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复习作业.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768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复习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系统复习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系统复习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系统复习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系统复习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复习作业.docx

《系统复习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复习作业.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复习作业.docx

系统复习作业

8年级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测量初步知识

1、测量前

1、观察:

①刻度尺零刻度在什么地方?

②刻度尺的量程是多少?

③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2、注意问题:

1零刻度已磨损的,可设某一完好的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减去"零"点的数字。

②刻度尺量程小于被测长度时,可将被测长度进行分段测量。

2、测量时:

1.刻度尺的刻度应平贴被测物体。

2.刻度尺不要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注意问题:

当刻度尺不能贴近被测物体或不能沿着被测长度时,采用特殊测量方法。

3、记录测量结果:

1、记录数字: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2、写上单位:

没标明单位的数字记录是无意义的。

(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时,测量记录如果使用不同的单位,数值不同,但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

4、误差

1、误差的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与测量仪器有关;②与测量者有关。

3、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选用较精密的仪器;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一些特殊测量方法:

1、化薄为厚法:

测纸张的厚度,测金属丝直径等

2、化斜为正法:

测球的直径,测圆锥的高等。

3、化曲为直法:

测地图的公路、铁路、河流长,硬币周长等。

方法:

使一根棉线与待测的曲线重合,然后把棉线拉直,测出软线上:

起点和终点间的直线距离即可。

第二章、简单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1、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很多情况下选地面为参照物。

2、相对运动: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3、相对静止: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

3、匀速直线运动: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

4、变速运动:

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只反映变速运动大致的快慢程度。

)总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第三章、声现象

1、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介质:

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

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3、声速: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声速大。

15℃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4、回声:

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反射回来,传回到耳朵的现象。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

5、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响度:

声音的大小,(强弱)。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本身有关。

6、噪声: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7、减弱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8、超声:

频率超过2000Hz,人无法听到。

(应用:

超声波探海底深度,超声波碎石等)

次声:

频率小于20Hz,人也无法听到。

(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第四章、光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2、光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慢。

3、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发生反射.光在反射时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是向着不同方向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

4、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可以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5、凹面镜和凸面镜

凹面镜可以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可以使从焦点处发出的光线成为平行光射出。

太阳灶、太阳炉、反射式远镜都是利用凹镜会聚平行光的.手电筒、汽车头灯等是利用凹面镜产生近似平行光的.

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利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凸面镜都是利用凸面镜扩大观察范围的。

6、光的折射(空气中的角永远是最大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在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垂直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眼睛看到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变弯,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7、透镜

有两个折射表面的透明元件叫做透镜.常用的透镜,两个折射面都是球面(或者一个是球面,一个是平面)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个焦距相等。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从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8、凸透镜成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能够成像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成像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看到.

胶卷相片成像于光屏.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幻灯机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放大虚像的原理.

9、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合成的.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由它们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光.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由它们可以混合出不同的颜色.

第五章、力

1.关于力的概念

(1)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甲物体也受到乙物体对它的力,这就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改变运动方向).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关于弹簧秤

(1)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力计也叫弹簧秤.

(2)弹簧秤的最大刻度值是它的量程,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使用弹簧秤时,先要检查挂钩是否被外壳卡住,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并进行调节;还要使被测量的力沿弹簧秤的轴向作用在挂钩上.

3.关于力示意图

即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4.关于重力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

实验表明重力G(牛)跟质量m(千克)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g=9.8牛/千克,所以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G=mg计算得出.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5.关于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上,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第六章、力和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即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

3.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

F合=F1+F2方向和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

F合=F1-F2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4.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就是相互平衡的.

5.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1.质量

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单位

质量的单位:

tkggmg

换算关系: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测量

天平的使用: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使用前,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

3、左盘放置被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

(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4、砝码要用镊子取,不能用手拿。

2.物质的密度

概念

某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ρ=m/V。

(m=ρ·VV=m/ρ)

概念说明

(1)对于一种物质来说,它的密度不随本身的体积、质量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当物体的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一定增大几倍,而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密度公式表明: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即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

单位

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kg/m3)或克/厘米³(g/cm³)

换算关系1g/cm³=1×10³kg/m³

常见物质的密度

(1)特别需要记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0×10³kg/m³;铜的密度是8.9×10³kg/m³;钢、铁的密度是7.9×10³kg/m³;铝的密度是2.7×10³kg/m³;空气的密度是1.29kg/m³

(2)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的一般规律:

由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发现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都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密度的测量(原理:

ρ=m/V)

1.固体密度的测量:

天平测质量、量筒加适量水间接测体积(水不能太多,物体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不能太少,物体放入后要能将物体淹没)

2.液体密度的测量:

天平和烧杯间接测质量,量筒测体积(例:

练习册P7第4题)

3.浮力

概念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里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大小

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浸没在中的深度无关。

概念说明

(1)由于影响浮力大小的可能因素不止一个,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

(2)所谓“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是指物体进入液体的部分的体积。

[V排=V浸]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这便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物体的浮与沉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F浮﹥G(上浮)]

[F浮﹤G(下沉)]

[F浮=G(漂浮或悬浮)

浮沉条件的应用

密度计

1测液体密度的工具。

2漂浮状态:

F浮=G(始终不变)通过V排指示液体的密度的大小

3刻度上面小、下面大

盐水选种

F浮=ρ液V排g(种子外型大致相同,故V排相同,浮力相同)

干瘪、虫蛀G﹤F浮(上浮)

结实、饱满G﹥F浮(下沉)

潜水艇

潜水艇:

上浮或下沉时(F浮=ρ液V排g)因为外型不变,所以V排不变,浮力不变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下沉的。

氢气球

内部充入比空气密度小很多的氢气,使气球的重力小于浮力

浮力的计算方法

1F浮=G-F拉(F拉表示物体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2F浮=ρ液V排g(F浮=G排=m排g=ρ液V排g)

3平衡法:

F浮=G(漂浮或悬浮)悬浮(V排=V物)漂浮(V排=V浸﹤V物)

4F浮=F下-F上(浮力产生的原因)

第八章、压强

1.压强

压力与重力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置于水平桌面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两个力。

压力=重力(仅限于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压力必须是始终垂直于接触面。

压力的效果

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不一样。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概念

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P:

压强F:

压力S:

受力面积)

压强单位

F的单位是N,S的单位是m³,所以压强的单位可记做N/m²(牛/米²),1N/m²称为1帕斯卡。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增大压强

1.F不变、减小S(钉子、针头、剪刀、吸管尖端)2.S不变、增大F

减小压强

1.F不变、增大S(书包背带、履带、枕木、滑雪板、房子地基)2.S不变、减小F

2.液体的压强

规律描述

(1)液体由于重力和流动性,对容器底、侧壁(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的压强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根据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3)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同;

(4)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公式

分析P=F/S=G/S=m·g/S=ρ液Vg/S=ρ液Shg/S=ρ液hg

即:

P=ρ液hg(h指距离开口液面的垂直深度)

连通器

连通器特点:

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

1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

一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二是液体不流动,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液体,则液体静止时,液面不一定相平。

2连通器各容器液面相平,与每个容器的粗细形状等没有关系。

液体压强的传递

密闭的液体,其传递压强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这个规律被成为帕斯卡原理。

另:

(固体传递压力)(液体传递压强)

3.大气压强

概念

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测量大气压

(1)大气压可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来测量。

(2)托里拆利第一次作出该实验时,大气压强支持了760mm高的汞柱,汞的密度ρ=13.6×10³kg/m3。

760mm汞柱的压强就是P=ρhg=13.6×10³kg/m×9.8N/kg×0.76m≈1.013×105Pa。

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气压就是1.013×105Pa。

我们就把这个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3)大气压是变化的,但1标准大气压是个定值P0=1.013×105Pa,是不变的,不要把大气压和1标准大气压混淆。

大气压强的变化

大气压与高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气压越小,沸点越低;离地面越低的地方,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的原因:

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重力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气越稀薄,大气产生的压力越小,故大气压强也就越小。

应用

1)高压锅坚固而且能盖紧,能使锅内的水蒸气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于是提高了沸点,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2)知道了大气压和高度的关系,就可以根据大气压的大小判断当地的高度。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概念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较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也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也较大。

5.压强的计算(单位换算成国际单位)

固体:

先算压力:

F=G(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才能用,其他情况根据题目确定)

再算压强:

P=F/S

液体:

先算压强:

P=ρ液hg(h指距离开口液面的垂直深度)

再算压力:

F=PS

第九章机械与人

杠杆平衡条件

概念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2.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杠杆要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分类

1.省力杠杆(费距离):

动力臂>阻力臂(L1>L2)动力<阻力(F1

例如:

橇棒、开瓶器、扳手、铁皮剪刀、老虎钳、核桃钳、羊角锤、铡刀、手推独轮车

2.费力杠杆(省距离):

动力臂<阻力臂(L1阻力(F1>F2)

例如:

镊子、筷子、人的前臂、缝纫机踏板、夹煤的火钳、钓鱼杆、铁锹

3.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动力臂=阻力臂(L1=L2)动力=阻力(F1=F2)

例如:

天平

滑轮

1.定义: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

2.公式:

W=FS(W:

功F:

力S:

距离)

3.单位:

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1N·m=1J,J读做焦耳,简称焦

功率

1.定义:

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

(P:

功率W:

功t:

时间)

3.单位:

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秒),功率的单位是J/S,1J/S=1W,W读做瓦特,简称瓦工程技术上常用KW(千瓦),1KW=1000W

4.如果有一辆上海桑塔纳牌的小轿车的功率是66KW,其意思是该小轿车每秒钟做的功是66000焦耳。

机械效率

1.人们在使用机械工作时,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用W额表示;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2.在物理学中,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用公式表示为η=

×100%。

机械效率通常是一个百分数。

由于使用机械时,必须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

3.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拉力F、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钩码的重G、钩码上升的高度h。

其中有用功W有=Gh,总功W总=Fs,机械效率

η=

×100%

4.提高机械效率主要是要减小额外功,增大有用功。

具体方法是:

(1)减小摩擦;

(2)减轻机械重力(如:

动滑轮)(3)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

机械能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势能。

物体被举的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当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机械能的单位也是J(焦耳)

4.滚摆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其动能和势能在不断地转化;当身体挤压蹦蹦杆下端的弹簧时,原有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在不断地转化。

5.骑自行车上坡时,重力势能在不断增大,因为高度在变大,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走进微观

1.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3.1909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其中,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

4.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距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看不见的运动

1.将10ml酒精与10ml的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种现象表明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

2.实验表明分子也在永不停息的运动着的。

3.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时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4.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最弱,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

探索宇宙

1.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

2.太阳系中的恒星是太阳,至今已发现有九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

初三年段物理科作业第___周星期姓名班级座号

多彩的光复习

(一)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s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A.8.1×108kmB.8.1×105kmC.4.05×105kmD.4.05×108km

3.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光的漫反射B、光的镜面反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具有能量

4.耳鼻喉科医生头上带的反光镜是(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不能确定

5.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

  A.发光体的体积  B.发光体的位置  C.发光体的大小  D.发光体的面积

6.如图1为发生月食时,太阳照射光线的示意图,当月球进入图中的哪个区域时,在地球上处于夜晚地区的观察者可看到月食()

A.全部进入区域Ⅰ  

B.全部进入区域Ⅱ或Ⅳ

C.全部进入区域Ⅲ  

D.部分进入区域Ⅰ

7.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D.看不到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光的反射现象中,若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B.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90°

C.通过平面镜,甲同学能看到乙同学,那么乙也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甲

D.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