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7281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完美整理版

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

诗歌鉴赏指导

01091627

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

在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

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分)[来源高考资源网]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两个1分,四个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

(2分)透露着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2分,大意对即可)

【2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初夏之景的?

试简析。

(4分)

(2)试析“燃”字的妙用(3分)

(3)简析划线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描写初夏之景:

写看到了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的景象;听到了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感受到了怡人的熏风(和风)。

(答对一个角度并分析得1分,答对两个角度并分析得2分,答对三个角度并分析得4分)

 

(2).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1分)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气。

(1分)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1分)(此处或答烘托女主人公的喜悦心情,也得1分)

(3).要点: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1分)真切地展示了这位少女喜悦、兴奋的心情。

(或答:

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2分)

【2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

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目秋”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4分)

(3)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

  【参考答案】

(1)①点明时间和地点②“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2)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

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数,一句一景,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心情。

(3)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3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

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行香子·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七里滩,又名严陵滩,即当年严光垂钓处。

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1)词的上阕写水;下阕以写     起,以写山结,中间以“虚老”粘连上下文,然后以“           ”转出,衔接自然。

(2分)

(2)评家对词中“过”和领起的后边三个短句,评价甚高,认为极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山;但。

(2)【答案】①三个短句,高度简练概括地记录了沿途的美丽景色:

沙溪湍急、霜溪清凉、月溪澄明;②寓情于景,在描绘七里滩沿途秀美的风景之时,融入不同的主观感受:

水流湍急时高兴紧张,水面清凉时寒意料峭,水月澄明时仿佛心灵都得到了净化。

③用“过”字领起的三句,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推移,情绪的波动,一齐涌来,给人以强烈动感。

④以一“过”字领三个三言句,构成比排句式,节奏轻快,传达出诗人轻快的心情,且词人在三句中同用一“溪”字,使音节流转悦耳。

(以上要点,答对一个记2分,答对两个记4分,答对三个记5分;满分5分。

【3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

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请简要赏析。

(3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

“不怨而怨。

”你如何理解?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

(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

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

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

(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

(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

(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1分)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

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张先,北宋词人。

乙卯年:

1075年,时年八十六岁。

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1)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阙。

(4分)

(2)“中庭月色正清昵,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阙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阙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

一动一静,互相对应。

(能答出“反衬”“对比”“动静结合”的均可给2分,上下阙的描述各1分)

(2)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

(2分)这两句寓情于景,反映游乐一天后,心情格外恬适和舒畅。

(2分)

【3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

试分析。

(4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

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3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8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10分):

楚江怀古①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云中君:

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⑴“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句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如何?

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4分)

⑵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⑴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1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茫的苍,江流的喧闹(1分)。

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1分)。

(意思接近即可,答白描酌情给分)

⑵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

(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2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

(意思接近即可)

【3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6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         和        的情景。

(2分)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梦中泛舟西湖  被雨惊醒后

2.虚实结合(梦境与眼前的景巧妙结合),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以“珍珠”“水银”作比,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表现了诗人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

【38】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从军行 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①,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②。

  注:

①常山阵:

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②朔方城:

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首句“三边烽乱惊”有版本将“惊”写作“警”,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3分)

 

(2)有人说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隋边塞诗中特有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简述你的理由。

(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用“惊”好,“惊”是“惊扰”“惊动”之意(1分),写出敌人来势汹汹(1分),①一方面引出下文的我军的英勇抵抗(“十万且横行”),②同时敌人的疯狂进攻与后面我军的沉着应战形成对照,也反衬我军的英勇无畏。

(①②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而“警”为预警,只写出了烽火报告军情这一事实。

(这点不答也不另扣分)   如果答“警”好,能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2)同意(1分)“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可看出本诗意境开阔,状写行军作战气势雄浑。

(点出意境开阔,或气势雄浑占1分)。

内容主要表现隋军军容强盛与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展望隋军胜利的前景。

(内容答出其中两点就可)(占1分),格调昂扬向上。

(占1分)。

确实体现了一种“大国之气”“强国之音”。

  【诗歌赏析】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

生卒年均不祥,约陈末隋初间在世。

善为诗。

仕隋官至司门郎。

越王侗称制,为国子祭酒。

这首诗的大意是:

边关烽火四起,敌情汹汹,我军派出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前线。

士兵们摆出威力无穷的“常山阵法”,以风卷残云之势扑向敌阵,悲壮雄浑的胡笳军乐如同当年细柳营中的军乐一样,在军纪严明的隋军军营里响起。

深宵清冷的月色下,凛冽的寒风中,守卫的士兵彻夜不眠,士兵刀剑上霜花闪闪。

我们一定能象当年汉军攻取淮南一样,取得战争的胜利,到时候也在这里建立一座纪念胜利的“朔方之城”。

其中“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是名句,“弓月”为新月,此句写出了边塞的苦寒、隋军军纪之严明,突现士兵保家卫国的豪情。

【39】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为什么?

请简要指出。

(3分)

 

(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1分)。

杜诗用春天的“二月花”来比枫叶,一扫常见的凄凉暗淡,透露出欣喜昂扬之情(1分);李词通过“枫叶丹”来写秋之深,从而表现相思之愁苦(1分)。

 

(2)“菊花开,菊花残”,点明时令是秋季,抒情主人公从花开等到花残,表明相思之久(2分);用“花残”二字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衬托主人公极其愁苦的心情(2分)。

【4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

“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5分)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

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

“芭蕉雨声”烘托出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

(2)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

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

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

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4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

(4分)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4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8/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回塘:

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

别浦:

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   )(填入一种花卉名)(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

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

  C.“骚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3.“断无蜂蝶慕幽香,线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1分)荷花

2.(3分)C.(A.不是“渲染”,是衬托。

 B..不是“绿萍”,是“涨断”。

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

3.(4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诗人借助对“蜂蝶”、“红衣”的描写,想象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但是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却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

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

(艺术手法1分,分析3分。

意思对即可)

【4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

(7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文哪一句词完成了上景与下情的过渡?

(1)

2.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

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

突出了西北边镇什么特点?

(3)

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

(3)

  【参考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

2.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

3.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

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

既写出了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4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6分)

浣溪沙 (明)刘 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

夕阳江上雨余天。

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

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       (季节)       (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

(2分)

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的情感。

(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季(春天)   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 每空1分。

2.(4分)表现手法:

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

情感:

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

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情感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4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分)

  【参考答案】

①答案:

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

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4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江汉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

《江汉》尾联化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1)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江汉》诗中“乾坤一腐儒”的“腐儒”形象。

(2分)

(2)有人说《旅夜书怀》的颈联和《江汉》中的尾联都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认为呢?

请具体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漂泊天涯的儒生;年迈多病的老者;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诗人;怀才见弃的文人。

(2)同意,《旅》诗中说,“名岂”这两句运用反问和反语,说“我的诗文写得好,但哪里因此就受到了世人的推崇?

做官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退休”,以此来表达诗人在仕途上的辛酸与不平。

《江汉》诗中颈联写到“落日心犹壮”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但仍不被重用,结尾两句借用典故,说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

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不同意。

《江汉》诗的尾联没有怨愤之情。

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希望自己像老马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流露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4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