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7536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着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长助理、财政厅厅长李友志

(2011年1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是在胜利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豪情满怀迈向“十二五”新征程新起点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全省财政工作,表彰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十二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安排2011年财政工作。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财政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财政工作成绩,对今后的财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等一会,守盛省长还将亲临会议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省财政经济已逐步走出危机影响,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据快报反映,2010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1862.9亿元,增长23.3%。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66亿元,增长25.8%;上划中央收入796.9亿元,增长20.1%。

完成财政支出2702.5亿元,增长22.3%。

“十一五”是我省财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五年是我省财政发展最快、民生得实惠最多、公共财政特色最彰显的五年。

五年来,各级财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沉着应对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和严重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保持了财政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全省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民生福祉全面改善,监管水平明显提升,体制改革实现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也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增加1115.6亿元,是2005年的2.49倍,年均增长2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加670.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财政支出增加1829.1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3%。

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全省财政工作,主要呈现以下五个鲜明特点:

(一)努力谋发展促增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资金政策手段,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五年来,我们把支持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力手段,省财政努力筹措建设资金,累计争取中央扩内需项目资金219.07亿元,发行地方债券171亿元,积极发挥财政投融资平台作用,重点支持了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全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有力地拉动了我省经济增长,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企业活力明显增强。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2007-2010年省财政累计安排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11亿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突出支持有色、汽车、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林纸一体化等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五年来省财政累计筹措资金109.11亿元,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下放央企关闭破产重组,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突出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省财政五年累计筹措3亿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效明显;通过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结构性减免税费和争取国家关税政策调整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三是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经济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2009-2010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省财政筹集34.2亿元,实施家电汽摩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拉动消费321.5亿元;2009-2010年省财政共投入7.49亿元,支持市场体系建设、商业促销、重点商品储备、湘菜产业发展等,改善消费环境,拉动了经济增长。

四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省财政五年累计投入科技专项资金10.98亿元,支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体系建设。

安排专项资金17.65亿元,支持了华菱、中联重科、湘潭电机集团等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实施。

五年争取中央新能源政策奖励资金10.18亿元,支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开发利用。

积极运用政府采购、增值税转型和支持创业投资等政策手段,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支持环保事业发展,五年省财政环保支出达52.56亿元,年均增长25%,大力推进了株洲清水塘、洞庭湖区、湘江流域等污染综合整治以及农村环境保护连片整治;积极支持节能减排,省财政五年累计筹措资金25.9亿元,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力度,全省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五是努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省财政对县市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省财政对县级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达142.23亿元,是2005年的2.43倍,重点向大湘西、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进行了倾斜,有力促进了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六是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我省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省累计利用国外贷款规模达11.45亿美元,支持了一批经济社会项目建设;共争取国家各项外经贸专项资金10.33亿元,支持发展加工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全省经济外向度明显提高。

(二)公共财政特色彰显,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省财政支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加速向民生倾斜,2010年全省直接与民生相关的财政支出达1723.5亿元,已占财政总支出一半以上,是2005年的3.6倍,“十一五”年均增长29.5%,明显高于财政总支出年均增幅。

一是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

各级财政积极落实教育强省战略,加大教育投入。

五年全省共投入153.4亿元,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从2008年起全省共投入7.1亿元,全部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以来全省共投入各类奖助学金50.7亿元,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十一五”省本级共投入14.5亿元,启动了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计划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

同时,积极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等,改善了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是支持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劳有所得的理想正逐步实现。

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五年全省累计投入就业补助资金135.6亿元,出台了财政促进就业“六补两贷一扶持”政策,完善了创业带动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促进就业的办法,研究制定了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就业援助、设立创业扶持资金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就业援助成效明显,城镇登记失业率近年来均控制在4.2%左右。

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病有所医的条件逐步改善。

2006年-2010年全省医疗卫生支出426.82亿元,年均增长49%。

各级财政共安排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资金188.4亿元,全省参加医保人数达到6635.91万人,促进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省74个县市区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四是推动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老有所养的框架体系逐步建立。

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570元提高到2010年的1150元,增长101%;全省各级财政五年共筹措企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423亿元,确保了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从2009年开始,全省共有44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1700多万农村人口,农村老有所养取得历史性突破。

五是积极支持安居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全省五年共筹集廉租住房资金125.4亿元,支持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工程建设,解决了37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省财政五年筹集8.1亿元,用于兑现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住房补贴,受惠干部职工13.5万人。

从2008年开始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全省三年筹集资金10.6亿元,帮助解决了9万户农村特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全省各级财政五年共筹集资金1.86亿元,支持特困移民建房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

六是积极救助困难群体,困有所济的机制更加完善。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已覆盖400万困难群众,补助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各级财政共筹集城乡低保资金45亿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分别提高到155元和55元。

同时,建立了低收入群体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各级财政共投入1.47亿元,积极推进洞庭湖区和“四水”流域渔民解困工作,使2.28万户7.73万名困难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省财政累计拨付优抚补助、军休安置补助资金76.7亿元,确保了优抚优待政策落实到位。

五年全省筹集资金15亿元,加大了医疗救助支持力度。

2010年全省财政共筹集8.92亿元,较好地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七是积极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文体传媒事业费支出累计达到126亿元,重点支持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省财政累计筹措11.3亿元,实施了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文体惠民工程建设;累计投入3.3亿元,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省财政累计投入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3亿元,筹措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9亿元,支持出版、动漫等优势文化产业做优做强。

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支持全省广电网络资产股权重组;积极研究支持政策,推动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三)大力增投入惠“三农”,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惠“三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大事来抓,实现了从取到予、城市反哺农村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年来,省财政共筹措资金189亿元,大力支持农村道路建设;筹措45.64亿元用于病险水库治理和小农水建设;筹集47.94亿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34.75亿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2010年全省财政投入5亿元,支持农村环保项目建设,省财政五年筹集1.6亿元,支持农村沼气池和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

二是积极落实农业生产补贴,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年来,全省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生产补贴共197.81亿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农民直接增收。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支持发展现代农业。

省财政五年筹措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3.1亿元,引导银行和企业投入133亿元,重点支持了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全省各级财政五年共投入资金19.28亿元,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支持农村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从2009年开始,实施涉农贷款财政奖励政策,两年来省财政筹措奖励资金2.27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不断完善农业救灾防灾体系,2007年起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各级财政共安排保费补贴31.6亿元,兑现理赔资金28亿元,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

省财政五年筹措资金11.34亿元,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农村现代物流、农业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服务体系建设,大大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四)积极促改革争创新,财政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

各级财政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

一是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取得突破,省以下财政体制更加完善。

酝酿多年的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在2010年实现突破。

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又一重大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各级政府分配关系,激发了各级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积极性。

目前,改革进展顺利,新体制运行平稳,体制活力初步显现。

2010年省直管县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49亿元,增长23.53%,增速明显加快。

二是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稳步推进了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三项改革,2005年以来全省先后两批在46个县市区、918个乡镇推行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共撤并乡镇189个。

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

2008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化解47亿元全省农村“普九”债务。

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县市区实施了乡财县管乡用,2386个乡镇实行了村账乡代理。

深化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从2006年起全部免除了农工承担的收费,每年减轻负担6亿元。

实施减轻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2007年起全部取消了共同生产费等专门针对湖区农民的收费,基本解决了困扰湖区农民多年的负担过重问题。

积极开展以“一流转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健全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支持乡镇政府机关改善办公条件、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2007年以来全省财政用于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的支出达到17.8亿元,全省村均运转经费达到4万元。

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10年全省奖补金额达30亿元,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广泛欢迎。

三是深化预算改革,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加大综合预算改革力度,将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实行统筹安排;2010年试编社会保障基金预算;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进项目预算滚动管理。

全省117个市县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

四是切实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不断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制度,坚持依法征收、源头控收、以票管收,逐步扩大财政开票、直接征收的范围,进一步规范了征收行为,提高了征管效率,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

2010年全省非税收入达到900亿元,比2005年增加51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9%。

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

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全面实现管采分离,2010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92.56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节支效果明显,政策导向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六是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2009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积极筹集资金,其中省财政落实11.5亿元,将各级政法机关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提高了政法经费保障能力,促进了社会稳定。

七是实施了成品油税费改革。

2009年支持取消养路费等交通六费,开征了成品油消费税,一次性撤销全省141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减轻社会负担10多亿元,将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进一步提高了财政对交通的保障水平,促进了我省交通事业发展。

八是稳步推进了全省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全面开展了清理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统一了标准,规范了秩序,缩小了差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顺利实施,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全面启动,对其他事业单位和相关群体利益也给予了统筹考虑。

(五)大力抓管理强监督,科学理财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推进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创新,加强财政监督,基本实现财政运行的全程监管。

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工作,配合省人大出台了《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条例》,清理了规范性文件,探索开展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订了我省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理财行为更加规范。

二是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

从2006年开始创新财政监督机制试点,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部关联”的监督新机制,逐步形成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大监督格局。

三是认真开展专项清理检查。

积极开展了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全省共查处“小金库”1340个,初步构建了预防“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开展了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清查全省2007-2009年强农惠农资金1012.28亿元,摸清了家底,整改了问题,促进了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

四是严格会计管理监督。

积极创新会计监督方式,逐步拓宽监督领域,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评审制度,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会计监督整体合力得到提升。

五是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开展重点检查,完善基础工作,强化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产权变动的管理,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六是积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

五年来,全省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6.35万个,评审金额2100亿元,年均审减率为18.6%;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对全省家电下乡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力度。

七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节约资金、安全高效”的要求,启动了全省财政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信息支撑体系建设,为财政管理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年来,全省财政在切实加强业务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机关和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与基层党支部开展联点共建,自觉深入基层和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进了工作作风,取得了良好效果。

大规模开展财政干部培训,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全省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科研、信息宣传、财政投融资、内部管理、后勤保障、老龄事业、机关建设、注协评协行业管理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面完成财政工作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省广大财政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谨代表省财政厅党组,向全省广大财政财务会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获得表彰的全国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同时,“十一五”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务必坚持以下五点:

务必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

科学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

财政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实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增强财政实力,为推进富民强省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务必坚持服务大局。

财政是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必须跳出财政看财政,立足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定位财政工作,既要会算经济账,更要善算政治账与社会账。

要不断增强财政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全局性,超前谋划、主动埋单,积极服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务必坚持公共财政方向不动摇。

要时刻牢记为民理财的服务宗旨,切实解决好发展为谁这个根本问题。

要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配置财政资源,努力使财力分配向“三农”倾斜,向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倾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务必坚持改革创新谋发展。

财政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及基础,得益于我们持之以恒的改革强力推动。

实践表明,改革是促进财政事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前我国正进入社会深度转型和矛盾凸显期,财政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深化各项改革,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务必坚持“两个安全”建设不放松。

实践经验表明,要做好财政工作,既要重视财政业务,也要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确保财政资金与财政干部政治生命“两个安全”。

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两个安全”既是政策高压线,也是干部生命线,事关财政事业的兴旺发达。

必须把“两个安全”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时刻警醒教育干部职工注意“两个安全”;要坚持以文化人,切实加强以财政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文化建设,形成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将勤政廉政意识植根于干部职工的灵魂深处,变成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加速推进富民强省,大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我们做好财政经济工作的前提,总体看,“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财政发展面临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有利我国及我省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步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息息相关。

当前,全球经济正继续复苏向好,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我国及我省经济发展。

二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将为我省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金融危机以来,受益于中央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扩投资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我国经济已逐步走出危机影响,转入平稳发展常态。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速,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出口也将恢复增长。

这些都将对我省下一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我省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十一五”布局建设的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民生工程和产业发展项目,为“十二五”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五”积蓄的发展动能的逐步释放,将带动我省经济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中部崛起”和“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为我省下一步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实施“十二五”规划又将在我省布局开工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夯实我省发展基础,对确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后五年财政经济发展也将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不仅引发危机的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而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消除,世界货币战争若隐若现,美国近期推出第二次货币定量宽松政策,不断向世界转嫁危机;贸易保护重新抬头,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对我省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从国内看,当前房价物价高企,防通胀压力巨大,今年中央已确定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随着我国经济步入发展常态,国家非常规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将减弱或取消,这对中央投资依赖性较高的我省来说,影响显而易见;国家清理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融资环境趋紧,对我省在建项目及今后新开工项目融资也将带来影响。

同时,节能减排、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短期内将对我省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从我省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新时期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民生需求剧增,支出保障难度加大;政府性债务数额剧增,财政风险加大;财政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运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将在一定程度制约影响我省经济发展。

透过经济看财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等方方面面都将对财政支出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仅今年已确定的重大支出事项就有教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农保试点扩面、医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等,省本级就需增支100亿元以上,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