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7675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

1、消息两则

【目标】

1、了解消息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学会提取消息的主要信息。

2、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文章准确、明快的语言特点。

3、体会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指导】

1、快速浏览把握消息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学会通过标题、导语等快速获取主要信息。

2、找出描写敌军溃败及我军胜利的语主要信息语句感受文章慷慨激昂、充满战斗豪情的语言特色。

3、通过写作练习,进一步掌握并学会运用消息这一文体

【考点】

1、“摧枯拉朽”“溃退”“锐不可当”“要塞”等是易考词语。

2、赏析文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是中考的高频考点。

拟写新闻标题是中考的常考考点。

重庆中考a卷河南中考、漳州中考都曾考查过此考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除了政治理论文章外,毛泽东还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

其诗词作品气势磅礴,意境开阔,描绘岀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他的诗词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解读】

“我三十万大军”点明了人物;“南渡长江”点明了事件及地点;“胜利”点明了事件的结局。

文章题目交代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是狭义的新闻,消息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特点。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部分组成。

消息正文部分的典型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即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事实。

消息一般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等。

写作消息要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用事实说话,也可有适当的细节描写与议论

【背景】

这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受到了致命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机会,卷土重来,国民党反动派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1949年4月,国共双方谈判,但南京国民政府于4月20日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随后,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课文解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这是消息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这是消息的导语。

概括消息报道的主要内容一一渡江战役的情况,言简意赅。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交代渡江战役开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国民党反动派准备之充分,与后面国民党军溃退之快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渍退”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反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四字短语连用,言简意赅,气势如虹,既写出了长江的壮丽景现,又暗示我军稳操胜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不到二十四小时”表明人民解放军渡江速度之快,所用时间之短。

“突破”“占领”“进击”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之势。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充满豪情地概括了前文的内容。

“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表明人民解放军将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课文详解】

写人民解放军二十日午夜发起渡江战役,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渡过长江,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字词详解】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

总社设在北京。

在各省及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

渡过·度过相同点:

两词都有“经过”的意思。

不同点:

“渡过”与空间有关,常用于江河、湖海等;有比喻义,常用于危机、难关等。

“度过”与时间有关,常用于岁月、光阴等。

经营:

筹划、组织并管理。

摧枯拉朽:

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kuì)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即已:

已经。

突破:

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获(dí)荻花

获(huò)获得

【图文导航】

导语:

概括主要内容一一我军胜利渡江

敌军:

纷纷溃退

我三十万大军主体:

具体阐释内容豪情万丈

胜利南渡长江我军:

直取对岸必胜信念

结语:

发出战斗号召

【主旨】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了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的?

【答案】

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

【解析】

作者先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从侧面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接着又用“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从正面表现我军的锐不可当。

【总结】

1、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本文讲的是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战役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其间发生的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只用了较短的篇幅,便对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进行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2、运用四字短语,简洁有力

文章用了一系列的四字短语,如“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写出了敌军不堪一击的狼狈之相。

又如“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等,写出了我军横渡长江、奋勇向前的豪气体现了我军攻势之迅猛、凌厉。

四字短语音节短促,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读】

是实指,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横渡”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标题交代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背景】

这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百万大军”,12014年版),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课文解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电头部分,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休现消息的真实性、时效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①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百万突出人民解放军之强大。

“冲破”“横渡”两个动词充分表现出我军所向披靡大军”“一千余华里”分别从作战兵力、战线长的战斗气势。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②。

{“西起”“东至”介绍上文“一千余华里的战线”的具体位置;“均是”从范上强调了渡江区域之广,取得的胜利之巨大。

【层次解读】

简要概括主要事件一一渡江战役胜利。

语言凝练,气势壮阔,激动人心。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从渡江开始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江的人数等方面,报道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二十四小时内”强调渡江时间之短,速度之快,字里行间洋溢着无比的自豪。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至发电时止”交代时间,“三分1之二”是已经渡江的人数的比例,用语极其准确,体现消息的真实性.}这一路现已占领③一贵池、股家汇、东流、至德④、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和…一样”“亦”表明西路军与中路军所遇敌情相同,巧妙地与前文衔接。

敌军的“纷纷清退”“毫无斗志”与下文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成鲜明对比。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宫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⑥。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以上是西路军渡江的情况。

作者通过议论,客观全面地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长我军志气,灭敌人威风。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揭示了国民党违背人民意愿的本质,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巧妙过渡到对东路军的报道。

不料“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既表明了我军的出其不意、英勇善战,含赞美之情;又暗舍对敌人的嘲讽之意;同时也表现了我军频频胜利的战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三十五万大军”“同日”“同时”用词精准,点明了东路军的人数与渡江开始的时间。

“所有”“都已”写出了东路军渡江胜利之彻底,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贽美之情。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⑧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⑨,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⑩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处报道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准确有力的动词,突出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豪迈气势。

【层次详解】

以上是新闻的主体部分,具体报道三路大军渡江的时间、数、区域以及战果。

【词语详解】

①华里:

指市里(计量里程的单位),1华里等于0.5千米。

②区域(yù):

地区范围。

③占领·占据相同点:

两词都有“占有”的意思。

不同点: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占据”指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④东流、至德:

安徽省东流县与至德县于1959年合并为东至县。

★⑤锐不可当(dāng):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⑥泄(xiè)气:

泄劲⑦督(dū)战:

监督作战

★⑧歼灭(jiān):

消灭(敌人)。

★⑨要塞: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sāi)木塞

(sài)要塞

(sé)阻塞

⑩业已:

已经。

【图文导航】

导语: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

人民解放军报道渡江战况

百万大军中路军:

渡过三十万人,首战告捷(略)

横渡长江主体西路军:

已渡过三分之二,所向无敌(详)赞扬我军气势

东路军:

已大部渡过,战绩辉煌(详)

 

【主旨】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赞扬了我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和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1、这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答案】

首先,在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在最后写,可使文势掀起高潮;再次,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

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来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2.作者是如何在客观的新闻报道中体现自己的主观情感的?

【答案】

作为新闻报道,语言表达必须真实、准确、客观。

但作者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例如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既准确概括了兵力与事件,又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敌人的气势,胜利的豪情跃然纸上;导语部分的“均是”一词,强调渡江范围之广,取得的胜利之巨大,洋溢着自豪之情;主体部分报道敌军与我军的战斗情形时,“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成鲜明对比,灭敌军威风,长我军志气,抒发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总结】

1.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导语用短短两句话概括了报道的主要内容,语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在主体部分,作者比较详细地报道了东路军的战况与战果。

这是因为和中、西两路军不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2.叙议结合,深化主题

作者在报道西路军进展情况时,插入议论的语句,指出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原因:

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此处的议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3、语言准确凝练,富有韵味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全文字数不多,但全面、清楚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伟大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

文白相间,富有韵味。

文章报道的是重大战役,因此用语严肃、庄重。

例如:

“即已”“至止”“所遇之”“甚为”“然”“诸县”“业已”等,使全文语言凝练、庄重。

同时作者又适当地使用口语,使文章流畅活泼,富有趣味。

例如,作者在说到国民党官兵的情绪时,非常口语化,用“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样平实朴素的语气叙述。

语言文白相间,或雅或俗,富有韵味。

【课内素材】

60多年前,在广阔的长江江面上,人民解放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并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渡长江,一举解放南京。

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和平、幸福的生活。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如今,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生活在和平幸福中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自觉继承并发扬老辈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双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适用话题:

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发扬传统

◆拓展阅读◆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欢迎。

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对日战争已处在最后阶段,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时间已经到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盥国作战。

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沧陷区。

必须放手组织武装工作队,成百队成千队地深入敌后之敌后,组织人民,破击敌人的交通线,配合正规军作战。

必须放手发动沦陷区的千百万群众,立即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配合从外部进攻的军队,消灭敌人。

解放区的巩固工作仍应注意。

今冬明春,应在现有一万万人民和一切新解放区的人民中,普遍地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组织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加强民兵工作,加强军队的纪律,坚持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防止浪费人力物力。

凡此切,都是为着加强我军对敌人的进攻。

全国人民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努力促成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有删改)

◆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主要的新闻传介木铎(duó):

《尚书》中有“每岁孟春,遒(qiú)人以木铎徇于路”。

据说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曾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采风。

可以说,这种形式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原始形态。

布告与露布:

布告是一种政府文告,以在固定地方悬挂或张贴为主。

露布作为传播载体,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郎报:

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即邸报。

邸报内容主要有朝廷政事设施、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差除、注拟等,其他还包括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军事情报等。

小报:

始见于宋代,是一种以刊载新闻与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小本:

流行于元代,在民间雕印发卖,主要刊载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

但元代的言禁很严,元太宗时期还曾有过“诸公事非当言而言者,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的禁令,因而,这种“小本”的编印和发行都是私下进行的,不会太顺利。

旗报、牌报:

旗报源于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

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

京报:

主要流行于清代。

京报的内容主要有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等,是当时臣民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消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