活(悲惨)

凡卡

农村生活(苦)

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第5单元第二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种子的梦》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学词,认字8个,写字11个,独立完成摘录笔记。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

教学难点

独立完成摘录笔记,感知文意。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课件出示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同时板书:

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梦呢。

(板书:

梦)(播放课文录音)

3、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学生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

(板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5、出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

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4、全班齐读。

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全班交流探究结果,教师总结。

三、再读诗歌,感知内容。

自由出声朗读诗歌,说说主要内容。

四、理清层次

如果把全是分为两个部分,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说说理由。

学生自读诗歌,小组探究。

 

板书

设计

种子的梦

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课后反思

 

第5单元第二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种子的梦》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种子的梦是什么?

种子如何实现它的“梦”?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说带“梦”字的成语吗?

2、谈话:

凡有生命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梦,一粒小小的种子也不例外,她有什么梦呢?

二、深入理解。

1、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

再来读一读文章。

2、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

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芽(第5小节)。

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3、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4、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

有什么感觉?

5、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6、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

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

默读课文。

7、交流。

(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可。

8、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找找看,种子都做出哪些努力?

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9、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将找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0、全班交流:

(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

找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

(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

(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谈谈你的体会。

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

你找到了哪些?

(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1、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

12、再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

13、这也是植物的生长规律。

播种——发芽——开花——结实——繁衍,过程中要有自己努力,还要有其他事物的帮助。

虽然会遇到坎坷,但对于美好梦想的追求不变。

14、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

谈谈你是怎样实现的?

15、拓展名言.

三、再读欣赏。

有滋味的朗读自己读得不错的段落。

 

板书

设计

种子的梦

坚强的

不怕困难

知难而进的

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小练习册。

课后反思

 

第5单元第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语文天地》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基础训练

教学目标

积累单元重点字词、句子和名言。

教学重点

畅所欲言,进行口语交流。

教学难点

理解名言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一、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朗读这些重点词语。

(2)理解和积累这些词句。

2、读一读,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1)读句子。

小组合作理解句子所表达出来的含义。

3、读一读。

(1)读句子。

(2)小组合作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金钥匙

1、出示“金钥匙”的提示要求。

2、谈收获。

三、畅所欲言

1、自由读题目要求。

2、回忆所学课文中主要人物的心愿。

3、小组交流。

4、汇报自己的心愿。

四、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

设计

语文天地

摘录笔记畅所欲言

作业

抄写字词、句子和名言。

课后反思

 

 

第5单元第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语文天地》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代表作。

2、把握全诗的抒情线索。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

把握诗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对岸》

一、新课导入

  投影显示:

泰戈尔的图片(见图片集锦),“泰戈尔明媚和忧郁”、(图文)及生平资料(见文本素材《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的这首散文诗,语言质朴,笔触平和,但在质朴中却蕴涵着很高的艺术和思想境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泰戈尔的《对岸》。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沉船》、《戈拉》和诗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二)整体把握

  1.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选派代表,诵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教师提示朗诵时应注意感情和语调的把握,并评点哪个小组诵读的比较好。

  2.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第一句,它告诉我们什么?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2)“我”想象中的“对岸”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描绘中寄予了“我”怎样的感情?

  (3)文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对岸”的几幅画面?

几幅画面的内容分别又是什么?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第一句,它告诉我们什么?

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句写了儿童的一种心理,写了一种渴望和向往。

其中“渴想”二字实为文章文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我”想象中的“对岸”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描绘中寄予了“我”怎样的感情?

  “我”想象中的“对岸”是恬美神奇的乐土。

人们在那里耕耘、放牧,各种飞禽走兽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栖息生长,连长草在月光下也呈现出异彩。

在这令人神往的景象的描绘之中,寄寓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3.文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对岸”的几幅画面?

几幅画面的内容分别又是什么?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对岸”的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是淳朴无华的农庄田园。

  第二幅画面是恬美神奇的乐土,体现出对儿童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那野鹜、芦苇、水鸟、竹鸡、长草等等。

  第三幅画面显现了孩子想象自己已经到达彼岸后的喜悦心理,并表现出了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妈妈,如果您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1)诗歌采用隔行分段,这一句总是出现在每段的末尾,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体现了一种韵律美。

  

(2)这句话是课文的主线——既串连了文章的三部分内容,同时又突出地表现出了诗歌的基调,即热爱大自然,眷恋故土的情感。

在我的心目中,“对岸”有美丽可爱、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有自在无羁的理想空间;然而“此地”却有自己依恋的妈妈,有知心的伙伴,有热恋的故土,所以两岸都难以割舍,而“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3)这也体现了对妈妈的尊重:

“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文中写了中午时还跑到妈妈那里说:

“妈妈,我饿了!

”“我”离不开妈妈,当然也很在乎妈妈对“我”的前途选择的看法。

另外,从“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去做事。

”一句看出来:

爸爸的做法给妈妈造成了伤害,“我”从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爸爸的前车之鉴也给“我”敲响了警钟,所以“我”的选择必须征得妈妈的同意,所以课文才反复强调: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

《职业》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现在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吗?

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阅读课文,想想“我”当时只是一名学生,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他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你想从事什么职业?

谈谈你学完本课的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板书

设计

对岸职业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泰戈尔《新月集》中的其他诗篇。

课后反思

 

 

第单元第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语文天地》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习作课

教学目标

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教学重点

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教学难点

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

教学流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回忆上节课同学们所谈的心愿。

2、指名读读上节课布置的小练笔——心愿。

二、揭题

如果把大家的心愿写成诗,那一定很美,很有趣。

三、投影书上的小诗

1、投影。

2、指名读诗。

3、评议。

(1)读诗的情况。

(2)诗的内容。

四、写作前谈话

1、写诗并不难,关键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2、把刚才汇报的小练笔“心愿”改写成诗。

3、引导学生将小练笔与小诗对比,了解写诗的窍门。

(1)可分节写。

(2)每一行的字数不一定要相同,句子要活泼简练。

(3)如果可能,末字可押韵,但不做要求。

(4)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4、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

(1)尽量写诗。

(2)内容为:

①心愿;②趣事。

5、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换其他内容,也可以不写诗。

五、习作指导

六、例文及点评

 

板书

设计

笔下生花

心愿趣事

作业

誊写作文。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